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種植大棚的人越來越多,大棚種植技術也已經很成熟。無論你種植什麼都是要盈利的,大棚種植也是一樣。但那些在大棚種植中,賠錢的,往往並不是他們的技術處問題,或農作物沒產量。而是農民朋友經常跟風種植,造成大棚種植也扎堆的結局。大棚種植肯定是可以掙錢的,重要的,是看你種植什麼和怎樣種植。我今天從技術上如何讓大家掙錢。
大棚種植想掙錢,如何種植是關鍵,想靠農業種植掙錢,必須堅持冷熱種植法,這個由兩部分組成。
(1)熱種植法
熱種植蔬菜中番茄可作為參考,7,8月份主要是高溫天氣,這個時期種植番茄很容易有病毒病,為了避開病害高發期,一般人會在8月中旬、9月份種植番茄,上市時間在11月份和12月份之間,但這個時期番茄大量上市,賣不上一個好價錢。在7月,8月份種植,會在9,10月份上市,由於此時全國都缺番茄,可以賣個高價。
(2)冷種植法
冷種植法其實就是低溫栽培技術,在冬季1,2月份,溫度比較低,這時候栽苗後,溫度低,病害多,很難存活,就造成了2-5月份蔬菜價格非常貴,冷種植技術在11,12月份上旬開始栽培種植,緩慢後進入低溫期,收穫期後掙個盆滿缽滿。
以上栽培方式,可以在黃瓜、葡萄上借鑑,想想葡萄最貴的時間是春節,一斤接近上百元,有人會問,道理大家都明白,操作比較難,這種技術只要解決了病害管理和低溫栽培等問題。
關於冷熱種植法怎麼實施,在大棚高溫和低溫管理方面,給大家以下建議。
(1)大棚高溫管理
番茄喜溫、喜光、喜肥,但卻又不耐強光和高溫,所以,夏秋設施番茄的種植難度比春茬難度大很多。如果大棚 白天氣溫普遍達到35℃以上,夜間溫度往往也不低於25℃,棚室裡經常有超過40℃以上的極端高溫,加上透明薄膜的強透光率對光照的反射、散射有限,導致光照遠遠超過番茄生長的適宜強度,對番茄植株造成了嚴重的生理障礙。
這個時期也是病蟲害最為瘋狂的時期,定植幼苗容易發生根腐病、莖基腐病等,在生長期的番茄,灰葉斑病、葉黴病、細菌性潰瘍病都會找上門,這是要切勿粗放式管理,防止病害泛濫。
蟲害防治可以採用防蟲網,在防風口位置安裝,選擇寬1.5米的60目防蟲網,圍擋在棚室各處放風口,包括出入門口都要掛網簾,切斷煙粉蝨進入棚室的途徑。風口處吊掛黃板和藍板。下部圍擋應下挖20釐米彎曲放置棚膜並壓土踩實,外擋棚膜地上部高於地面20釐米,這樣既可最大限度加大放風口的寬度,又可以防止突發暴雨雨水倒灌入棚。
關於病害可加強通風、除溼,提升作物的光合作用,通過改變環境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
(2)大棚低溫栽培技術
在低溫環境下,番茄的低溫寡照現象易造成大棚蔬菜植株黃化,生長停滯,重者植株受凍而死,即使能越冬,也會出現植株小、葉片小、節間短、花打頂等現象,導致嚴重減產,這是對冬暖大棚蔬菜生產最大威脅。
我給解決方法是增溫、控溼及補光。
大棚溫度不達標也是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大棚已經成為果蔬種植不可或缺的種植方式,特別是到了冬季,溫度降低,果蔬種植更是離不開大棚。然而在蔬菜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中,溫度最為敏感,尤其是在秋冬季,溫度低是影響蔬菜生產的主要因素。溫度對生長的影響是綜合的,它既可以影響光合、呼吸、蒸騰等,也可以影響有機物的合成和運輸等,還可以直接影響水肥的吸收和輸導,影響植物的生長 。
地面蓋膜能有效控制棚中的溼度升高,主要是減少了地面水分的蒸發,減少了棚內空氣的含水量。結合地面蓋膜,灌水時進行膜下暗灌就更完美了,是控制棚室溼度升高的有效辦法。
光合作用是作物產量的來源,作物90%以上的產量來源於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是在有光照的情況下才可以完成。
隨著冬季扣棚蓋苫保溫,光照時間縮短,特別是在冬季連陰天的情況下,常表現為光照不足,危及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筆者認為:採取增光措施,增加光照強度,延長光照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