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圖欣賞一副「我們祖先的節日」民俗畫卷

2021-02-19 微草原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圖欣賞一副「我們祖先的節日」民俗畫卷


《清明上河圖》宋 張擇端 絹本設色 縱24.8釐米 橫528.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作者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圖畫中。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儀態而莫可數記,全副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整幅畫作氣勢宏大、構圖嚴謹、筆法細緻,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圖欣賞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這是一幅表現北宋都城汴梁(進河南開封)和汴河兩岸清明時節風俗世情的長卷.畫面的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霧尚未散盡,一片枝芽萌動的小樹林,數間農舍掩映其中,農田出綠,阡陌縱橫,趕集的人們和馱運貨物的騾馬從條條道路向城裡進發.在汴河碼頭停泊著數條大船,其中有一條裝滿了糧食,一些人正在忙著搬運.   順著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畫面進入第二部分.屋宇錯落,古柳參差,臨河的茶肆之中,擺著桌凳.河中船隻往來不斷.一座精緻的拱橋,宛若飛虹,溝通兩岸.行人眾多,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過拱橋,桅杆已經放倒,船工握篙盤索.橋上橋下,許多行人駐足觀看.從人們張嘴揮臂的動作中,似乎聽到了船工們吆喝的號子聲和眾人的喝彩...



            掃掃二維碼 關注微草原 編輯:草原牧羊人

相關焦點

  • 欣賞 | 清明上河圖全圖賞析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捲風 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張擇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時所 作。這幅長卷為絹本,淡著色,畫幅高24.8釐米,長528.7釐米。
  •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全圖欣賞
  • 欣賞 | 清明上河圖全圖賞析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捲風 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張擇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時所 作。
  •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
    再何況,就算是《向氏評論圖畫記》真的存在,且是一部很有地位的書,既然它說了清明上河圖是一副神品,且《宣和畫譜》沒來得及收錄,那後世那麼多的名人畫集,為什麼都沒有收錄?再說一說現存幾個在清明上河圖上題跋的其他幾個人。在張著之後,還有幾個人在這幅畫上題跋。
  •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時空觀的探討
    早在1965年,他就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方藝術系發表了博士論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引起了一些西方學者的注意。後來,韋陀又發表了多篇有關《清明上河圖》的論文,本文即為其中之一。2005年10月,韋陀在北京表示,希望將其論文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的讀者。
  • 明朝畫家張擇端簡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背後深意
    似乎一提及張擇端,人們心中自然而然地便會聯想到《清明上河圖》,甚至很多人知道《清明上河圖》,但在這些人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不認識張擇端的。張擇端,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字正道,東武人,生卒年不詳。張擇端簡介幼好讀書,早年遊學於京師,後習繪畫,任職為宮廷翰林圖畫院待詔。
  • 都知《清明上河圖》乃張擇端著作,然其主要內容與價值,被淡化了
    △《清明上河圖》的著作者張擇端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等。《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
  • 以夢為馬,我們是自由之路的創始人,走近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回望歷史,在經歷了異乎尋常,或漫長或短暫的各種磨難之後,有一個歷史社會令全人類都引以為豪,一副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市民社會畫卷正向我們展開。在都市文化豐富、商業活動頻繁的一個朝代,那就是宋朝。也正是在這個朝代,一種新的歷史風俗畫誕生。此時。為這種新的繪畫形式展現自己藝術才華的畫家有很多,也留下了不少流傳千古的名作。最有名的要算是北宋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這一切的繁榮,都要歸功於我們自己。
  • 清明上河圖高清全圖賞析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與北京故宮博物院。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 清明上河圖純金全景圖欣賞
    「清明上河圖紀念金」稀世典藏,全球限量發行僅1000套,擁有原作的全圖再現,是當今世界高仿真藝術品和彩色移印技術在貴金屬製品上的重大創新,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幅具有相當史料價值的歷史性繪畫作品,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瑰寶。
  • 帶你看清明上河圖完全畫卷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絹本設色。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不是節日?畫作熱鬧場面暗示了這一點
    勾欄瓦肆,歌舞昇平,這個時期的人們不僅在白天有各種娛樂活動,在晚上甚至開發出了可以類比現代的夜市一樣的勾欄瓦肆,這樣的美好景象雖然活在歷史中,卻因著一幅畫得以重現在人們的眼前,那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以其寫實的描寫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夢幻美好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北宋生活,那麼,這個巨幅畫作的名稱有何來歷?說到清明上河圖,它的名稱和作者來歷都十分曲折。
  • 《清明上河圖》完整畫卷賞析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僅見的一幅精品,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風俗畫長卷。卷寬 24.8釐米,長 528.7釐米,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以自然景觀作為分隔,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繁而不亂,整個給人以規模宏大,場面繁複的感覺。
  • 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賞析
    原標題: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賞析 簡介: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寬24.8釐米,長528釐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筆逸文物系列(第八輯)——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像今天的節日集會,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絹本設色。
  • 《清明上河圖》(北宋 張擇端)高清細節大圖欣賞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全圖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 都知《清明上河圖》乃張擇端著作,然其主要內容與價值,被淡化了
    △張擇端具代表性的《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展現宋代風採,價值不凡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清明上河圖》的著作者張擇端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等。
  •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高清細節大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
  • 獻完《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去哪兒了?
    故宮武英殿,我站在《洛神賦圖》和《韓熙載夜宴圖》面前,突然感覺千年的時光被抽空了,那些線條像是剛剛畫上去的,墨跡還沒有幹透,細膩的衣褶紋線,似乎會隨著我們的呼吸顫動。那時,我一面摒住呼吸,一面在心裡想,「吳帶當風」對唐代吳道子的讚美絕不是妄言。但這些畫都不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規模浩大、複雜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