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南山遇到的高人

2021-03-03 探索深度記憶

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這個曾在臺灣出家當過兩年沙彌的大鬍子美國人,用他的眼睛和腳步將我帶入另一個世界。

我去了終南山,也拜訪了一些住山的修行者。包括兩位比爾.波特在書中採訪過的人、其中一位已有八十多歲,他們都對這個特別的老外印象深刻。

我無意記述終南之行,因為短短一周的尋訪是膚淺而表面的,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希望為人所知。

我曾在途中偶遇一位氣質超然的比丘尼,獨自住山八年。

當我想為她照張相片時,她微笑地看著我:「呵,照相,我們又何時不在相中呢?」讓我無言以對。

一位來自東北的比丘尼的茅蓬。我去的時候,她正在屋裡製作土炕,這是度過終南山漫長冬季的必要保障。我們就站在這個門口談了許久。

這位比丘尼住山不過一年,她的茅蓬是以前的住山者留下的。

她覺得有這樣的屋頂遮蔽風雨已經足夠。

有些住山者,僅以石洞蔽身。

這也是一處閉關洞。

看見這道形同虛設的柴扉時,我想起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層層鐵門。有個從國外回來的孩子看見那麼多鐵門時,驚呼為妖怪的家。

因為童話書中的妖怪,都住在帶鐵門的房子裡。

什麼時候,我們才不必有那麼多防備呢?

住山者的爐灶和土炕。

這裡住在一個喇嘛,我前去拜訪時,他正在為時三個月的止語期中。

從外部觀察,這間依洞窟而建的茅蓬充滿畫意。

這是它的正面。屋內除了一盤窄窄的土炕外,一無所有。

我去的前一年有對母子來此打佛七,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乾枯的松毛就是他們的被褥。

萬綠叢中的那一點紅,也是一處閉關者的茅蓬。這間茅蓬,已經是用磚砌的了。長期的住山者們,大多住上了類似的瓦房。

住山修行的尼眾們更為艱難,她們還需要相對堅固的牆和門來保障安全。

這是我在終南山見到的最美的茅蓬。

事實上,在比爾.波特的書中,也是這樣記述了他的所見。

這裡所住的尼師,七十年代在此落髮出家,一住至今。她的師父慧遠,在這裡住了三十多年,直至圓寂。

她告訴我,師父在的時候,這裡只有兩間小茅屋,四周種滿鮮花,宛如淨土。瓦房是近年才逐步蓋起來的,壘牆的土坯,是她去遠處的西山坳一筐筐背來的。門帘中,是這處茅蓬的大殿,異常整潔。

這裡只住著兩位尼眾,但每天都準時敲鐘上殿,日日如此。

靈塔中的慧遠法師,住山三十餘年,異常精進,日誦《法華》七部,是終南山著名的「法華行者」

她的弟子說,誦一部都需要不少時間。師父不僅能背,且熟到極至。此外,她還嚴持戒律、念佛不輟。

十多年前,她預知時至,臨終前諄諄囑咐弟子修行之道,說至夜半,安詳坐化。弟子們一無準備,臨時去各處尋找火化所需木材。在準備後事的幾天中,慧遠法師始終端坐著,栩栩如生。

