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楊陽
關注理由 去英國旅遊幾天,手機漫遊用了近150M的流量,卻被收取了7400多元流量費。福州陳先生上月的英國行,原本愉快的旅途變「囧途」。經福州本地運營商和英國運營商核對才發現,由於英國運營商「資費匹配錯誤」,原本只要數百元的國際流量費,被多收了近7000元。
雖然陳先生的「遭遇」並不多見,但隨著福州市民現在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國際漫遊資費和如何省錢,在國外如何避開手機吸費陷阱,成為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就此採訪了幾大通信運營商。
福州運營商稱流量封頂 每天卻不停扣話費
去年12月底,陳先生抵達英國,帶去的福州手機號碼就漫遊到英國運營商的網絡,並收到了福州運營商的資費提醒,說在英國的上網費用為每3MB6元,每天可重複疊加10次,累計疊加10次後,即費用60元封頂後,就會暫停流量功能,次日自動恢復。
見流量、資費有封頂,陳先生便放心地使用上網功能,抵達英國的第一天,流量就達到50MB,隨後被關閉了上網功能,並於次日重新開啟。
本以為即便每天使用流量達到50MB上限,流量費也花費不多,但第三天開始,陳先生陸續收到銀行發來的消費提示。原來,陳先生的信用卡掛鈎手機號,一旦話費餘額不足,就會直接通過信用卡為手機充值。
銀行扣款簡訊顯示,信用卡的帳戶不斷為手機號充值,沒多久,信用卡餘額不足,無法再充值。
這讓陳先生非常訝異,信用卡的餘額至少還有好幾千元,而手機一天的封頂流量費也就幾十元,怎會不夠?他致電銀行,被告知銀行是按照運營商系統發出的請求來充值,不會無緣無故充值。
這時,福州本地運營商也發來簡訊,提示話費已全部扣完,請儘快充值。
陳先生只好請福州的親友幫忙充值。前幾次,親友都是充值1000元話費,沒想到沒多久又用完了。陳先生說,在英國的後面幾天,基本每天都要找人幫他充話費。
英國旅途快結束時,也是新年剛剛開始時,陳先生收到了運營商發來的消費提示,整個旅途,陳先生的消費總計達到8100多元。
面對這麼高額的一張話單,陳先生只好向運營商要「說法」。
英國運營商 系統出錯亂收費
為何會產生如此「離譜」的帳單呢?經過兩國運營商之間的交涉,發現故障出在英國運營商的系統上。
英國運營商的系統並未將陳先生產生的流量費按照「6元包3M」的流量套餐來計算,而是按照0.05元/KB來計費,大致相當於50元/MB,而陳先生在漫遊英國期間,共產生了近150M的流量,導致被收取了7407.65元數據流量通信費。而按套餐計算,流量費只要幾百元。
對於英國運營商的「亂收費」,福州本地運營商表示,已在協調後續事宜,而多收取陳先生的近7000元流量費,已全額退還到陳先生的帳戶。
國際漫遊費透明 要注意避開郵輪
對這個罕見的案例,福州運營商表示,國際漫遊涉及不同的結算系統,若發生類似情況,可向本地運營商反映,並保留好相關的資料,以便維權。國際漫遊資費和如何省錢成為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
記者從我省三家運營商獲悉,在語音方面,目前三大運營商的收費標準基本類似,其中漫遊到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熱門目的地國家,被叫和撥回中國的每分鐘費用一般為1元左右,而漫遊到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被叫和撥回中國的每分鐘費用一般為2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郵輪的特殊性,在郵輪上打語音電話的每分鐘話費從30元到90元不等。福州曾有市民在韓國旅遊時,因為靠近郵輪,信號被郵輪基站所覆蓋,因此按照郵輪來計算,短短幾分鐘花了數百元話費。
而在流量方面,我省三大運營商基本按照日套餐方式進行計費,日套餐一般為60至90元左右,包含30MB至80MB不等的流量。不過,也有運營商因為商業談判覆蓋問題,在少數國家的流量費較高,但都會在用戶漫遊到對方網絡時進行簡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