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襲白螺磯」:中美空軍飛虎隊揚威芷江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這幅作戰地圖以芷江基地為半徑,是整個中國籍飛虎隊員所使用的唯一留存於世的作戰地圖。」湖南芷江飛虎隊紀念館館長吳建宏打開地圖,向來訪者介紹了飛虎隊員三襲日軍白螺磯機場的故事。

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第五大隊作戰地圖。周仁攝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湖南省芷江縣,作為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地,以「勝利之城」享譽中外。同時,作為中美空軍飛虎隊大本營,芷江也以「英雄之城」威名遠揚。1943年底,美國空軍陳納德將軍及其所率領的飛虎隊員進駐芷江,利用芷江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主動出擊,在長衡、桂柳、湘西會戰等重大戰役中屢創日軍,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追尋抗戰足跡,重溫抗戰歷史。2015年6月中旬,記者來到湖南芷江探訪了飛虎隊紀念館。一件件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還原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將參觀者帶入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張早已泛黃的作戰地圖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飛虎隊紀念館館長吳建宏向我們隆重介紹起了這張地圖背後的抗戰故事。

  奇襲敵機護長空

  「這是一張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第五大隊駐芷江期間所用的作戰地圖,是由102歲高齡的原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第5大隊26中隊少尉飛行員李繼賢老人捐贈給紀念館的,現已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仔細端詳,地圖上標繪的飛行航跡依然清晰可辨,暗黑色的進攻箭頭猶如一支支射向日軍心臟的利箭,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70多年過去了,但中美空軍飛虎隊抗戰壯舉仍然歷歷在目。

  「這幅作戰地圖以芷江基地為半徑,是整個中國籍飛虎隊員所使用的唯一留存於世的作戰地圖。」吳建宏打開地圖,指著右上方位置,向來訪者介紹了飛虎隊員三襲白螺磯的故事。

  1944年5月,日軍在湖北省監利縣境內白螺磯修築機場,並在湘鄂邊區持續集結重兵,進攻長沙、衡陽一帶,史稱「長衡會戰」。中國陸軍與日軍展開多次激戰,空軍與日機多次在衡陽上空遭遇,雙方尚無明顯勝負。此時白螺磯機場已成為日軍在一線唯一的基地,駐守機場的日軍轟炸機、戰鬥機每天出動,轟炸重慶、昆明、成都、桂林等城市,十分猖狂,威脅極大。

  為殲滅這支兇惡的日本空軍,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第五大隊制定作戰方案,決定奇襲白螺磯機場。我軍先以部分戰機飛抵衡陽上空,但我機並不做真正攻擊,而是與日機周旋,目的在於消耗日機油量。數十分鐘後,日機返回機場加油,我方主力機群則經由先遣戰機部隊告知日機返航消息後,即刻飛往白螺磯機場上空進行對地攻擊。

  「此時,有的日機正在降落,有的正在地面上進行加油作業,根本無法起飛還擊。我軍在7月中下旬先後3次襲擊了白螺磯,史稱『三襲白螺磯』。」

  「那具體情況怎樣呢?」在參觀者急切的追問下,吳建宏向我們介紹了「三襲白螺磯」的詳細情況:

  第一次發生在1944年7月9日,第五大隊20餘架戰機超低空貼洞庭湖面飛行,突臨白螺磯機場,對機場旁3個大型機庫實施輪番攻擊,共擊毀日機110餘架,創抗戰期間中方空軍擊毀敵機的日最高紀錄。

  第二次發生在7月24日,偵察機發現白螺磯機場跑道兩旁排列著30餘架日機後,從芷江機場起飛的第五大隊機群掠過洞庭湖水面,第二次襲擊了白螺磯機場,機場30餘架日機和幾百桶汽油被炸毀。

