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不光是製造業的成本,更是競爭力

2021-01-10 中華網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物流的重要性,特別是製造企業復工復產前對物流的強烈需求與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巨大落差,讓我們深深知道,原來物流體系在製造企業的整個運營鏈條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製造業的重要成本之一物流成本一直是阻礙製造業快速發展的「卡脖子」關鍵點。 

 

 

一、物流是製造業的成本

 

中國物流的體量巨大,國內大部分企業的物流還處於較低水平。如果國內物流達到發達國家的管理水平,則我們的物流改善空間巨大,物流成本將會大幅降低。

根據公開信息,美國的物流成本大約是GDP的10%,日本大約佔11%左右,中國高達20%左右。中國2019年GDP為99.1萬億元,以此計算,如果中國要達到日本的物流管理水平,至少還有8萬億元的改善空間。

 

傳統製造業僅能夠看到粗略的物流帳單,對帳單背後的物流細分成本結構與價值無從知曉也無感;特別是在業務快速擴張時,物流費用一路猛漲,難以管控,根本分不清是增長帶來的成本上漲還是低效帶來的上漲。

目前國內製造業物流主要面臨著物流鏈條冗長複雜、個性化需求較多、物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製造業物流成本過高,企業承擔著較大的運營壓力。

如此重要的物流成本卻並未得到製造企業的足夠重視,企業更多的注重生產環節,而對物流環節輕視,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製造業的物流一直摘不掉「高成本」的帽子,不僅是物流的資金投入高成本,物流的時間投入也是高成本,在資金及效率方面都拖了整個製造鏈條的後腿。如果能在這兩方面得到改善,製造企業的利潤空間及市場競爭力將得到大大提升。

在商品的整個生產銷售中,用於加工和製造的時間僅為10%左右,用於物流過程的時間幾乎為90%。在我國工業企業生產中,直接勞動成本佔總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費用佔商品總成本的比重,從帳面反映約為40%,全社會物流支出約佔GDP的20%。物流儼然已成為企業生產的一大包袱,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物流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

 

製造企業如能在物流方面做到降本,那帶來的是整個企業利潤空間的提升,因現在物流成本高位徘徊,如能下降1-2個百分點,對於大體量的製造業,也是極大的利潤值,而對某些競爭激烈的行業,這幾個點的利潤甚至可以達到其一半的利潤空間。

製造業降低物流成本第一個方法是砍價。砍價是降低物流成本最簡單的手段,但過度砍價,則物流服務難以滿足業務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

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二個方法是優化雙方乃至多方的流程,減少供應鏈上的浪費,包括人力、設備、時間、空間等,實現集成供應鏈。比如產品下線的時候,不進入成品倉庫,而是直接由物流公司裝車,這樣,入庫、上架、出庫等一系列工作就可以節省了。更有甚者,物流公司與客戶信息系統直接對接,可以完成集成供應鏈的操作可能性。

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三個方法是採用新技術、新設備、新管理模式。企業需要具有持續創新精神,不斷關注新技術、新管理模式、新業務模式。未來物流操作模式,是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完成工作,代替人工操作。

對於物流創新方面,有些企業選擇是直接下場,比如京東自建物流體系,更多的企業則選擇與物流公司合作,這樣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生產,以較少的投入撬動更多的資源,同樣可以實現製造業的物流創新。

 

二、物流是製造業的競爭力

 

物流是製造業的競爭力,並且是核心競爭力。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製造業則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全社會物流總需求的主要來源。當前,我國物流業製造業融合發展趨勢不斷增強,物流企業與製造企業間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動融合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物流是每個實體製造業都必需的基礎服務。隨著國家製造業戰略的轉型與升級,製造業物流的變革如拉弓之箭,蓄勢待發,除了外部政策的扶持大環境向好的同時,對於企業內部來說,物流的現代化為企業一方面節省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還能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物流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將是未來幾年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對製造企業而言,物流現代化的進程會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這是一次行業的洗牌。當然製造企業的轉型在結合自身中長期發展戰略的同時,需要根據自身產品、工藝、設備和訂單的特點,合理規劃與物流技術結合與應用的藍圖,點線面階段性的逐步推進,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建設一套服務於生產的現代化物流體系。

