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駐華大使一職是澳大利亞最為看重的外交職位之一。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陸克文反覆斟酌後,20日在坎培拉發表簡短聲明,宣布現年49歲的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高級官員弗朗西斯·亞當森(Frances Adamson)將於今年8月成為該國歷史上的首位女駐華大使,接替從2007年起任職至今的現任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
亞當森畢業於阿德雷德大學經濟系,能說流利的漢語,因善於幫助上司解決麻煩而聞名。
敏感的政治直覺
《雪梨先驅晨報》形容亞當森為一名「升遷極快」的女外交家。她於1985年進入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作為澳大利亞代表曾供職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出任澳大利亞駐中國臺灣地區工商辦事處代表,並在亞歷山大·唐納任外交部長時在澳大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任職,為澳大利亞小麥局捲入伊拉克「石油換食品」醜聞案的調查作證。
亞當森在臺灣任職時顯示了機敏的分析能力。面對臺灣複雜的政治局勢,她曾成功預測當時陳水扁的連任,與當時一邊倒的預期相反。
在倫敦擔任了四年的澳大利亞駐英國副高級專員後,亞當森在2009年1月就任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和現任國防部長史密斯(Stephen Smith)的辦公室主任,一直到2010年12月。
在去年11月的國會講話中,史密斯給予了亞當森高度稱讚。史密斯稱亞當森是「完美的外交家和專家」。他預言亞當森將在澳大利亞的外交事務中擁有顯赫的職業生涯。
身為一名妻子和四位孩子的母親,在史密斯辦公室任職期間,亞當森並未像其他政府高官一樣,舉家遷至坎培拉,而是把家庭和工作分得很開。
人選久經醞釀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人選的任命經歷了頗長一段時間的醞釀。陸克文從去年2月起就在挑選芮捷銳的繼任者這一事情上躊躇不前。現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原應今年2月離任,但因新任駐華大使人選久未敲定,所以「超期服役」至今年7月。
陸克文堅持大使必須掌握當地語言。當時,他更偏向於從他的母校——位於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選擇新任大使。當去年陸克文還是總理的時候,他向國立大學捐贈了530萬澳元用於成立新的中國學術中心。
然而,澳大利亞外交部相關人士稱,當時亞當森的支持者更多。儘管亞當森的漢語說得沒有陸克文或他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親信流利,但是她經驗豐富的外交背景非常重要。
另有分析說,陸克文之所以在挑選大使上如此謹慎,是因為陸克文尚未走出「維基解密」的陰影。據「維基解密」公布的美國外交電報,一向被稱為「中國通」的陸克文是一位「對華強硬派人物」,他曾向美國建議「必要時對中國動用武力」,還對中國官員出言不遜。為消除中國的疑慮,他不得不在新任駐華大使人選上精挑細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