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蒙託夫作品中「船」意象的抒情與敘事
「船」在萊蒙託夫作品中出現的頻率達103次,是與萊蒙託夫命運、氣質頗為契合的重要意象。基於「船」的物理屬性及萊蒙託夫的情感投射,「船」以漂泊為常態,並成為海中「家園」的象徵;「船」在追逐中尋求,在放逐中解脫;「船」的生存與毀滅,也是詩人的終極選擇。
萊蒙託夫作品的敘事常依「船」而行,「船」參與了商貿走私、海上戰爭、海難事件的發生、發展,在這些事件中,「船」或是敘事的主體,或是敘事脈絡的支點,或是敘事空間、時間的標誌,並由「船」及人,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的時代,馬、馬車、帆、帆船是文學中人物行動的唯一負載。」「船」作為航行的主體或人物行動的載體,在萊蒙託夫的作品中高頻率出現,是詩人營造詩意、抒發情感與構建敘事的常用意象。
俄國的造船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俄國開始發展的時候起,造船業就成了俄國必不可少的生產部門,這是由俄國的獨立和其他國家貿易的利益所決定的」,而之所以能迅速發展起來,得益於俄國的自然條件,「如極多的水路和大量的造船木材蘊藏量」。到19世紀,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俄國造船業已經高度發達,實現了「從建造木質的帆船過渡到建造金屬船體的蒸汽發動機的船舶」。
各種各樣的「船」在萊蒙託夫的詩海中漂流、漂流:小舟在《情歌》中飄蕩;海船在涅瓦河中航行,通過涅瓦的浪濤,駛入大海(《為孩子們寫的童話》);船艦在狂風暴雨中沉沒(《海盜》);小船在大海中變黑、消逝(《最後一個自由之子》);滿載遊客的大帆船遺忘了薩什卡的荒島(《薩什卡》);威尼斯遊船點綴著威尼斯的夜景(《威尼斯》):奧爾加坐在房間,眺望著遠方揚著白帆的駁船(《瓦吉姆》)……
據《萊蒙託夫百科全書》統計,「船」在萊蒙託夫作品中的「漂流」累計103次:獨木舟25次;海船25次;船艦9次;小船18次;大帆船15次;威尼斯遊船3次;三桅船、駁船8次。
「船」的部件,如帆、桅杆、槳、舵、信號燈、風信旗等,在萊蒙託夫的作品中時常得到描寫,如,帆出現了24次。萊蒙託夫在某些作品中沒有提及「船」,但涉及「船」的部件,「船」的部件彰顯了「船」的存在,如《朱利奧》中「移動的漁民的白帆」(Бегущий белый парус рыбака),詩人即以「帆」指代漁民的「船」;再如,《死亡天使》中,「帆在遠處遊蕩」(паруса вдали бродили),同樣以「帆」代「船」等。此種無「船」實有「船」的文本也屬於本文的研究對象。
「一個詩人有沒有獨特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建立了他個人的意象群。」萊蒙託夫有著獨特的個人風格,他以作品中一貫的孤獨、漂泊、苦澀、寧靜、反抗、追求之情感為統領,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帶有鮮明萊蒙託夫色彩的意象體系,如「帆、小舟、葉、雲等漂泊者意象,懸崖、青松、棕櫚樹、白樺等孤獨者的意象和酒、酒杯(盞)、夢等人生的意象」。「船」意象則是萊蒙託夫意象體系的重要組成。本文立足萊蒙託夫的「船文本」,探析萊蒙託夫作品中「船」意象的抒情與敘事。
以「船」為中心的海難敘事一方面豐富了萊蒙託夫的敘事類型,另一方面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展現了海盜們在極端環境下的勇敢、鎮定、善良品質。
綜上,「船」意象在萊蒙託夫的作品中,既承載了詩人及作品人物的情感投射,又參與了事件的發生、發展,是萊蒙託夫意象群中的高頻率核心意象。「每一個大詩人都有自己最愛使用因而最具創作個性的意象。」基於「船」(漂泊、孤獨)與詩人個人命運(漂泊、孤獨)的強烈契合、共鳴,「船」成為萊蒙託夫最愛使用的意象,成為萊蒙託夫意象體系中最具標識性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