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狀芽孢桿菌,丁酸菌。酪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宮入近治博士首先發現並報告的, 因此又名宮入菌。分類歸屬於梭菌屬, 為革蘭氏陽性厭氧桿菌。1935年,俄羅斯微生物研究所Kingi miyairi博士從人的糞便和土壤中分離出丁酸梭菌,隨後發現其厭氧培養的過濾物中含有較少的脂肪酸,具有極強的整腸作用,它可抑制腸道中的致病菌,促進腸道中有益菌如雙歧桿菌和乳桿菌的生長。
丁酸梭菌在魚蝦水產養殖上的用法用量
丁酸梭菌在水產養殖中的主要功效:
1、防控腸炎、白便:調整腸道菌落平衡,促進腸道有益菌群增殖。本品能促進水產養殖動物腸道有益菌群的增殖和發育,抑制腸道內有害菌和腐敗菌的生長、繁殖,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減少腸炎、白便的發生,對對蝦早期死亡症候群有顯著效果;
2、減少空腸空胃:增強免疫功能,促進生長發育。本品在水產養殖動物腸道內能產生B 族維生素、維生素K、澱粉酶、蛋白酶、糖苷酶等物質,增強水產養殖動物對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強化肝臟功能,促進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發育,明顯減少對蝦空腸空胃的發生;
3、順利轉肝抗應激:修復腸道上皮組織,保護肝細胞。丁酸梭菌的代謝產物丁酸是腸道上皮組織細胞再生、修復必要的營養物質,本品能促進腸道上皮組織的修復,調節肝臟代謝功能,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強體質,提高抗應激能力;
4、穩定性好:丁酸梭菌為內生芽孢,不受胃酸、膽汁酸的影響,對多種飼用抗生素有較強的耐受性, 可配伍使用,提高療效。
丁酸梭菌在魚蝦水產養殖上的用法用量
丁酸梭菌水產水產養殖適用範圍:
淡水、海水養殖的魚、蝦、蟹、貝、海參等多種水產動物使用。丁酸梭菌在水產上的應用:在水產上應用於丁酸梭菌可顯著增重,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顯著減少白便、拖便等現象,有效率90%以上。隨著養殖水平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抗生素的長期使用造成了耐藥菌株的出現,同時水產養殖中抗生素的使用,導致了抗生素藥物在動物體內的殘留,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宋增福等以丁酸梭菌菌株為試驗組,枯草芽抱桿菌與硫酸鏈黴素作為對照組,採用濾紙片法,研究了丁酸梭菌對引起魚類腸道疾病的病原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嗜水氣單胞菌、鰻弧菌的抑制作用。結果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有效抑制這3種病原菌的繁殖,其抑制效果明顯優於硫酸鏈黴素抗生素組(P
丁酸梭菌含量及魚蝦用法用量:
100億:蝦1g拌料10-20公斤,常規魚類1g拌料10-50公斤
20億:蝦1g拌料2-5公斤,常規魚類1g拌料2-10公斤
10億:蝦1g拌料1-3公斤,常規魚類1g拌料1-5公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