火化後,弟子們找到了很多舍利,但因慧遠法師臨終已吩咐:燒出來不管是有什麼沒什麼,不許拍照,放在一起便是。現裝於此塔。

慧遠法師的靈塔旁,是同門慧因法師的靈塔。

當年,她們一同離開東北。慧因法師主張去雲居山親近虛雲老和尚,慧遠法師則意在終南山。商量了數月,意見相持不下。

某日,慧遠法師夢見一童子引領她們來到終南,並現種種祥瑞之相。兩人遂結廬終南後山,終身未曾離開。

當我準備離開慧遠法師生前的修行地時,在灶屋牆上發現了這把磨去了一多半的鍋鏟。

她們告訴我,這是慧遠法師從東北帶到終南山的。這把伴隨她幾十年住山生涯的鍋鏟,是法師留下的不多的幾件遺物之一。

一位尼師來到終南山落髮時,種下了這些蘋果樹。如今,已是碩果纍纍。

告別時,這位寡言的尼師從樹上為我摘下三個蘋果:這是戒、定、慧。

途中,我把其中的兩個供養了另一位住山的修行者,自己吃掉了剩下那個。

獨自坐在山路上,清甜的蘋果和清洌的山風,使我流淚。

山中盛產的五味子,住山人的水果和藥材。當然,還可以賣給進山收購藥材的人。

住山的人,都得自己養活自己。

我問一位住山十多年的比丘:平時都有糧食吃嗎?

他說:有。

我又問他:能吃飽嗎?

他說:不一定。

我再問:吃不飽的時候怎麼辦呢?

他哈哈大笑:吃不飽,正好少吃一點。

一位尼師的修行處。

暴雨過後,一位師父上房修理漏雨的屋頂。他已經住山十多年了,很多後到的住山者都得到過他的熱心幫助。

後來,他的妹妹也落髮住進了另一位尼師的茅蓬。他們的茅蓬相隔二十分鐘的路程。

住山的人,必須有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我進山時,偶遇照片中的這位師父。因為他的指點,我才沒有迷路。幾天路。幾天後,我又在山中見到了他。

照片中的那堆僧鞋,就是他那天下山取來的、其他寺院救濟的衣物。他正在一一分發給需要的住山者。

崖邊的閉關房

終南山最好的,就是這種石頭壘起的房子。

聽說有位臺灣的比丘尼在這裡蓋過幾間石頭房子,不知是否就是照片中的這個院落。

院牆上曬著被褥,但因為無人帶領,我喊了幾聲也無人出來應門。

這裡的修行者,一般是不接待外人的。

這扇從外邊反鎖著的戒定門上,寫著:堅決拒絕參觀,請諸位慈悲,加原諒。

我放下準備叩門的手,在門外深深合十。

淨業寺山谷中的這間閉關房,還有別致的玻璃移門。門楣右上方,胡蜂們結了層層迭迭的扇形的窩。

兩位來自藏地的喇嘛也在淨業寺的山谷中閉了三年三個月的關。

我去之前的幾個月,他們才離開。

臨走前,他們把山谷中的不多的幾間房子都寫上了美麗的藏文咒語。

這套閉關房裡,住著一位比丘。

帶我前去喊了三分鐘,他才手持念珠出門。他聽說我來自蘇州,常去西園,便問:安老還好嗎?

我告訴他:安老(西園已故方丈安上法師)已圓寂多年了。問過這麼一句,他便讓我自己在門外歇腳,又捏著念珠進屋了。

屋外的柿樹上,掛著累累的果實,只是尚未成熟。

已圓寂的慧遠法師的舊照。(我不知是否能發表其他人的特寫,生怕為他們帶來驚擾。)

法師十六歲入寺清修,十九歲正式落髮。法師曾發心在如意尞照料老病僧人多年,悲願感人。

如果我們再結合下面這面這些圖說一起就能對終南山的修行人有個更全面、深刻的認識了,讓人肅然起敬:在南五臺後山,兩個住山的師父在秋日的茅棚前會心交流。

住在終南山最高處分水嶺70多歲的才文尼。

才文師父的茅棚內景。

西觀音寺的閉關房,裡面一個師父止語閉關三年,為了不打擾沒有拍他的照片。

一個山坡上的獨居茅棚,我訪問時,主人採藥去了。

由於在「虛雲老和尚入定24天紀念塔」前的一次合影出現的景象,中間這位已經成為法門寺佛學院的寬軍法師了。

一位住山僧。

淨土茅棚門外鮮花開得燦爛。

無名茅棚裡傳出誦經聲,我們為了不驚擾,就把供養物品放到門口。

深深的終南山,溝連溝,山連山,到處都是修行人的蹤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外敵侵略北京,京城大亂,皇帝、太后、大臣、太監、宮女逃難長安(今西安)。慶親王聞虛雲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請虛雲老和尚伴駕西行,以保平安。此時的長安,餓殍遍地,活人生吃死人肉,到處是腐爛的屍骨。虛雲老和尚立即奏請皇上,親諭禁止活人吃死人,並發動所有富戶捐出存糧開辦施粥廠救濟災民。

