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握手!印度合十禮流行,咱中國也有老祖宗留下的「叉手禮」

2020-12-09 影娛小達人

這段特殊時期,不少人都在家隔離,大家都是實時在關注全球的疫情狀況。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很多國家領導人為了避免握手感染,帶領人們進行「合十禮」,畢竟疫情當下,大家為了避免握手接觸交叉感染,都想盡了辦法,這次印度合十禮藉機在全球流行起來,不管是總統還是王子都紛紛開始用合十禮打招致意,印度總理莫迪也表示,這是讓世界重新使用「合十禮」的好時候。

看到這條新聞,不少網友都想起中國的「叉手禮」,看劇的時候學到的知識點終於有用了!

不管是拱手禮(見《軍師聯盟》),叉手禮(見《長安十二時辰》),還是抱拳禮,大家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次通過特殊時期,也是科普我國古代禮儀的好時候。

如今,古裝劇在亞洲地區盛行,中國古裝劇大多都是對史實做出了部分修改,且娛樂性強,深受觀眾喜愛,更確切的說中國古裝劇是以中國傳統的東方審美風格為中心,拋開一切禁忌和束縛的框架,以人性化的方法還原中國古代造型和人物生活風貌,看劇的時候仿佛沒有什麼距離感,就拿82版《水滸》來說,劇中的「叉手禮」很正宗,可以說是很完美的還原了當時宋代人民的日常生活。

那些貼合時代的典章禮儀、飲食風物等也是古裝劇的看點。

禮儀文明社會

禮儀,就是禮貌,但在中國這個文明古國中,禮儀的解釋也變的豐富多樣。

關於禮,有一些解釋:「禮是最高的自然法則,是自然的總秩序、總規律。」、「禮是治國的大綱和根本。」、「法度之通名」、「中國文化的總名」、「禮也者,理也。」

看得出來,關於禮的解釋範圍很多,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說明禮是不可或缺的。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政治、軍事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著禮儀的影子,雖然個人的發展有千千萬,但是在禮儀上都如此的一致,所以我們作為中國人,也應該了解我國古代文明關於「禮」的點點滴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琅琊榜》等古裝劇,對中華傳統禮數、風俗的再現也很精緻。

女子之間日常見面互問「妝安」,行「萬福禮」;男子則作揖,行「拱手禮」;晚輩向長輩請安問好,則行「叉手禮」。

叉手禮

《禮記》載:「夫禮者,自卑人尊人」。其中有一種「叉手」禮,這種禮儀古老而獨特。

《說文解字·又部》:「叉,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

《玉篇·又部》:「叉,指相交也。」

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叉手是佛教一種敬禮方式,但是「叉手」不僅是一種佛教禮儀,也是一種世俗常用禮儀,屬於揖禮的一種,歷史文字記載少,僅在南宋時期陳元靚所作《事林廣記》上有所記載: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胸二、三寸許,方為叉手法也。」

這麼看文字肯定會一頭霧水,不過看到圖大家會更好理解。

其實我們還會在一些文學繪畫作品,故事中看到這個禮節,但始終讓人們遺憾的是沒有看過它的實物圖,這也為後人研究此禮帶來了眾多猜疑,不過在2003年,國家十五「藝術課題「四川南宋墓葬石刻藝術研究中」,發現了「叉手」實物,那也是首次發現的實物,它的出土對研究提供了實證價值,也對研究整個南宋時期的社會民俗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同為叉手禮,唐代的和宋代的一樣嗎?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叉手禮的標準動作是雙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及手掌根部,右手五指舒展伸直,是一種表示恭敬、尊敬的禮節,執此禮時口中還要唱喏。(不同身份地位,動作也有所不同。)

在2000年的時候,安陽唐代趙逸公墓中出土的壁畫,上繪一名正在行叉手禮的侍者;而發現於洛陽的宋墓壁畫,畫中也有一位正在行叉手禮的侍者。其實仔細觀察兩人雙手的姿勢,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之間細微的差別。

唐代叉手禮的行法是兩手交於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翹。宋代的叉手禮,也是兩手交於胸前,左手握住右手,但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翹。同一種禮儀在不同時期也存在不同的姿態,由史書記載和出土實物資料顯示,叉手禮這種行禮方式,出現於唐末,流行於五代、遼、宋、金、元時期的。

傳承不息

時隔50年,中國首部120幀動畫《大鬧天宮》要發布了,據說和在影院看《雙子殺手》同樣的清晰感受,什麼是民族的好東西,看看大鬧天宮就知道,而再次回顧《大鬧天宮》,御馬監小吏見到新上任的弼馬溫,行的就是叉手禮!

