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在線 · 2018-08-23 · 文/陳蒙蒙
8月21日晚,新三板「網際網路+醫療租賃」企業藍海之略(834818)突然宣布,公司已經於2018年6月終止了上市輔導。
當晚,公司主辦券商中信建投同時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發現藍海之略存在經營異常的風險事項,提醒投資者慎重做出投資決策。新三板在線了解到,公司除了因融資租賃涉訴外,還銀行帳戶凍結、現金流緊張、發不出員工工資等情況。
這引起市場極大關注,要知道,藍海之略2017年的全年盈利還高達4.5億元呢!新三板在線細查後發現,該公司的危機源頭,竟然是其一向提倡的所謂醫療租賃模式。
而今年以來,採取所謂「網際網路+醫療租賃」創新模式的公司頻頻「暴雷」。據媒體報導,8月13日,來自黑龍江、河北等全國十多位縣級醫院院長來到北京遠程視界集團(下稱「遠程視界」),這些醫院均因遠程視界欠下租賃公司巨額債務。
「危險」的藍海之略
根據8月21日藍海之略披露的相關公告,這家去年還盈利4億多、要衝刺IPO的公司,正站在危機邊緣。
藍海之略在《關於公司近期經營情況的說明公告》稱,受去槓桿政策等影響,公司出現了資金情況較為緊張的局面。
截至公告披露之日,公司員工2018年6月及7月的工資尚未按正常時間發放,導致部分員工離職,員工人數下降。同時,為減少公司費用支出,公司已啟動對部分員工進行停工休假的計劃,具體人員的擬定及相關安排正在進行中。此外,公司因涉及訴訟導致銀行帳戶中被司法凍結的存款共計1111.31萬元。
「目前,公司現金流較為緊張,公司日常經營所需費用主要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羅志林先生提供。」藍海之略稱,公司正積極與合作機構協商解決方案,並尋找資產重組方和融資方,以緩解公司資金緊張的局面。
這種局面下,公司當天宣布,早在今年6月,公司就已經向廣東證監局報送終止輔導的備案材料。
一家去年還實現淨利潤超過4.5億元的新三板公司,為什麼就忽然聲稱「現金流緊張」?
新三板在線回顧公司發展,藍海之略自2015年12月掛牌新三板,就頗受市場矚目。畢竟,年盈利額超5000萬元的新三板公司並不多。
「醫療租賃」被藍海之略視為其創新商業模式。公司最初便聲稱,其定位是一家醫療現代服務型企業,是國內領先的「醫院科室綜合能力建設服務商」。
公司還稱,其服務模式是目前國內獨有的「在國家衛計委《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48號文)文件指引下,公司通過整合配置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創立了獨特的『5+1』服務模式,即向醫院同時輸入『資金、設備、技術、運營、品牌、移動醫療』六大要素,幫助基層醫院在最短時間內具備並提高相應的醫療能力。
其中,資金方面,藍海之略通過打造「醫療融資租賃平臺」的方式幫助基層醫院有效破除資金短板,其具體做法為:「藍海之略與國內外著名的金融機構達成長期資金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些融資公司與藍海之略一起為基層醫院量身定製融資方案」。
這種商業模式下,2010年成立的藍海之略,到2015年便擁有年營收5.26億元、年盈利額5068.06萬元的好成績。掛牌新三板這兩年,該公司繼續「爆發式」增長,2016年到2017年,公司營收從7.94億元增至16.69億元,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1.68億元暴增至4,52億元,年營收增長率分別為94.85%、124.74%;年盈利增長率分別是232.07%、183.33%。
這樣的藍海之略備受市場青睞。從2015年12月掛牌至今,公司股東戶數從最初的29戶連增至431戶。尤其是2017年2月宣布「進入上市輔導」消息後,其股東戶數更是翻了近十倍。
然而,隨著藍海之略突然「暴雷」,數百家「IPO集郵投資者」或損失不小。
對外擔保「埋雷」
從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來看,公司2016年、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分別為1.55億元和2.04億元。彼時,其公布的貨幣現金還有2.97億元、高達5.69億元的預收帳款。
在業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藍海之略的現金流似乎還算充足。然而,危機早已「隱現」。
正如前文所言,藍海之略所謂金融租賃的創新模式是:公司首先將醫療設備銷售給融資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再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將醫療設備出租給醫院;其中,公司為部分醫院客戶的履行融資租賃合同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如此以來,通過融資租賃公司,公司可以藉此迅速擴張市場。但這就帶來了財務風險。在2017年宣布衝刺IPO後,藍海之略當年實現盈利4.52億元,是2016年1.68億元的兩倍多。然而,與盈利額同步暴增的是,該公司的融資租賃保證金和借款。
新三板在線注意到,藍海之略存在業績增長背後,對外擔保在不斷增長。粗略統計,自2016年9月,公司共計披露22條對外擔保公告,主辦券商對此進行了四次風險提示。