當時正值伏天8月,腐爛的屍體臭氣燻天,瘟疫流行長安。虛雲老和尚憐憫眾生,願在臥龍禪寺組織一場長達7天的祈雪大法會,望龍天垂護,降雪降雨消除瘟疫。

事前有好心者私下勸阻:「大災大難不同尋常,眾生業力不可違,萬一乞雪不靈,龍顏大怒判你個欺君之罪拉出去砍頭豈不適得其反?但求無過,你還是一走了之為好,一走了之為好。」

虛雲老和尚將生死置之度外。在臥龍禪寺方丈東霞和尚的相助下,寺中全體僧人一起動手,搭臺的搭臺,準備法器的準備法器……虛雲的德望感召來了西安各寺的僧人近千人,終南山終年隱修的師父也出山相助,佛教信徒聞之也從四面八方趕來……

法臺高寬三丈三,上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法臺兩側豎立兩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懸掛的三丈多長的金字佛幡,一面寫「南無娑竭羅龍王菩薩摩訶薩」,一面寫「南無隨方普應行雪龍王聖眾菩薩」。

佛臺上鋪黃布,鮮花、供果、香燭一應俱全。虛雲帶領9名法師身披紅色袈裟跏趺禪坐在臺上結印施法7晝夜。臺下兩側108位僧人,晝夜不停持誦《祈雪陀羅尼神咒》,360位僧人帶領信眾拜《大悲懺》,其餘僧尼帶領信眾念彌陀聖號,晝夜六時,佛號不斷。

第7日上午,果然烏雲密布。下午飄起了鵝毛大雪。

大雪降後,僧尼們各自回寺。虛雲仍然坐在四周無遮攔的法臺持咒施法,又7日,長安內外千裡冰封。

慈禧太后在宮女、衛隊的陪同下冒雪來到了臥龍禪寺,看到坐在風雪中持咒施法的虛雲老和尚,感動的落下了熱淚。並跪在了雪地裡,給這位「呼風喚雨的活菩薩」叩下了高貴的頭顱。