小時候誰能注意到這個細節啊,能夠看到這個小細節,真的要給給老一代動畫人跪了。

從古代到現代,我們不缺少科普的人,傳承的人,我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不管是從周公旦制禮作樂還是到現代人的握手敬禮,都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的一種人際交往的基本禮儀。現如今「叉手」禮雖不為現代人所用,但是作為歷史上某個階段社會風俗的再現,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實現在疫情還沒有過去,握手和擁抱都不合適,就連新聞裡歡迎回家的醫護人員時,都缺乏相應的禮儀,現在普及「叉手」禮在合適不過了,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隨著漢服復興,傳統文化復興,在此也呼籲普及禮儀文化,畢竟行禮的時候自己抱拳行禮,不必接觸對方的身體部位,避免了接觸中的感染可能,文明又衛生啊。

特殊時期反倒是叉手禮比西方握手禮、親吻禮、貼面禮還都科學了,如果覺得「叉手禮」過於複雜,也可以行作揖禮(拱手禮),或抱拳禮!

科普新方向

現在這個融媒體背景下,網絡為文學的傳播通過了更多的可能性,古裝題材網絡小說在影視化改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實很多創作者都秉持著堅定的文化立場和文化自信,去粗取精的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再創作。

我們可以通過影視劇學習到更多在課堂上、生活中學不到的東西,俗話說,自己丟掉的東西要自己找回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想要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忘,不忘初心。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避免握手!印度合十禮流行,咱中國也有老祖宗留下的「叉手禮」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很多國家領導人為了避免握手感染,帶領人們進行「合十禮」,畢竟疫情當下,大家為了避免握手接觸交叉感染,都想盡了辦法,這次印度合十禮藉機在全球流行起來,不管是總統還是王子都紛紛開始用合十禮打招致意,印度總理莫迪也表示,這是讓世界重新使用「合十禮」的好時候。
  • 合十禮將成全球問候方式 回首中國傳統的拱手揖禮
    誰都沒有想到,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當下,為了避免與他人有更進一步密切的接觸,一種在印度、佛教徒間流行的招呼方式,正逐漸改變歐美人士及其領導人的問候習慣。為避免因握手、擁抱而導致病毒感染、成為「親密接觸者",歐洲各國政府都極力倡導要民眾不要再見面時做出互相親吻臉頰、擁抱等傳統的問候方式。近日西方國家發現,在印度、東南亞佛教國家流行已久的招呼習慣-「合十禮",因不會碰觸他人而被認為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傳播,成為最近西方領導人採取的招呼動作。
  • 莫迪為防範疫情支招 呼籲用「合十禮」代替握手
    來源:海外網莫迪(圖源:今日俄羅斯)海外網3月9日電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的民眾開始改變常用的問候習慣,不行貼面禮,不握手。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就為防範疫情支了一招,他呼籲人們用傳統的 「合十禮」來代替握手,避免接觸。據今日俄羅報導,為防範新冠肺炎的威脅,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呼籲民眾放棄握手,回歸傳統的「合十禮」問候方式。人們將雙手合十,掌心相扣,手指向上,大拇指緊貼胸前,這種問候方式可以避免身體接觸。
  • 合十禮將成全球問候方式 回首中國傳統的拱手揖禮
    誰都沒有想到,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當下,為了避免與他人有更進一步密切的接觸,一種在印度、佛教徒間流行的招呼方式,正逐漸改變歐美人士及其領導人的問候習慣。為避免因握手、擁抱而導致病毒感染、成為「親密接觸者",歐洲各國政府都極力倡導要民眾不要再見面時做出互相親吻臉頰、擁抱等傳統的問候方式。近日西方國家發現,在印度、東南亞佛教國家流行已久的招呼習慣-「合十禮",因不會碰觸他人而被認為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傳播,成為最近西方領導人採取的招呼動作。
