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批市場數位化改造升級中

2021-01-15 載形漁業

12月27日晚,港股上市的內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營運商中國地利集團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京東籤訂股份認購協議,京東將以7.98億港元認購中國地利4.78億股股份,交易完成後,京東集團將獲得約5.37%中國地利已發行股本。中國地利表示,雙方將在生鮮流通、供應、產業鏈上下遊等方面加強資源整合併相互賦能。和京東集團將共同打造生鮮供應鏈體系。


資料顯示,中國地利集是國內主要的農產品流通服務商,主要從事購物商場運營業務。目前在壽光、杭州、瀋陽、哈爾濱等7個城市擁有10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今年10月,中國地利戰略入股生鮮零售連鎖企業「地利生鮮」,初步形成了生鮮 「生產端-流通端-零售端」三點一線全產業鏈流通布局。

此前京東曾頻繁出手布局社區團購,2019年推出社區團購品牌「京東區區購」,並上線了拼購小程序「京喜」,今年12月6日,京東宣布收購美菜網旗下美家買菜,12月11日晚,京東官宣投資興盛優選,投資金額7億美金,此次入股中國地利也是布局裡重要的一環(生鮮流通、供應、產業鏈上下遊等方面加強資源整合)。


中國地利在國內經營農產品批發市場,分別插旗杭州、瀋陽、貴陽、黑龍江、壽光物流園區等。2019年佣金收入為人民幣(下同)10.1億元,租金收入4.1億元。


《第三隻眼看零售》了解到,交易完成之後,雙方將合資成立一家供應鏈公司,開展農產品集採、倉儲、加工、配送業務,並向京東集團旗下各個業務單元以及地利集團旗下的零售終端輸出農產品。該供應鏈公司未來還將向社會開放,面向各個零售終端和渠道提供農產品供應。


據了解,雙方的合作從洽談到落地僅僅用了三個月,可以說是「一拍即合」。作為國內最大的農批市場運營商,地利集團為什麼要引入京東戰略投資?單從財務角度來看,地利集團並「不差錢」。地利集團2020年中報告顯示,集團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4億元人民幣。


《商業觀察家》認為,從遠期看,此次投資可能會有四個價值方向。


一、農批市場線上化。


農批市場是生鮮農產品流通的集散中心,也是當下承載中國農副產品流通的核心支撐,佔據市場主體份額。


因此,將批發市場線上化,會有助於效率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


將農批市場內的商戶變為線上的零售商,則可以優化流通效率、減少加價環節,提升商流周轉。


隨著新冠疫情暴露出農副批發市場的一些問題,中國農產品流通體系到了需要做升級提升的時候,加上拼多多做的農副產品「點對點」流通模型的成功,這也展現出農批市場有持續提升的可能。

二、生態。


包括京東在內的幾大線上平臺,近期都圍繞農產品也在做產業鏈的生態布局。


以京東為例,它自身做了線上線下的B2C銷售平臺(主站、7FRESH及社區團購業務等),並要打造一個供應鏈平臺,之前也嘗試做了一點數位化農業基地。


外部則投資了興盛優選、錢大媽等零售終端。


現在投資農批,也是整個產業鏈生態構成的一部分。因為農產品供需兩端的分散市場格局環境下,還是需要集散中心的。


這個生態將可能會以終端零售訂單反向構建流通體系,並提升效率。

三、穩定。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走與上遊產地直連的路線能提升效率,但目前農批市場依然承載了中國農產品流通的核心職能與主體份額,因此,通過資本做「快速革命」,可能會帶來巨大市場動蕩,與批發市場、經銷商戶等一起提升流通效率或許是更現實的做法。