肅親王、慶親王請他日後同回北京住在宮內,以便請教佛法。十月初的一天凌晨,視名利如浮雲的虛雲老和尚悄悄離開長安,後隱居終南山。

相關焦點

  • 今生能遇到真正的道教高人,也許是你多世修行的福分
    有不少信眾說,我想遇到一位真正厲害的師父,請求他幫我指點迷津。也有不少人說,道教都是師父找徒弟的,只要你有緣,肯定能遇到。其實,終究離不緣;今生能遇到真正的道教高人,也許是你修行多世的福分。真正的道教高人,絕大多數淡泊名利,不問紅塵世事,要麼在深山密林中清靜自修,要麼在紅塵世俗中獨善其身。他們洞悉世事無常,深知一切自有上天安排,參透了無明的本質,已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無欲無求。
  • 終南山隱士之謎,終南山真的有隱士高人麼?
    終南山是位於陝西省,有天下第一山之稱,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武俠小說裡也有很多是以終南山為背景的,比如神鵰俠侶,裡面寫的終南山下住的都是武林高手,都是隱居起來,不問世事的人,還有就是像王重陽,這在歷史上是真有此人,也是在終南山隱居,哪歷史上這麼多的人為什麼都選擇終南山隱居呢?現代還有人在終南山隱居麼?
  • 8哥打算去終南山見女網友,想在終南山生活!
    大家好,我是8哥,天天待在家裡也煩,沒有老婆也煩,實在待不住了,打算這兩天到西安,然後再到終南山玩,這次去想見一個女網友。 這段時間特別的想去終南山看看,去哪裡清淨一下,聽說很多人在終南山上隱居,過著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我也想去感受一下這個氛圍,最近天氣比較熱,正好到終南山上去避暑,順便拜訪一下隱居的高人,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感受一下他們的生活態度。
  • 在終南山遇到的神仙
    我去的時候,她正在屋裡製作土炕,這是度過終南山漫長冬季的必要保障。我們就站在這個門口談了許久。她們告訴我,這是慧遠法師從東北帶到終南山的。這把伴隨她幾十年住山生涯的鍋鏟,是法師留下的不多的幾件遺物之一。
  • 終南山的隱士,為何寧願租房待在終南山,也不願去空置的崖洞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人們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太多壓力無法釋放的時候,很多人想遠離找個安靜的地方鬧的隱居生活,說起這個隱居的風景地,不是終南山,南山自古就有隱居者,這是老子和漢鍾離、姜子牙等隱居修行之地,正是這樣,南山的名聲與日俱增,現代有些人為了逃避世俗之爭,選擇在這裡定居
  • 終南山100多歲老道長渡劫,金光飛升而去,眾人稱讚不可思議
    道教聖地終南山一位100多歲的道家高人,經過多年的修行,終於功德圓滿;渡劫飛升而去。這起終南山高人渡劫發生在夜晚,當時電閃雷鳴,而且閃電劈下的方向,全部都指向一處…遊客和山上的修士感到非常的詭異,不約而同前往查看。
  • 王維隱居終南山,遇到過林叟,還遇到過樵夫
    王維在《終南山別業》中寫道: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在王維隱居終南山時,王維不僅遇見了林叟,還遇見了樵夫!終南山,又名太乙山,西起陝西寶雞眉縣,東至陝西西安藍田縣,千峰疊翠,景色幽美。開元二十九年(西元七四一年)至天寶三年(西元七四四年)之間,王維曾隱居於長安附近的終南山。
  • 終南山「隱士」多達上萬,有多少是在作秀
    一.聞名遐邇的終南山,為何使得假隱士趨之若鶩終南山,這座位於陝西西安,外形秀美、草木葳蕤的山峰不由得讓人想起來了陶淵明先生的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這裡,流雲在山間緩緩流動,鳥語花香、流水潺潺,所有的一切都未經人類的過度雕琢,引人陶醉。
  • 終南山「隱士」多達上萬,是真的看破紅塵,還是譁眾取寵?
    ——《終南望餘雪》祖詠 希望隱居的人多,中國名山大川也有不少,而人們熱衷的修行「聖地」卻只有一個——終南山。人們集體選擇終南山作為隱居之地,並不是什麼不約而同突發的奇想,而是因為這座山有著足夠的宗教和文化的底蘊。 終南山地帶作為十三朝古都京畿,是儒釋道的發展和合的天然的環境。
  • 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自己仙逝日,被稱為「陸地神仙」
    身世浮沉 偶入道教這位仙風道骨的高人名叫張至順。1912年出生於河南,從小家境貧寒,家徒四壁甚至食不果腹。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十分不幸。後來為了養活自己,他7歲時就離家乞討,後來無意之間聽到了有人在唱《湘子傳》,韓湘子出道成家的故事在張至順的幼小心靈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他開始對道教充滿了嚮往。
  • 終南山「神秘」渡劫事件曝光,「神秘」面紗解開!
    內容來自中國情懷歷史:終南山「神秘」渡劫事件曝光,「神秘」面紗解開! 據說,是終南山的一位兩百歲道家高人飛升渡劫成仙的瞬間,之後很多記者都到終南山調查,直到近日專家證實了中國真實的渡劫事件,事情是怎樣的呢?
