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 Z世代 的崛起,挖掘你的 「錢景」?

2021-01-2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00後 對於眼下的商業世界重要嗎?非常重要。00後 「為數眾多」還「有錢」:每十幾名中國人中就有一位是「00後」。作為「獨二代」,00後 無論在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天然獲得了更多成年人的寵愛。

更重要的是,資訊時代正在讓人類社會從前喻文化邁向後喻文化(瑪格麗特·米德),即長輩向晚輩學習的「文化反哺」開始出現,而這意味著 00後 具有接管商業世界話語權的潛質。

這批年輕的消費族群,即「新勢能人群」。

一、「新勢能人群」新在何處?

從最終的研究成果來看,有一部分結果符合預期,比如新勢能人群對手機的高度依賴。但在概貌以外的更多細節上,新勢能人群們表現出了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特點。

1. 手機幾乎成為真實生活的鏡像

00後 作為「數字原住民」和「獨二代」,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被消耗在了與手機的交互中,手機幾乎成為了真實生活的鏡像。

根據研究團隊統計,新勢能人群們首次擁有手機的平均年齡是 14.30 歲,他們的 App 平均使用數量達到 49.22 個,每天在移動 App 上的耗時普遍達到 7 個小時以上的水平——甚至有樣本的日均使用時長接近 12 個小時,這意味著拋除 8 小時的睡眠時間,他們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手機上度過。

2. 手機品牌使用偏好:華為領先

在手機品牌的使用偏好上,新勢能人群使用華為的比例微幅領先於蘋果,並且這種趨勢在男性、女性、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及以下地區等細分人群中都得以延續。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團隊的量化研究是在 2018 年 12 月 10 日至 16 日完成的,有關華為的外部因素在那時還未發酵。

3. 新勢能人群不是盲目的「跟風少年」

新勢能人群對風口有著自己的獨立判斷。比如雖然在過去的幾年,直播類 App 儼然成為創投圈不可多得的「風口」,但年輕人們對直播的態度卻相對冷漠。

《自娛:2018-2019 中國新勢能人群 App 接觸行為報告》的調研數據顯示:有 22.3% 的新勢能人群不常用這類 App,明確表示不喜歡的比例則高達 37.2%——實際滲透率在我們調研的 28 類 App 中排名倒數第二,「不喜歡」的惡感比例則高居各品類第一。

4. 追求「顏質」,網易雲音樂更受年輕人追捧

在線音樂品類中,網易雲音樂則成為了新勢能人群們的最愛。雖然在其他研究機構的 DAU與 MAU 監測中,網易雲音樂在賽道中的表現算不上特別強勢,但即便版權音樂不足,網易雲音樂也憑藉多樣的營銷手段和具有「顏質」的設計和運營,在年輕人中獲得了更高的追捧——譬如有 44.5% 的受訪者就提到聽歌時會首選網易雲音樂,超過了其他同類 App

(↑註:首選率考察被訪者在該品類中首先選擇的 App,該指標重點考量品牌在新勢能人群中的影響力。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首選率並不直接反映市場實際佔有率。)

5. 「小鎮青年」和下沉市場仍存挖掘潛力

如果根據不同城市層級交叉比對 App 接觸行為,還能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小鎮青年」和下沉市場仍然具有不小的挖掘潛力。在一二線城市趨於飽和的當下,我們的調研數據明確顯示三線及以下地區的年輕群體,仍然有著「被教育」的空間。

即便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原本立足於下沉市場的直播類 App,在下級城市的可拓展空間都顯著高於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中不常用直播類 App 的被訪者比例為 20.6%,這一數值隨著城市層級的下降最終提升到了 27.6% 的水平。類似的情況還在跨境電商、二次元、演出票務、外賣訂餐等類別的 App 中廣泛存在。

(↑註:首選率考察被訪者在該品類中首先選擇的App,該指標重點考量品牌在新勢能人群中的影響力。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首選率並不直接反映市場實際佔有率。)

