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今天天氣冷,多穿件衣服,快進屋裡……」12月26日,在葉縣仙臺鎮南龐莊村黨群服務中心,該村黨支部書記韋鎖柱看見本村王大伯立即打起了招呼。
韋鎖柱今年45歲,17歲就前往北京某武警部隊開始了軍旅生涯。恰逢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當時武裝巡邏,維護治安,保護人民群眾安全的職責就落到了我們身上,我感到壓力很大,不過現在想想,身上的那種榮譽感始終都忘不掉。」提起當年部隊生涯,韋鎖柱滿臉驕傲。「在部隊還獲得過優秀士兵嘉獎呢。」
1993年11月,韋鎖柱告別了軍旅生涯,轉業到葉縣天河鹽廠工作,一幹就是12年。由於工作認真努力,韋鎖柱多次被評選為「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十佳青年」。
2007年,34歲的韋鎖柱決定回到家鄉南龐莊村,帶領村民奔富路,第一次競選就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南龐莊村位於仙臺鎮東南2公裡處,共有174戶659人,耕地面積797畝,其中,貧困戶67戶261人,截至目前,未脫貧貧困戶4戶9人。
「當時村裡人心比較散,剛上任時壓力大,南龐莊屬於貧困村,轄區內2個自然村,南龐莊村和崗陽村。村裡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下雨天家門口都是水,根本出不了門。」韋鎖柱說。
為了「穩定」民心,韋鎖柱發揮了在部隊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精神,從改善村中基礎設施做起,他自籌資金,挨家挨戶做工作讓村民積極出工,在全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條連接兩個自然村的水泥路當年就修通了。「修路時作了不少難,不過看到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遇見的啥問題都不算個事兒了!」
幾年來,在他的努力下,南龐莊實施了電網改造項目、「戶戶通」項目,文化廣場、標準化衛生室、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等硬體設施一應俱全。2015年,韋鎖柱積極響應美麗鄉村工程,挨家挨戶做動員,全村的村民都挖下水道,清潔街道,搞路面硬化,切實改變了南龐莊村的居住環境,真正做到了「宣傳做到村民組,清潔送到農戶家」,對此,村民們紛紛稱讚。
2009年,仙臺鎮政府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外出學習,在聽了國家柿子協會講課後,韋鎖柱頓時來了精神,當時就邀請專家到南龐莊村考察,在確定了光照、溫度、溼度、土壤都適合種植甜柿的時候,他決定嘗試種植甜柿。韋鎖柱籌集資金近30萬元,承包土地,種植了176畝「日本陽豐甜柿」。「當時不理解的人很多,村民們看不到希望,沒人願意把土地承包給你,沒辦法,我就給他們說,我用村裡的荒地,成了,大家就跟上,敗了,只是我自己的。」說到這裡,韋鎖柱臉上顯現出了軍人的那種堅毅。
柿子樹4年掛果,第五年才成熟,「那幾年真是熬過來的,5年裡付出的心血太多了。」2013年第一批柿子成熟後,在國家柿子協會的幫助下,部分果子還銷往了日本。經過幾年的打拼,甜柿種植基地發展向好,韋鎖柱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現在基地固定用工10餘人,大多都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農忙時務工人員能達到30人。
2013年,韋鎖柱籌集資金217萬元,建成了液化氣站,不僅方便了周邊群眾用氣難題,還解決了20多個貧困戶的就業問題。「馬中義是我們村的貧困戶,氣站剛建成就來上班,現在1個月能賺4000元。」說到這,韋鎖柱滿臉欣慰。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韋鎖柱時刻把貧困戶記在心上,村民李玉國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7月份,韋鎖柱得知李玉國有養牛經驗,但苦於缺乏資金,便為他申請了由政府貼息的扶貧貸款,支持李玉國養牛,今年6月,他賣了4頭牛收入4萬多元。
每說到一個脫貧群眾,韋鎖柱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11年裡,韋鎖柱兢兢業業,在新的戰場上「赫赫戰功」。由於成績突出,南龐莊村先後榮獲縣、鎮「平安建設綜合治理先進村」「環境治理先進村」「優秀黨組織」「計劃生育先進村」等稱號。而韋鎖柱也先後多次獲得市、縣、鎮「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致富能手」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我們要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重點工作,等『十權同確』完成後,著手成立帶有集體經濟性質的公司,讓村民都參與進來,讓農民變股東,發展高效農業,真正讓老百姓富起來。」韋鎖柱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