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樂大快活中期利潤大跌 華南市場與外賣或是突圍抓手

2020-12-15 同花順財經

文/時代財經詹丹晴

11月27日,香港連鎖快餐餐廳大快活發布中期業績,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股東應佔利潤5730萬港元,同比下滑43.1%;如果撇除會計準則修改影響,則錄得利潤7110萬港元,同比下滑29.4%。

就在前一天,另一個香港連鎖餐廳大家樂發布的中期業績也顯示,同期,其股東應佔利潤為1.49億港元,同比下滑34.5%。營收上漲,利潤下滑

大家樂和大快活是兄弟企業,兩家餐廳都以經營香港快餐餐廳為主業。1968年10月,羅騰祥在香港開出第一家大家樂餐廳,1987年,大家樂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本地快餐企業,目前旗下擁有「大家樂」、「一粥面」等快餐品牌以及「上海姥姥」、「米線陣」、「意粉屋」、「利華超級三文治」等休閒品牌。

圖片來源:大家樂官網

而在1972年12月,羅騰祥哥哥羅芳祥在香港荃灣開出第一家大快活餐廳,1991年,大快活登陸香港聯交所上市,目前旗下品牌包括「大快活」快餐、「ASAP」、「一碗肉燥」、「一葉小廚」、「友天地」、「墾丁茶房」等。

從營收水平來看,大家樂的總體體量要更大一些。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6個月,大家樂實現營業收入42.64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6%;股東應佔利潤為1.49億港元,同比下滑34.5%;大快活實現營業收入15.39億港元,同比增加4.5%;股東應佔利潤5730萬港元,同比下滑43.1%。

除了營收和,大家樂和大快活的毛利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大家樂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4%下滑至11.7%;大快活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7%下滑至11.3%

針對利潤下滑,大家樂表示,這主要是市場氛圍疲軟,香港業務收入減弱所致。再加上為維持市場份額,集團推出了更多超值套餐和促銷,影響了利潤率,再加上經營成本增加,導致旗下主要業務——香港區域的速食餐飲利潤下滑。

而大快活則表示,這主要是會計準則修改、租金及工資成本持續上升、市場氣氛疲軟所致。

如何改善以上狀況?大快活11月27日在回復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集團將採取各種降低成本的措施,包括繼續採用靈活的餐單設計,通過食材價格的變化來節約成本,同時利用現時市場優勢挑選合適地點,擴大香港的店鋪網絡。

而大家樂方面,截至發稿,一直未有任何回復。

餐飲業分析師、凌雁管理諮詢首席師林嶽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稱,大家樂、大快活實際上早已出現了增長瓶頸,因為港式茶餐廳和港式快餐對新生代消費者已沒有太大吸引力,可能只剩下粵式生活習慣的顧客會買單。借華南市場和外賣市場求突圍

除了香港市場,大家樂和大快活早在1992年就進軍內地。

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大家樂在香港擁有速食餐飲及機構餐飲業務303家,休閒餐廳55家,而其在內地僅有「大家樂」快餐品牌,共計107家店,目前全部分布在華南地區。早在2017年底,大家樂就關閉了華東11家門店,正式退出華東市場,其旗下的「意粉屋」品牌也已在內地全線關閉。

比起大家樂,大快活在內地的布局更少,其在香港擁有155間門店,包括143家快餐餐廳以及12間特色餐廳,而在內地則僅有12家店鋪,這一數字相較於2013年的26家大幅收縮,此前大快活在北京地區也有布局,後因表現欠佳,逐漸關閉門店,退出華北市場。

圖片來源:大快活官網

儘管兩間餐廳在內地市場的營收增幅要勝於香港市場,但是整體來說在內地的表現也談不上亮眼。財報顯示,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大家樂香港區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52億港元,同比上漲1.24%;分類業績(即折舊、攤銷及減值虧損前的營運溢利)2.98億港元,同比下跌21.2%;內地實現營業收入6.11億元,同比上漲3.6%;分類業績7374萬港元,同比下滑6.3%。

同期,大快活在香港區域實現分部收入14.68億港元,同比上漲4.26%;分部利潤7284.2萬港元,同比下滑33.81%;在內地實現分部收入6650.3萬港元,同比上漲9.48%;實現利潤18.7萬港元,同比下滑97.08%。

針對在內地市場利潤下滑的原因,大快活在財報中表示,主要是受會計準則修改以及一間新店的開業前支出所致。大家樂則在財報中稱,主要是人民幣貶值以及因較多店鋪裝修令經營天數減少所致。大家樂還稱,「未來將加快華南地區的拓展步伐。」雖然香港門店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持平,但是大家樂內地現有門店及新店表現較為理想,同店銷售同比增長6%。大家樂表示,目前已與大灣區8個房地產發展商組成策略性聯盟,下半年將在華南區開設16間門店。