四、物流。


京東的物流能力很強,與農批市場合作,有助於輸入京東的物流能力、供應鏈技術系統、數位化能力。


這既能降低農產品流通體系的物流成本,通過垂直一體化構建物流體系,提升物流效率,減少農產品人手接觸搬運環節,從而降低損耗。


也能提升京東物流的產能利用率,做出利潤空間,並減少社會的重複投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至2019年,中國農副產品物流總額從3.5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4.2萬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為4.7%。高頻剛需的農產品流通產業屬於國計民生保障行業,不僅具有萬億級的市場規模,更具有持續的增長潛力。當前,中國農產品產業一直存在著生產分散、流通環節多、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損耗高等痛點。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陸續出臺政策鼓勵農產品流通企業通過延伸上下遊產業鏈構建一體化農產品供應鏈,支持從商品集聚平臺向產業集成平臺升級,提高產銷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今年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更是強調,把建設現代化流通體系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任務。可以說,農產品流通行業已經迎來轉型升級的巨大歷史機遇。此次中國地利與京東集團戰略合作,將聚焦於中國傳統農產品流通行業的產業網際網路化、傳統農批市場數位化改造,或將加速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紅外線體溫監測儀、AI智能抓拍、掃碼溯源、大屏滾動今日菜價......這樣的智慧買菜場景已經在蕭山逐步落地。今年,全省提出推動商品市場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建設的目標,深化商品市場服務提升。截至目前,我區已基本實現首批10家智慧農貿市場的建設目標。


這10家市場包括:東門市場、德聖農貿市場、市北市場、寧圍農貿市場、新街農貿市場、南門農副產品綜合市場、臨浦綜合農貿市場、瓜瀝農超市場、瓜瀝七彩社區農貿市場、靖江消費品綜合市場。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智慧農貿市場建設也是數字應用在民生保障領域的體現,吻合本地區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導向,符合城市數位化的整體規劃,作為城市大腦的重要應用場景,是提升城市數字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環。」

今年,我區將「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創建「1+1+X」模式,即1個農貿市場數位化監管中心、1個線上交易平臺、X個標準化智慧農貿市場接入。

在區市場監管局6樓,碩大的電子屏幕上正在滾動播放著各個農貿市場的當日流量、菜價波動、抽檢結果等數據,這是全區農貿市場數位化監管中心,與此同時,市民可以登陸蕭山菜籃子網線上買菜,10家智慧農貿市場已經數據聯網集成到監管中心和菜籃子網。



近日,改造提升後的市北市場開業。走進市場,無需人工測溫,紅外線體溫監測儀就自動捕捉完成,並顯示在旁邊的數據集成展示屏幕上,一旦發現溫度異常即刻報警。


大屏上還展示著當日客流、成交情況、食品檢測結果、熱銷菜品排行榜、近期菜價波動等。每個攤位前都有一塊商戶屏,進貨來源、攤主信息、檢測情況、經營許可證等信息一查便知,為了讓市民放心消費,屏幕上還開闢了評價欄,市民可以點讚,也可以批評。


精準、規範監管 購物體驗佳

智慧化能幫助解決什麼問題?


行業內人士表示,聚焦農貿市場「智慧化」改造這一「關鍵小事」,有助於解決農貿市場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通過數據賦能實現精細化管理和精準化監管。

從全區層面上看,在全區農貿市場數位化監管中心,監管部門可以掌握實時、準確的農副產品供求和價格數據,有效為老百姓「菜籃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精準掌握全區農副產品快速定性檢測數據,藉助數據分析工具,實現食品安全預警和防範;精準掌握全區農貿市場行業及從業人員發展狀況,為行業科學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從市場層面上看,智慧化改造可以提升管理方規範化管理水平。通過AI設備實時值守抓拍經營違規行為,自動計入誠信考核體系,實現市場數位化管理;通過紅外自動測溫設備,實現自動測溫、超溫自動報警、後臺自動存儲結構化數據,疫情背景下,減輕疫情防控壓力;藉助大數據分析工具,準確分析和判斷市場各區域、各行業人流、貨幣流情況,為市場經營決策提供支撐。

通過管理和應用平臺,經營戶可以通過移動端即可準確掌握銷售情況、熱銷商品、銷售渠道、黏性客戶等核心經營信息,為提升經營效益提供數據支撐。

而消費者通過菜籃子網,足不出戶就可以查詢目標市場位置、食品安全信息、菜價信息、信用信息、人流量信息。購買商品後,通過購物小票可以準確進行商品溯源,以掃二維碼點評或者觸摸查詢機點評等形式實現對經營戶或市場的信用評價,購物體驗進一步提升。