6. 帶「妝」上陣:「關鍵時刻不能輸」

除了這些意想不到之外,新勢能人群還有自身明顯偏好的獨特 App,譬如他們對 B612、Faceu 等拍照美圖類軟體表現出了強大的好奇心。對於他們來說,在不同的社交平臺隨意切換和美化人設成為一件不再有負擔的事情,即便這需要依靠多款拍照美圖類軟體的共同輔助。

「手機裡有四款美顏相機。雖然不常用,但必備,因為關鍵時刻不能輸」,一位被訪者在深度訪談中如是說。

二、青年亞文化:「抵抗」消解,資本「收編」,新獨角獸崛起

研究任何一個特殊人群,其中的旨趣之一便是力圖發現這個群體游離於主流話語體系之外的那部分特殊的文化形態,即亞文化。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鞋圈文化就進入了研究團隊的視野。在小組座談和深度訪談中,當談到與鞋相關的議題時,男生們總是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興趣並且容易滔滔不絕起來。在他們看來,潮鞋已經成為了圈層的社交貨幣,甚至逕自形成了基於圈層的獨特話語體系、行為模式乃至商業規則

這一點也有統計數據的佐證。研究團隊在問卷調查中將相關 App 放進時尚服裝類別中進行統計,一款叫「毒」的 App 成為了僅次於唯品會的賽道第二名。而在商家們異常看重的一線城市,「毒」甚至打敗了唯品會、蘑菇街等強勢 App 位列第一,這展現出了亞文化蘊藏的強烈的商業潛力——在調查完成後的四個月,「毒」獲得了投資方 DST 的新一輪融資,投後價值已達十億美元,躋身新獨角獸的行列

(↑註:首選率考察被訪者在該品類中首先選擇的App,該指標重點考量品牌在新勢能人群中的影響力。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首選率並不直接反映市場實際佔有率。)

在學界討論青年亞文化時,「抵抗」與「收編」是兩個繞不開的詞語。前者大意是說,青年亞文化常常以抵抗「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秩序」這種驚世駭俗的樣貌出現。但與此同時,也面對著來自包括資本在內的各種力量的「收編」,從而完成「亞文化的平常化」。

相較於 80後 等前輩的「抵抗」姿態,眼下的青年亞文化則表現出了更強的商業化和部分融入主流話語體系的動能。鞋圈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了有部分特殊的話語體系之外,它本身就沒有表現出與周遭世界的格格不入。

至少對於商業世界來說,當青年亞文化的抵抗姿態愈加消解,亞文化形態的變化就成為了一個必須研究並且繞不開的現象。畢竟,它背後潛藏著可供挖掘的富礦,能夠培育出如「毒」這樣更多的新獨角獸。

三、中國新勢能人群 App 影響力 Top30 榜單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研究團隊形成了一份在新勢能人群中最具影響力的 App Top30 榜單,及使用度 Top50 和好感度 Top50 兩份分榜單。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最終的 App 榜單並非研究團隊調研的目的,它只是這項調研的副產品之一,報告前半部分關於年輕族群的洞察才是研究團隊希望與業界和學界探討的議題。

在上周對外發布榜單後,有部分讀者提出了各種疑問,例如「百度為什麼在好感度排名中位列前茅」等等。研究團隊的答覆是調研數據如此,雖然很多數據也超出了原本預估,但調查團隊依然不更動地據實呈現,作為描摹青年 App 接觸行為圖景的重要佐證。

四、研究方法及各指標的計算方法

00後 App 接觸行為的研究分為兩個部分:

量化部分採用問卷調查法,2242 位新勢能人群花費了很多時間仔細填答了巨細靡遺的問卷。問卷「煩人」的程度甚至到了需要填答者回答他們在每個 App 品類中選擇什麼 App 這種地步。質化部分採用焦點小組座談及深度訪談法,研究團隊總共與 67 位 00後 進行了面對面的對話。研究團隊認為,數據能幫助了解行為和態度,但行為和態度形成背後的動因,需要與真實的新勢能人群當面聊一聊才能一探究竟。

