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青島「德國造」下水道,隔一段就有油包,內有圖紙和修復工具?

2020-12-16 騰訊網

德國人修青島下水道的故事,近年來一直是網絡熱點:中國城建人員在修下水道時,發現零件壞了,因找不到配件向德國人求助。德國人答:「不必擔心,附近3米內有備件。」人們就尋找,果真發現一個油包,內有圖紙、零件和修復工具,而且嶄新如初。

看完故事,很多網友感覺整個人都不好啦:德國人難道當年進入青島時,並非來殖民我們,反而是來造福我們的?而且這個福一造就是上百年?其實,稍微動動腦子的人都應該明白,這個故事的漏洞太多。

網絡上被廣泛轉發的故事

1、水泥管道需要備件?

故事說法:在青島市博物館2樓,一段挖掘出來的蛋形型管材作為文物展出。它的截面似鴨蛋,高80釐米,寬40釐米。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在水泥上貼了一層瓷瓦,可以起到防腐蝕的作用。

網友質疑:看到這裡終於明白,原來管道是水泥的。那麼,水泥管道上有什麼備件要換?難道是備用水泥?修復工具是什麼?難道是備用鐵鍁?

2、百年陶管砸不破?

故事說法:前幾年青島的城市施工中,在老城區挖出一段德制下水陶管,人們居然砸不破它。而後來鋪設的管道已鏽跡斑斑。

網友質疑:陶管用100年正常。但是「砸不破」是什麼意思?用氣球砸不破,還是用錘子砸不破?是孩子用木錘砸不破,還是大人用鐵錘砸不破?

據說這就是「德國造」青島下水道

3、不足3公裡管線確保不澇?

故事說法:德國人在青島,17年裡修建雨水管道29.97公裡,汙水管道41.07公裡,雨汙合流管道9.28公裡。經歷年改造擴建,目前還有不足3公裡的「德國造」。但不要小瞧這3公裡,它在青島排洪防澇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網友質疑:3000米,圍著學校操場跑兩三圈的長度。居然被認為是青島不澇的保障,這話哄孩子可以,但我們都小學畢業生了,已有了初步判斷力。

4、德國人賠了?日本人賺了?

故事說法:青島人有句俗話是「德國人賠了,日本人賺了」。是說戰敗的德國給日本人留下一座「東方瑞士」般的現代化城市。其中,極具現代意識的城市下水管網,讓100年後的青島人依舊受益。日本人、北洋政府、國民政府都沿襲德國市政管理經驗,設計辦法仿照德國人一以貫之。

網友質疑:用故事反駁故事吧。說是強盜闖進你的三室一廳,聲稱他是房主,住17年後他被趕跑了。就因為強盜住進來時,給你的家搞了一下精裝修。然後你就要感謝人家。唉!腦子進了多少水啊這是?

德佔時期的青島

5、德國人修青島下水道的真相是什麼?

以下內容來自青島市檔案館的原始檔案《膠澳發展備忘錄》,這本備忘錄17年裡,不間斷記下了德國人在青島修建地下管網的過程。

備忘史料一:德國人把青島劃為歐人區,鮑島劃為華人區,並且禁止中國人在歐人區落戶。下水道的建設只在歐人區進行。

備忘史料二:德國人提出的雨汙分流理念,也只限於歐人區,華人區仍是雨汙並流。德國人認為,對於不講衛生的華人,不能強制搞雨汙分流。

備忘史料三:大量糞便和汙水灌入華人區後,催生了有名的「糞商」劉子山。此人因懂德語,就承接了華人區糞便收集的工作,收德國人勞務費,又靠賣糞當肥料賺錢……最終成為青島首富,也是青島歷史上唯一的「糞商」。

德佔時期的青島

6、青島雨後不澇的真相

那麼,青島為什麼雨後不澇呢?其實,早有專家對此做過解釋:

第一:青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下水管道與地勢走向相同,雨水可自上而下快速排入海中。

第二:青島的城市建設中,承襲並發揚了雨汙分流的理念,對全市下水管道全部提升改造。

第三:……

德國人修青島下水道,隔一段就有一個油包,裡面是圖紙和修復工具。這只是一個段子而已,就如同下面這個段子:中國城建人員在整修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壞了,因找不到配件就向德國人求助。德國人答:「不必擔心,附近3米內有備件。」

青島西北高、東南低(鹿鳴攝)

人們就尋找,果真發現一個油包,內有圖紙、零件和修復工具,而且嶄新如初。因圖紙是德文的、零件和修復工具也沒人會用,只好再次打電話求助。德國人說:「不必擔心,3米內肯定有備用工程師。」

人們就尋找,果真在地下挖出一個德國工程師,而且嶄新如初。但呼吸已沒了就打電話求助。德國人說:「不必擔心,3米內有備用復活丹。」人們就尋找,果真在地下挖出一瓶復活丹。吃下復活丹的德國工程師說:「不必擔心,我穿越回100年前就能修好。」然後就消失了,人們這才看到復活丹上的6個字:美德因拆愛哪。

