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臺當局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 是一場鬧劇,很荒唐

2020-12-13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蔡英文當局開始推「英文」。最近幾天,「將英文列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成為臺灣「立法院」裡最熱鬧的話題。綠營的「立委」們忽悠說,英語行不行,關乎臺灣的「全球競爭力」與「軟實力」,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則提出讓「教育部」成立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委員會。此舉似乎與蔡英文上臺後,言必稱「新南向」「國際化」的風格相當合拍,但批評者指出,這實際上是進一步削弱「國語」地位、「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之舉。

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綠營並不是第一次。今年4月「立法院」會期,民進黨3名「立委」邱志偉、劉世芳、許智傑就舉行過一場名為「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公聽會,與會單位包括臺「行政院」「教育部」和「文化部」等。許智傑當時對美媒坦承了這一舉動的真正動機:「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本來就是敏感議題,而且短時間沒有辦法解決,而我們一直要走到國際上去,中國一直要卡我們,這是現實的問題。我們要同國外有更實質交流,不管是政府的,還是民間的,有更多交流,更多接觸,就會有更多互動。這樣我們就能走出我們的國際空間。英語對於我們走向國際當然非常重要。」

此前在2015年,賴清德任臺南市長時成立了「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專案辦公室」,提出十年內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計劃。為此,臺南市著手「政府文書雙語化」,官員似乎也養成用中英文發言的習慣。據媒體報導,前國民黨籍臺南市「議長」李全教2015年4月23日召開記者會時,就以中英文雙語攻擊賴清德施政。

《中國時報》10月14日稱,賴清德當時喊出這項計劃時就引發很大爭議。有商家直言,一年能遇到外國人的次數屈指可數,學英語沒意義。

與此同時,中文作為臺灣實際上使用的官方語言,地位卻在不斷下降,「大眾運輸工具播音時,國語、閩南語、客家語法定地位並列」。蔡英文當局還將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新住民7國語言納入「12年國教」小學必選、中學選修課。

《聯合報》14日評論稱,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宣稱為了加強母語教育,推動所謂的「鄉土語言教學」;近來為了所謂的「新南向」,又說要加強東南亞語言;然後為了尊重原住民,制定了「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相對而言,當局對於中文的打壓,卻有了空前的發展。「教育部」不惜用違背程序正義的方式,通過降低文言文比例的高中課綱,「兩相比較,這個政府利用語言文字推廣,進行文化再造、重塑的動機再明顯不過」。

15日,有臺灣當地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蔡英文政府執政沒有實際成績,只好想一些花拳繡腿的怪招。「臺灣人的中文程度越來越差,中文還沒學好,還將英文列為第二語言,非常不切實際。」 另一位臺灣民眾對《環球時報》記者直言,將英文列為「第二語言」純屬瞎掰,「臺灣人的英文非常糟糕,怎麼可能成為第二種語言」。

上海臺研所副所長倪永傑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目的是要搞「文化臺獨」,削弱中華文化以及中文在臺灣的影響。倪永傑認為,將英文作為第二種「官方語言」和前一陣子臺灣傳出刪減文言文篇幅、新增日本人作品等是殊途同歸,都是「文化臺獨」的一種形式。「這是一場鬧劇,很荒唐。搞政治清算,搞臺獨,亂了人心,亂了方向,不會有實質效果的。」

倪永傑說,臺灣當局此舉還在於轉移媒體的注意力,轉移媒體對其主政期間經濟毫無建樹、「外交」屢屢受挫的關注度。他說,軟實力的發展尤其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現在臺灣經濟發展停滯,民眾怨聲載道,哪來軟實力提高?而蔡英文當政以來兩岸關係冷淡,也從各個方面限制了臺灣軟實力的提高。

