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成事者,需具備天時地利人和。職場中,我們都希望能與同事和睦相處,有個好人緣,工作心情愉快,同時也佔據了「人和」的有利條件,對自己的職場發展也奠定了人際關係基礎。
然而在和同事相處過程中,有些職場新人掌握不好分寸,覺得自己和同事關係不錯,也很信任對方,自己啥事都拿出來聊。從心理學上來看,分享自己的私事或者甚至說是「秘密」確實很容易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感,但職場不同於與朋友交往,並非所有事都適合拿來和同事分享,少說自己的3件事,反而更有利於同事之間的相處。
一、少說自己的私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生活,會遇到很多煩惱,所以有時候總會忍不住和同事吐槽兩句,同事也總會安慰、附和我們兩句。但如果類似「今天上班真是堵死了」,或者說「孩子老師又要求買什麼書,我周末還得跑一下書店」這樣的吐槽無傷大雅,說說也無妨。
但關於自己私人情況還是儘量少說,否則可能吃虧的是你自己。楊萍剛畢業進到公司工作,同部門一個大姐對她非常照顧,常常給她帶點小零食,中午外出就餐也常約她一起,一來二去,楊萍就把這個大姐當成自己的職場知心好友。
前不久楊萍和男友鬧分手,情緒低落,但她能分清工作和生活,雖然心裡難過,倒也沒影響的工作。不過在和大姐一起吃飯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說了這事,大姐安慰了她,讓她好受了一點。
這天楊萍上交的一個報表,因為檢查不到位,有個數據出錯了,領導來到辦公室讓她注意點。這時大姐站了起來,「幫」她說話:「領導,小楊最近失戀了,情緒不是特別好,我們多體諒下年輕人嘛,誰還沒年輕過呢,對吧。」
領導本意可能只是過來說一聲讓楊萍改正就好,結果聽到大姐這話,領導眉頭皺了皺說:「小楊,要學會生活與工作要分開,別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工作,如果現在這個工作你做不了,我讓其他同事先接一下,你什麼時候把情緒調整好了什麼時候來找我。」
楊萍瞬間覺得很委屈,她最近其實把悲傷的情緒化成工作動力,非常努力工作,結果被大姐這樣一說,讓領導對她產生了這樣誤會。而她也不好說大姐什麼,因為表面上看大姐是在幫她,她也確實失戀了。但從那以後,她也疏遠了大姐,更加懂得職場需要謹言慎行,不再輕易和同事講她的私人生活。
沒人喜歡被別人隨時談及自己的私事,而且同樣的事情,從不同人的眼中會理解出不一樣的意思,甚至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所以職場中,和同事相處少說私事,大家反而還能友好相處,如果說多了,像楊萍和大姐一樣,最後反而導致兩人關係疏遠了。
二、少說炫耀自己的事
人人都有嫉妒之心,職場更是如此。當我們在職場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雖然大家表面上都會恭喜自己,你又何嘗知道這些「恭喜」之聲的背後又藏著多少嫉妒之心?
我們自己也可以捫心自問一下,看到別的同事取得成績,內心是不是多少也會有嫉妒的感覺?既然如此,在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更要懂得低調,當自己取得成績的時候別去炫耀,引發別人的嫉妒。
沒人喜歡自己身邊有個喜歡炫耀的同事,炫耀多了,其他人自然就避而遠之,這樣情況下又何來好人緣呢?
除了自己職場取得的成績之外,類似自己老公(老婆)、孩子取得的啥輝煌成就也別炫耀,你老公(老婆)能幹,孩子聰明,別人的不如你的,心裡自然會對你這樣的炫耀生起怨恨之心,覺得你是在抬高自己貶低他人,在這種心態下,又怎麼可能搞好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
職場有成績,把炫耀改為感謝別人的支持,分享榮耀,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喜愛;最差也要學會低調行事,從不刻意在同事面前提及自己取得的成績,才是職場相處之道。
三、少說自己對公司、其他同事的抱怨
職場裡誰還沒在公司受過委屈?總忍不住想抱怨?你向家人、朋友吐槽心中的抱怨沒關係,但切記別和其他同事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否則你啥時候被賣了也不知道。
比如你和同事說你討厭公司某個領導、同事,這個同事轉身就把你的抱怨告訴了對方,你會有好果子吃嗎?又或者你一時氣憤,和同事說「這樣垃圾公司,我要辭職。」,本來是氣話,過了你也沒當回事,也不可能真辭職,但被同事有意或者無意傳到領導耳中,領導會怎麼想?甚至可能會認為你真有要辭職的想法,從此以後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你,你在職場又還能有好的發展機會嗎?
除此之外,很多同事自己本身也不喜歡聽別人的抱怨,因為這就像個負能量圈會影響自己。你是一個喜歡常抱怨的人,也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久而久之,自然會選擇遠離你,那還何談職場好人緣呢?
所以在職場中,我們與同事相處要注意分寸,聊自己的事可以,但要明白什麼該聊什麼不該聊,分享自己買到好用的東西 ;分享一部好電影、一家好餐廳那是可以的,但關於自己的私事、個人成就、內心一些對公司、同事的抱怨之詞,還是埋在心底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