青藏科考隊首獲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新聞—科學網

2020-12-10 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該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在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中「氣候轉型與特徵事件的冰川記錄」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徐柏青帶隊前往中巴經濟走廊北段,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系(屬於青藏高原西部)交匯區進行科考,該地區地勢高峻、河谷深切,也是西風與季風交匯區。

 

研究人員介紹,西風與季風環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氣候與環境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深刻地影響著青藏高原地表多圈層相互作用過程。

 

此外,受山體抬升影響,上述西風與季風交匯區匯集了來自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水汽,為發育大規模冰川、河流、湖泊提供了豐富的降水補給。地勢高峻、河谷深切的地表景觀疊加在複雜的地質構造條件上,導致該區域冰川泥石流、洪水、雪崩等自然災害頻發,對公路、鐵路、油氣、光纜和電力通道等「五位一體」的中巴經濟走廊構成了嚴重威脅。

 

已有研究也表明,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該區域氣候發生了重大轉型,最突出表現是降水量大幅增加。在第三極冰川總體加速退縮背景下,該區冰川相對穩定甚至部分冰川前進。關於這個異常現象,一直是國際關注的焦點。由於考察與觀測研究薄弱,西風-季風相互作用過程對該區氣候轉型的影響機制仍不清楚,極大地制約了氣候變化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影響的評估。

 

在巴基斯坦空間與上層大氣研究委員會的協助下,科考隊一行10餘人,前往喀喇崑崙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Biafo冰川、Sheo Sar和Saiful malook湖泊,開展了為期108天的冰芯-湖芯鑽探工作。考察隊克服惡劣天氣和極高海拔等極端環境影響,在Biafo冰川的海拔5600米處共鑽取了總長超過110米的冰芯,收集了自海拔5250米至5600米區域的多個梯度雪坑剖面樣品。順利完成Sheo Sar和Saiful malook湖泊的水下地形測量和短湖芯鑽取工作,在2個湖泊中各獲取了4根湖芯樣品,為高分辨研究該區域千年尺度的氣候環境變化提供了研究介質。

 

此次,在境外野外冰川科學考察工作中,科考隊首次成功採用直升機,對Biafo冰川進行了機載雷達冰川測厚工作,獲得了第一手的冰川結構和厚度數據,為極高海拔區冰川厚度與冰川表面結構特徵自動化探測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未來,科考隊將對鑽取的冰芯、湖芯樣品進行氧同位素、黑碳、粒度、元素等數據測定,建立南北向跨境觀測大斷面和垂直梯度觀測體系,填補西風-季風交匯區溫度、降水與積雪觀測空白,以期重建該地區末次冰期以來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環境評估、災害風險防範、氣候變化應對和綠色發展等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鑽取的冰芯

 

 

直升機載雷達測厚

 

 

