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文化融合 推動創新創意發展
(中國網直播訊)12月11日,2019中國設計紅星獎頒獎活動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出席活動。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盧映川,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磊,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朱燾,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劉寧,戴姆勒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冷炎,王碼五筆字型發明人、改革開放40年「改革先鋒」王永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雕漆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文乾剛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活動。
中國設計紅星獎作為北京市科委支持的專業設計獎項,於2006年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共同發起創立,每年舉辦一次。2012年北京成功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中國設計紅星獎,以融合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為鮮明特徵,是「設計之都」建設的重要一環。
作為北京市高精尖產業中科技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提出要「做精做深設計服務業」,著力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開展設計工具、方法、標準、基礎資料庫研究,推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設計研發中的應用。北京市科委已通過實施「首都設計提升計劃」,認定北京市設計創新中心,支持中國設計紅星獎,舉辦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活動等,推進北京「設計之都」建設,促進科技文化融合發展。
中國設計紅星獎作為設計產業發展的點睛之筆,在檢驗創新、支撐產業、引領方向等方面效果明顯。同時,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何人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許平,世界設計組織前主席穆根迪.瑞塔等一大批國內外設計大師,匯聚於紅星獎這一平臺,為紅星獎誕生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紅星獎這一平臺,也為中外設計大師交流合作提供了機會和舞臺。
2019年紅星獎共有國內外4000餘家企業報送6000餘件產(作)品參評,經來自德國、美國、瑞士、法國、英國和中國的40餘位專家評審,共產生400餘件獲獎產(作)品,其中至尊金獎1項,金獎10項,銀獎15項,並評選出最佳團隊獎1項、最佳新人獎1項、原創獎優秀設計師獎2項、原創獎未來之星獎2項。華為5GMate X摺疊屏手機斬獲最高獎項「至尊金獎」。本年度獲獎產品涉及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精尖產業,體現了設計與高精尖產業深度融合。
(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在活動中致辭)
許強在致辭中指出,設計基於創新與應用,集成科技、文化與經濟等要素,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生產、生活價值和品質的創新活動,是科技創新中心與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連接點,也是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前沿陣地。近年來,紅星獎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對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高「北京設計」國際影響力,打造國際品牌,助力北京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發展設計產業,必須抓好要素聚集、產業配套、氛圍營造等三個方面工作。未來,市科委還將積極培育設計服務及文化科技領軍企業,以設計促科技成果轉化,不斷發現、培育和集聚高端設計人才,努力把紅星獎打造成為科技與文化融合創新的引領者,推動北京成為科技融合的世界設計高地、文化多元的中國創造中心,為北京「設計之都」建設,為全國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培育設計創新人才
中國設計紅星獎從設立之初,就以匯聚設計創意大師,培育設計創意人才作為自身的重要發展目標。2019年又有一批設計人才脫穎而出。來自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的教師李健,2019參評紅星原創獎作品是為電影《流浪地球》研發設計的科技裝備,通過未來工業品的造型設計,在服務電影故事敘事的同時展現中國式審美的視覺呈現,用設計的力量升級了電影道具的視覺效果,拓展了工業設計的領域。該設計獲得2019原創獎金獎,李健本人也因此榮獲原創獎優秀設計師獎。
另一位獲得原創獎優秀設計師獎的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設計師賈興瀧,曾主導或參與復興號時速350公裡標準動車組等中車重點項目和高速磁浮等科研項目。其擔任主設計者的作品「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在智能行車、智能運維及智能服務設計方面有突出的創新性,獲原創獎銀獎。
獲得原創獎未來之星獎的李婷婷就讀於北京服裝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其參評2019中國設計紅星原創獎作品為「泥河溝村棗園合作社服務設計」,將農業文化遺產紅棗產業和鄉村文化結合,形成泥河溝村旅遊服務系統,助力實現精準扶貧。該項服務設計獲得原創獎銀獎。
獎以人興,人因獎成。正是紅星獎這一國際化的平臺,推動了中國眾多設計人才走向了世界舞臺。
提升產業競爭力
中國設計紅星獎14年來,工業設計產業成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科技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促進產業轉型、引領消費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紅星獎評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趙超認為,過去14年,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成為了製造業中心和規模最大的設計產業、設計市場乃至設計教育中心。在此過程中紅星獎構建了一個更符合中國產業特點、文化特點的好設計標準和評價體系。這一方面提升了企業對設計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使得企業認同紅星獎的標準體系,得以在國際化競爭中發揮優勢,提升競爭力。這對中國自主創新機制的建立,或者說對中國產業的轉型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XGC11000履帶起重機,自主研發了全球首款全視野窄邊框操縱室,解決了操縱室結構容易傾斜的問題,方便拆裝和後期維修。
單玻三曲漢瓦是一款將全球領先的柔性薄膜太陽能晶片與中國建築中屋面瓦融為一體的新一代發電瓦,可在居住別墅、市政、工商業及特色小鎮等建築領域廣泛應用,既實現了傳統文化可視化的整合創新效果,也將影響未來人居環境相關產業的創新趨勢。這些金獎產品,彰顯了「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凸顯了中國產業競爭力的日益提升。
與科技共融共生
在14年的發展歷程中,紅星獎帶來了一種與科技共融共生的理念和示範。新時代,紅星獎將提出更多面向未來,引領國際潮流趨勢的觀念,使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更緊密結合,助力科學研究和技術成果轉化落地,為民服務。
獲得至尊金獎的華為Mate X手機,通過直角外折實現完整全屏顯示,展開後可媲美大型平板的視覺體驗。自主研發的鷹翼轉軸和伸縮鉸鏈,實現無縫摺疊功能並保證屏幕不被拉扯和損傷。Mate X以單一產品提供了通訊、攝影、閱讀等多項功能,以獨特的形態及架構設計巧妙地將大容量電池、5G模塊與8寸屏幕整合於一體,同時保持外觀輕薄便攜,使造型與功能完美融合。此外,摺疊機型可實現雙面取景的功能與體驗,重新設計的萊卡攝像系統支持多樣的先進成像功能,讓AI場景識別更智能、散景效果更自然。產品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的形態,從手機與平板電腦兩個方面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使用體驗,展現了未來高科技產品的無限魅力。
隨著科技通信技術的提升,大數據,計算機領域帶來的技術革命,產業面臨的重大變革,產品研發周期縮短。從家電到汽車,從手機到高鐵,從自行車到大飛機——工業設計助推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大大增強,中國品牌形象因為設計賦能變得更加高大,其背後體現的是中國設計、中國創造、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在新的歷史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推進,中國設計紅星獎將以更加開放和負責任的姿態,必將會全面參與,設計產業將與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市治理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海內外獲獎企業代表、部分國家設計師、科研機構、各地政府及行業協會代表及來自上海、深圳、武漢等設計之都城市的代表共約750人參加了這一設計行業年度盛會。(圖片由活動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