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認為臺灣是時尚之都,臺灣比大陸潮?到上海才發現早已過時

2020-12-12 一語不入意

家好,今天又是新的一天,歡迎大家收看小編的文章,文章是小編原創禁止抄襲哦,要是大家看到類似的文章可以幫忙舉報。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更多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看到覺得好的話給小編點讚哦,您的每一份肯定都是小編的動力,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臺灣人認為臺灣是時尚之都,臺灣比大陸潮?到上海才發現早已過時

大家都了解大陸和臺灣在很多地方是有著非常多的差異的,提起臺灣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印象呢?臺灣人在很多人眼裡也是一個非常時尚的地方吧,之前有一位臺灣女生就在一檔臺灣綜藝節目裡面聊到了上海與臺灣的不同之處,她還說到在很多臺灣人的眼裡大陸人還是比較土的,這個節目的名字就叫做《雙城記》。節目裡面女生首先就提到臺灣在很多人的眼裡面都是時尚之都,尤其是在臺北市很多臺灣人都是非常潮非常時尚的,這個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呢?

臺灣女生接著說到自己之前的時候就到上海外灘主持一個活動,這是一個有關帽子設計師的比賽,然後那個比賽也是在下午舉行的,臺灣女生當天特地打扮了一番來主持活動,她也是認為自己穿的非常潮,但是後面發生了一件事卻改變了她的看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臺灣女生說到在比賽結束的時候,主辦方一個設計師就和她聊起了天,問到女生是不是臺灣來的,女生當時還特別的激動她以為這位大陸的設計師是想要和她交流一下時尚理念之類的東西,結果沒想到這位設計師說話特別直,設計師直接說到臺灣女生今天穿的特別土,真的是太土了,你平時都是這樣穿的嗎,真的是非常直接啊

臺灣女生聽完這句話之後就特地看了一下周圍的人,看完之後她才發現原來她是場上穿的最土的人。設計師還向臺灣女生說到不是講上海女生穿的有多時髦有多潮,而是說上海女生都是穿的非常精緻的,所以設計師就質問到臺灣女生為什麼會把衣服穿成這樣,還說到無論在任何時間都應該把自己打扮好才對。所以說臺灣女生到了上海,看到上海女生的穿著之後被打臉了,所以說到了上海之後臺灣女生才注意到自己已經過時了

臺灣女生聽完大陸設計師的話之後也是深有感觸,她說到自己過去認為大陸的人「土」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思想。在過去的臺灣女生認為自己比大陸人要時尚要潮流的多,但是來到上海之後才發現其實大陸人已經走在很前面了,而臺灣人卻是停滯了甚至還倒退了,大家對這位臺灣女生的說法怎麼看呢

你們對於小編的這篇文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一起來評論留言一起討論。您的每一次點讚和評論都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小編以後會給大家帶來更多受歡迎的內容,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編,在此小編先感謝大家了。

