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萊蒙託夫詩歌中「陌生化」手法的運用

2020-12-24 腦洞看古今

試論萊蒙託夫詩歌中「陌生化」手法的運用

萊蒙託夫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僅次於普希金的偉大詩人,他的創作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於一身,他的《惡魔》和《童僧》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之作。萊蒙託夫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7年,但是在這短暫的27年裡他卻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

相對於其他俄羅斯經典作家而言萊蒙託夫的詩歌大多是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能更加準確地反映出19世紀30年代俄國先進人士的孤獨、憂鬱和叛逆精神,他的詩歌中大量地運用比喻、借代、擬人、指代、象徵等手法,為我們對其詩歌陌生化原則的研究留有巨大的探索空間。

詩歌的主題多種多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入詩。縱觀中外文學作品,不論何種主題,無一例外的寄寓著作者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對假、惡、醜的摒棄和痛恨。在人類的文學史上,愛情和死亡是兩個古老而永恆的主題,古往今來書寫愛情和死亡主題的詩歌不計其數。

提到愛情人們通常會想到嬌豔的玫瑰、情人的密語、浪漫與甜蜜的,而提到死亡人們通常會想到黑夜、雪、烏鴉、死亡陰森、可怕等等,但是萊蒙託夫在他的作品《夢》中另闢蹊蹺地詮釋了這個主題。

《夢》這首詩寫自萊蒙託夫第二次流放高加索期間,在軍隊短暫的服役後,萊蒙託夫到皮亞季戈爾斯克(俄羅斯的一個城市)療養,在這期間內,詩人似乎預感到死亡正在一步一步地靠近他,於是他寫下了一生中的最後幾首詩歌,其中就包括這篇《夢》。夢這首詩並不是描寫詩人生活中的真實經歷,而是萊蒙託夫藉助詩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一種心情。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詩人對自己命運的一個預見。

在詩的第一部分中詩人描寫生命垂危的主人公處在烈日之下:「我正午在炎熱的達格斯坦山谷,胸膛中了鉛彈,躺著不能動彈,……重重的峭壁把我緊緊圍在中央,太陽炙烤著那焦黃的崖頂,……。」作者想借嚴酷的、令人壓抑的自然環境來表現那種敵對的、死亡的力量。

在詩的第二部分作者開始寫主人公夢中的景象:「我夢見此時在我的故鄉正舉行燈火輝煌的晚宴,……但有一位卻獨坐著沉思,沒有參與這歡快的議論,……她夢見在那達格斯坦谷地,一具熟悉的屍體逕自橫陳,前發黑的傷口熱氣未消,漸漸冷卻的鮮血還在流滲。」在本節詩中詩人著重寫了傷者的夢境——他夢見了自己的死,同時他在夢中見到了自己深愛的女子的夢境,她在夢中同樣也預見到了自己的死亡。

這首詩是作者晚期的一首抒情詩,作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夢來展現主題。在詩中生命垂危的傷者夢見了自己的死亡,這與以往的詩歌相比並無特別之處,作者的妙筆就體現在他並沒有平鋪直敘地描寫自己的夢境而是在詩歌中又加入了自己的愛人的夢,在自己愛人的夢境中他仍然沒能逃脫死亡的結局。

作者通過這種「照鏡子」式的結構把讀者帶入了一個由夢而愛、夢與死、死與愛相互交織的世界,在這個夢境中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從而使愛與死亡的主題在男女主人公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中得以獨闢蹊徑地展現。使作者的愛情理想得以實現,死亡的主題也躍出了以往的充滿悲劇氣氛的固有模式。

