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詩歌《論友誼》欣賞

2020-12-16 澎湃新聞

紀伯倫詩歌《論友誼》欣賞

2020-10-17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紀·哈·紀伯倫(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詩人、畫家,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其主要作品有《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紀伯倫、魯迅和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紀伯倫出身於馬龍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規學校教育。後隨家庭移居美國。在美國上學時顯露出藝術天賦。後興趣轉向文學,初期用阿拉伯語,後用英語進行寫作。紀伯倫的文學作品受到尼採思想的影響,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紀伯倫的繪畫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色彩,在阿拉伯畫壇佔有獨特的地位。他畢生創作了約七百幅繪畫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國藝術博物館和黎巴嫩紀伯倫紀念館收藏。

論友誼

紀伯倫

一個青年接著說,請為我們談談友誼。

他回答道:

你的朋友是對你需求的滿足。

他是你帶著愛播種,帶著感恩之心收穫的田地。

他也是你的餐桌,你的壁爐。

當你飢餓時會來到他身邊,向他尋求安寧。

當你的朋友傾訴他的心聲時,你不要害怕說出自己心中的「不」,也不要掩瞞你心中的「是」。

當他默默無語時,你的心仍可傾聽他的心。

因為在友誼的不言而喻中,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期盼,都在無可言喻的歡愉中孕生而共享;

當你和朋友分別時,你也不會悲傷。

因為當他不在身邊時,他身上最為你所真愛的東西會顯得更加醒目,就像山峰對於平原上的登山者那樣顯得格外清晰。

不要對你們的友誼別有所圖,除了追尋心靈的深耕外。

因為只求表露自我而無所他求的愛,並非真愛,而是撒出的網,捕獲的儘是些無益的東西。

奉獻你最好的東西,給你的朋友。

若他定要知道你情緒的落潮期,那麼,把你的漲潮期一併告訴他。

因為,你若只是為了消磨時光才去尋找朋友,這能算你的朋友嗎?

總該邀朋友共享生命才是。

因為朋友要帶給你滿足你的需要,不是填滿你的空虛。

在友誼的滋潤下恣意歡笑,同享喜悅吧!