  第三次發生在7月28日,第五大隊配合美空軍第十四航空隊的重型轟炸機完成對嶽陽日軍兵站的轟炸任務後,趁前來攔截的日軍戰機返回白螺磯機場加油之際,對該機場、日軍高炮陣地和機場附近的油庫進行轟炸,機場20餘架日機、高炮陣地和油庫被炸毀。

  「白螺磯機場在近一個月時間裡連遭3次襲擊,日本空軍損失慘重。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在湖南上空再也沒有了日機的蹤影。「三襲白螺磯」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日機已無力進行具有規模性的轟炸及空戰,直至抗戰勝利,制空權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介紹到這裡,館內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痛擊日寇顯神威

  1945年3月,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失利,在中國戰場上又遭到中國軍民堅強抵抗,戰事多處呈膠著狀態。連連受挫的日軍在湖南中、南部集結重兵,欲孤注一擲,進攻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妄圖早日結束戰事。

  「駐防湖南芷江的中美空軍作為日軍進攻路線上的最大阻礙,成為日軍攻擊的首要目標。從4月開始,日軍集結8萬餘人,分4路進攻芷江,拉開了湘西會戰的序幕。」說到這裡,吳建宏稍作停頓,館內顯得格外肅靜,似乎能聽到參觀者急促的心跳聲。

  片刻後,吳建宏打破了肅靜,接著介紹:「作為我方地面部隊主力的第四方面軍,在第五大隊的配合掩護下,將日軍阻擋在洞口、新化一帶的雪峰山上。」記者被提起的心又稍微放鬆了下來。

  接著吳建宏向我們介紹起了湘西會戰中的精彩一役。「據李繼賢老人回憶,在湘西會戰中,對於第五大隊來說,最具決定性的一役發生在4月下旬,大隊共出動12架戰機,攜帶燃燒彈,在洞口至雪峰山日軍左翼部隊陣線一帶進行地面攻擊。」

  此次任務之前,大隊已經先行派遣飛行軍官至地面前線設置對空通信電臺,可以清楚指示空中投彈時彈著點,我方地面部隊,也在地面鋪設布板符號,指示投彈點。在明確的地空聯繫下,確定日軍左翼部隊位於雪峰山茂密森林中後,第五大隊機群投下大量燃燒彈,整片森林瞬間起火,日軍傷亡慘重,殘餘日軍往山谷裡逃生,我機隨即進行掃射,日軍幾乎無可遁逃。

  「此役事後統計,現場日軍遺骸約1.6萬餘具,幾乎全數遭到殲滅。」聽到這裡,在場所有人舒了一口氣,懸著的心在此刻也恢復了平靜。

  不久後,第五大隊又派出8架戰機,對日軍總預備隊進行了猛烈攻擊。日軍在湘西遭遇我軍頑強抵抗。日軍左翼及預備隊受到殲滅性打擊,右翼日軍只能潰退回原陣地。

  在中國陸軍和中美空軍的猛烈打擊下,經過近兩個月激戰,湘西會戰以中國全勝、日軍慘敗而結束,成為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戰。

  監護降使迎勝利

  「湘西會戰」結束兩個月後,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軍民的全面反攻和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最終投降地點確定在芷江。

  「這是一個讓中華兒女為之自豪的時刻,這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時刻,1945年8月21日上午9時,芷江基地派出6架戰機,由芷江機場起飛赴常德,對日本降使今井武夫的專機執行監護任務。11時15分,中美混合聯隊和日本降使乘坐的綠色雙引擎運輸機依次降落於芷江機場。」吳建宏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調,在場所有人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在寬闊的芷江機場邊緣,分散隱蔽著上百架戰機。在機場上空還有六七架戰機在雲層底下盤旋,機場上站著數千名中美兩國軍人及新聞記者。日機在機場東部南北向的主跑道上慢慢停了下來。11時25分,在我方憲兵嚴密的監護下,今井武夫走出機艙,被引到一輛插有白旗的美式吉普車上,向受降地開去。一路上,到處都是憲兵的崗哨和圍觀的中外軍人。