相關焦點

  • 萊蒙託夫詩歌《帆》賞析
    其風格沉鬱中有剛勁,手法上既能出色地運用浪漫主義,又擅長現實主義的描寫。在短短十三年的創作生涯裡,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雲》《祖國》,長詩二十餘部,以《惡魔》《童僧》為代表,還有劇本《假面舞會》和傑出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  帆  作者:米哈伊爾·尤裡耶維奇·萊蒙託夫  有一片孤帆兒在閃耀著白光!
  • 電影《村姑小姐》中的陌生化與美學效應,你是怎樣理解的?
    陌生化理論是後現代主義文學理論中的一個術語,最早由俄國形式主義理論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其著作《作為手法的藝術》中提出。在電影藝術中,「陌生化」就是把人們熟悉的事物經過藝術加工,將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變得陌生和新鮮,並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生活,進而獲得一種獨特的審美享受。
  • 英年早逝的萊蒙託夫,是大海中的一葉「孤帆」
    萊蒙託夫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是孤獨的、灰暗的。他曾在一首小詩中這樣寫道:「我早已習慣於孤獨,我不可能和友人合群;我會把與他共度的時辰,統統看做虛度光陰。」詩人的整個童年時期是在外祖母的塔爾罕內莊園中度過的,外祖母將萊蒙託夫撫養長大,並使其受到了良好的貴族家庭教育。
  • 《嘉年華》:試論電影中的隱喻手法
    隱喻手法,往往是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對於電影作品來說,隱喻也常常被運用到它們的創作當中。不少隱喻的應用,讓電影作品獲得了更為深刻的含義。電影,通過隱喻將彼事物暗示表達另外的深層哲思與內涵,並賦予作品深刻的思想。
  • 萊蒙託夫作品中「船」意象的抒情與敘事
    萊蒙託夫作品中「船」意象的抒情與敘事「船」在萊蒙託夫作品中出現的頻率達103次,是與萊蒙託夫命運、氣質頗為契合的重要意象。基於「船」的物理屬性及萊蒙託夫的情感投射,「船」以漂泊為常態,並成為海中「家園」的象徵;「船」在追逐中尋求,在放逐中解脫;「船」的生存與毀滅,也是詩人的終極選擇。
  • 論詩歌中「意境」和「意象」的關係
    一首詩作的成功與否,首先在於作者如何恰當地處理好詩的兩個基本要素「情」與「景」的關係,使它們形成統一體融進詩中;其次,優美的意象組合和精心的營造意境將會給詩帶來長久的藝術生命,使詩歌的藝術價值源遠流傳,經久不衰,使詩歌的力量達到能夠震撼生命,喚醒靈魂。這主要還是源於詩歌中的手法和其美的藝術,也就是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原創 牧心微筆記 2020-02-14 10:13:28文/牧心圖/網絡《天堂電影院》是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而這,要歸功於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對「蒙太奇」的表達手法的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僅使電影看起來連貫有序,並且在推進影片敘事、渲染影片情緒、詮釋影片主題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讓這部電影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 萊蒙託夫是一個比普希金更為地道的俄羅斯人
    作為具有作家自傳性質的主人公,畢巧林有著萊蒙託夫身上許多俄羅斯式特徵。他不喜歡平靜安定的小確幸,渴望狂風暴雨般的生活,他前往高加索,希望在槍林彈雨中驅散往日生活的舒適麻木,希望在與野姑娘的愛情中趕走上流社會的虛偽浮誇,甚至希望在直面死亡的決鬥中感受存在的溫度,他始終像一個鬥士那樣尋求不平常的生活,哪怕這種不平常的代價是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正如萊蒙託夫詩中所寫的那樣:「我想要生活,偏不要幸福和愛情,就要痛苦……是時候驅散安寧的迷霧,詩人的生活中怎能缺少磨難,正如大海怎能沒有風暴
  • 古詩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有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王維的詩《田園樂七首.其六/閒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萊蒙託夫的一首詩,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段話更充滿哲理
