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魯肉飯,大家馬上會想到臺灣魯肉飯。然而,全球美食權威「米其林餐廳」的雜誌上卻說這其實是源自山東大米飯。小編查閱一翻,才知臺式魯肉飯的標準燒制方法和北宋時流傳下來的的著名家常菜——皇母飯,如出一轍。其實,不管它源自哪裡,我想強調的是:這道美味、樸實、方便的家常菜,實在是淵源古老,其味悠長。
12月11日 周日由於我感冒咳嗽了一周,老公跟著我一起吃素,那個愛肉族老公開始對肉兩眼冒光了。「現在天這麼冷,該補點油水了吧!我好想吃魯肉飯啊!」「那就燒魯肉飯吧!」「太好了:)」老公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原料:
主料:1斤半上好帶皮五花肉(不要太瘦)、1兩豬肉皮、3隻水煮蛋副料:蔥姜、八角、幹香菇、料酒、醬油、糖鹽適量
開燒:
將五花肉切成蠶豆大小的肉丁,下油鍋,爆香蔥、姜、八角。放入切好的五花肉、適量加入料酒、醬油爆炒加水蓋過肉丁半指,同時放入水發的幹香菇、切成條塊的豬肉嗜辣的朋友可在爆炒肉丁時加皮、去殼水煮蛋、糖鹽,小火入適量幹辣椒,也可在燜燒時加燜燒兩小時,至油脂出來,味入少量的豆乾丁或者花生米,增添道進入,做成鹹香濃爛而不口感。不喜歡太粘的朋友,燜燒膩的魯肉醬,出鍋備用時可不放肉皮。此外,也有將肉醬和蛋蓋在剛蒸好的米用1/4聽可樂代替糖。飯上(米飯不能太軟、太粘)
秘訣
上海街旁
12月10日 13:06
楊彪 在鹿港小鎮古北店(黃金城道778號) 籤到:「好肉拌好飯」
魯肉飯,暖我心
誰說去鹿港小鎮就一定是為了吃冰沙?這麼冷的天狂吃冰沙那不是和肚皮過不去嗎?冬天吃東西要暖心,這種天氣進臺式料理館,只為吃一客管飽的魯肉飯。
一份魯肉飯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好並不容易,那肉澆頭主料要用肥瘦適宜的五花肉,配料要有香菇丁、雞蛋、色拉油、冰糖、白酒、姜蒜、五香粉、紅蔥頭。燉肉澆頭需要四個鐘頭,一般的廚子哪裡有這個耐心。打滷汁也很有講究,味道好不好關鍵就在滷汁。
很多年前上班的時候,每天中午喊一份6塊錢的魯肉飯,裝在硬板紙盒子裡,透明蓋子一掀開很香很香。也不知道是當年工作太辛苦,還是那快餐店水準高,總之魯肉飯吃了很長時間都不捨得換夥食。現在一般小餐廳裡的魯肉飯都做得不好吃,吃不出當年的味道。
鹿港的魯肉飯倒是叫人懷念初出茅廬剛剛踏入社會時那種給一點溫暖就實在滿足的歲月。他家把飯和肉是分開裝的,端上桌子一看,小小一碗白米飯,旁邊是體形大一些的一缽滷肉,滿滿的,熱熱的,那個分量可真足。可想而知,這樣一缽有一點點酒香的碎肉澆在白米飯上,是多麼豐盛的一刻,被滷汁與肥瘦相間的酥肉丁漫布、浸透的米飯,就綻放成一朵葷的牡丹。將肉與飯充分攪拌,用銀勺子勺一口吃,能感覺到油滷將米飯侍奉得徹底放鬆,酥爛地在口腔裡伸著懶腰。肉務必要肥一點,魯肉飯才入味,這和吃肉粽子要有些肥膘是一樣的道理。
吃完魯肉飯,覺得人生的欲望好容易就兌現了,只那麼一小碗,就什麼都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