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旅遊業上,也是一座大山。
在「疫情」這座沉甸甸的大山下面,從OTA到線下旅行社,從遊輪到航司,從酒店到民宿……旅遊業相關的所有企業都被壓得喘不過氣,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破產、倒閉、裁員成為了常態。
旅行社無一倖免
2020年2月,曾獲得阿里投資並掛牌新三板的「中國出境旅遊O2O第一股」百程旅行網宣布關閉並啟動清算準備,百程旅行是國內最大的線上簽證服務機構之一,主要從事在線籤證辦理業務、旅遊度假服務、目的地服務以及企業國際商務旅遊業務,因疫情導致境內外旅遊團暫停、業務停擺給這家大型企業「致命一擊」。
無論是大型旅行社還是中小旅行社,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大家都無一倖免,據《2020年(上)中國在線旅遊市場數據報告》顯示,上半年OTA倒閉數量高達16家,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國至少有超過70%的旅遊企業和從業者的旅遊收入不及往年同期的20%,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總計有5011家旅行社相關企業註銷。
景區旅企虧損倒閉
2020年一季度旅遊行業基本全面停擺,二季度、三季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遊市場有所恢復,但是與往期相比,仍然還有很大距離,虧損成為了業內常態。
據中國新聞周刊不完全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除西安旅遊外,眾信旅遊、桂林旅遊等13家上市旅企淨利潤同比均呈下降趨勢,從表格中來看,雖然西安旅遊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040.56%,淨利潤更是達到了8816.54萬元,但實際上淨利潤並非來自主營旅遊業務,而是拋售資產帶來的投資收益。
除此以外,部分國家級5A、4A景區宣布重整破產、倒閉拍賣,如河北的野三坡、河南洛陽的養子溝、重慶龍門陣景區等等。
酒店業營收慘澹
相較於景區與旅行社,酒店業在疫情衝擊之下回血能力較強,但是根據各酒店財報數據顯示,大部分仍處於虧損狀態。
據數說商業數據統計,2020上半年8家上市酒企營收總額為94.6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6.37億元,減少91.73億元,淨利潤總額為-9.6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51億元,減少21.11億元,同比下滑183.41%,除了錦江酒店、金陵酒店外,其他酒店均為虧損狀態,並且錦江酒店其淨利潤主要是期內轉讓旗下子公司天津滬錦投資、長春錦旅投資等取得投資收益等所得。
噩夢侵襲郵輪業
疫情之前,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公布了2020年郵輪業發展前景報告,預計2020年將有3200萬乘客乘坐郵輪。
2020年2月,「鑽石公主號」郵輪因疫情爆發被全球關注,鑑於郵輪可能存在傳播疫情的風險,3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禁航令」,全球郵輪業開始大規模「停擺」。
3月11日,維京郵輪、公主郵輪、嘉年華郵輪、皇家加勒比郵輪、諾唯真郵輪、地中海郵輪、歌詩達郵輪、迪士尼郵輪、荷美郵輪、精緻郵輪、CMV郵輪等相繼加入停運潮。
停擺之後,重組、破產、歇業如多米羅骨牌接踵而來,3月,日本神戶夜光郵輪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6月,西班牙最大的一家郵輪運營商普爾曼郵輪宣布提出破產重組申請。7月初,總部位於瑞典的短途郵輪運營商Birka Cruises宣布破產,郵輪運營商Cruise & Maritime Voyages也宣布正式關門歇業。
本以為此次春節能推動旅遊新的增長,但是突發的局部疫情又給旅遊行業潑了一盆涼水,未來旅遊業路在何方?
國內遊仍是2021年旅企的重點,旅遊市場也會越來越細分,雖然無力去反擊反覆無常的疫情,但是修煉「內功」是每個旅遊行業相關企業持久的功課,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旅遊企業都需要緊跟發展的趨勢,深入了解疫情之後消費者的變化,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深耕旅遊細分領域,走小而美、有內容、有品質的發展路線。
【免責聲明】:部分資料及圖片來源於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