來自:魚市場


相關焦點

  • 杭州餘杭區市場監管局以「五化」改造精準幫扶農批市場轉型升級-市...
    摘要:杭州餘杭區市場監管局以「五化」改造精準幫扶農批市場轉型升級,經過努力,水產品批發市場通過了「五化」改造驗收,也為其轉型升級理清了思路。
  • 布吉農批翠苑市場迎來升級改造
    位於東曉街道的布吉農批翠苑市場是羅湖區面積最大的農產品市場,同時也是升級改造面臨困難和問題最多的一個。12月10日下午,隨著一圈藍色鐵皮圍擋在翠苑市場外豎起,該市場內的267戶商戶比限期要求提前一天全部妥善搬遷至附近的安置區。這個投入運營20多年的老農貿市場暫時「騰空」停業,即將迎來全新的升級改造。    10日中午,翠苑市場內已經看不到一戶商戶。
  • 高標準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全力以赴做強做優中農批市場
    12月26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率隊先後來到羅家井市場、中農批市場,調研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以及中農批市場運營工作情況。劉志仁強調,要高標準、嚴要求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全力以赴做強做優中農批市場,為市民營造整潔、乾淨、安全、舒心的購物環境,滿足市民的「菜籃子」需求。
  • 【四種路徑】:紅利漸失的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破局之道
    疫情的爆發將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如何使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為新型流通平臺,真正實現對商戶的賦能,是影響專業市場未來發展的關鍵。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長期致力於專業市場信息化建設和數位化轉型服務工作,在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大勢所趨背景下,中心聚焦專業市場,結合具體案例,探究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發展路徑,為我國專業市場數位化轉型提供參考。
  • 中農批到東營開展投資建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專題調研
    應東營市供銷社邀請,12月8日至9日,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批」)投資總監王勇一行3人到東營專題調研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情況。市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陳景新,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任陳志強及相關科室人員陪同調研。
  • 智慧農貿|今天,菜丁清湖農批市場正式營業啦!
    經過兩個月的試營業,食安檢-智慧農貿樣板市場之一菜丁清湖農批市場於11月27日正式營業。一大早,菜丁清湖農批市場管理者就開始拜神祈福。近年來,菜丁清湖農批市場作為一個集多種經營商品為一體的大型農批市場,不斷為其周圍乃至整個深圳市的居民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市場經過升級改造後,功能更加強大,影響力更高,而且顏值還非常在線!開業當天,市場人頭攢動。財神派發紅包、各種面額和類型的代金券,方便居民採買心儀商品。
  • 華輝創富投資袁華明:傳統產業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的空間巨大
    一方面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演進會促成新的數位化消費場景,結合中國龐大的網民基礎,中國數字消費經濟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在產業政策和資本市場助力下,傳統產業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的空間巨大。」袁華明補充道,網際網路產業提供了產業改造的手段和產銷對接的方式,數字經濟是網際網路產業自身以及結合其它產業發展的結果。
  • 如何用數位化幫助傳統農業升級?
    其中農產品市場尤為嚴重,失去了旅遊行業的支持,民眾購買力下降等等因素,讓農業成為了目前急需支持的行業。那目前有什麼方法? 1.賣情懷的農產品能持久嗎? 賣情懷是許多電商常見的解決方式。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被各大店家拿來套用的滯銷爺爺。滯銷農產品年年有,可大家的錢不是天上掉的。
  • 平潭力爭三年新建、改造升級14個農貿市場及1個農產品批發市場
    平潭綜合實驗區農貿及農批市場建設改造和管理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為全面整治文明城市創建中農貿及農批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補齊創城硬體短板,加快推進實驗區農貿及農批市場建設改造和管理提升工作,進一步提升實驗區農貿及農批市場硬體設施和管理水平,為人民群眾營造整潔、有序、安全的消費購物環境
  • 贛州中農批市場與寧都縣蔬菜種植基地共建產銷對接機制 聯合打造農...
    10月14日,由寧都縣、章貢區供銷社、中農批市場(贛州)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贛州中農批市場與寧都縣蔬菜種植基地產銷對接會在寧都縣進行。寧都縣、章貢區供銷社、寧都縣農村農業局負責人、蔬菜辦負責同志以及中國供銷·贛州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主要負責人和蔬菜經營商戶代表,共計30餘人參加。
  • 回首中國農批市場發展36年,未來管理方向已然明確!
    與此同時,農批市場行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中: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500多家,年交易額約5萬億元,年交易量達10億噸。 在我國農批市場建設和發展進程中,仍然存在著市場布局規劃不科學、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市場功能不配套、運營管理水平低等問題。
  • 易賣貨水果批發管理系統,助力農批市場檔口抓好「銷售黃金期」!