卓越的物流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自己不開發產品,基本上是銷售其供應商的產品,所以零售和批發的製造企業業務模式實際上就是物流加產品,即零售/批發=物流+產品,產品生產出來後,能否產生利潤,就要看物流的全流程管控了。

一家企業資金出了問題,我們一般想到的是要向銀行貸款,這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對其整個生產及運輸流程進行梳理發現,其倉儲管理混亂,庫存積壓較大,佔用大量資金,同時物流管控鬆散,未能很好利用好現有資源。通過整改,提高了物流效率,提升了倉庫的流轉率,降低了庫存積壓,最終實現了現金流的正常運轉。

物流是戰略,是生命線。

物流是一項戰略,甚至可以決定企業的成敗。物流完成了商品的重要交付功能,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把沒有交付的產品看成庫存,把已經交付到客戶手中的產品看成商品中,那麼庫存+物流=商品。

 

所以如果物流做不好,就會造成兩種情況:一是沒有價格優勢;二是沒有交付能力,都會造成沒有競爭力,造成企業出局。

近期國內疫情大有抬頭之勢,製造業的原材料能否進得來,生產的成品能否出得去,物流環節牢牢抓住了製造業生命線。物流成本是客觀存在的,黑格爾說:「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性」,所以說物流作為成本,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時也有其必要性。

 

三、製造業物流的發展方向

隨著2013年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概念,國內也同樣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旨在通過10年時間在製造領域的技術提升,助推中國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如何快速轉型已成為傳統製造企業絞盡腦汁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經濟體量越來越大。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管理難度越來越大,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智能物流的單位成本一定會越來越便宜,通過智能物流提高企業競爭力、降低企業成本,對於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企業,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手段,也是必經之路。

 

物流正在演變成高科技行業,物流本身不是高科技行業,畢竟門檻太低,但隨著自動化、信息化、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的發展,物流越來越趨向於成為高科技產業,智能倉儲、無人駕駛、SAAS系統等軟硬體的使用,可以為製造業物流插上騰飛的翅膀。

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製造業整體供應鏈的智能化、柔性化、協同化能力均面臨著新挑戰和高要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製造業還需藉助合同物流的力量更精細地管理物流操作,以確保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製造業物流現在還處於1.0時代,屬於典型的「+物流」發展模式,物流效率總體不高,渠道很窄,而且覆蓋範圍有限。製造業的物流成本在不斷上升,製造業物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且發展需求十分迫切,未來需要向「物流+」方向升級,製造業物流要能為實體製造業賦能。

 

中國的製造業,隨著物流不斷優化,競爭力越來越強。隨著物流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會越來越低,社會效率會越來越大,未來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優秀的製造企業。

全球疫情肆虐,但中國已經率先走出疫情陰影,步入疫情防控的「新常態」。在此大背景下,製造業呈現了多種的復甦形態,也正在面臨新的趨勢。製造企業應該深刻剖析宏觀經濟、行業趨勢和物流供應鏈的啟示,與合同物流強強聯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化物流成本為核心競爭力,把握新的增長機遇。

 