對於這齣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鬧劇,林金源15日發表在中時電子報上的評論可謂一針見血:「當年《國語日報》推行國語的目的,是讓兩岸融合。現在臺獨政府強化英語、臺語的目的,則是要兩岸分離。」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臺灣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 專家:臺英語水平還不如越南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美媒稱,臺當局和民間嘗試推動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有民意代表說,臺灣需要與國際社會實質交流。不過,有教育和語言工作者提出不同思路。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6月18日報導,2017年臺當局立法機構會期,曾舉行過名為「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一場會議。
  • 蔡當局強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意欲何為?
    早在陳水扁時期,民進黨就曾企圖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因遭社會各界強烈反彈,最終不了了之。    民進黨再次上臺執政後,「行政」、「立法」一把抓,綠營人士亦趁勢集結並分進合擊,竭力要為英語打上「第二官方語言」標籤。
  • 臺當局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推動英語當「官方語言」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獨工作者」賴清德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竟要將英語作為臺灣「官方語言」。她說,今年6月「教育部」已初步報告,並將於8月底或9月初再度報告,報告重點為英語若要成為「官方語言」,要如何深化校園學習、如何在不同階段推動雙語學校或雙語班、強化英語口語訓練,以及推動雙語教學等議題。
  • 國臺辦回應民進黨當局擬推動英語成臺灣第二「官方語言」
    北京日報記者提問,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日前宣稱,要在明年確立政策,推動英語成為臺灣的第二「官方語言」,使臺灣成為所謂「雙語國家」,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安峰山回答,民進黨當局現在在島內所推行的各項政策,不管搞什麼花樣,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也阻擋不了祖國統一的進程。
  • 以成績低於大陸為幌子 "綠委"鼓吹英語列官方語言
    最近,臺媒報導的一則新聞指出,臺灣學生從小便學習英語,但多年來在英語成績上並未有起色。報導稱,近日一份託業(TOEIC)成績數據顯示,臺灣地區的平均分為534分,比大陸的586分低了52分。有「綠委」竟藉此大做文章,鼓吹臺灣教育部門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去中國化」之心昭然若揭。
  • 深圳第二官方語言之爭:英語,還是粵語?
    伴隨著深圳的發展,如今在第二官方語言上起了爭議,究竟是採用英語,還是使用粵語? 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在今年11月初的「深圳企業家座談會」上,有企業家建議將英語列為深圳的第二官方語言: 建議對標深圳和香港的差距,把英語列為深圳
  • 英語作為深圳第二官方語言?「憑什麼,粵語呢?」
    在一個高規格的深圳企業家座談會上,有企業家建議將英語列為深圳的第二官方語言,發言的原文如下: 「建議對標深圳和香港的差距,把英語列為深圳、至少是窗口單位的第二官方語言。
  • 「拉丁文—法語—英語」,英語如何逐漸成為英格蘭官方語言?
    英語正式成為了英格蘭王國的民族通用語,是官方的正式語言,成為了英國最為重要的語言,得到了民間和上層統治階層的一致認可。又由於阿爾弗雷德對於英語的大力倡導,使得當時的英語在英格蘭王國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王室語言的使用裡頻率非常之高,甚至一度成為了當時英格蘭王國的民族通用語,是當時英格蘭舉國上下使用的官方正式語言。
  • 李光耀為何定英語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英國當局都沒有宣布英文為官方使用語言,反而是英國撤走後,李光耀做到了。 網易教育訊 (作者/楊恆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華人佔了75%,其他是馬來人、印度人,1965年獨立後,面臨官方語言的選擇。
  • 英語不是美國的全國官方語言
    雖然傳統上大多數美國人通用美式英語,但英語從來都不是美國的官方語言。從美國各地的角度來看,語言使用情況存在差異。50個州中有32個將英語確定為官方語言。在夏威夷州,除英語外,夏威夷語也是官方語言。 在法庭上,不懂英語的民眾有權通過翻譯人員使用任何語言。在美國一些地方,選票也會被翻譯成漢語、西語、越南語、韓語等語言。 在美國建國時,國內使用著德語、荷蘭語、法語等約20種語言,此外還有多種土著語言。1780年,約翰·亞當斯曾向發揮臨時政府作用的大陸會議提議成立一個官方機構,負責「淨化、發展和規範」英語的使用。但這一提議被指責為有悖民主和個人自由權利。
  • 臺媒:英文列臺灣「官方語言」 值得商榷
    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接受臺灣《經濟日報》專訪表示,明年將確立臺灣「雙語國家」政策,要將英語打造為第二官方語言。將外國語納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絕大多數在非洲;其原因很簡單,因為非洲國家部落眾多,使用不同的方言,所以獨立後將前殖民宗主國語言設為官方語言,就成為自然的選擇。若為彰顯本國語言的重要性,可能加上一種主要方言並列(像肯亞和查德),但也有加上兩種(像阿爾及利亞)甚至有多達十多種的(像南非、印度),以彰顯各民族平等。