    米哈依爾尤裡耶維奇萊蒙託夫是俄羅斯著名詩人,他自幼聰慧,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就對詩歌藝術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偉大的文學家普希金死後,菜蒙託夫寫了一首《詩人之死》,控訴對普希金進行迫害,從而名震詩壇。
  • 詩經《子衿》:通篇運用「賦」的藝術手法,動靜結合,直抒胸臆
    這種迴環往復的手法與詞語的微妙變化相互交織在一起,相互映襯,互為表裡,展現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不僅渲染出女子那思念的悠長,又映襯出女子那相思的悲痛。「挑兮達兮,在城闕兮。」「挑達」是雙聲連綿詞,形容來往輕快的樣子,「兮」是語氣詞,增加詩歌的節奏與韻律,使詩歌的吟誦更加具有美感。「城闕」是指城門兩邊的觀樓,是青年戀人們習慣約會的地方。
  • 一首短短四句的詩歌,卻描寫了如此美麗的景象,寫作手法真高超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首吳均的詩歌《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從題目看就可以看出,這首詩是寫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這首詩歌利用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山際見來煙」,山峰繚繞著陣陣嵐氣雲煙。
  • 思維導圖在高考山水田園詩歌鑑賞中的應用
    所以田園詩歌在情感的表達上無外乎十六個字:熱愛山水、渴望歸隱、淡泊名利(恬淡自然)、樂觀豁達。田園詩歌如此美妙,賞析也看似簡單,卻有太多的學生因此一籌莫展。那是因為學生面對詩歌不能用系統綜合的思維聯繫詩人寫詩時候的時代背景,更看不到詩歌當中作者所運用的意象,也體會不到詩人想表達的情感。他們就很難做到將簡單的詩歌,準確的分析。
  • 詩歌手法:亂花漸欲迷人眼,幾張圖表解君煩
    在詩歌鑑賞中,最難把握的就是詩歌手法,概念繁多,歸屬混亂,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要想掌握詩歌手法,首先要搞清楚手法和語言、形象、情思的大關係,然後再將那些細碎的手法子概念放在一個大的知識體系中去。本篇內容很多,但悅華相信用幾張圖表就可以幫大家拎清楚!
  • 紀伯倫詩歌《論友誼》欣賞
    紀伯倫詩歌《論友誼》欣賞 2020-10-17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論李白詩歌中描寫的江河(二)
    吳振華第709期02 江河在李白筆下的姿態及特色李白是一個主觀化強烈的詩人,他在描寫山水景物時,往往運用誇飾的手法,展開恢宏的想像,揮舞如椽的大筆,恣意潑墨皴染山水,並將自己的個性與情感貫注於客觀物象之中,使之成為詩化的山水。
  • 詩歌手法概談:以景結情是結構方式還是抒情手法?
    一句「高高秋月掛長城」,讓一縷縷思鄉的柔情從徵人凝望的眼眸中,從長城高高低低的垛口上生發出來,纏綿不絕,讓人順著徵人的想像攀爬進故鄉——關山那邊,妻子正抱著孩子兀自張望月亮呢。這就是以景結情的藝術魅力。
  • 從古詩詞中學習如何運用襯託的手法塑造人物
    實際上,在寫作中,這種比較的用法也常常用到,這種手法稱之為襯託。襯託這種寫作手法不是我們現在才發明的,其實在很早之前人們就會用這樣的寫法。在古詩詞中也很常見。比如我們常說的「以聲襯靜」「以動襯靜」等,都是非常常見的襯託手法的運用。
  • 興字的解讀和運用
    興字的解讀和運用今天想聊一聊興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興,起也。」同時興在寫作手法上也有應用,如比興,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宋代朱熹有比較準確的解釋。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比興手法最早出現於《詩經》。《關雎》首章就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鳴的鳥,關聯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間多少有一些氣氛上的關聯。
  • 祖國 萊蒙託夫 朗誦:玄塵
    祖 國【俄】萊蒙託夫愛祖國,但卻用的是奇異的愛情!連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勝。但是我愛——我不知道為什麼——它那草原上悽清冷漠的沉靜,它那隨風晃動的無盡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洶湧的河水的奔騰;我愛乘著車奔上那村落間的小路,用緩慢的目光透過那蒼茫的夜色,惦念著自己夜間的宿地,迎接著道路旁荒村中那點點顫動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