  • 印度合十禮開始流行?禮儀之邦在這呢
    因為處於疫情期間,最近印度的合十禮開始流行起來,說起「禮」來,我國可是著名的禮儀之邦,那為什麼是印度的禮儀開始流行了?先說一下印度的合十禮就是為了見面打招呼用的,我們現在見面打招呼一般都用什麼——握手禮。
  • 莫迪為防範疫情支招 呼籲用「合十禮」代替握手
    來源:海外網莫迪(圖源:今日俄羅斯)海外網3月9日電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的民眾開始改變常用的問候習慣,不行貼面禮,不握手。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就為防範疫情支了一招,他呼籲人們用傳統的 「合十禮」來代替握手,避免接觸。據今日俄羅報導,為防範新冠肺炎的威脅,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呼籲民眾放棄握手,回歸傳統的「合十禮」問候方式。人們將雙手合十,掌心相扣,手指向上,大拇指緊貼胸前,這種問候方式可以避免身體接觸。
  • 印度合十禮開始流行?禮儀之邦在這呢
    因為處於疫情期間,最近印度的合十禮開始流行起來,說起「禮」來,我國可是著名的禮儀之邦,那為什麼是印度的禮儀開始流行了?先說一下印度的合十禮就是為了見面打招呼用的,我們現在見面打招呼一般都用什麼——握手禮。
  • 印度合十禮流行全球?中國傳統拱手禮該重出江湖了!
    為避免接觸,大家紛紛尋找新的打招呼致意的方式。美國總統川普、英國查爾斯王子等政要開始用印度合十禮,伊朗民眾見面時用「碰腳」打招呼,網上還有隔空握手法、碰肘禮等各種花式致意方式。中國是禮儀之邦,拱手禮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見面問候禮儀,是時候重出江湖了。拱手禮又叫作揖、揖禮,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
  • 印度合十禮流行全球?中國傳統拱手禮該重出江湖了!
    為避免接觸,大家紛紛尋找新的打招呼致意的方式。美國總統川普、英國查爾斯王子等政要開始用印度合十禮,伊朗民眾見面時用「碰腳」打招呼,網上還有隔空握手法、碰肘禮等各種花式致意方式。中國是禮儀之邦,拱手禮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見面問候禮儀,是時候重出江湖了。拱手禮又叫作揖、揖禮,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
  • 印度合十禮流行全球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使用了印度的合十禮,包括美國總統,英國王子等。合十禮又被稱為合掌禮,原來是印度古國的一種文化禮儀,後來成為各國佛教徒的一種日常普通禮節。合十禮,雙掌合於胸前,然後十指併攏,表示虔誠和尊敬,但遇到不同身份的人,行禮的姿勢也各不相同。合十禮流行於東南亞各國。最初,是佛教徒之間的一種拜禮。之後又慢慢發展成為全民性的一個見面禮。比如兩人相見,打招呼的時候用合十禮,表示對對方尊敬表達敬意的時候也可以用合十禮。
  • 合十禮比握手禮更適合人際交往,它讓我們以謙卑的姿態前行
    拱手禮一般只用於男性,中國古代女性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行的是萬福禮。在當今東南亞國家人民和中國的佛教信徒中間,普遍通行的是合十禮。尤其是名人高官,面對沿途的廣大民眾,只需要一路雙手合十,面帶恭敬真誠的笑容,就能傳達出善意,而無需一個個伸出手去握手。合十禮,源自古代印度,最初只是佛教徒之間的禮節。佛教徒以兩手空掌合十,以示和平不爭。低頭頷首,以示謙卑禮敬。佛弟子們在平時,也多習慣雙手合十,口稱佛號。雙手向內合十,可止住雙手的妄動,收斂放逸的身心,熄滅「貪、嗔、痴」。
  • 印度合十禮流行全球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使用了印度的合十禮,包括美國總統,英國王子等。合十禮又被稱為合掌禮,原來是印度古國的一種文化禮儀,後來成為各國佛教徒的一種日常普通禮節。合十禮,雙掌合於胸前,然後十指併攏,表示虔誠和尊敬,但遇到不同身份的人,行禮的姿勢也各不相同。合十禮流行於東南亞各國。最初,是佛教徒之間的一種拜禮。之後又慢慢發展成為全民性的一個見面禮。比如兩人相見,打招呼的時候用合十禮,表示對對方尊敬表達敬意的時候也可以用合十禮。