為了避免研究結果成為「五環內人群」或「五環外人群」的片面想像,量化和質化研究都覆蓋了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與其他地區,研究團隊的組成也覆蓋了在不同地區高校執教的老師。

影響力指數:使用度指數 * 45% + 好感度指數 * 55%,權重經由德爾菲法專家調查確定。使用度指數:(App 使用度基礎分值/排名首位的 App 基礎分值)* 100好感度指數:(App 好感度基礎分值/排名首位的 App 基礎分值)* 100

使用度基礎分及好感度基礎分的計算方式:要求被訪者按照使用的重要性或好感度排序,被訪者自行填寫 10 個 App。對排名第一的 App 計 10 分, 以此類推,最終加總得出每款 App 的使用度或好感度基礎分值。

五、《自娛》報告不會是新勢能人群研究的終點 《自娛:2018-2019 年中國新勢能人群 App 接觸行為報告》的量化研究在去年 12 月完成,質化研究在今年 3 月完成。因為涉及到大量的數據覆核、事實核查、報告撰寫和設計、發布會籌備、文字校對等繁瑣工作,100 頁、逾四萬字的研究報告歷時半年才正式對外公布。

在風雲詭譎的商業世界中,半年足以產生很多變化。例如像「毒」這樣的 App 已經躋身獨角獸行列,還有更多在調查中相對強勢的 App 因為合規問題遭遇了下架處理。所以,今天公布的報告僅僅只代表當時當刻的情況,並且出於維護數據的真實性,研究團隊對此做了完整呈現。

這份報告不會是新勢能人群研究的終點。目前,研究團隊已確認關於 App 接觸行為的調研將是一個每年進行的持續性調查項目,將在每年年末跟蹤新勢能人群的接觸行為變化。

靜態數據的價值遠不及動態數據。當站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上,一幅有關年輕人的網際網路生態變化的圖景將徐徐展開。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也正在嘗試拓展新勢能人群的研究視野,而不僅僅只是從 App 接觸行為上觀察這批年輕人。所以,也歡迎更多的研究機構和合作夥伴協力參與,共同從更多的維度上更透徹地理解越發重要的新勢能人群

以下是《自娛:2018-2019 年中國新勢能人群 App 接觸行為報告》全文:

 

「ADD廣告研究聯盟」聯合增長官的合作夥伴「Morketing研究院」對首批進入大學和高職課堂的 00後 展開調查,正式對外發布 100 頁、逾四萬字的全景式研究報告《自娛:2018-2019 年中國新勢能人群 App 接觸行為報告》

