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4 全文完)

2020-12-21 新華社

積極從事公益慈善活動。從2012年起,宗教界依據《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每年開展「宗教慈善周」活動,捐款數額累計超過10億元。為汶川地震等重大災難事故舉行各種賑災祈福祈禱活動;集中力量幫助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脫貧;開展多種形式的捐資助學;資助專業醫療機構開展便民義診,捐助困難群體的醫療救治;開展多種形式的敬老助殘活動,創建養老機構,建立殘疾人康復站,初步統計,宗教界共開辦了養老機構400多家,床位數總計約2.9萬張;倡導綠色環保理念,佛教界和道教界開展了「文明敬香」和「合理放生」活動,建設生態寺廟、生態宮觀。

自覺抵制極端主義。面對宗教極端思想對人類文明共同底線的挑戰,宗教界旗幟鮮明地同極端主義劃清界限,堅決反對冒用宗教名義從事暴力恐怖和民族分裂活動,大力倡導正信正行。2013年1月,漢傳、藏傳與南傳三大語系佛教的高僧大德和專家學者召開會議,呼籲所有佛教界人士積極行動起來,向廣大信眾宣講正確的佛教生命觀,反對違背佛教教義和戒律實施或煽動他人實施自焚的極端行為。2014年5月,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發出《堅守中道,遠離極端》倡議書,全國伊斯蘭教界知名人士共同發聲,嚴厲譴責暴力恐怖活動。2016年7月,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在烏魯木齊舉辦了伊斯蘭教中道思想國際研討會,倡導中道思想,共同反對極端主義。2017年12月,中國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宗教界增強鑑別能力,防範和抵制邪教侵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五、宗教關係積極健康

中國妥善處理黨和政府與宗教、社會與宗教、國內不同宗教、中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等多種關係,形成了積極健康的宗教關係。

黨和政府與宗教界的關係和諧融洽。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則處理同宗教界的關係,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目前,中國約有2萬名宗教界人士擔任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委員,積極參政議政,實施民主監督。從1991年開始,黨和國家領導人每年與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迎春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全國各地普遍建立了黨政領導幹部與宗教界人士聯誼交友機制,加深了解,增進友誼。

社會對宗教持包容態度。兩千多年來,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先後傳入中國,很少出現以宗教為背景的衝突和對抗,國家與社會對各種宗教和多樣的民間信仰持開放態度,宗教信仰自由和民間信仰多樣性獲得尊重。各宗教繼承和發揚長期以來中國化、本土化的傳統,主動適應社會,發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和諧包容的優良傳統,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履行社會責任。2016年,全國宗教界在各地開展了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和平祈禱活動,呼籲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穩定和世界和平。

各宗教積極開展交流對話。歷史上,各種宗教在中國交融共生、彼此借鑑,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當代,不同宗教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開展對話交流,開創了「五教同光,共致和諧」的新境界。全國性和一些地方性宗教團體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對涉及宗教關係的問題進行協商溝通,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對話模式,增進了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友誼。

宗教領域國際交流廣泛開展。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中國宗教界已經與超過80個國家的宗教組織建立了友好關係,積極參加涉及不同文明、信仰與宗教的國際性會議,廣泛參與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伊斯蘭世界聯盟、世界宗教者和平會議等國際性組織的活動,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參與多個雙邊和多邊人權對話。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民心相通,文化交融。佛教界舉辦了4屆世界佛教論壇,道教界舉辦了4屆國際道教論壇,這兩個論壇已成為海內外佛教、道教重要的國際交流平臺。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分別於2012年、2014年赴土耳其、馬來西亞舉辦伊斯蘭文化展演活動。中美基督教會2013年在上海舉辦「第二屆中美基督教領袖論壇」,2017年在美國舉辦「中國教會事工」交流會。2016年,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和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共同與德國新教聯盟在德國聯合舉辦「中德宗教對話——和平與共享」跨宗教對話。改革開放以來,各宗教團體選派出國留學人員超過千人。

信教和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不信教公民尊重信教公民的宗教信仰,不歧視和排斥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尊重不信教公民的信仰選擇。在多數公民不信教的地方,少數信教公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在多數公民信教的地方,少數不信教公民的權利同樣得到尊重和保護。

結束語

宗教是人類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妥善處理宗教關係,使之與時代相適應,遏制宗教極端主義,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結合宗教發展變化和宗教工作實際,汲取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走出了一條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促進宗教關係和諧、發揮宗教界積極作用的成功道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完)