  • 英語竟然不是美國官方語言?(美國那些事)
    美國是世界上語言最多的國家之一。歷史上,包括最常用的英語在內,美國大約有500種語言。西班牙語是美國第二通用的語言。在新墨西哥州西班牙語也是官方使用的語言。目前美國使用最多的前五種語言是英語、西班牙語、漢語、菲律賓語和越南語,而英語在這個國家實際上只是一種主要語言。儘管沒有成為全美的官方語言,美國50個州中有30個州使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 英語逐漸成為很多國家的第二語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第二語言都是英語,那麼,既然英語這麼重要,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學好英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根據專家介紹,青少年時期是學習語言最好的時機,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的語言學習天賦最強,他們也有很好的接受能力,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孩子學習語言的天賦就會慢慢變弱,所以,如果想要學好英語,一定要從小抓起,不能浪費這麼好的學習時機。
  • 西班牙語是美國的第二語言,是否有實力超越美式英語?
    西班牙語是美國使用人口第二多的語言。目前有4500萬人的第一、第二語言或傳統語言西語,在美國有600萬西班牙語學生。這使得美國是繼墨西哥、哥倫比亞之後世界上第三大西班牙語國家,西班牙都排在第四。在美國,波多黎各聯邦承認西語和英語是官方語言;西班牙語是第一語言。在美國的中學和高等教育中,西班牙語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非英語語言。
  • 英語還是法語——英國「脫歐」後,歐盟的官方語言應該是什麼?
    |資料圖片法國歐盟事務部長克萊門德·博恩12日表示,隨著英國脫歐和英歐未來關係協議最終達成,歐盟應該停止講「蹩腳的英語」,而應該採取行動加強「語言多樣性」。「讓人們難以理解的是,英國脫歐後,我們還必須講英語,」博恩對記者表示,「讓我們再次習慣說我們自己的語言吧!」但博恩和其他國家駐布魯塞爾的官員一樣,說著流利的英語。
  •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是因為他們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嗎?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不是因為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而是因為印度曾被英國殖民過。印度這個倒黴催的國家在18世紀一直是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管著,後來才於1858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為了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英國政府於1835年開始在印度推行英語教育,規定印度所有大學都必須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如果有人覺得通過被殖民的方式能學好英語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的話,我就問你,像下圖這樣跪著說英語,你願不願意?下圖是印度被殖民期間印度人的生活——把英國殖民者當成主子一樣伺候。
  • 研究稱英語雖為印度官方語言 但其水平不及中國人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法新社4月8日報導,據一份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印度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已有60多年的歷史,但是新興市場巨人--中國的國民對英語的精通程度勝過其南亞鄰居。世界最大的語言教育培訓機構英孚教育日前發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在英語語言精通指數方面,中國排在第29位,印度則緊跟其後,排在第30位。
  • 【銳評】策劃「殭屍派對」活動是一次荒唐的鬧劇
    7月9號17時,一隊古裝「殭屍派對」活動在平遙古城南大街荒唐上演了,引來眾多遊客的側目和跟拍。
  • 伊朗欲挑戰英語「霸權」:廢除第二語言地位 考慮改俄語
    【文 觀察者網/張晨靜】為了廢除英語作為第二外語在伊朗的壟斷地位,該國當局又出手了。 據《德黑蘭時報》報導,當地時間20日,伊朗教育部長穆罕默德·巴塞伊(Mohammad Bathaei)表示,伊朗正在考慮用包括俄語在內的其他語言,作為該國學習課程中的第二外語。 據悉,在今年初,伊朗為了防止西方「文化入侵」,已經禁止了小學生上英語課。
  • 英語是怎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資料)
    與此形成對照,一個曾經是民族國家的語言的英語卻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使用,在國際間的經濟,文化,學術,軍事和政治交流中成為通用的語言。在今天,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十餘個,它們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和幾個加勒比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超過七十個,其中包括奈及利亞,加納,印度和新加坡。這個數字目前還在增加。如1996年,盧安達宣布給予英語國家官方語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