來源:公眾號 Morketing Research

本文由 @增長官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數字原住民」「Z世代」,不愛聽故事!
    時間過得真快,談論90後的日子仿佛才剛過去,轉眼我們就已經在聊「數字原住民」和「Z世代」了。「數字原住民」,意為一出生就在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裡,對於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位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他們中有90後、00後也有80後。Z世代也是數字原住民中「一員」,但特指在1995—2009年之間出生的人,他們中年齡最大也不過25歲而已。
  • 國貨破局2020,鴻星爾克加速Z世代攻略
    體育進軍「二次元」,鴻星爾克的Z世代出圈之旅。文 / 曹田一編輯 / 郭陽在零售消費品行業裡,競爭點一直沒離開過「人、貨、場」之間的對比,但隨著95後、00後的Z世代人群逐漸成為主流消費者,三者之中「人」的地位逐漸提升,日漸成為消費屆競爭的核心要素。
  • 多元化音樂人生態加持,QQ音樂「S製造」打造Z世代流行音樂風向標
    上線至今,「S製造」已幫助多位年輕潛質音樂人在這裡實現「歌紅人也紅」,推出了多首全網刷屏的「爆款」金曲。在「S製造」第一季,永彬Ryan.B、謝宇倫、都智文、Uu、棉子等新銳音樂人,先後在「S製造」的全方位扶持下,推出了《像極了》、《卸任》、《你和我都沒有錯》、《那男孩還好嗎》、《別再對我好》等億級播放量的「霸榜」金曲,而他們也從歌壇新人,迅速蛻變為新一代「超級新星」。
  • QQ音樂「S製造」第二季初夏新聲綻放,持續引領Z世代音樂取向
    QQ音樂「S製造」第二季5月迎來傅如喬、倪莫問、太一等新聲勢力重磅加入,推出《謝謝你給我的》《先生呀》等10餘首新作。歌曲全面覆蓋新國風、大眾流行、校園民謠等風格,橫掃QQ音樂各大榜單TOP10,為樂迷展現多元音樂世界。同時「S製造」更以「一站式」上升通路扶持新秀「破圈成長」,煥新Z世代樂壇。
  • 膨化零食x健康穀物,「一藜米」想用藜麥打造超級零食|Z世代新消費...
    食品飲料行業中,傳統經典品牌的煥新、Z世代品牌的崛起被認為是行業和消費者共同關注的焦點,當下消費群體、消費者心智、消費場景的變化正帶給創新產品更多機會和挑戰。在進入孵化階段的項目中,我們發現食品飲料類新品牌的核心消費群體越來越聚焦在Z世代,在目標人群、消費場景上也越來越細分,產品更順應健康、便捷和可持續的消費趨勢。創始人Rick表示創新新品選拔的邏輯之一,是更看重品牌背後故事所帶來的消費者感知和創始人賦予品牌的共振。本專題將對這些Z世代消費品創業項目進行介紹,希望對你有一些啟發。
  • 被「花唄」、「借唄」坑苦的95後Z世代,消費理念正變得提前「老練...
    貓頭鷹日誌(MalltoWin Log) 面對95後群體的強勢崛起,只有能夠真正讀懂他們的商業邏輯,懂得如何「討好」這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商業才能成功。 2020-11-10 前幾日,螞蟻金服被暫停上市,接近於舉國沸騰。 朋友圈裡少數人扼腕嘆息,大多數拍手叫好,似乎天下苦「花唄」、「借唄」久矣。
  • Z世代社交新元年,Soul App如何用「靈魂匹配」抓住年輕人
    所以,根據這個基本需求,張璐說,Soul要抓取的目標用戶便是「全部的90後,以及一部分80後。」如何通過一種精準的方式分類用戶,以便用戶之間能夠更高效地產生連接。這是社交軟體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Soul的做法是利用AI大數據,依照性格、興趣等因素,劃分用戶。
  • Z世代社交新元年,Soul App如何用「靈魂匹配」抓住年輕人?
    所以,根據這個基本需求,張璐說,Soul要抓取的目標用戶便是「全部的90後,以及一部分80後。」如何通過一種精準的方式分類用戶,以便用戶之間能夠更高效地產生連接。這是社交軟體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Soul的做法是利用AI大數據,依照性格、興趣等因素,劃分用戶。
  • 如何讓Z世代PICK你?冷飲品牌在新潮傳媒上大做文章
    2.6億的Z世代群體佔總人口數的18.9%。他們是富足的一代,也是孤獨又焦慮的一代,他們也是具有X面的一代,並正在成為當下社會的消費擔當。「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鮮衣怒馬少年時,這是Z世代的時代。一年一度營銷大戰硝煙正濃,在新潮電梯智慧屏上,眾多冷飲品牌在精準的場景營銷吸引Z世代的眼球,立體演繹品牌營銷新思路。
