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什麼喜歡吃狗仔粉?上世紀60年代的小吃,很懷舊!

2020-12-10 天使美食探店

如果說香港的街頭小吃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那麼招牌一定是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了。但實際上,到了60年代,也有不少經典的小吃在當地湧現,比如這狗仔粉。其實香港那時有不少小吃來源於廣東地區,像是咖喱魚蛋據說是由潮汕人帶入,而狗仔粉則是順德人引入。在那個時期,香港人的生活還是比較貧困的,因此在香港的順德人就將粘米粉用熱水來搓製成粉條,這樣的食物也比較飽腹。

至於狗仔粉為什麼被取名為"狗仔粉"?據說是根據它的形狀來命名的,粘米粉以熱水搓成粉條後的外觀兩邊頭尾較尖,有些像狗尾巴,因此也就被稱之為狗仔粉了。但也有不少人將其取了個更簡單一些的名字,那就是粉仔。其實狗仔粉只是它的主要食材之一,它最重要的還是其粉條先以高湯燙煮,接著加入的各式配料。

其實狗仔粉在剛出現時,還曾被叫過"救濟粉"。這主要是因為在那個時候,貧窮的老百姓經常沒有食物可以吃,因此就會有一些慈善機構派發食物,這狗仔粉就是其中之一。狗仔粉並不僅僅只有粉條,通常它還會搭配一些蝦米、豬油渣等配菜。豬油渣也是當時的一個產物,因為以前很多大戶人家煉製豬油後,豬油渣都是被廢棄的,但對於窮人來說豬油渣來說可是寶貴的美食啊!還有一道油渣面,同樣也是如今的香港美食的代表之一。

當時是在香港一家比較有名的小吃店覓食,狗仔粉是他們的招牌之一,另外還有火鴨翅、香辣魚蛋等美食很受歡迎。說到火鴨翅,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個名詞有些陌生,但如果提及碗仔翅,那應該就會恍然大悟啦!碗仔去買也是上世紀60年代出現在香港街頭的小吃之一,其和高端的魚翅有些相似,但實際上食材選用的是成本比較低廉的粉絲、雞蛋、冬菇、澱粉來製作的羹湯。火鴨翅其實是碗仔翅的一種據說它是以燒鴨為主要食材來熬煮有,吃起來會感受到明顯的鴨肉絲喲!

另外就是魚蛋了,它在香港的出現應該會比前面兩種早,按照資料所說魚蛋和車仔面這一類型的是出現在上世紀的50年代,當時都是以推車的形式進行售賣。不需要門面,也成為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一個回憶!在香港吃魚蛋,主要是咖喱魚蛋,偶爾也會有些小店製作的香辣魚蛋。香辣魚蛋的味道會更重口味些,搭配狗仔粉等小食來吃刀能直到輔助的作用。

其實幾次去香港覓食,我都對那兒的街頭小吃有著很深的興趣,但可惜的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的香港也早已不是過去的那個香港了,街頭小吃也從小推車開進了獨立門店之中。

因為香港的高消費,在當地覓食的費用會比在內地貴上不少,狗仔粉、火鴨翅、魚蛋等小吃還算是比較實惠的。

而且這些店一般都有室內位置,食客一般直接帶走或是蹲在路邊吃起來。

我是天使美食探店,一直在路上尋覓各地美食的女生!圖文由本人原創,每一張圖均是我一個人走遍一座座不同的城市、覓食一道道不一樣的美食,一張一張拍出來的!原創不易,未經允許禁止搬運轉載,敬請尊重原創作者!