相關焦點

  • 臺灣交換生:到了大陸才發現臺灣人的短視
    同時我也驚覺,對大陸的各種誤解,是臺灣人自己心中所高築的圍牆!  大陸學生真誠相待  第一堂課,我同一位境內生並坐,桌上沒有課本,我害臊許久才開口:「同學……課本能借我看嗎?謝謝!」「你是境外生吧?沒事!沒事!你看吧!」
  • 臺灣女生第一次到上海,直呼:大陸太可怕!臺灣人該認清自己了
    臺灣女生第一次到上海,直呼:大陸太可怕!臺灣人該認清自己了臺灣歷史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我國的寶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的經濟水平是非常靠前的。當時大陸經濟還沒有如此發達的時候,臺灣就與新加坡,韓國,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這也足以見證當時臺灣在整個亞洲的經濟地位,這也讓臺灣人產生了優越感。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經濟迅猛發展,而臺灣卻一直停停滯不前,並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出來旅遊才發現,曾經引以為傲的臺北101大廈,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竟然隨處可見。
  • 臺灣旺報專欄文章 《臺灣人看大陸:臺灣漸漸失去話語權》
    臺灣媒體《旺報》8月3日刊載文章《臺灣人看大陸:臺灣漸漸失去話語權》,作者師瑞德居住在臺北市,長期為《旺報》撰寫專欄「臺灣人看大陸」。在《臺灣漸漸失去話語權》一文中,作者認為從1949年至今,臺灣失去愈來愈多的優勢,但大多數人還陷在意識形態的泥淖中走不出來。直至兩岸關係和緩,臺灣人才發現只剩下「軟實力」。
  • 臺灣藝人:大陸的餐廳高級到不行,去過大陸才發現臺灣是鄉下
    中國臺灣省的一些綜藝節目裡總是有一些自視甚高的人,總是覺得大陸窮的要死,各種奇葩吐槽真是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最著名的莫過於高志斌在綜藝節目中吐槽大陸老百姓連茶葉蛋都吃不起,還說臺灣人在深圳火車站吃泡麵都能引起大陸人的圍觀。
  • 臺灣人發現,臺灣企業都「跑到」了大陸
    導讀: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享受和大陸企業完全一樣的同等待遇。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採取有效措施為臺企在大陸發展營造更有利環境,支持臺企利用大陸資本市場做大做優做強,更好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 「雙11」從大陸風靡到臺灣 臺灣海關開始備戰
    最近,臺灣民眾已從地鐵站、公交車上的各購物平臺廣告裡感受到濃濃的「雙11」氛圍。一年一度的「雙11」,已從大陸風靡到臺灣,成為全臺消費者最愛的購物節。  在臺灣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乃鋒看來,眾多電商平臺參與「雙11」購物節,由此產生規模效應,使得商品越來越豐富,折扣力度越來越大。
  • 臺灣網友發問:為何大陸網友都認為大陸生活水平超過了臺灣?
    近日有一臺灣網友在大陸某知名論壇發帖詢問:為何大陸網友都認為大陸生活水平超過了臺灣?他表示:大陸最低工資標準普遍不到二千元,臺灣最低工資22k約4500元。所以臺灣生活水平高於大陸。對於臺灣網友的疑問,大陸網友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大陸網友回復@愜雅de小文:縣城工資確實低,我老家信陽縣城的工資一般只有1500~2000。但是縣城,吃頓早飯3.5人民幣,午飯6-7人民幣。沒得比啊!縣城的房租也才一年兩千左右啊。而且,那些超低收入的也是少數吧。
  • 臺灣人在大陸:上海處處臺灣味 讓我備感溫馨
    臺灣人在大陸:上海處處臺灣味 讓我備感溫馨   中新網12月21日電 臺灣《旺報》21日刊登投稿文章《臺灣人看大陸——上海的臺灣味》,文章作者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臺北人,她為躲避嚴寒跑到上海休假,卻發現兩三年不見的上海處處有臺灣的痕跡,臺灣的飯店、臺灣的便利店、臺灣的小吃……讓她備感溫馨。
  • 214期:過年:從臺灣到上海
    今年春節,郭承豐的兩個兒子要分別從臺灣和加拿大趕到父母在上海的家裡過年。郭承豐說,二兒子從小在國外生活,這次讓他到上海來過年,還有一番深意,就是讓他多看看上海,多了解上海,希望他愛上上海,願意留在上海。  「我都分不清臺北、上海哪裡才是真正的家。好幾次,午夜夢回,竟不知身在何處,臺北還是上海?」
  • 臺灣人看大陸:乘北京地鐵 發現許多趣事和差異