而大快活在回復時代財經採訪時則表示,目前集團在內地仍然會以外賣為主的小型餐廳模式經營,致力加強顧客外送服務,集團期內在深圳北開設了一間新店,並計劃在下半年增設兩間新店,未來仍會聚焦華南區域。

廣東餐飲協會秘書長程鋼告訴時代財經,大家樂、大快活在華南區發展擁有基礎優勢,但未來仍要做好品牌升級。目前品牌出現一定程度的老化,今後還需要重新定位,包括菜單、門店設計、客群等都需要升級更新。

林嶽則表示,港式餐飲要發展,關鍵還在如何把握內地市場,如何走出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一些迭代,比如有些港式餐廳主打懷舊風格,通過裝飾帶給消費者美好的回憶,也能有不錯的效果。創新並不是摒棄傳統,港式餐廳要逐漸跳出港式的框框,向粵式甚至是其他中式餐飲去轉型,把餐廳做出特點,讓它具有網紅特質,才有很多機會讓新生代消費者去打卡。

來源: 時代財經

相關焦點

  • 大家樂大快活中期利潤大跌,華南市場與外賣或是突圍抓手
    11月27日,香港連鎖快餐餐廳大快活發布中期業績,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股東應佔利潤5730萬港元,同比下滑43.1%;如果撇除會計準則修改影響,則錄得利潤7110萬港元,同比下滑29.4%。
  • 大家樂VS大快活十七年變遷
    大家樂還製造了香港餐飲業的諸多創舉:大家樂首次引入美式漢堡;1972年首創「半中半西」餐飲;1975年率先使用自助取餐模式;1986年7月18日於香港股票市場上市,1989年,大家樂在香港只有50家分店(第一家在銅鑼灣糖街,即樂聲戲院舊址後面),到了1992年大家樂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及澳門市場,成立大家樂(中國),在廣東省開設分店,至今共95間分店,包括廣州(22)、深圳(21)、佛山(
  • 大家樂、大快活、翠華:香港老餐飲一線城市「撈金記」
    大家樂和大快活作為兄弟公司,經營的菜品和服務相似,但大家樂在站穩香港市場後,將業務進一步擴展到口味相同的深圳和廣州,開啟了新一輪的增長,而大快活則停留在香港,繼續緩慢的開店計劃,業績緩慢增長。至於翠華餐廳,雖然與大家樂一樣,也將目光瞄準到中國內地,但卻自提身段加價不加量,結果不僅市場所拋棄,還讓自己被高昂的經營成本壓垮。
  • 維他奶、大家樂、大快活:不遜色海底撈的港資飲食王國
    形象正面,加上售價又便宜(1963年每支售2毛錢,新產品麥精亦只售3毛錢),銷量開始大增,至1950年代中期已達每年1200萬瓶。 年有樣學樣,和兒子自立門戶,開辦快餐廳,改名「大快活」,與「大家樂」一較高下,開啟了兩兄弟的快餐之爭。
  • 大家樂、大快活等香港快餐巨頭放緩內地開店速度
    港式快餐巨頭大家樂(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和大快活(需求面積:120-250平方米),不約而同舉行股東會,大快活高管更向記者表示,會減慢在內地開店速度。  雖然兩家公司都指出,內地市場邊際利潤較佳,但內地餐飲業仍面對一定困境。
  • 大家樂VS大快活十七年變遷
    大家樂還製造了香港餐飲業的諸多創舉:大家樂首次引入美式漢堡;1972年首創「半中半西」餐飲;1975年率先使用自助取餐模式;1986年7月18日於香港股票市場上市,1989年,大家樂在香港只有50家分店(第一家在銅鑼灣糖街,即樂聲戲院舊址後面),到了1992年大家樂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及澳門市場,成立大家樂(中國),在廣東省開設分店,至今共95間分店,包括廣州(22)、深圳(21)、佛山(
  • 大家樂遭遇33年來最慘境況,預計全年盈利大跌90%
    4月26日,香港連鎖速食餐廳龍頭大家樂(00341.HK)發布盈利警告。該公司預期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盈利較上一個報告年度下降85%至90%,主要由於該年度收入減少以及相對較低收入而言的高經營成本導致。大家樂成立於1986年,是香港最具規模的中式快餐連鎖店,1987年在港交所上市。
  • 維他奶、大家樂、大快活:不遜色海底撈的港資飲食王國
    形象正面,加上售價又便宜(1963年每支售2毛錢,新產品麥精亦只售3毛錢),銷量開始大增,至1950年代中期已達每年1200萬瓶。 年有樣學樣,和兒子自立門戶,開辦快餐廳,改名「大快活」,與「大家樂」一較高下,開啟了兩兄弟的快餐之爭。
  • 從兩地餐飲業務看大家樂集團的優與劣
    值得留意的是,大家樂2018/19年中期的淨利潤增幅達到14年以來的新高,在香港餐飲市場表現不佳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達到16.25%的增速,對大家樂來說實屬不易。來源:港交所財報顯示,大家樂於香港及內地的業務收入都取得分別取得0.8%及7.7%的增長。
  • 大家樂(00341)VS大快活(00052)十七年變遷
