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一市民韓國遊歸來,發現一通電話打了數百元;運營商稱是漫遊信號「跨界」,「被漫遊」到收費昂貴的郵輪通訊系統,類似問題在省界邊也常見
海峽都市報10月25日訊(記者 楊陽) 明明說手機在韓國漫遊,話費是每分鐘0.99元,可旅遊回來的福州李先生一查發現,有一通電話,竟然是按每分鐘31.99元收費,一下子就被收了數百元。
對此,運營商方面表示,李先生打這通電話時,恰好站在一港口的郵輪旁,因郵輪上的通訊信號太強,最終導致李先生的手機被覆蓋。於是他打電話時,用的就是郵輪上的通訊信號。而這些信號,一般是由海事衛星信號轉換而成,收費昂貴。
而類似的在「邊界」地區話費計費失真的情況並不少見,常見的有:人還在深圳,但手機信號已漫遊到香港運營商的網絡上,通話資費當然是按境外漫遊來收取。或是在兩省交界處,明明人在A省,但手機信號已漫遊到B省。那麼,手機用戶如何避免此類「被漫遊」事故的發生?一旦碰上了,該如何處理?
話費大多正常,但一筆收費異常高
前段時間,李先生趁假期前往韓國旅行。出發前,李先生前往運營商的營業廳開通了手機國際漫遊功能,問到具體資費時,運營商表示,在韓國當地接聽以及在韓國撥打中國大陸電話,均是每分鐘0.99元。等到了韓國後,運營商還向李先生發來簡訊告知在韓國的漫遊通話費,與營業廳的說法一致。
不過,等李先生回到福州後,查詢話單時卻發現,在韓國時的通話記錄中,絕大多數都是按每分鐘0.99元收費。但有一次通話特別奇怪,是向福州打了十多分鐘電話,資費卻是按每分鐘31.99元收費,這次通話總共花了他幾百元。「不是每分鐘0.99元嗎?怎麼會差30多倍?」李先生懷疑運營商是在亂收費。
高價話費,緣自站郵輪旁邊打電話
「李先生的案例非常特殊,是由於漫遊計費邊界問題所導致。」昨日,運營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與韓國運營商方面的核實與調查,他們發現,李先生遇到的問題,實際上是因為漫遊信號「跨界」了。
原來,李先生打這通電話時,是在韓國一港口,而旁邊當時恰好停著一艘豪華郵輪。而這艘郵輪自身搭載的通訊服務信號比較強,李先生手機於是漫遊到了這艘郵輪的通訊服務中去了。而按照運營商在省通信管理局備案的資費方案,通過郵輪出行,用到郵輪上的通訊信號,每分鐘確實收費30多元。
對此,李先生也說,當時他確實站在一艘豪華郵輪旁。打這通電話時,他手機上面顯示的運營商名字,也與平時不太一樣。
「李先生屬於躺著中槍。」運營商方面表示,經過核實,李先生並沒有通過郵輪出行,屬於「誤傷」,因此退還了多出來的話費。
利用海事衛星信號,郵輪自建通信網
那麼,為什麼郵輪上的通話資費要這麼貴?
記者從我省多家運營商獲悉,多家運營商都已經開通了手機在郵輪漫遊的功能,按照其在省通信管理局的備案,每分鐘的撥打資費都在30元至60元不等。
「郵輪平日都航行在大海上,而大海上是沒有手機信號的。」運營商一負責人表示,郵輪的通訊,一般都是郵輪公司委託境外的通訊公司架設,一般來說,是在郵輪上將海事衛星信號轉為手機信號覆蓋整艘郵輪,供遊客使用。因此,其資費也與海事衛星費用相近。記者了解到,我省運營商的海事衛星通話費用保持在每分鐘30元至50元不等。
針對運營商的說法,記者從麗星郵輪及歌詩達郵輪公司了解到,郵輪在海上航行時,確實是使用郵輪公司提供的通訊服務,資費由運營商收取,但價格都非常昂貴。
省界邊通話,也可能「被漫遊」
那麼,是不是靠近郵輪打電話,就會冒出高價收費呢?現在廈門已開設郵輪碼頭,會不會碼頭附近的手機用戶,都按照這樣昂貴的資費標準來收費?
對此,運營商方面表示,如果用戶的手機沒有開通國際漫遊,那麼肯定沒問題,如果開通了,那在郵輪邊通話時最好看看手機上方的運營商信息欄,如果顯示的是國內運營商名字,那麼依然按正常資費標準收費,如果顯示的是其他運營商名字,那就要謹慎一點。
運營商說,用戶可以通過手動設置運營商的方式,來避免「被漫遊」。一般手機「設置」功能中都有「網絡選擇」,只要關閉自動選擇,手動選擇自己所使用的運營商即可。
運營商方面表示,隨著旅遊市場的火爆,這類情況實際上經常發生,常見的是人還在深圳,但手機信號已漫遊到香港運營商的網絡,通話資費當然是按照境外漫遊來收取,或者是在兩省交界處,明明人還在A省,但最後是按照B省漫遊的資費來收取。今年國慶假期,我省已有多起這樣的例子。市民碰到此類情況,可直接向運營商反映,並提交相關證據,運營商方面會酌情減免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