因為在細微末節的露珠中,你的心會找到煥發一新的晨曦。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原標題:《紀伯倫詩歌《論友誼》欣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詩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紀伯倫:藝術是從自然走向無窮的一步
    (《趨向無限》,紀伯倫繪)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黎巴嫩詩人、藝術家、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重要開拓者,於1883年1月6日出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貝什裡的一個基督教(馬龍派)家庭。(瑪麗·哈斯凱爾,紀伯倫繪)1904年,三十一歲的瑪麗在朋友家中結識了紀伯倫,兩人從此結下友誼。瑪麗非常賞識紀伯倫的藝術才華,主動資助他赴巴黎學習。兩人之間通信不斷。
  • 紀伯倫《先知》|經典之作or雞湯文?東方送給西方最珍貴的禮物
    於是,智者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包括愛、婚姻、孩子、施與、飲食、工作、歡樂與悲哀、居室、衣服、買賣、罪與罰、法律、自由、理性與熱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誼、談話、時光、善惡、祈禱、逸樂、美、宗教、死等26個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人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紀伯倫的《先知》文字如詩一般輕柔凝練,流暢灑脫。
  • 《紀伯倫散文詩全集》Ⅰ——紀伯倫
    一直覺得紀伯倫的散文詩很經典,哲思、理性、遐想,都不缺。 紀伯倫——先知 船的來臨 聲音無法帶走賦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獨自尋找天空。友誼 如果他定要知道你的落潮,那麼也讓他知道你的漲潮。 言談 思想是一隻屬於天空的鳥,在語言的牢籠中它或許能展翅,卻不能飛翔。
  • 重溫經典散文|紀伯倫:浪之歌
    紀伯倫是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然而他的一生卻飽經風霜,讓人同情。紀伯倫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12歲時,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他隨母親去美國,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後來,立志報國的詩人,又被「莫須有」地遭到放逐。
  • 帶你讀英文版紀伯倫《先知·論愛》
    紀伯倫,黎巴嫩的文壇驕子,其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像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遠大的理想。《先知》是紀伯倫步入世界文壇的頂峰之作,曾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英文版《先知》中的《論愛》這篇美文。
  • 紀伯倫:這是我思考了一千年的書
    人與神、靈魂與肉體、孤獨與覺醒是紀伯倫作品的基本主題,而每一個命題都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被譽為「小聖經」的《先知》,更是承載了他最為厚重也最為成熟的思想。船至1. 我已準備啟程,我的渴望與帆篷一起扯滿,只等風來。2.
  • 紀伯倫的小詩裡有你尋找的答案
    深夜分享紀伯倫的詩歌片段,道一聲晚安,說一聲,再見!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中國詩歌萬裡行組委會秘書長祁人表示,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生前曾三次到中國訪問,與徐志摩交情頗深,建立了中印兩國詩人的信任和友誼;今天中國詩歌萬裡行來到加爾各答與各位印度詩人的見面交流,正是泰戈爾和徐志摩時代中印兩國詩人友誼的延續。「世界各國詩人在心中卻有一個共同的祖國——那就是詩歌。
  • [詩歌欣賞]Robert Burns:Auld Lang Syne
    [作者簡介]羅伯特·彭斯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復活並豐富了蘇格蘭民歌;他的詩歌富有音樂性,可以歌唱。彭斯生於蘇格蘭民族面臨被異族徵服的時代,因此,他的詩歌充滿了激進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詩人生活在破產的農村,和貧苦的農民血肉相連。他的詩歌歌頌了故國家鄉的秀美,抒寫了勞動者純樸的友誼和愛情。
  • 紀伯倫:打動人心的5句話,「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紀·哈·紀伯倫(Kahlil Gibran,1883–1931)作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為:《沙與沫》、《先知》、《紀伯倫散文精選》、《我的心只悲傷七次》、《淚與笑》、《紀伯倫散文詩經典》、《El profeta》、《我曾悲傷地愛過這個世界》。與生存的年代相關,紀伯倫生活在一個比較痛苦的年代。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也造成了紀伯倫比較悽慘的前半生。
  • 這7本書,讓你一下子就愛上詩歌
    詩評家李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這些過多的闡釋都是別人賦予的,但唯有一個是確實存在的——詩歌轉折點的標誌,海子死後,中國詩歌的先鋒性不復存在,詩歌神性的年代結束,泛娛樂和詩歌娛樂化時代到來。」《先知沙與沫》豆瓣評分:9.2 2818人評作者簡介紀伯倫 ,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
  • 周振甫 ‖ 古代詩歌欣賞
    古代的詩歌,流傳下來成為傳誦的名篇,可以供我們欣賞。我們欣賞這些詩歌,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提高藝術鑑賞力,培養高尚的藝術趣味。
  • 達州,秋秋分享一首紀伯倫關於愛情、關於婚姻值得深思的經典小詩
    達州,秋秋今天給好友們分享一首紀伯倫關於愛情、關於婚姻值得深思的小詩,願在這炎炎夏日,給你們帶來陣陣清涼,首先我們來對紀伯倫做一個快速了解:紀伯倫是一名著名作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
  • 《我的心只悲傷七次》收錄紀伯倫最著名兩部詩集
    【黎】紀伯倫 著、冰心 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6-1【內容簡介】本書收錄了著名詩人紀伯倫最著名的兩部詩集:代表真理的小「聖經」《先知》和智慧格言集《沙與沫》,由著名文學家冰心翻譯,是一本關於生命、藝術、愛情、人生的箴言書。「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在紀伯倫的筆下,四季流轉,雲朵變幻,生命的解答蘊藏其中。
  • 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這十句名言: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認識了紀伯倫,因為這些句子,都是出自紀伯倫之筆。紀伯倫是黎巴嫩著名的作家、畫家、詩人,他被稱為黎巴嫩文壇驕子,他也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我曾經讀過紀伯倫的《沙與沫》和《淚與笑》這兩本書,這是兩本散文詩集,收錄了紀伯倫的一些散文詩。我當時讀的時候,覺得書中文字,真是世間最美的文字。
  • 紀伯倫:美就是當你見到它時,甘願獻身,而不索取。
    紀伯倫是黎巴嫩作家、詩人、畫家,是二十世紀阿拉伯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和奠基人。是黎巴嫩的文壇驕子,被稱為藝術天才。和泰戈爾一樣是東方近代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著有作品《先知》、《沙與沫》、《淚與笑》等。紀伯倫的畫風和詩風一樣,都受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影響,所以,文壇稱他為20世紀的布萊克。1908年—1910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藝術期間,奧古斯特·羅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評價紀伯倫:這個阿拉伯青年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在東方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
  • 泰戈爾經典詩歌《告別》欣賞
    泰戈爾經典詩歌《告別》欣賞 2020-10-03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試論萊蒙託夫詩歌中「陌生化」手法的運用
    試論萊蒙託夫詩歌中「陌生化」手法的運用萊蒙託夫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僅次於普希金的偉大詩人,他的創作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於一身,他的《惡魔》和《童僧》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之作。相對於其他俄羅斯經典作家而言萊蒙託夫的詩歌大多是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能更加準確地反映出19世紀30年代俄國先進人士的孤獨、憂鬱和叛逆精神,他的詩歌中大量地運用比喻、借代、擬人、指代、象徵等手法,為我們對其詩歌陌生化原則的研究留有巨大的探索空間。詩歌的主題多種多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入詩。
  • 靈遁者詩歌欣賞:冬天來了
    2020-12-07 11:06:36 來源: 靈遁者起名閣 舉報   導讀:80後作家靈遁者詩歌欣賞
  • 詩歌欣賞忌執著
    此詩之意,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 小結:欣賞詩歌忌執著。 習作:《仲冬晴日》 晴日蕩舟乘興遊, 煙波江上浣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