    中新網10月8日電 臺灣《旺報》刊載臺灣到大陸交換生的文章指出,緣於北京政府鼓勵人民多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措施,使得地鐵成為大眾出遊的好夥伴;在乘坐地鐵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趣事和差異,能有更多的體會和發現。
  • 臺灣「防疫神話」早已破功,上海又發現臺灣輸入病例
    目前,新冠病毒並沒有完全散去,我們依然在防疫的路上,對於防疫工作,民進黨當局一直自稱臺灣地區做得非常出色,是「防疫神話」,不過日前大陸又在上海發現了一起臺灣地區輸入的病例,這已經兩周內發生的第三例了。多國發現臺灣地區輸入病例根據有關媒體報導,不僅僅是大陸,泰國、越南以及寮國等多個國家都頻繁出現臺灣地區的輸入性病例,對此,臺灣地區防疫指揮中心並沒有做出回應,也沒有對防疫政策進行相關調整。
  • 臺灣「胡椒餅」老闆:上海開店一定火!
    因為口味是非常的特殊,別人又沒有辦法來模仿,所以在臺灣要吃我們這個胡椒餅,要排隊一兩個小時。我在臺灣的一個小小的賣胡椒餅鋪位,一個月能夠做到70多萬元的人民幣(300萬的新臺幣)。今天,上海的『臺北觀光夜市街』還沒有正式開張,你看已經有人在我的鋪位前排長隊了。所以我一定相信自己到上海發展的正確選擇,臺灣「胡椒餅」在上海開店設鋪一定『火』!」
  • 臺灣人:願有更多的臺灣年輕人 都能來大陸
    臺灣《旺報》15日刊登臺灣作家於綻的文章稱,期待能有更多的臺灣年輕人,都能來大陸,看看這個跟你想像的不一樣的地方,一個只要站到時代風口上,就有飛黃騰達機會的地方。我站在頤和園的冰湖上,冷,但我心是熱的,我來大陸工作一年了。
  • 臺灣人在大陸:我遇到的一個上海姑娘
    臺灣人在大陸:我遇到的一個上海姑娘   文章摘編如下:  每當得知要去一趟上海,我心裡總會有個牽掛,牽掛到讓我撥起電話,給一位我10年前認識的上海姑娘,這個上海姑娘每次都會用一種冷淡又無奈的口氣說:你又來了!這次又是哪個單位邀請?照慣例她會抽空赴約,然後吃完飯後買單,十足上海女人的大氣,她秉持的理由也很瀟灑:我不想欠男人,何況是臺灣男人。
  • 大陸成「較美好生活」的代名詞 臺灣2025年掀起「陸歸」潮
    在談及臺灣經濟要到何時才能翻身時,黃齊元預測說,要等到2025年,因為到了那時兩岸差距已大到令人難以忽視,「任何的落後都存在機會,在大陸打拼過的臺灣年輕人都會回臺創業」。特別是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不僅臺灣年輕人積極去大陸求學,各種有專門技能的人才,從25到50歲,也紛紛到大陸淘金。」黃齊元感嘆,大陸的變化快速到難以想像,「我二十多年前的『大陸經驗』早已不再適用」。
  •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這個詞不是憑空出現,是伴隨著大陸大學正成為臺灣高中生一個「正常選擇」的情況出現。這背後有一種可笑又正常的心態——一面告訴自己「要適應中國崛起」,一面卻在心底認為「中國大陸,應該在臺灣『之下』,不是嗎?」以前,臺灣人去大陸(而且必須是北京上海)的外企或臺企做管理層,正常,理應如此!
  • 臺灣記者首次赴大陸採訪
    陳佐洱是上海人,在福建長大。所以,陳佐洱既會說上海話,也會閩南語。徐璐是上海人,陳佐洱可以用上海話跟她交談;李永得只會說閩南話,陳佐洱就用閩南話和他溝通,「國語」加上家鄉話,彼此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感覺自然親近了許多。 陳佐洱一面引路,一面問李永得和徐璐:「機場外有50來名中外記者,要不要見一見?」「他們在機場外苦等了4個多小時,不見成嗎?」兩位臺灣記者說。
  • 臺灣牛肉麵 大陸掀「瘋」潮
    記者鄭圭雯/攝影     透過世博會,愈來愈多大陸人知道,臺灣美食除了鳳梨酥,還有一樣叫臺灣牛肉麵。更多臺灣業者借世博會登陸營銷,加速布點開疆拓土,預料臺灣牛肉麵不久將走紅大陸,成為一張燙金的臺灣名片。
  • 【專訪】揭開臺灣秘史作家藍博洲:我們不能讓大陸認為,臺灣人都是...
    疫情之下,他從臺灣到大陸後已隔離14天。受臺聯之邀,60歲的他來此參加《尋找祖國三千裡》史料圖文展。 留著黑白相間鬍鬚的藍博洲頗有北國俠士之風,而他社交媒體的頭像背景是魯迅先生。「那時,魯迅作品在臺灣是禁書。我讀的第一本是香港盜印的《吶喊》,大學同學晚上偷偷給我,我連夜邊讀邊抄。」他說,魯迅是他的精神導師。
  • 揭開臺灣秘史作家藍博洲:我們不能讓大陸認為,臺灣人都是「臺獨」
    疫情之下,他從臺灣到大陸後已隔離14天。受臺聯之邀,60歲的他來此參加《尋找祖國三千裡》史料圖文展。  留著黑白相間鬍鬚的藍博洲頗有北國俠士之風,而他社交媒體的頭像背景是魯迅先生。「那時,魯迅作品在臺灣是禁書。我讀的第一本是香港盜印的《吶喊》,大學同學晚上偷偷給我,我連夜邊讀邊抄。」他說,魯迅是他的精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