冰芯鑽機與冰芯鑽取 (供圖:中科院青藏所)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我國青藏科考隊首獲喀喇崑崙山脈境外深冰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我國青藏科考隊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於近日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該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中國青藏科考首次獲取喀喇崑崙山脈境外深冰芯和湖芯
    2020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發布消息:該所徐柏青研究員率領的「氣候轉型與特徵事件的冰川記錄」項目組科考隊,近期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末次冰期以來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中科院團隊首次獲崑崙山脈深冰芯
    中科院團隊首次獲崑崙山脈深冰芯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一科研團隊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末次冰期以來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我科學家首次獲取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有助中巴經濟建設發展
    冰芯,即冰川內部的芯,它如同年輪一般堆積而成(冬季氣溫低,雪粒細而緊密;夏季氣溫高,雪粒粗而疏鬆),其作用也同年輪一樣記錄著每一年的氣候環境自然變化的信息,也記錄著過去人類活動對於氣候環境的影響,因而在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無字天書」——冰芯是怎麼生成的?
    本報記者 陸成寬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這些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那麼,冰芯和湖芯到底如何生成的?
  • 西藏古裡雅冰川6根冰芯運往北京進行分析研究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了解到,日前在自治區進行的古裡雅冰川科考活動目前已經正式結束,本報記者專訪了此次科考隊隊長鄔光劍,他告訴記者,科考隊鑽取的冰芯已經由拉薩運往北京,然後由各國科考隊分別取走進行分析研究,接下來,有望在普若崗日鑽取透底冰芯,但具體計劃和時間未定。
  • 青藏高原冰芯有多老
    青藏高原古裡雅冰芯年代據稱超過500 ka。通過對比崇測冰芯與古裡雅冰芯穩定同位素剖面,推斷二者年齡範圍一致。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張行勇攝   科考隊員在黃河源區域的樣地採樣  張行勇攝   8月8日~3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分隊從黃土高原到青藏高原,從青海湖區溼地、可可西裡無人區到索南達傑保護站
  • 研究闡釋青藏高原東南如何從沙漠變成高山森林—新聞—科學網
    青藏高原分水嶺山脈及印度洋-太平洋水系範圍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近日,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碰撞隆升及影響團隊丁林院士等在青藏高原分水嶺山脈在4400萬年前隆升的同時,也可能造成中國東部地區古氣候和古生態環境轉型,伴隨南亞季風加強,使長江中下遊地區從晚白堊世-早新生代的沙漠氣候環境演變為與現今相似的魚米之鄉。
  • 青藏高原八大山脈,你去過幾個?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高山眾多,到處都是冰與雪的世界。那麼,主要有哪些山脈呢?本篇文章,小編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青藏高原的主要八大山脈。由於,很多山脈的劃分標準千差萬別,本文僅以現代地理角度的山脈展開分享。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取得重要成果:探究高原奧秘建設美麗西藏
    圖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西藏珠峰科考隊赴珠峰地區全面開展綜合科學考察。深情暖高原,囑託催奮進。從阿里高原到三江流域,從萬裡羌塘到雅魯藏布,處處體現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時時感受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無比溫暖。
  • 旅遊:喬戈裡,是藏語意為「白色女神」,它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
    它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又稱K2峰 坐落在喀喇崑崙山的中段。屬中國的與巴基斯坦交界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境內。被喻為「萬山之父」。國際上通稱K2為K2,這是它更通行的名字。因為喬戈裡是喀喇崑崙山脈第二個被人類考察的山峰,K則為喀喇崑崙山脈的英文首字母。1954年7月31日, 義大利探險家裡諾·雷斯德裡和阿奇裡·科帕哥諾尼首先登頂。
  • 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部分青年科研工作者—新聞—科學網
    在青藏所,科研工作者從事研究的學科方向不同,一年中待在西藏的時間差異很大。梁爾源一般一年在青藏高原開展1~3個月的野外考察,所以除了青藏所工會組織的一年一次的集體體檢,梁爾源並不會刻意做額外檢查。因為他覺得科考的時間不足以對身體產生嚴重影響。
  • 姚檀棟:冰芯氣候環境記錄研究,從科學到政策
    根據青藏高原地區降水中 δ18O 與溫度的關係,揭示出古裡雅冰芯記錄的末次間冰期最暖時的氣溫比現代高約 5°C。古裡雅冰芯中 δ18O 值在距今5.8萬—3.2萬年高於現代,這表明那個時期的氣候已達到間冰期的程度。末次冰期時的最低氣溫出現在距今2.3萬年,較現代低約10°C;距今1.5萬年之後氣溫逐步回升,新仙女木事件時期氣溫突然降低,距今約1.05萬年氣溫又開始回升,之後進入全新世。
  • 喀喇崑崙山脈的發現之旅|Thomas看看世界
    >巴基斯坦境內的喀喇崑崙山脈一切的形容詞,在喀喇崑崙山脈面前,都無比蒼白。
  •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初步估算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而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第二次青藏大科考:用青藏精神解密「藏地密碼」
    科考隊所途經的地方,正是有著「未來中國交通工程傳奇」之稱的川藏鐵路選址沿線。目前還在建設中的川藏鐵路,不但有極致風光,其艱險雄奇更是史無前例。曾有人形容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的青藏鐵路,較川藏鐵路之難,只不過是人類挑戰青藏高原的起手式。青藏鐵路長1956公裡,沿途隧道7座、累計9074米,最長隧道崑崙山隧道為1686米。
  • 岡底斯山脈,誰才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王」?
    ▲ 岡底斯山脈位置示意圖。雖然沒有喜馬拉雅山脈出名,但岡底斯山脈其實是喜馬拉雅的老大哥。大約距今八千萬年的燕山運動晚期, 岡底斯山脈就褶皺、斷裂,成為了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而坐落在它南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在距今約一萬年左右時,才最終全部露出了海面。岡底斯,是藏語象雄語的合成詞, 意思是雪山水神。雪與水,是文明之源,這一點在主峰岡仁波齊腳下尤為明顯。
  • 俄羅斯科考隊從南極「東方」冰下湖中採集到水樣
    2013年3月11日,俄羅斯科考隊經過周密準備,成功從南極「東方」冰下湖採集到第一份水樣,同時還發現新的細菌品種。科考隊採用直徑135毫米的鑽頭從冰下湖表層採集水樣,鑽頭在從湖底升起過程中形成「速凍冰芯」,溫度的變化從零下120攝氏度(深度3300米)到零下30攝氏度(深度500米)。按原計劃,科考隊在2012至2013年度要完成深度3406米至3460米的鑽探作業,其中就包括採集「速凍水」樣品的工作。
  • 岡底斯山脈,誰才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王」?
    岡底斯山脈,西側在薩色爾山脊相望於喀喇崑崙山脈,向東一路延伸至納木錯西南,與念青唐古拉山脈隔著一個拉薩。大約距今八千萬年的燕山運動晚期, 岡底斯山脈就褶皺、斷裂,成為了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而坐落在它南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在距今約一萬年左右時,才最終全部露出了海面。岡底斯,是藏語象雄語的合成詞, 意思是雪山水神。雪與水,是文明之源,這一點在主峰岡仁波齊腳下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