  今井武夫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說,內心充滿了「絕望的孤寂感和不安」。

  「下午4時,今井武夫向中國陸軍總參謀長蕭毅肅中將交出日軍侵華兵力部署圖,並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抗日戰爭最終以法西斯的戰敗而告終。芷江機場也成了抗戰期間,中美對日空戰勝利的有力見證……」話音剛落,館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大家望著這幅年代久遠的地圖,望著館內牆壁上一幅幅歷史照片,遲遲不肯離開。(作者 徐小平 周仁)

相關焦點

  • 中美空軍湘西會戰轟炸:日軍遺骸1.6萬具(圖)
    同時,作為中美空軍飛虎隊大本營,芷江也以「英雄之城」威名遠揚。1943年底,美國空軍陳納德將軍及其所率領的飛虎隊員進駐芷江,利用芷江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主動出擊,在長衡、桂柳、湘西會戰等重大戰役中屢創日軍,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追尋抗戰足跡,重溫抗戰歷史。6月中旬,記者來到湖南芷江探訪了飛虎隊紀念館。
  • "飛虎隊"偷襲新竹機場-中美空軍的雷霆之怒
    不過,由於天氣惡劣的原因,中美空軍的進攻時間不得不屢次推遲。   所有參加行動的飛機都低空貼海面飛行跨越了臺灣海峽,以防止日本海軍發現中美空軍。當時,日本人對中美空軍的意圖毫無查覺,新竹基地完全沒有戒備,任由大批飛機散落地停放在跑道、滑行道與機庫內,成了空襲的活靶子。
  • 抗戰期間中國的空軍機場
    從1940年4月下旬開始,日軍開始集中轟炸重慶等地的中國空軍機場。隨著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對於中國的航空援助告一段落,中國空軍多集中於西南西北地區的機場執行訓練和警戒任務,反擊日機的來襲。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空軍美國航空志願隊(即「飛虎隊」)總部進駐昆明西郊的巫家壩機場。
  • 抗戰第一受降地芷江:當年遠東第二大機場
    遊客在芷江受降紀念坊前參觀拍照。據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芷江機場的飛機數在抗戰期間最多達到近400架,著名的飛虎隊也是在那個時期來到芷江。   「陳納德將軍的夫人告訴我,她覺得自己的丈夫有些國際共產主義精神,為理想、為自由而忘我奮鬥。」談到為何一個美國人要不遠萬裡來中國幫助抗日,懷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寧志文自豪地解答了記者們的疑問。
  • 飛虎流變-追尋飛虎隊倖存者-搜狐新聞中心
    1941年8月1日,時任中國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上校顧問的陳納德在緬甸成立了「中華民國空軍美國志願航空大隊」(簡稱AVG)。同年12月10日於昆明上空首次作戰擊落9架日軍轟炸機而被稱為「飛虎隊」。「飛虎隊」下轄三個驅逐機中隊:綽號分別為「亞當與夏娃」、「熊貓」和「地獄天使」。
  • 《鷹獵長空》,航空志願飛虎隊
    本網12月15日訊 即將上映的抗日電影《鷹獵長空》,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在畫面內更是著力刻畫中、美兩國飛行員面對佔壓倒優勢的法西斯空軍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能夠極大的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正義與邪惡交鋒下的成功,大力讚頌真、善、美的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充滿著現代社會弘揚的正能量。
  • 第四屆「中美二戰友誼暨飛虎隊歷史論壇」曲終情不散
    為期兩天的第四屆「中美二戰友誼暨飛虎隊歷史論壇」,當晚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落幕。中新社記者 張朔 攝為慶祝中美建交40周年,以「父輩的旗幟」為主題的第四屆「中美二戰友誼暨飛虎隊歷史論壇」10日至11日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行。當地時間11日晚,數百位中美各界人士出席論壇閉幕晚宴。