相關焦點

  • 香港將展出逾200件上世紀60年代冰室珍藏展品
    新華社香港9月12日電(記者 丁梓懿)作為香港茶餐廳的前身,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盛行的冰室陪伴了許多香港人的成長。自9月13日起至10月8日,逾200件來自上世紀60年代的懷舊冰室珍藏展品將亮相香港始創中心,供市民回味香港味道和昔日情懷。  始創中心12日舉行傳媒預展。
  • 這4種香港街頭小吃好坑爹啊!
    小時候看過很多介紹香港地道小吃的飲食節目,讓我從小就對香港小吃魂牽夢縈、充滿幻想,尤其是在電視劇中的出現的街頭小吃,那時就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去香港吃個遍。但是!及至嘗試過後,終於相信電視劇裡都是騙人的,很多街頭小吃真的是坑爹啊!
  • 香港有什麼特色的小吃 香港特色小吃有什麼
    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香港小吃也是出了名的多,很多的味道都是都很具有當地風味的,如果有機會到香港遊玩,到底香港有什麼特色的小吃值得品嘗呢?為你推薦最火的香港特色小吃,趕緊看看吧!香港有什麼特色的小吃?魚蛋粉
  • 富豪雪糕車為什麼還能在香港街頭流動售賣?懷舊,有限量小販牌照
    說到香港老一輩人記憶裡的美食,富豪雪糕車一定會排在前列。其實到了今天,富豪雪糕車仍然活躍在街頭,特別亮眼的車身也不時讓遊客回頭。其實這輛長駐於香港街頭的雪糕車,有著紅白藍三種顏色,車上的標語「每日新鮮為你製造」,似乎就像走進了港片的場景,懷舊而又美好。
  • 這家60年代的港式茶樓,開業第一天很多香港人都吃哭了!
    完全還原了60年代復古港式茶樓的feel~一進門最讓人震撼的當屬龍鳳廳,上面的一龍一鳳,都是重金定製的,天花板上的「囍」字招牌>就好像是來參加60年代香港豪門喜宴一樣。鮑汁鴨腳扎他家的招牌點心,而且我打賭你在北京一定沒吃過,因為就連在香港都已經不多見了~這可是五六十年代香港特別傳統的點心,
  • 探訪香港陋巷中美食:數十港元可品嘗「星級小吃」
    、菜品精緻的高檔餐廳外,也有眾多傳統地道的街頭小吃。  日前,國際飲食評級機構米其林發布最新香港美食指南,首度增設的街頭小吃類別成為一大亮點,如狗仔粉、鴨胗、滷味燒串、薑汁湯丸、雞蛋仔及豆腐花等,市民或遊客平均只需花費數十港元便可品嘗。近日,記者探訪了幾家上榜鋪頭,一探這些「星級小吃」的風採。  傍晚的鬧市區尖沙咀厚福街,滷水小食店「第三代肥仔」的黃色招牌十分醒目。外賣窗口邊,顧客絡繹不絕,店員幾乎一刻都不得休息。
  • 美食之都香港的超平價小吃你又知道多少?
    1、車仔面,一種廉價的特色麵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加上大批難民南下到香港找工作,貧窮的他們為了填飽肚子,只能吃廉價的醬油撈麵。到後來,越來越多的街邊小攤販賣起了魚蛋跟醬油撈麵,經過改良的醬油撈麵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慢慢地有人叫這種麵食叫車仔面。直至現如今,車仔面成為了便利商店的必有菜單,也解決了許多人對於速食的需求。
  • 香港滿大街的茶餐廳,仍取代不了冰室的地位,為了食客能品嘗小吃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州的一些冷飲店都開到香港去了,這也就是香港的冰室。在當時的香港因為西方的飲食文化興起,冰室除了售賣普通的冷飲,還售賣價錢便宜的西式小吃,比如薯條,三明治還有漢堡。現在走在香港的街頭,大多數冰室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冷飲店,隨著小菜和一些主食的豐富,這些冰室都轉變成了茶餐廳。現在去香港,有一些冰室早已經不再是正宗傳統的冰室,那為什麼還要掛著「冰室」的名字,其實還是因為懷舊,懷念那些回不去的時代。
  • 60年代的香港風,在蘇州我只認這一家!
    能量環不僅帶你找到60年代的精緻港風,還讓你在腔調中,一飽港式口福。>仿佛置身60年代時髦人出沒的餐廳卻也是現代人增添儀式感的地方/ 上流社會的摩登感 / 古洋食坊運用了大量的金屬元素和炫光材質。這裡還沿用了一些6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裝置和設計元素,老式吊扇燈、金屬鏡框、窗簾以及古洋門頭的紋樣......熟悉中有一絲新的感覺,給顧客們一種享受的年代感。再往裡走——銀色隔斷、胡桃木桌椅、淡色的桌布、懷舊的餐具、馬賽克拼磚的地面,這些定製的老物件,還原了老香港的風貌,分分鐘就能拍出港味兒十足的畫面!
  • 舊時香港貧民的「救濟粉」,如今在尖沙咀賣的火熱,明星都來打卡
    香港是一個時尚的都市。港劇,購物,茶餐廳似乎是香港的一個標誌。其實香港的街頭巷尾也隱藏著許多美食。大陸遊客去香港多喜歡住在尖沙咀,這裡地處繁華地段,距離海港城購物天堂幾分鐘路程。香港的「黑色森林」重慶大廈也在尖沙咀地鐵口,重慶大廈這裡太多恐怖的事件.......不過近還有很多安全的住宿,在尖沙咀地鐵站B口就有一家性價比高的香港酒店,馬路對面就是香港火熱的十八座狗仔粉小吃。顧名思義一家十八個座位的狗仔粉店。狗仔粉店店招牌就是形狀像小狗狗拉的「便便」一樣的粉條。白圓滾滾條狀的狗仔粉,加上勁辣的菜脯,一點小蔥花兒,吃起來有嚼勁過癮入味。