青島的雨汙分流系統完善(鹿鳴攝)

最後要說的是,人們熱衷於傳播德國人修下水道的段子,其實是對如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理念落伍的反感。下場大雨,馬路上就能撐船;修了扒、扒了修的拉鏈馬路;下水道三天兩頭的堵……從這個角度上講,油包裡圖紙、修復工具的故事是對現代城市建設者的一種警示。

相關焦點

  • 油包紙已成傳說,德國工匠造飛機水平怎麼樣?颱風戰機高清細節
    說到德國油包紙事件,很多網友一定非常熟悉。傳說青島某部門某年檢修青島某處下水道,由於這一段下水道是上百年前由德國工程師修建的,某部門諮詢德國方面有沒有這段下水道相關資料。德國人的回覆是:這段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個油包,所謂油包就是用油紙包裹的工具包,據傳裡面有相關的圖紙和修復工具,只要找到這個油包,就可以修復這段下水道了……一時間這段傳言引進眾多網友的熱議。
  • 油包紙已成傳說,德國工匠造飛機水平怎麼樣?颱風戰機高清細節
    說到德國油包紙事件,很多網友一定非常熟悉。傳說青島某部門某年檢修青島某處下水道,由於這一段下水道是上百年前由德國工程師修建的,某部門諮詢德國方面有沒有這段下水道相關資料。德國人的回覆是:這段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個油包,所謂油包就是用油紙包裹的工具包,據傳裡面有相關的圖紙和修復工具,只要找到這個油包,就可以修復這段下水道了……一時間這段傳言引進眾多網友的熱議。
  • 青島下水道存百年「德國油紙包」傳聞又起
    21日,又有網民在微博上傳播「德國油紙包」之說,儘管早已有媒體對此進行闢謠,但是還是有部分網民回復「難以置信的德國百年技術,不知中國百年後有無此技術」……青島市排水管理處辦公室喬主任向本網「求真」欄目記者證實,青島市市區的排水系統總長將近3000公裡,「德國造」排水系統所佔比例不到1/1000,網傳「油紙包」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 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 是因德國造下水道?
    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陳勇認為,德國建設排水系統的理念對青島確有影響,但「青島不怕淹靠德國下水道」這種歸因太簡單、不夠客觀。青島市市政公用建設中心副主任黃緒達說,德佔時期共建造了80公裡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網因為超期服役和城市規劃等原因,已陸續被翻建整修,只有位於安徽路和大學路的約2.66公裡雨水暗渠和汙水管線仍在正常使用。
  • 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 是因德國造下水道?
    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陳勇認為,德國建設排水系統的理念對青島確有影響,但「青島不怕淹靠德國下水道」這種歸因太簡單、不夠客觀。青島市市政公用建設中心副主任黃緒達說,德佔時期共建造了80公裡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網因為超期服役和城市規劃等原因,已陸續被翻建整修,只有位於安徽路和大學路的約2.66公裡雨水暗渠和汙水管線仍在正常使用。
  • 德國良心下水道的真相,和流傳的油紙包不同,它曾給國人帶來苦難
    最近幾年,關於德國人修的青島下水道的故事,被人們傳的神乎其神,還說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郵包,裡面是圖紙和修復工具,這種說法並非事實。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了解這段歷史故事的真相。既然德國人生活、經略青島,肯定要在青島搞建設,其中,建設下水道即是其中的一項。應該承認,當時德國的城市基建理念和建設工藝確實是相當好的,他們那時候建下水道就提出了雨汙分流的概念。但是,雖然德國人把青島的下水道修建的這麼好,卻並不能稱得上是「良心下水道」,甚至可以說是「無良下水道」,為什麼呢?
  • 經典公知爽文賞析——(1)德國良心下水道(附贈油紙包)
    按照和清政府的租借條約,德佔青島99年。所以,德國殖民者登陸之初,它的城市規劃建設幾乎按照100年的高標準設計、施工。1914年德國人敗走青島,帶走了全部青島城建檔案,其中包括所有的上下水管網分布圖紙。生活用水在戰事中遭到破壞,日本人自己修不了,只得專門招募德國技工修復上下水管網。在青島主權被中國收回之後,德國政府才把這些檔案圖紙交還中國。
  • 「青島下水道」德佔時期代理總督所修,非先見之明、實無奈之舉!
    多年來,每到雨季,尤其是新聞媒體報導了某地城市內澇的消息後,就會有「青島下水道神話」和「德國神奇油紙包」的傳奇故事被人不斷提起。這不,我國南方地區進入汛期、多地出現城市內澇後,緊接著「德國下水道粉」就出現了。
  • 德國下水道,衝走公知的民族心——公知為何「發明」下水道謠言?