    大家樂還製造了香港餐飲業的諸多創舉:大家樂首次引入美式漢堡;1972年首創「半中半西」餐飲;1975年率先使用自助取餐模式;1986年7月18日於香港股票市場上市,1989年,大家樂在香港只有50家分店(第一家在銅鑼灣糖街,即樂聲戲院舊址後面),到了1992年大家樂開始進軍中國大陸及澳門市場,成立大家樂(中國),在廣東省開設分店,至今共95間分店,包括廣州(22)、深圳(21)、佛山(
  • 大家樂(00341)、大快活(00052)、翠華(01314):香港老餐飲一線城市...
    大家樂和大快活作為兄弟公司,經營的菜品和服務相似,但大家樂在站穩香港市場後,將業務進一步擴展到口味相同的深圳和廣州,開啟了新一輪的增長,而大快活則停留在香港,繼續緩慢的開店計劃,業績緩慢增長。至於翠華餐廳,雖然與大家樂一樣,也將目光瞄準到中國內地,但卻自提身段加價不加量,結果不僅市場所拋棄,還讓自己被高昂的經營成本壓垮。
  • 港式快餐大家樂退出華東市場,剩下的88家店都在廣東和深圳
    本月中旬香港老牌快餐品牌大家樂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條結束華東區業務(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的公告,現在華東地區的 11 家大家樂已經全都停止營業。大家樂集團表示,這是公司的短期策略調整,之後將會更專注在中國華南市場,集中資源拓展業務。
  • 大家樂預計年度盈利下降85%至90%
    為了提振業績,大家樂已將更多目光投向內地市場。但疫情下大家樂的內地突圍計劃同樣變得更加不明朗,短期內已無法實現突破。大家樂盈利下降疫情疫情衝擊下,香港連鎖速食餐廳龍頭大家樂正遭遇上市30多年來最大的挑戰。
  • 港式餐飲市場突圍 大家樂的大灣區戰略有何不同?
    ,包括大家樂集團、大快活、太興集團、稻香控股商業地產商的戰略合作,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策略布局將重點放在華南地區各大地產商合作夥伴的商場、社區等項目物業,同時也會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軌道而在廣闊的內地市場,目前僅有大家樂一個品牌的107家門店,一年內新增16家分店。
  • 大家樂中國調整策略:重新聚焦華南市場
    6月28日,香港老牌快餐品牌大家樂(0341.HK)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第100家門店在深圳正式開業,並宣布啟動新戰略加快內地市場發展。  「大家樂預計今年全年會新開10至20家門店,新開門店也將放在大家樂未來內地重點發展的華南地區。」大家樂中國區行政總裁楊斌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未來三年將陸續對內地市場的門店進行升級改造。
  • 香港餐飲雙雄:大家樂、大快活誰更厲害?
    大家樂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年度實現營收84.27億元港元,同比增長6.74%;股東應佔淨利潤4.59億港元,同比下降9.08%。到了2018/19年中期,大家樂業績改善顯著,增收又增利,收入約41.99億港元,同比小幅上漲約1.71%;淨利潤約2.39億港元,同比增長約16.25%。
  • 大家樂中國調整策略:重新聚焦華南 今年擬開10至20家門店
    「大家樂預計今年全年會新開10至20家門店,新開門店也將放在大家樂未來內地重點發展的華南地區。」大家樂中國區行政總裁楊斌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未來三年將陸續對內地市場的門店進行升級改造。   去年,大家樂對中國內地業務進行調整,關閉了上海的多家大家樂餐廳。對此,楊斌強調收縮華東戰線並不是因為業績不好,而是集團的策略調整。
  • 翠華和大快活的進擊與躊躇
    大快活的咖啡亦謂一絕,大快活是全香港第一家提供即磨咖啡的快餐店,所供應的咖啡絕對要比同宗同源的大家樂(00341-HK)跑出幾個馬位。大快活的年度業績發布會在公司一個狹窄的會議室舉行,與翠華現場供應現煮奶茶和點心的慷慨相比,大快活的發布會頗為商務。
  • 純利減少87%,首次不派末期息 大家樂正縮減開支並發力外賣
    各大業務版塊均錄得虧損 據悉,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大家樂旗下各業務備受衝擊,令集團的利潤進一步下跌,並於第四季度錄得虧損。大家樂方面表示,內地業務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表現相對穩健,位置優越的門店表現持續強勁,年內門店數目亦有所增加(內地業務於年內開設14間新門店)。據悉,於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爆發前,縱使市場成本上升,華南快餐業務表現仍然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