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貧困縣在「瞎折騰」?
繼獨山縣後,貴州省劍河縣又因斥巨資搞旅遊地標,被再次曝光。
△圖自紅星新聞
近日,有網友航拍了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仰阿莎,十分震撼。
據悉,該雕塑為貴州劍河縣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資8600多萬元。
此外,經媒體追訪發現,除了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當地還規劃興建了仰阿莎溫泉小鎮,總投資約12億元,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聘請國內頂級專業公司管理。
△圖自網絡
對此,劍河縣有關方面回應稱:雕塑的建設是為了帶動旅遊,仰阿莎主題公園近些年促進了該縣旅遊產業發展,並在2020年國慶期間邁入了度假旅遊高峰期。
21日,貴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發布最新通報稱,劍河縣是苗族同胞人口眾多的縣份。2017年,為發展旅遊產業,劍河縣仰阿莎旅投公司依託劍河縣文化旅遊資源稟賦,通過自籌資金和銀行融資8600萬元,在清水江北岸建設仰阿莎雕像。經核實,該項目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
通報全文↓
然而,
「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這一說法
就能站得住腳嗎?
公開資料顯示,「仰阿莎」雕像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2017年7月完工,該項目總耗資8600餘萬元。整座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取自於當地苗族節日「二月二」和「六月六」,有著苗族傳統文化寓意。只比雕像淨身高的話,「仰阿莎」雕像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雕像46米,加基座為93米)還要高20米。
與8600餘萬大手筆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劍河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身份」。據悉,劍河縣曾是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和全省不考核GDP的十個縣之一,是全省2019年脫貧攻堅擬整縣摘帽的24個縣之一。2020年3月,劍河縣才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摘帽」。
這一次,網友們也吵翻了!
部分網友表示質疑:
搞這種面子工程有必要嗎?↓
@馨文:花得起這麼多錢造女神像,貧困嗎?
@貓熊論:這哪是貧困縣幹的事情,這就是個土豪縣啊,羨慕!
@金砂壺:要是把這錢用於扶貧,早就脫貧了!
但也有網友認為:
如果能帶來經濟效益,無可厚非!
@怡然自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苗女塑像也可能是旅遊項目之一,如果能帶來經濟效益,無可厚非。
@寶寶:不弄個噱頭,有多少人知道劍河這個小縣城?我覺得這個錢花得值。
「貧困縣耗資8600萬打造苗族女神像」
究竟是帶動發展還是勞民傷財?
專家:需要一個度
對此次事件,從事建築遺產保護的研究者越劍認為,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有多種方式,大手筆再修一個雕像沒有太大的必要。「當地肯定有古村落、古建築等需要修復,可以通過挖掘保護本身存在的文化建築,來促進文旅發展。」
四川省旅遊協會原副會長司徒華則表示,此次事件需要辯證地去看待。「貧困縣要發展,肯定要有一定的文化投資,如果這個文化定位是準確的,就不能單純地說這樣做不值。」值不值要看最後的結果,如果客觀上確實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甚至比其他的投資資金回流更快,那麼就不能說這樣做是不對的。
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認為,「其實,這類事就是需要一個度。」
封面新聞
無論如何,
雕塑是否美觀,
是否恰當地傳遞了當地文化,
絕不是看雕塑規模的大小!
此前,
住建部就通報了
一批違規建設的文化地標,
99.9米高水司樓、
57.3米高關公雕像赫然在列。
今年9月29日,住建部曾發布《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加強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審查。《通知》中提到,一些城市雕塑存在尺度過大、品質不高、題材不適宜以及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等問題,特別是一些地方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
《通知》中在明確建設管理重點方面提到,將高度超過10米或寬度超過30米的大型雕塑作為城市重要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嚴格控制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嚴禁以傳承文化、發展旅遊、提升形象等名義盲目建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大型雕塑。
指望「女神」脫貧?
地方是該好好算算這筆經濟帳!
針對「與其打造女神,不如資金扶貧」的指責,當地回應稱,當地政府近三年來將所有資金都用於突擊脫貧攻堅,原計劃建設的仰阿莎雕塑的一些附屬設施中途已暫停建設。
可是,建成「女神」的2017年,劍河縣確係國家級貧困縣。當地規劃的仰阿莎溫泉小鎮,總投資約12億元,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每天最大接待人數約為1萬人,聘請國內頂級專業公司管理。但根據官方信息,從2017年正式營業以來,當地旅遊收入也只有2000多萬元。這筆經濟帳實在有點沒算明白。
脫貧攻堅既要算經濟細帳,更要算民生大帳。脫離地方財政實際,盲目舉債,貪大求全,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逃不過社會監督輿論監督,躲不開群眾雪亮的眼睛。
新華每日電訊
你如何看待
地方追求「大雕塑」現象?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編輯:王迪
責任編輯:劉燁燁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