  • 西安市郊終南山,曾是高人修行的地方,如今成遊客泡溫泉的好地方
    位於陝西省境內,在西安市郊有一座終南山終南山在許多的中國典故和武俠小說中經常會出現,歷史上許多的高人大多會選擇去終南山修行、隱居,說明這個地方歷來是一塊寶地。這裡有著豐富的地熱資源,著名的關中八景中的草堂煙霧就是由於終南山一帶豐富的地熱所形成的奇特景象,一古井內一年四季冒著氣霧,讓人看了相當的神奇。
  • 隱居:住終南山的不一定都是隱士,但隱士心中肯定都有一座終南山
    好友頗為理解,順道提醒,「可以去終南山看看」說起終南山,其實我也是從「東莞高管前往終南山隱居」的新聞裡得知的,當時這篇文章也是這位好友推給我的,附言「我也好想去隱居啊,俗世太辛苦了」。這之後,終南山成為了隱居的代名詞。
  • 我國名川大山那麼多,終南山有何特殊,為何避世者都選擇此地歸隱
    要說當時,隱士們選擇的隱居地點,終南山可是頭號「網紅打卡處」,從姜子牙到王重陽,選擇在這裡隱居的隱士數不勝數,足足超過了5000名。  廣義的終南山,指的就是秦嶺,描述的詳細一點,就是陝西境內西起武功,東到藍田的秦嶺中段,自古以來,這座山就是古城西安的天然屏障。那麼,終南山究竟有什麼特殊,為何會吸引這麼多隱士呢。
  • 藏在終南山的「女隱士」,今85歲還能打坐108天,稱佛祖在看自己
    《桃花源記》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世外桃源是我們每個人都憧憬的生活,沒有人打擾,生活節奏也很慢,大家都過著最淳樸的生活,實在是讓人嚮往,但有個地方,就真的很適合隱居,這個地方就是終南山,很多詩人也描繪過這個地方,在這裡隱居你可以悠然自得,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安靜愜意,終南山就在陝西,
  • 隱士深居躲債,道士心懷鬼胎,終南山還是那個「天下修道之冠」?
    終南山上有什麼?有古墓,有小龍女。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如果沒有金庸的武俠小說,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座山,叫終南山。瓶中鄠縣酒,牆上終南山。」由可以此猜測,終南山的風景,一定是天下一絕。說到終南山,它可是中華宗教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古時候老子,姜子牙,張良,王維,王陽明這樣的歷史人物都曾經在終南山隱居過。同時,它又是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孝文化與壽文化的發源地。人文氣息非常的濃鬱,稱其為天下第一山也不為過!
  • 揭秘神秘在終南山上的隱士,厭倦了生活繁瑣,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那麼說起大多數隱士居住的地方,就非終南山莫屬了。前幾年,不知道是因為社會的發展,導致了現實的壓力,從而也讓一大批人隱去了自己的身家,來到了山林裡獨自生活,成為了一名隱士。不過,又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會選擇來到終南山做一名隱士呢?自然,終南山可是一個風水寶地,原本就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景區,每年來到這裡的人都數不勝數。並且每年來到這裡的人遊走時也能看到在山下每天都會有一些正在盤腿打坐的人。
  • 到終南山的隱士已有上萬人,房價堪比一線城市,為何還有人去?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終南山,就是享有「天下第一福地」美譽的道教名山。千百年來,有很多的高人因為厭倦了世事的紛爭而選擇隱居在了這裡。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有老子李耳、文始真人尹喜、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張良、藥王孫思邈、鍾馗、詩人王維等眾多古代名人。
  •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並且在歷史上有許多隱士和得道高人居住在此,所以也流傳出不少關於長生不老的故事。終南山是我國道教文化的發祥聖地,因此吸引了不少道觀或、廟宇在此修建。在和平時期,於此居住的仍舊以道士為主,據書中記載,只有東晉年間由於戰亂,引的少數百姓逃往山上躲避戰亂。即便如此這裡居住的人屈指可數,所以恬靜尚未被打破,古老的文化底蘊也被完好的保存。
  • 終南山外山:京華煙雲
    看來謙和的高人就是有人格魅力。可是不謙和,還算是高人嗎?車窗外又是一片花團錦簇,我被吸引,同時吸引我的還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們關心的是如何從大師走向大眾。擁抱色彩、溫度和情緒的真實世界,不做高冷。我「噗嗤」一聲樂了,這是周亮的做人廣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