    隨著市場需求大增,蘋果這類禮品水果供小於求,價格也就隨之往上漲。對於做水果批發的農批市場商戶而言,應用易賣貨這款水果批發管理系統將在這段黃金銷售期發揮巨大價值。在傳統農批檔口中,一旦某一單品的品類涉及過多或者涉及到多模式的售賣情況,往往就容易出現差錯,這對後期的做帳也非常不利,需要重複地翻看各類單據,費時費力。但是現在有了易賣貨水果批發管理系統,商戶打開易賣貨APP,新建貨品檔案時即可對自營/代賣、國產/進口,品牌與產地等信息進行錄入,即直接在到貨時就能手機快速建檔,輕鬆區分。
  • 阿里本地生活楊宏:平臺型企業在傳統菜場數位化升級過程中更具優勢
    借著數位化改造的浪潮,傳統菜場的機會和挑戰在哪裡?8月15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新流量時代·社區商業重構——2019『未來商業』創新創投系列沙龍」上,阿里本地生活新零售華中區域負責人楊宏就傳統菜場的數位化升級進行了分享。
  • 深圳記憶〡從布吉農批到「海吉星」物流園
    1989年10月,深圳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簡稱:布吉農批)建成開業。該市場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有固定商鋪1550多個,簡易攤檔2000多個,匯集了全國及世界各地數千種農產品。
  • 深圳召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及規劃布局工作推進會
    工人日報客戶端11月25日電深圳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即將在年底收官。為紮實推進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如期完成,並統籌規劃未來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11月25日,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黃敏同志主持召開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及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推進會,市場監督局、市財政局等多個部門的負責同志出席。會上,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以及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匯報。
  • 流通產業精準扶貧優勢凸顯 智慧農批助力鄉村振興升級加速
    針對目前出口企業面對的訂單被取消或減少、庫存積壓、線下銷售渠道受阻等問題,多家國內電商平臺均推出一系列幫扶措施,希望藉助平臺自身的知名度、流量和營銷優勢,幫助外貿企業將出口產品轉銷國內市場。專家指出,要做到長遠可持續發展,傳統以外貿為主業的企業除了服務於國外市場,還要加快融入國內市場,通過加強提升供應鏈上下遊能力,特別是產品設計開發、營銷和品牌建設能力,更好地打通國內外市場。
  • 我市8個農貿市場將全面升級改造 改造期間將在各市場附近搭建臨時...
    江門日報訊 (記者/陳敏銳 胡晴晴 實習生/李強) 為配合城市發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昨日(12月14日),市國資委旗下的江門市和興市場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廣東菜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籤約,把屬下的蓬江、中心、良化、華園、橫嶺、北街、育德、豐樂8個農貿市場交由菜丁進行升級改造及經營
  • 黃敏主持召開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及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即將在年底收官。為紮實推進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如期完成,並統籌規劃未來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昨日,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黃敏主持召開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及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推進會。
  • 農灣科技緊隨國家發改委號召,通過數位技術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作為三農產業轉型升級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農灣科技始終堅守著服務於三農的初心,希冀為新農民新農人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有針對性的對新農人進行創業扶持工作,讓他們在擅長的領域裡發揮專長,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當地農業產業快速發展注入活力。
  • 深圳市政府在寶安區召開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及全市農貿市場規劃...
    為紮實推進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如期完成,並統籌規劃未來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2020年11月25日上午,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及全市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工作推進會在深圳市寶安區政府召開。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黃敏,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忠,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單友亮,市直各相關單位負責人,各區(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處室、各轄區局領導等參加了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市食品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會議由李忠同志主持。  推進會首先實地參觀了寶安區固戍海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