2017年1月12日,藍海之略主辦券商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截至2017年1月12日,藍海之略已發生的對外擔保金額累計5.18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比例已超過100%。中信建投警告投資者:「鑑於擔保金額過大,若被擔保人未能按期履行還款協議,則公司將可能因承擔擔保責任而償付相關責任,會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當年半年報中,藍海之略聲稱,2017年初起不再為客戶醫院提供擔保,並希望將對外擔保餘額控制在最近一期公司資產30%以內,同時公司與合作租賃公司已協商逐步減少和解除部分項目擔保,取得較好成效。
從公開財務報表來看,到2017年12月底,藍海之略對外擔保總額降為3.06億元,佔淨資產比例下降到26.91%。
然而,公司來自對外擔保造成的應收帳款、其他應收帳款額度卻居高不下。新三板在線注意到,2016年、2017年末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5.62億元、2.82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54.87%和12.26%;同時其他應收帳款分別為1.09億元、9.19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收的10.67%和39.94%。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藍海之略2017年年末其他應收款同比增長577倍至9.19億元!「因業務模式導致融資租賃保證金和對外借款增加所致。」公司2017年年報坦言,公司創新的商業模式設計讓公司承擔融資租賃公司的融資租賃保證金,以及本著對合作夥伴支援幫扶合作理念,向項目醫院開診前及部分運營見效慢的合作科室提供運營流動資金借款,構成了公司主要的其他應收款。
(圖片來源:藍海之略2017年年度報告)
當然這種模式蘊含的風險,公司也早有預感。一直以來,藍海之略「警惕」相關風險。但公司始終「相信」:公司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基層公立醫院,且大部分項目醫院是二級及以上醫院,不按約定履行租賃協議的可能性小。
然而,根據8月21日披露的訴訟公告,藍海之路已經陷入危機中。2018年8月2日,公司收到大連市中山區人民法院發出的《應訴通知書》(遼0202民初7319號),宏泰國際融資租賃(天津)有限公司起訴公司,要求公司支付和林格爾縣人民醫院融資租賃項目代償債務690.06萬元和實現債權的律師費12500元。
因涉及該訴訟,公司銀行帳戶中共計6,913,060.98元的存款被司法凍結。同時,因故城縣中醫醫院起訴公司要求支付代墊款項的訴訟仍在進行中,公司因該訴訟被凍結的銀行存款為420萬元。至此,公司因涉及訴訟被予以司法凍結的銀行存款共計1111.31萬元。
對於突然爆出「現金流緊張」的藍海之略來說,這1000多萬元卻是壓力不小。
醫療租賃模式公司頻繁「暴雷」
早前就有行業人士認為,單純依靠金融租賃推動的高增長模式必定走不遠。
而今,這句話被驗證。經歷高增長後突然「暴雷」的「網際網路+醫療租賃」企業,並不只有藍海之略。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遠程視界身上。遠程視界成立於2013年1月,公司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裡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醫療設備銷售商。公司從最開始只有眼科業務逐步擴展到心腦血管、腫瘤、婦科、耳鼻喉、呼吸、中醫及護理等9門學科,2016年就實現年收入60億元。
而如同藍海之路,遠程視界主要靠O2O醫聯體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遠程視界與醫院和融資租賃公司籤訂了三方合同,融資租賃公司作為出資方,資金到達遠程視界的帳戶上,再由遠程視界去購買設備,發貨給醫院。在這一模式下,醫院需要承擔的租金則全部由遠程視界擔保墊付。
然而,遠程視界更早之前「暴雷」。今年4月,公司遭遇代理商、員工「討債」風波,同時公司資產被法院強制執行,公司創始人個人股權遭司法凍結。近期,針對公司的訴訟案件持續增加。而到8月份,數十家因此欠下巨債的縣級醫院相約來到遠程視界辦公室;而8月15日,遠程視界因為拖欠租金,於北京益園的最後一處辦公地也被物業關閉。
類似案例或許正在增加。新三板在線了解到,除了藍海之路外,新三板另一家同類型公司也已經「暴雷」。中和醫療(839550)於2016年11月掛牌新三板,公司也自稱是「致力於我國基層公立醫院腫瘤、心血管專業科室綜合能力建設的服務機構為」。
中和醫療對醫院採用兩種銷售模式:第一種是將醫療設備銷售給租賃公司,再由租賃公司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將設備租賃給醫院;第二種直接將設備出售給醫院。
目前,公司危機重重。財務數據顯示,中和醫療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630.88萬元、885.31萬元。此外,公司存在拖欠設備租金以及供應商貸款被法院強制執行資產,並涉及多起民間借貸糾紛。公司8月1日披露,其董事長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而今,等待藍海之略、中和醫療們的,除了縣級醫院、融資租賃公司的糾紛外,或許還有公開市場投資者們的「怒氣」。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線。作者:陳蒙蒙。
轉載聲明:本文為新三板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新三板在線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PUBLIC_CHINAIPO_KEYWORD:
藍海之略醫療租賃遠程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