  • 元氣森林如何「攻略」Z世代?
    導語: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崛起,90後、95後甚至00後逐漸成為市場的消費主力,他
  • Y, Z 世代崛起:洞察新世代消費者價值觀
    本屆「中國國際時尚論壇」立意於「產業創新」、「趨勢預測」、「品牌與市場」,共分為九場,第三場主題為 「Y, Z 世代崛起:洞察新世代消費者價值觀」。陽獅媒體中國內容董事總經理顧如怡;InsDaily合伙人與COO 賴思揚;POLLYANNA KEONG 品牌創始人姜悅音在論壇中發表演講。
  • 轉載|這一切都是時代的眼淚:「鬼滅世代」的新風、「高達世代」的憂鬱
    也許這是第一次,「高達世代」這個名詞正式在市場上出現,但是,所謂的世代定義,可不是某位專家提出一個新鮮名詞便算數,不過,在距離《機動戰士高達》播映 30 多年之後的 2011 年,即便沒有人將「高達世代」印在書皮上,許多 30、40 歲的日本人,早已自認自己屬於了「高達世代」、「阿姆羅世代」、或甚至「白色木馬團」這類族群中的成員。
  • QQ音樂助推《辭九門回憶》爆紅,Z世代國風音樂陣地是如何煉成?
    B站古箏大神墨韻演奏《九九八十一》而最近,屬於Z世代的"國風爆款"又多了一個——QQ音樂開放平臺挖掘出的優質國風作品,等什麼君版本的《辭九門回憶》播放量突破2億,同時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掀起了一陣二創演繹潮流。
  • 學好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s」和「z」)
    學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k」和「g」)[我非常想念你。]>>Sadness and gladness succeed each other.[悲喜互繼,哀樂相續。]>>Sara felt sick on the sea.
  • 原來,Z世代眼中的利郎「新商務」是這樣!
    如何與之對話,利郎已經小有心得。   在第九屆ADMEN國際大獎頒獎盛典上,利郎×中國日報聯名推廣案例,榮獲「實戰金獎」「品牌100年度案例」2項大獎,更被學院獎評審主席、MATCH馬馬也創意熱店創始人莫康孫稱讚為「企業與年輕人對話及品牌活化的『教科書』式的創新案例。」
  • Z世代群體活躍的主要圈子有哪些
    Z世代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不同的世代,對於品牌,這是有機會一起既是一個挑戰,可以通過一些品牌的經驗可以發現,品牌打入代Z世代的圈子有一些創新,高顏值的樣子,新的產品理念,加上一些黑技術
  • Z世代實驗室|硬糖廣播:當音樂與設計碰撞,未來是什麼模樣?
    「硬糖廣播」Vol.01隆重播出!」將Z世代的影響力逐步放大,令人敬畏的「後浪精神」到底是什麼?站在2020將要過半的當下,Z世代給出的答案更值得回味:溫暖、治癒,焦慮情緒之外,用音樂/設計重新「煥新」生活。他們足夠樂觀,他們足夠勇敢,他們屬於明天,他們正在定義明天。潮流設計創意平臺Hard Candy硬糖青春著眼於未來,特別策劃「超時空對話,重新定義設計、生活與未來」。
  • Z世代崛起 餐飲行業該如何滿足這屆年輕人的「胃口」?
    與80後、90後單純追求品牌不同,Z世代更在意品牌質量與內容營銷。據稱,在國內,95後的群體規模已經接近2.5億,漸成消費主力軍。由增長黑盒研究的消費洞察則顯示,81%的Z世代都會放棄他們所謂的「最愛」而去選擇產品質量更好的那一品牌,79%的Z世代認為產品質量是他們消費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品牌名氣反而是不必要的。
  • 方便速食品牌阿寬是如何崛起的?「黑盒研究內參第6期」
    阿寬是如何在這個賽道裡崛起的呢?它究竟做對了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了今天的研究。首先,我們必須確定一個事實,阿寬是否真正崛起了。為此,我特意查看了阿寬店鋪的數據,以1月份數據為例,阿寬在天貓上銷售了68萬+份,總銷售額超過1700萬+,在速食食品品類排名第10名,僅次於海底撈,李子柒,統一等品牌。
  • Z世代的少年們,是如何散發魅力的?
    「自由自在的年輕人。」通過《脫口秀大會》出圈後,身陷最繁忙的「黃金三個月」,他決定冷靜地「戳穿」:「不用刻意安排,三個月後就沒那麼忙了。」喜劇人擅於戳穿,在人群中戳穿假象,在獨處時戳穿自己。王勉的樂趣之一——我,刺痛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