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日本福岡地
方法院作出判決,判定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違反日本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原則。對於原告提出的要求小泉及政府支付損害賠償的請求被法院以「(小泉的參拜行為)是不法行為的控訴不成立、不構成對原告信教自由的侵害」為由予以駁回。雖然表面上看是小泉和日本政府勝訴,但這卻是日本法院第一次認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屬違憲行為的判決。法院首次判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違憲
有關小泉2001年8月13日參拜靖國神社違憲的訴訟,在日本全國共有7起。今年2月,大阪地方法院雖然認定小泉的參拜屬公務行為,但沒有判定參拜行為違反憲法。3月,松山地方法院的判決則連該行為的「公務性」都未觸及就將起訴駁回。此次福岡法院的判決是首次判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憲法。有分析認為,這個結果可能會對正在審理中的東京、千葉和那霸地方法院的此類審判產生影響。
此次訴訟的原告方是日本8個縣的211名戰爭遺屬和宗教界人士。原告方指控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憲法政教分離的規定,認為首相參拜特定的宗教法人靖國神社,無異於向他們強加宗教信仰,侵犯了他們信教的權利,要求小泉及日本政府向原告支付2110萬日元(每人10萬日元)的精神賠償費。針對原告團的指控,日本政府辯稱,「因為不是內閣決議的行為,因此不能認定是以首相職務進行的活動」。
在當日的審判中,法官龜川清長根據小泉在該次參拜中使用公車、有秘書官隨行、在籤名冊上署名「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並用此名義獻花、參拜後還自稱「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前來參拜」等行為,判定小泉的參拜是公務行為。
龜川稱,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後第三天,即「終戰紀念日」(日本戰敗投降日)當天前往靖國神社的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因此,小泉的參拜對作為宗教法人的靖國神社起到了援助和促進的效果,「不可否認該行為與宗教活動相關」。
龜川說,「自民黨及內閣中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存在強烈的反對意見,民間的消極意見也為數眾多。從普通人看來,該參拜不能只被認為是對戰死者的追悼行為」,「靖國神社作為追悼戰死者的場所未必合適,但首相4次前往靖國神社,是明知存在憲法上的問題卻基於政治目的而進行的參拜」。根據憲法第20條第3款,法院最終判定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反了憲法該條款的規定。
龜川還表示:「關於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與憲法是否衝突的問題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小泉)就多次前往參拜,如果法院迴避關於參拜是否違憲的判斷,就會導致今後同樣的行為反覆出現。」
各方反應不一 小泉揚言繼續參拜
審判結束後,原告團團長郡島恆昭表示:「判決清楚認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是違憲行為,儘管賠償請求被駁回,但我們認為是完全勝利。」原告團和部分市民還在福岡市中心舉行遊行,為審判結果慶賀,並要求小泉首相表明態度,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
有憲法問題專家認為,這個判決具有劃時代意義―――至今圍繞靖國神社參拜的訴訟有兩個門檻,一是關於法院是否認定原告方有資格提出起訴的「訴訟權益」,二是能否認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不屬於私人行為而是「公務參拜」。這次福岡的判決可以說是跨過了這兩個門檻進行的公正審判。
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稱:「這是極其正常的判決,首相應該認真接受這個判決,立即停止參拜靖國神社,避免引起亞洲諸國的強烈反對。」
社會黨幹事長又市徵治表示:「明確判定違憲的意義重大。亞洲諸國都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僅從這個角度說(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就是個大問題,小泉作為一國首相是不合格的。」
民主黨政調會長枝野幸男說:「政教分離原則是憲法的重大原則,雖然只是地方法院的判決,但首相應該謹慎行事。」他還強調:「首相個人的心情應該在私人範圍內表達。」
甚至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代表神崎武法也表態說:「首相應該慎重接受判決,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要自行約束。」
針對這一判決,小泉在首相官邸迅速作出回應。他稱:「(從判決本身看)我勝訴了不是嗎?(違憲的斷定)真是莫名其妙。我不知為何違反了憲法,我只是基於個人的信條前往參拜的。為何去伊勢神宮參拜沒有問題,到靖國神社就出問題了呢?」在被問及「今後是否繼續參拜」時,小泉揚言「還要去參拜」。
日本官房副長官細田博之為此召開記者招待會,他說:「我對判決結果感到十分遺憾。今後將對判決內容進行充分討論再採取應對措施。」
自民黨幹事長安倍晉三向媒體表示:「地方法院有時會作出這種判決。我不認為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屬於違反憲法的範圍。」
日本法務省的官員稱:「因為(判定參拜違憲)這個部分不是判決主文,因此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判決不會對今後首相的參拜產生影響。」
福岡法院的這個判決讓勝訴方的日本政府和首相小泉著實感到有些鬱悶,但從小泉的強硬表態可以看出,這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違憲判決並不能阻止他繼續參拜靖國神社。
自從2001年登上首相寶座後,小泉至今已經4次參拜靖國神社,由此把中日政治關係推到了冰谷。中方曾多次向日方嚴正指出,日本領導人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極大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小泉執意參拜靖國神社只能意味著日本的歷史包袱越背越重,對日本自身和中日關係沒有任何好處,日方應真正做到「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拿出誠意來處理這一問題。
(本報東京4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