    1897年11月,對中國覬覦已久的德國以「巨野教案」為藉口,出兵佔領了膠州灣,並於次年強行租借包括青島在內的膠州灣,租期99年,這段殖民統治維持到1914年青島被日本佔領為止,共計17年。為了與英法競爭,德國下血本,力圖把青島打造成「模範殖民地」。一批德國頂尖的城市規劃專家、建築設計師,被派到青島,帶領中國工人,在青島城區興建房屋建築和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
  • 建於明朝的南京城牆和德國修的青島下水道,到底打了誰的臉?
    南京城在剛建成時共有四重城牆,由外向內分別為外郭(外城)、內城(京城)、皇城和宮城。外郭大部為夯土城牆,原有18座城門,周長約60千米,約20公裡為磚造,早已湮沒無存,僅餘城門的地名流傳至今。內城為「土築磚包」,夯土築成的城牆外由城磚或條石包砌。
  • 青島在日本和德國侵佔的殖民時期,現在都留下了哪些歷史痕跡?
    日本兩次佔領青島期間,在保留原有城市風貌和德式建築的同時,也帶來了傳統的日式風格建築、和洋折衷風格建築及現代主義風格建築,豐富了青島近代城市的建築風格組成。其主要代表有:青島中學校教學樓、大連汽船株式會社辦公樓、朝鮮銀行辦公樓等。與此同時,日佔時期的建築結構取得了較大進步,鋼筋混凝土結構得到廣泛應用。
  • 震驚,看力保贛州無澇的宋朝千年地下管網Pk青島百年德國造
    近期的暴雨及城市內澇,讓雨果那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獲得了人們的共鳴。在慨嘆英、法、德「良心下水道」給力之餘,咱們也來看看力保我國江西贛州無澇的一處宋代地下水利工程——福壽溝,它堪比眾所周知的山東青島「德國造」排水系統。
  • 劉斯郎:德國的下水道不堵?公知們都是怎麼騙中國人的
    結果沒過幾日,一場狂風暴雨掃過山腳,言傳千裡的「下水道精神」沒能頂住······一個可能地下埋有比中國街道還寬的下水道的城市、一個可能在下水道井口不遠處藏有油紙包的城市,居然「泡湯」了。「不可能,這絕對是個案」,這是我早期的想法。
  • 青島大教堂不同時期的珍貴老照片,德佔與日佔以及民國時期
    青島大教堂不同時期的珍貴老照片,德佔與日佔以及民國時期。 天主教青島聖彌愛爾大教堂 擬建的天主教堂應高百米,因希特勒嚴禁德國本土資金外流,該教堂不得不修改圖紙,才建成現在的規模。
  • 半間教室:安徒生的童話裡,有座來自南京的瓷塔
    有一陣子,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段子,說當年德國人給青島修建的下水道,一百年都沒壞,而且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郵包,裡面放的是圖紙還有修復工具,青島在修路時還會挖出當年德國工匠留下的備份零部件。這個故事常常用來說明德國的工匠精神,並暗示中國缺乏這種匠人精神。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 半間教室:安徒生的童話裡,有座來自南京的瓷塔
    有一陣子,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段子,說當年德國人給青島修建的下水道,一百年都沒壞,而且下水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郵包,裡面放的是圖紙還有修復工具,青島在修路時還會挖出當年德國工匠留下的備份零部件。這個故事常常用來說明德國的工匠精神,並暗示中國缺乏這種匠人精神。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 民國時期,在青島曾經有二處日本靖國神社
    非常奇葩的是,進入民國,總攻擊清朝喪權辱國,結果自己管理的時期,在自己的國土,光青島,就建立了二座日本人的神社。在日本九州宮崎縣的就有青島神社,但與今天講的在青島的兩座神社無關,因為在青島的兩座神社,現在已經不存在,所以此文章的配圖用的是日本的青島神社的圖片。
  • 劉斯郎:德國的下水道不堵?公知們都是怎麼騙中國人的
    結果沒過幾日,一場狂風暴雨掃過山腳,言傳千裡的「下水道精神」沒能頂住······一個可能地下埋有比中國街道還寬的下水道的城市、一個可能在下水道井口不遠處藏有油紙包的城市,居然「泡湯」了。「不可能,這絕對是個案」,這是我早期的想法。
  • 蘭州官博製造「百年德國設計」神話 網友調侃油紙包中的德國
    2010年7月,一則名為「青島古力:一百年前的遠見,無法複製的德國經驗」在網上瘋傳,帖子稱「青島的城建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後求助於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覆說,不用擔心,在那個損壞的零件周圍三米範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裡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鋥光瓦亮呢。」3米,精心動魄的細節!
  • 中國最不怕被淹的城市,是因為德國修建的下水道?其實沒有聯繫
    中國最不怕被淹的城市,是因為德國修建的下水道?其實沒有任何的聯繫。很多的人都有一個誤會就是,青島之所以不怕被淹主要還是因為德國修建的下水道,其實這個是錯誤的想法,青島的排水系統這麼好,其實跟德國沒有特別大的關係,他們修建的下水道起的作用也不是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