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鑑賞中,最難把握的就是詩歌手法,概念繁多,歸屬混亂,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
要想掌握詩歌手法,首先要搞清楚手法和語言、形象、情思的大關係,然後再將那些細碎的手法子概念放在一個大的知識體系中去。
本篇內容很多,但悅華相信用幾張圖表就可以幫大家拎清楚!
話不多說,言歸正傳。本篇分兩部分,一是手法和語言、形象、情思的關係辨,二是手法內部諸要素析。
01手法和語言、形象、情思的關係
手法之所以顯得複雜,因為它分屬多種關係之中。看圖:
一、語言是塑造形象的,與語言形象相關的手法有修辭手法和描寫手法。
修辭手法嚴格來說屬於語言層面,它一方面作用於語言本身,使語言更富韻律性、節奏感與感染力;另一方面作用於形象層面,使形象更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等。
二、形象是涵蘊情思的,與形象和情思相關的手法是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要解決的是形象(含語言)如何有效抒情的問題,選擇某一種抒情手法直接影響著情感表達能不能準確、順暢、巧妙、含蓄等。
以上兩點是在圖表上能體現出來的,還有體現不出來的,像結構手法。(下節細說)
還有兩個概念需要說明。一是表達方式,二是一般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是文章學裡的概念,分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五種。詩歌中可借用的概念主要有描寫、抒情、敘述、議論四種。悅華將這四個概念融入手法體系中去了,沒有單獨提及,因為所謂方式,即策略;所謂手法即策略引領下的具體做法。
一般表現手法,是普遍存在的手法。比如對比,可以是修辭中的語氣對比,語詞對比,可以是描寫中的空間、時間對比,可以是抒情中的情緒、思想對比,也可以是結構中的章節對比等。在悅華的體系中,這個一般表現手法分別放在了這幾種手法中去了,也未單獨列出。
明白了以上幾種關係,我們再看張大表。
02手法內部諸要素詳說
先看表:
悅華領大家一個一個地認識(或鞏固)這些知識點!
首先是作用於語言-形象的手法:修辭手法與描寫手法。(描寫手法見下篇)
一、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內部諸要素還可以劃分成兩類。一類是偏重語言修飾的,如反問、設問、排 比、反覆、對偶;一類是偏重形象塑造的,如比喻、比擬、誇張、借代等。
(一)比喻:比是不同類的比較,喻是兩個不同類事物的共同點。同比擬相比,比喻重在靜態聯繫。作用是使意象特徵更鮮明。
例: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以「明鏡」喻水,以「屏風」喻山,寫出了水清山秀的形象特徵。
比喻還可以拿抽象聯繫具象,使抽象的情思更加具體、鮮明,突出情思的特徵。
例: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愁喻成一江東流的春水,形象地寫出了愁的遊移深回,深沉綿長的特點。
(二)比擬:含擬人、擬物兩種。擬人是把物當人來寫,擬物是把人當物,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其中比,是不同類的比較,擬,即摹擬,摹擬的是人(物)的情態、動作。同比喻的區別就在此處:同是比,喻是靜態的,擬是動態的。作用是將人、事、物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情態。
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護」「送」是在擬,將水與山當作人來寫。這是擬人,寫出了山水似善解人意之態。
例:宋祁《玉樓春·春景》:「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將花朵擬作喳喳亂鬧的鳥兒之類,從而烘託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這是擬物。
(三)借代:以人事物的部分代替它的整體,或特點代替它的名稱。效果是使語言簡練、含蓄,使形象特徵鮮明。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孤帆」以代船,突出了船距離的遙遠。這是以部分代整體。
例: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是葉的特點,以代葉,「紅」是花的一般特點,以代花,非常簡潔,用語又新奇。這是以特點代替名稱。
(四)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作用是更突出事物的特徵。
例:李白《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用「手可摘星辰」極言樓之高,是擴大式的誇張。
例: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用頭髮在一朝一夕間就變得如雪般的白,極言老來之快。是縮小式的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