相關焦點

  • 望海樓:中國宗教信仰自由的四個特點
    2018-04-04 14:03 | 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白皮書用一系列事實說明,中國一如既往地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具有深刻、真誠、一貫和牢固等四個特點。深刻:中國共產黨對宗教問題有深入思考,認為尊重宗教信仰自由與主張辯證唯物論並不衝突。
  • 中國宗教信仰自由的四個特點(望海樓)
    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白皮書用一系列事實說明,中國一如既往地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具有深刻、真誠、一貫和牢固等四個特點。深刻:中國共產黨對宗教問題有深入思考,認為尊重宗教信仰自由與主張辯證唯物論並不衝突。
  •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雙語全文)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新疆各族人民真正獲得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各級政府全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實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斷完善宗教事務管理法律法規,新疆各宗教迎來了和諧共處的歷史新階段。
  • 專業派|中國共產黨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歷程大梳理
    答:中國共產黨從一成立,就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因此,在宗教問題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為指導,成功地解決了宗教問題。早在建黨初期,就重視宗教問題。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探索,總結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
  • 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報告(全文)
    近來,美西方反華勢力大肆散布所謂新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剝奪少數民族公民信教權利」「強拆清真寺」「迫害宗教人士」等謬論,這完全不符合事實,嚴重傷害了新疆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眾的感情,我們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我們發布如下報告,以我們的親身經歷展示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狀況,以正視聽。
  • 宗教局:尊重活佛轉世傳統 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尊重活佛轉世傳統 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寫在《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頒布之際國家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    2007年7月18日,國家宗教事務局頒布這是我國政府貫徹實施《宗教事務條例》,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又一重要舉措,是我國藏傳佛教界盼望已久的大喜事。
  • 林鄭拜會湯漢 維護宗教信仰自由
    圖: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左二)昨與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右二)、助理主教楊鳴章(左一)和副主教陳志明(右一)會面  【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報導: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拜會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
  • 新疆大規模拆遷清真寺、限制宗教信仰自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
    【新民晚報·新民網】在國新辦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記者問有消息稱新疆在限制穆斯林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包括大規模拆除清真寺,禁止穆斯林齋月封齋,並且收押了一些政府不支持的宗教人士。對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表示,這完全是顛倒黑白,捏造事實。
  • 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報告
    近來,美西方反華勢力大肆散布所謂新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剝奪少數民族公民信教權利」「強拆清真寺」「迫害宗教人士」等謬論,這完全不符合事實,嚴重傷害了新疆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眾的感情,我們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我們發布如下報告,以我們的親身經歷展示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狀況,以正視聽。
  • 共產黨員為什麼不能信仰宗教
    1982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指出:「我們黨曾經多次作出明確規定: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參加宗教活動,長期堅持不改的要勸其退黨。這個規定是完全正確的,就全黨來說,今後仍然應當堅決貫徹執行。」200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宗教工作的決定》指出:「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要教育黨員、幹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防止宗教的侵蝕。
  • 外交部:中國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我們希望歐方本著負責任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同中方、俄方及國際社會一道,增進互信,加強團結,共同抵制新冠病毒和各類政治病毒。澎湃新聞記者:美國國務院日前發布2019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對中國的宗教政策進行指責。美國務卿蓬佩奧在記者會上也借宗教問題對中國共產党進行攻擊。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如何正確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那麼如何正確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 概況地說:每個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 德國總理強調歐盟反歧視法 包括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佛教在線海外訊 德國總理梅克爾,近日接見媒體時,強調歐盟「反歧視法案」主要在保障某些特殊群體的權益,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反歧視法案主要是促進平等、保障某些特殊群體的權益,例如老人、少年、婦女及特殊需要人士,皆享有同等權利及機會。二○○六年開始實施的《平等待遇法》(AGG),通稱「反歧視法」,包括歐盟對反歧視的相關規定。
  • 2018年中國宗教十大新聞
    國新辦發布白皮書闡述中國宗教問題  4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白皮書說,我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國家對待各宗教一律平等,一視同仁,不以行政力量發展或禁止某個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國家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但不幹涉宗教內部事務。
  • 王文鋒:建言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以基督教為例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中國所出現的一系列宗教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成熟的、綜合性的宗教法作為依據的問題,僅僅以不太完善的、缺乏約束力的法規來約束宗教團體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舉措。相對於中國多達數億的宗教信眾群體,中國卻沒有一部經由全國人大通過的、以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目的的宗教法,的確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 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及其實踐
    諸如:各民族公民不分民族、種族、宗教信仰,都同樣地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各民族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各民族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各民族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各民族公民都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各民族公民都有從事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權利;各民族公民都有勞動、休息和喪失勞動能力時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 最新報告:新疆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得到充分實現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3日發布《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報告》(簡稱《報告》),稱新疆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得到充分實現。  近來,美西方反華勢力大肆散布所謂新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剝奪少數民族公民信教權利」「強拆清真寺」「迫害宗教人士」等謬論。
  • 宗教信仰和迷信的區別!
    比如,有些人為了升官發財,就到寺院裡燒香拜佛,這雖然也算一種信仰,但你若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有什麼作用、佛和神有什麼差別,只是把佛陀當成求財工具,這就成了一種迷信。如今很多寺院裡,天天都有人拜佛,我雖不敢說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但有些人確實帶有迷信色彩。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連自己為何要拜佛都弄不清楚。
  • 臺灣聖嚴法師:祖國大陸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
    中新社福州十月十八日電題:大陸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訪臺灣佛教法鼓山文教及禪修體系創辦人聖嚴法師  中新社記者 陳國明  臺灣佛教法鼓山文教及禪修體系創辦人聖嚴法師,日前率團到福州巡禮佛教聖跡。他在福州接受記者採訪時坦率表示,大陸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  今年七十二歲的聖嚴法師,談吐文雅,爽朗健談。
  • 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信仰
    核心提示:多元共存且兼容並蓄是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的顯著特徵。雖然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仰在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中佔據一定的地位,但居主導地位的依然是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