查貨寶(江蘇)科技物流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合同物流公司,一直致力於為製造企業降本增效,勵志成為製造業信賴的物流託管供應商,願意為製造業賦能。徵途漫漫,惟有合作,查貨寶期待與更多製造企業並肩作戰,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共同揚帆遠航!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弘揚國產品牌 振興物流製造業」
    「在2020年複雜的產業形勢下,這是公司第二年參展,我們展位上高掛『弘揚國產品牌,振興物流製造業』巨幅,吸引了大量物流界的物流企業和上下遊供應商到場觀展,現場人流如織,場面火爆,這證明了亞洲物流展是物流裝備製造企業拓展貿易和技術交流的領先平臺。」
  • 德國和瑞士勞動力成本這麼高 為何仍處在全球製造業頂端?
    中國製造競爭力下跌,完全是勞動力成本走高的問題嗎?那麼德國和瑞士勞動力成本奇高,甚至比美國都高出20%到30%,卻能在製造業的金字塔頂端遊刃有餘,他們是怎麼做到?  多年前曾有位美國學者做過一個比較,發現當時中國的工人薪資不足美國工人的1/20,同時生活成本是美國的一半。
  • 物流降成本聚焦「老大難」 成本高、效率低問題仍突出
    《意見》聚焦降低物流制度成本、要素成本、稅費成本、信息成本、聯運成本和綜合成本等6方面,推動以壓縮絕對成本支出為導向的「數量型降成本」向以完善物流運行體系為導向的「效率型降成本」轉變,將有望打造物流降成本升級版。「成本高、效率低」問題仍突出近年來,中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保持穩步下降。
  • 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 鄭州全國第九
    近日,滿幫集團研究院聯合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脈策數據科技、新馳諮詢、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等機構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0)》。 報告以城市為單元,重點研究中國物流發展的整體格局和演變特徵,通過構建城市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對全國302個直轄市和地級市(自治州、盟)的城市物流競爭力進行量化評價,重點分析了城市物流發展的區域特徵、城市類型及典型案例。 《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0)》的年度主題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內陸樞紐崛起。
  • 深度探討:到底如何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7、功夫在詩外: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核心不是物流企業,要從物流之外下功夫! 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的社會物流成本確實比較高。根據前面分析,同口徑相比中國物流成本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要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就不要從降低物流直接成本的角度做文章了。功夫在詩外,降低物流成本還可以另外想辦法。到底有什麼辦法呢?
  • 奇輝「門到門」:為製造企業打造物流平臺生態圈
    東北作為裝備製造業的產業集群地,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是加快產業升級的重要工作,而物流是生產製造業的經濟命脈,物流成本偏高是目前製造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甚至是中國整個物流行業的一個痛點。奇輝集團身處遼寧這樣一個裝備製造產業集散地,對此更是深有體會,同時也深深感受到構建物流平臺、整合物流資源的大勢。
  • 2020物流行業政策匯總與解析(下)
    不過當前我國營商環境還存在行政效率偏低、行政成本較高和企業經營成本尤其是稅收負擔依然較高等問題。據悉,我國政府早於2019年就頒布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並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要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物流業製造業融合發展模式,製造業供應鏈協同發展水平大幅提升,精細化、高品質物流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主要製造業領域物流費用率不斷下降;培育形成一批物流業製造業融合發展標杆企業,引領帶動物流業製造業融合水平顯著提升;初步建立製造業物流成本核算統計體系,對製造業物流成本水平變化的評估監測更加及時準確。
  • 物流行業競爭力加劇,市場需求量大,網絡貨運全程賦能
    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速,物流企業直線增加,業務規模也在持續的擴大,服務水平和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在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成了行業發展的目的。以前,物流行業發展模式粗放,基礎設施比較落後,運輸安全隱患較多,國際競爭力小等問題比較明顯。國家為了緩解物流企業壓力,增強物流行業發展力,推出了網絡貨運管理辦法這一通知。
  • 2萬億元工業大市的物流格局之變
    這是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在此舉辦首屆活動後,時隔18年回到誕生地的「成人禮」,也是對外展示物流產業發展的窗口。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在當前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加快暢通物流大通道更是成為重要發力點。
  • 人工智慧怎樣在製造業發揮自己的長處