  •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空軍主力戰鬥機簡傳
    霍克"是英文中"鷹"(Hawk)的譯音,因此在中國將這款飛機稱為「霍克-3型」,在此之前中國空軍也曾裝備少量霍克-2型戰鬥機,但多用於教練機。霍克三型戰鬥機是抗戰早期空戰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也是當時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號稱「中國空軍四大天王」的空軍英雄高志航、吳鼎臣、閻海文都曾駕駛過,其中高志航就是駕駛該款飛機擊落了第一架日軍戰鬥機。
  • 中國最後一名飛虎隊成員,抗戰時王牌飛行員,晚年卻以蹬三輪為生
    在擺放的所有花圈中,有署名「美國飛虎隊五大隊協會」、「臺灣飛虎隊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花圈,這一切都透露出去世的這位老人不平凡的經歷。逝者的名字的叫吳其軺,享年93歲。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要是老人的另一個稱號,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中國最後一名飛虎隊成員」。吳其軺,1918年出生於福建閩清,12歲時遠走他鄉投靠青島親戚。
  • 但使龍城飛將在-追尋飛虎隊倖存者-搜狐新聞中心
    1940年,日本獨佔中國的政策嚴重損害美國利益,羅斯福總統默許一些退役空軍到中國支援抗日戰爭,陳納德上尉受僱為中國航空委員會顧問,開始中美空軍實際合作。   1941年8月,陳納德空軍志願隊成立,中國取得「金屬借款」等一億多美元,訂購125 架飛機,包括P-40「寇克斯戰鷹」,極速570公裡時速,作戰半徑600公裡,帶6挺機槍及700磅炸彈。
  • 芷江一日:歷史選擇了芷江
    上午從鎮遠古城出發,下午到達了芷江。  芷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位於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系南麓,雲貴高原東部餘脈延伸地帶。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到芷江,我們的目的是參觀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飛虎隊紀念館。
  • 南寧-懷化-青島航線25日開通 憑該航線飛機票享受芷江佰瀑峽半價門票
    懷化新聞網訊 3月25日起,芷江機場將開通廣西南寧—懷化芷江—山東青島航線。3月17日,芷江佰瀑峽景區獲悉該消息後,決定從3月25日至4月25日止,從南寧、青島兩地乘飛機前往佰瀑峽景區參觀遊玩的遊客,可以憑該航線飛機票享受半價門票,以此助力懷化芷江機場開通南寧—懷化—青島這一新航線。
  • 尋找回來的世界-追尋飛虎隊倖存者-搜狐新聞中心
    後來,中美雙方人員聯合起來上山搜尋,他們找到飛機殘骸和當年失蹤戰士的屍骨。1995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訪問美國,他特意把這些美軍遺骸送回他們的故鄉。   據說在1942—1945年之間,有四五百架飛虎隊戰機墜毀在中國西南、中南各省的田野山區。在滇西的鄉村,很多老農的煙鍋子就是用飛虎隊的飛機殘骸碎片製成的。
  • 抗戰時期遂川有個絕密空港 中美空軍在此與日軍激烈空戰8次(圖)
    1941年4月,上高會戰剛結束,國民政府空軍指揮部便委派中將參謀李密,負責在中國最東面、離敵佔區最近的遂川修建飛機場,建立中美空軍秘密基地。遂川機場從建成開始,就顯示出重要的戰略地位,中美盟軍利用這個基地轟炸東南沿海日軍軍事目標,炸毀日軍新竹機場飛機42架,並與日軍展開了8次大規模空戰,共擊落擊毀日機16架。
  • 飛虎隊公墓毀損於荒郊野外 英魂歸宿在何處(圖)
    發現 一本英文書的線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志願航空隊以雲南和昆明為大本營,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抗擊日寇。在中後期則組成了中美空軍混合團、中美駝峰運輸大隊,加上中方的秘書、翻譯、地勤和警衛部隊為飛虎隊服務。他們後來都被稱為「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