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示汽水、蘿蔔糕、爛鍋炒粉、鴨仔飯、腸粉、煲仔飯、牛雜……這些老湛江的味道,在這個假期火了。一場完美的旅行,怎麼能少了美食呢?當一批批遊客走進湛江老街,循香尋找藏在深巷裡的老店和傳統美食,真應了那句話:酒香不怕巷子深。
循赤坎老街美食地圖探店
作為一座老城,赤坎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小街小巷藏著許多老檔口和傳統美食,不管你是外來遊客還是本地市民,如果你是一名老饕,一定不願錯過逛老店品嘗美食的體驗。瞧,這位叫春燕的志願者,為了方便客人逛老街品美食,趁著周末約了另外兩位朋友開始「老街覓食之旅」,花了5個多小時,扒出了這張「赤坎老街美食地圖」,讓我們循著她們的路線看一看——
覓食三人組相約十九小門口,下午兩點整開始「覓食」之旅。
首站是春風路的一仔牛腩粉(春風路1號),這是一家開了30多年的老牌早餐店,傳承了三代人,承載了許多老街坊的「早餐記憶」,檔主推薦的牛腩面的確美味,牛肉燉得很是入味。
光復路2-8號的四海魚蛋丸子,經營了20年,店面雖小,裡面衛生乾淨,四海魚蛋黃澄澄,嚼起來Q脆彈牙,蘸點咖喱汁,美味極了。
南華大酒店的蒸大包、荷葉飯。來到時已經賣完了。
南京二橫路35號的田艾籺是兄妹共營了十餘年的精點早餐店,在這裡居然還發現了豬籠餅!
轉個彎到了鬍鬚佬的椰子店(南京路19號),也是一家經營了十餘年的老店,椰子個大汁多,十分解渴。
民主路53號有一家經營了半世紀的簡陋咖啡老店,裡面的服務生也毛髮皆白,衝咖啡的老伯85歲了,精神不錯。這是一家有故事的咖啡店。
喝完咖啡繼續覓食,發現了另一家咖啡店——石狗咖啡店(民族路23號),這是一家很有小資情調的咖啡店,建議小資打卡。
吳記牛肉飯,一家赤坎老街坊都知道的快餐店,美味食惠益街坊。
民生路的瘦鬼老檔糖水鋪號稱「湛江第一家」,紅豆保持著完美的顆粒狀,薯粉很Q彈,和紅豆的香味混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夏天必備的綠豆糖這裡也有,水清豆綿,豆香滿口,飲之如清泉滋心。
赤坎老店北橋鴨仔飯,一碗油光澄亮的鴨油飯,一碟越嚼越香的白切鴨,一份粉糯的滷蓮藕,一勺清甜的鴨雜湯,滿是老湛江的味道。
轉角就是旺角燒臘店,許多老赤坎都在這家店裡「加料」。
往前走有一家不起眼的師傅仔快餐店,人氣爆棚,問老闆招牌是什麼,老闆充滿自信地說:「什麼都好吃。」
經過北橋橋頭有一家20多年的老店,牛展、牛骨髓湯味道一流,叫一碗湯,還可以點上一籠熱騰騰的餃子。
再往前,巫記雞飯店已經在眼前。這裡的雞以白切、古法鹹焗最盛名。老闆很高興地說,他上個月接待了無數來自上海、浙江、珠三角的客人,甚至有遠至新疆的,收穫了無數點讚。
公雞碗讓海鮮撈粉更有「味道」
旅遊一旦有了人流,真是財源滾滾。許多在小巷裡的老檔口,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還有那些老湛江熟悉的味道,比如沙示汽水,也成了人氣飲料。更神奇的是,一碗吃了多年的海鮮撈粉,因為換了餐具,也變得更有味道。
俗話說「人靠衣妝馬靠鞍」,在水井頭做了20多年海鮮撈粉的馬大姐怎麼也沒想到,她家的海鮮撈粉只是換了個公雞碗當餐具,人氣和口碑都爆棚了,成了「有文化的撈粉」,還多了許多回頭客。
馬大姐是位厚道人,《隱秘的角落》裡的老井油條正是她提供的,包括劇組的早餐。她的店主打招牌是海鮮撈粉、海鮮湯粉、豆漿油條,一杯豆漿配一根剛炸的油條一共4元,一碗有蠔、沙蟲、鮮蝦的海鮮撈粉20元,就在街邊圍著水井吃,吃的是美味,感受到的是人情味。
過去多少年,盛海鮮粉的是大瓷碗,沒有什麼特色。不久前,馬大姐在中山街道辦主任李俏帆的建議下,買了一批公雞碗。公雞碗又叫起家碗,是廣東和福建閩南地區獨有特色的碗。公雞碗很淺,口大底小,外面很隨意地用紅、墨綠、黑等簡單的色彩描著一隻公雞,粗獷的工藝透著一種特殊的美感,「用公雞碗盛著海鮮撈麵,吃起來味道都不一樣了,更有滋有味兒了。」馬大姐說。
「赤坎有條福建街,早期有很多福建人過來做生意,他們喜歡象徵著勤勞發家的公雞碗。公雞司晨,寓意著勤勞和富裕,用於餐飲店甚是合適。」李俏帆說。
近日,來老街的遊客越來越多,來者都會到水井頭打卡,這裡無疑成了老街的一個「門面」。如何對傳統美食進行文化包裝,讓客人吃得好,吃得有文化?這是她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用公雞碗當餐具只是加了一點文化包裝,餐飲的味道就更「鮮」了,如果能把老湛江的一些非遺盤活,放到老街來展示,供客人消費,比如,在老街喝著沙示汽水、喝一碗綠豆糖、吃著炸牛耳朵、提一掛小豬籠餅,看一場木偶戲,該是多麼難忘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