    該報告對國內外製造業的前沿動態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我國製造業競爭力在持續增強的同時,「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依然高度依賴外力,勞動生產率依然落後於美、德、日等傳統製造業強國。因此,在新的一年,我國製造業亟待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緩解由全球貿易結構變化帶來的壓力。
  • 中國製造業企業境外投資擇址十大攻略
    比較多的中國製造業將會選擇在自己最具有優勢的行業和產品上,通過「銷地產」來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並逐步完成全球化的布局,所以華立從過去「偶然」變成現在的「順勢而為」所打造的境外中國工業園將會成為許多中國製造業「走出去」布局的優先選擇,雖然在國內中國企業以擅長「窩裡鬥」而著名,但到了國外大家更會體會到「抱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家具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貴」在哪裡?
    家具物流配送更複雜、貨損高家居屬於非標準化、易損、大件貴重物品,尤其是定製家具的興起,更是導致家具配送難度很大,破損機率大,在物流配送上顯得更複雜,往往需要專業的人員、車輛去實施,無形中拉高了家具整體的成本和運營費用。
  • 解讀降物流成本新政:如何影響物流業?鐵路航空物流怎麼做?
    6月2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兩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施意見的通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共有24條,對鐵路、民航、航運和公路貨運的多個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均做出了細緻規定。那麼,降物流成本新政出臺的背景是什麼?該新政具備哪些亮點?又將如何影響物流業?物流企業如何看待這一新政?
  • 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中國大宗商品指數、中國公路物流運價...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三個指數:2020年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中國大宗商品指數、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2020年1月全球製造業PMI回升1.4個百分點,初步出現止跌跡象,下行壓力仍存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2020年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較上月回升1.4個百分點至50%,升幅明顯。美國和歐洲製造業低位反彈,共同拉動了全球製造業的回升,亞洲製造業保持溫和趨升的走勢,非洲製造業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較快發展。
  • 東南亞國家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當地製造業或喪失競爭力
    東南亞國家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當地製造業或喪失競爭力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10-19 20:06 來源:澎湃新聞
  • 鐵路部取消部分貨運收費標準 為降低物流成本作貢獻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8月01日訊  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自8月1日起,鐵路部門在今年6月下調鐵路電氣化附加費的基礎上,取消8項貨運收費項目、合併3項雜費項目、下調一項計費標準,以實際行動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作貢獻。
  • 日媒:中國製造業衰退了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製造業已過了鼎盛時期,現在正輸給東南亞和印度。這種頑固的觀點是誤導性的。事實上,中國製造業有著很強的韌性,其持續增長和全球出口競爭力就證明了這一點。華盛頓和亞太國家的政策制定者應認識到,中國製造業經歷了川普時代的貿易戰和關稅卻基本安然無恙,他們應開始準備應對中國在製造從汽車到消費電子產品等一切產品方面的持久領導地位所帶來的影響。
  • 黃奇帆:疫情對全球製造業未來趨勢的影響——發展水平分工與垂直...
    這一理論體系影響了最近二十年世界製造業的發展,推動了全球產業鏈的水平分工。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產業鏈上各類企業不分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優勢進行水平分工是十分合理的,有助於產品成本的降低。但是,實際上地球是圓的、世界不是始終那麼平的,產業鏈條環節過多、運輸距離過長,勢必會造成物流成本高、運輸時間長,從而增加整個產業鏈斷裂的風險。
  • 省政協委員王洪波:會展業與製造業如何一體化發展
    而隨著會展業與製造業鏈條疊加特徵越來越突出,二者聯動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對於如何實現會展業與製造業高效聯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會展業與製造業一體化發展格局,王洪波表示,首先要依託製造業發展招引培育重大展會,要引進、策劃、培育一批重大製造業展會項目。
  • 跨國物流公司搶灘保稅區
    去年以來,新加坡葉水福———美國摩託羅拉亞洲物流中心、美國C.H羅伯遜物流公司、德國大眾中國物流中心、韓國三星愛商網、香港亞洲物流、嘉裡物流、新世界———克運物流、日本岡谷鋼機等一批大牌物流公司紛紛搶灘保稅區,並在此建立其亞洲物流中心。這些公司把先進的物流理念、技術、渠道和市場帶到了天津,提高了本市物流業的整體層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