  •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到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年至1997年間曾被英國強佔。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 香港街頭小吃表不服!
    車仔面等本土小吃。當然,過程是曲折的。米其林推薦的雞仔餅是廣粵出名的小吃,也是奇趣的招牌。入口初時,抹茶味不算十分濃鬱,但吃下以後,抹茶味會慢慢擴散到口腔四周。食過新鮮出爐的甘香窩夫之後,再吃那個抹茶雪糕,抹茶的雪糕味相對變得很淡。建議吃的時候,先吃掉雪糕或是把雪糕塗抹在華夫上一起吃,相信味道會加好。推薦:西式甜品如黑糖芭菲。
  •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街邊小吃,你吃過幾種?滿滿的都是回憶
    吃飯歷來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記得小時候班主任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有的人吃飯是為了活著,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吃飯。」當年我就很納悶:活著可不就是為了吃飯的嗎?有什麼不對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飯不光要吃飽,還要吃好,各種街邊小吃琳琅滿目,不光要比拼口感,還要比拼賣相。那麼幾十年前中國的街邊小吃是什麼樣子呢?
  • 推開「秘氏」 臺南永樂市場驚見60年代老香港
    在臺北開業超過3年的秘氏咖啡,七月中在臺南開了分店,但有別於臺北秘氏的20年代老上海主題,臺南秘氏則帶領民眾走入60年代的老香港,點一杯啡走、吃一口砵仔糕,懷念另一個美好舊時代。     隱身在臺南永樂市場二樓的秘氏咖啡,推開大門的瞬間彷佛坐上時光機,走入電影阿飛正傳的場景。美術系出身的小義,為店內打造多個高雅的木質家具。木質的窗框、昏暗的燈光,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懷舊的氛圍。
  • 香港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車仔面?上世紀50年代的產物,價格很實惠
    說到香港美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裡的消費水平比較高。我過去香港兩次,分別是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7月,幾個讓我記憶猶新的美食打卡地,自然是有著廟街、深水埗等地段。而在這些區域,也總會發現一些生意不錯的車仔面麵館。
  • 香港最受明星歡迎的6家招牌美食店,陳奕迅、餘文樂他們都喜歡吃
    對吃貨來說,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吃遍各地美食,不論是裝修華貴的高檔餐廳還是街邊陋巷裡的小攤,哪裡有美食,哪裡就是他們的天堂!很多人到香港旅遊,不為美景不為購物,只為吃!那麼,你知道要去哪裡吃嗎?不如跟著明星們的腳步,去試試這幾家香港招牌美食店把!一、炳記茶檔(明星食客:陳奕迅夫婦、劉青雲夫婦)這家茶檔是香港首屈一指的路邊大排檔,檔口很小,桌椅卻可以擺滿整條街!他們家的豬扒飯是最受食客們喜愛的一道菜,即點即做,絕對新鮮。豬扒肉汁豐盈,咬一口鬆軟彈牙,十分入味,吃完真是感覺太幸福了。
  • 香港經典老字號小吃,你吃過幾種?
    香港經典小吃第一名:蔦拉麵店在銅鑼灣,是日本拉麵店,是三年都獲得米其林一星級的餐廳。它2017年5月到香港,是唯一一家得到米其林星級的拉麵店。在日本,需要排隊許久才能吃到它,在香港也非常受歡迎。地址:香港中環威靈頓街98號地下交通:中環站D2出口,沿德己立街右轉威靈頓街,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三名:奇趣餅家香港的手工餅越來越少,而這家懷舊風,也是經典口味。八十年代的店名,香港本地老字號燒餅,每天新鮮出爐的餅乾都一掃而空。
  • 國內這幾家街頭小吃入選米其林菜譜,你吃過嗎
    而米其林,又怎麼會和街頭小吃有關係呢?實際上,還真的有,下面這10家街頭小吃,成功入圍米其林餐廳的名單。他們並沒有裝修華麗的風格,也沒有講究餐桌禮儀的規矩,有的只是人聲鼎沸和大快朵頤。下面就來看看到底是哪10家街頭小吃那麼厲害!
  • 從香港時裝看潮流改變 轉折點在上世紀60年代(圖)
    中新網8月20日電 服裝是文化的寫照,不同年代的服裝,代表社會的經濟、生活模式,以及消費者喜好的改變。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文化博物館19日至明年3月31日舉行「潮 --- 香港時裝設計」展覽,回顧香港時裝的歷史及發展歷程。
  • 今年沒吃過這些街頭有名小吃,都不敢說自己到過香港!
    贊你哦~人們常說:如果你是一名真正的吃貨卻沒有吃過以下這些有名的街頭小吃都不敢說自己來過香港!接下來一起劃重點…(尖沙咀)馳名狗仔粉 HKD 22(細)、HKD 29(大)店裡的招牌菜,除了狗仔粉還有自家制菜甫、火鴨腿、碗仔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