  • 合十禮比握手禮更適合人際交往,它讓我們以謙卑的姿態前行
    拱手禮一般只用於男性,中國古代女性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行的是萬福禮。在當今東南亞國家人民和中國的佛教信徒中間,普遍通行的是合十禮。尤其是名人高官,面對沿途的廣大民眾,只需要一路雙手合十,面帶恭敬真誠的笑容,就能傳達出善意,而無需一個個伸出手去握手。合十禮,源自古代印度,最初只是佛教徒之間的禮節。佛教徒以兩手空掌合十,以示和平不爭。低頭頷首,以示謙卑禮敬。佛弟子們在平時,也多習慣雙手合十,口稱佛號。雙手向內合十,可止住雙手的妄動,收斂放逸的身心,熄滅「貪、嗔、痴」。
  • 國際觀察|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交禮儀變化:不握手不擁抱,「合十禮...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衛生專家呼籲公眾改變傳統的問候方式,避免肢體接觸。世界各國,都在改變原來的問候習慣。在印度,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多為「合十禮」,而不是握手。印度總理莫迪就為防疫支了一招,呼籲人們用傳統的「合十禮」來代替握手,避免尷尬。近日,查爾斯王子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參加大英國協日慶典活動時,剛想與他人握手立馬把手抽回,改行「合十禮」的問候方式。同樣出席活動的哈裡王子與英國歌手克雷格大衛打招呼時也沒有握手,而是用撞手肘的方式問候彼此。
  • 國際觀察|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交禮儀變化:不握手不擁抱,「合十禮...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衛生專家呼籲公眾改變傳統的問候方式,避免肢體接觸。世界各國,都在改變原來的問候習慣。在印度,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多為「合十禮」,而不是握手。印度總理莫迪就為防疫支了一招,呼籲人們用傳統的「合十禮」來代替握手,避免尷尬。近日,查爾斯王子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參加大英國協日慶典活動時,剛想與他人握手立馬把手抽回,改行「合十禮」的問候方式。同樣出席活動的哈裡王子與英國歌手克雷格大衛打招呼時也沒有握手,而是用撞手肘的方式問候彼此。
  • 為避免感染,英女王接見外賓不握手,查爾斯行「合十禮」
    【海外網3月11日|戰疫全時區】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都提高了警惕,衛生專家也在呼籲公眾改變傳統的問候方式,避免肢體接觸。英王室成員一改傳統禮儀,女王也以身作則,在接見外賓時取消了握手問候的環節。
  • 東南亞合十禮應該注意哪些?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很多身體接觸的行禮都不再適用於疫情期間,比如:握手、擁抱、吻手、吻頰等,而更多見面的都使用了合十禮(國內也有用抱拳禮的)。合十禮又叫合掌禮,源自印度,最早是佛弟子之間的拜禮,後來發展成民眾的見面禮。
  • 東南亞合十禮應該注意哪些?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很多身體接觸的行禮都不再適用於疫情期間,比如:握手、擁抱、吻手、吻頰等,而更多見面的都使用了合十禮(國內也有用抱拳禮的)。合十禮又叫合掌禮,源自印度,最早是佛弟子之間的拜禮,後來發展成民眾的見面禮。
  • 一招學會柬埔寨合十禮
    合十禮是流行於柬埔寨最普通的見面拜禮。所謂合zhi手禮(daosalute with putting palms together),亦稱合掌禮,是一種國際常用禮儀,是以雙手手掌十指相合的形式,來向其交往對象致意的禮節。嚴格地講,合十禮其實是一種佛教的專用禮節。
  • 一招學會柬埔寨合十禮
    合十禮是流行於柬埔寨最普通的見面拜禮。所謂合zhi手禮(daosalute with putting palms together),亦稱合掌禮,是一種國際常用禮儀,是以雙手手掌十指相合的形式,來向其交往對象致意的禮節。嚴格地講,合十禮其實是一種佛教的專用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