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耗資8600萬打造88米女神像!帶動發展還是勞民傷財?

2020-10-22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又一個貧困縣在「瞎折騰」?

繼獨山縣後,貴州省劍河縣又因斥巨資搞旅遊地標,被再次曝光。

△圖自紅星新聞

近日,有網友航拍了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仰阿莎,十分震撼。

據悉,該雕塑為貴州劍河縣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資8600多萬元。

此外,經媒體追訪發現,除了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當地還規劃興建了仰阿莎溫泉小鎮,總投資約12億元,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聘請國內頂級專業公司管理。

△圖自網絡

對此,劍河縣有關方面回應稱:雕塑的建設是為了帶動旅遊,仰阿莎主題公園近些年促進了該縣旅遊產業發展,並在2020年國慶期間邁入了度假旅遊高峰期。

21日,貴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發布最新通報稱,劍河縣是苗族同胞人口眾多的縣份。2017年,為發展旅遊產業,劍河縣仰阿莎旅投公司依託劍河縣文化旅遊資源稟賦,通過自籌資金和銀行融資8600萬元,在清水江北岸建設仰阿莎雕像。經核實,該項目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

通報全文↓

然而,

「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這一說法

就能站得住腳嗎?


公開資料顯示,「仰阿莎」雕像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2017年7月完工,該項目總耗資8600餘萬元。整座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取自於當地苗族節日「二月二」和「六月六」,有著苗族傳統文化寓意。只比雕像淨身高的話,「仰阿莎」雕像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雕像46米,加基座為93米)還要高20米。


與8600餘萬大手筆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劍河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身份」。據悉,劍河縣曾是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和全省不考核GDP的十個縣之一,是全省2019年脫貧攻堅擬整縣摘帽的24個縣之一。2020年3月,劍河縣才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摘帽」。


這一次,網友們也吵翻了!


部分網友表示質疑:

搞這種面子工程有必要嗎?↓


@馨文:花得起這麼多錢造女神像,貧困嗎?


@貓熊論:這哪是貧困縣幹的事情,這就是個土豪縣啊,羨慕!


@金砂壺:要是把這錢用於扶貧,早就脫貧了!


但也有網友認為:

如果能帶來經濟效益,無可厚非!


@怡然自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苗女塑像也可能是旅遊項目之一,如果能帶來經濟效益,無可厚非。


@寶寶:不弄個噱頭,有多少人知道劍河這個小縣城?我覺得這個錢花得值。


「貧困縣耗資8600萬打造苗族女神像」

究竟是帶動發展還是勞民傷財?

專家:需要一個度


對此次事件,從事建築遺產保護的研究者越劍認為,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有多種方式,大手筆再修一個雕像沒有太大的必要。「當地肯定有古村落、古建築等需要修復,可以通過挖掘保護本身存在的文化建築,來促進文旅發展。」


四川省旅遊協會原副會長司徒華則表示,此次事件需要辯證地去看待。「貧困縣要發展,肯定要有一定的文化投資,如果這個文化定位是準確的,就不能單純地說這樣做不值。」值不值要看最後的結果,如果客觀上確實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甚至比其他的投資資金回流更快,那麼就不能說這樣做是不對的。


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認為,「其實,這類事就是需要一個度。」


封面新聞


無論如何,

雕塑是否美觀,

是否恰當地傳遞了當地文化,

絕不是看雕塑規模的大小!

此前,

住建部就通報了

一批違規建設的文化地標,

99.9米高水司樓、

57.3米高關公雕像赫然在列。


今年9月29日,住建部曾發布《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加強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審查。《通知》中提到,一些城市雕塑存在尺度過大、品質不高、題材不適宜以及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等問題,特別是一些地方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


《通知》中在明確建設管理重點方面提到,將高度超過10米或寬度超過30米的大型雕塑作為城市重要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嚴格控制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嚴禁以傳承文化、發展旅遊、提升形象等名義盲目建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大型雕塑。


指望「女神」脫貧?

地方是該好好算算這筆經濟帳!


針對「與其打造女神,不如資金扶貧」的指責,當地回應稱,當地政府近三年來將所有資金都用於突擊脫貧攻堅,原計劃建設的仰阿莎雕塑的一些附屬設施中途已暫停建設。

可是,建成「女神」的2017年,劍河縣確係國家級貧困縣。當地規劃的仰阿莎溫泉小鎮,總投資約12億元,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每天最大接待人數約為1萬人,聘請國內頂級專業公司管理。但根據官方信息,從2017年正式營業以來,當地旅遊收入也只有2000多萬元。這筆經濟帳實在有點沒算明白。

脫貧攻堅既要算經濟細帳,更要算民生大帳。脫離地方財政實際,盲目舉債,貪大求全,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逃不過社會監督輿論監督,躲不開群眾雪亮的眼睛。


新華每日電訊


你如何看待

地方追求「大雕塑」現象?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編輯:王迪

責任編輯:劉燁燁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貧困縣耗資8600萬打造88米女神像!帶動發展還是勞民傷財?
    近日,有網友航拍了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仰阿莎,十分震撼。據悉,該雕塑為貴州劍河縣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資8600多萬元。公開資料顯示,「仰阿莎」雕像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2017年7月完工,該項目總耗資8600餘萬元。整座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取自於當地苗族節日「二月二」和「六月六」,有著苗族傳統文化寓意。
  • 原貧困縣8600萬建88米女神像,工作人員:沒用國家一分錢
    曾是貧困縣的貴州劍河縣,耗資8600萬元建設苗族女神「仰阿莎」塑像,引發外界質疑。
  • 貧困縣耗資8600萬元建88米女神鵰塑遭質疑:又一個水司樓?
    之前獨山縣擴巨資打造的爛尾樓――"天下第一水司樓",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爐的。想借形象工程,吸引遊客,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因拆資8600萬元,建造了88米高的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被網友航拍,引發熱議。
  • 貴州劍河回應貧困縣女神像:未用國家扶貧資金,今年旅遊收入兩億
    2016年全貴州88個縣級行政區GDP排名,劍河在倒數第9名。苗族女神雕像仰阿莎位於貴州劍河縣清水江(仰阿莎湖)北岸,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像,整座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取自於當地苗族節日"二月二"和"六月六",有著苗族傳統文化寓意。
  • 貴州8600萬「女神像」投資方:雕塑不掙錢,原本有商業配套
    曾是貧困縣的貴州劍河縣,耗資8600萬元建設苗族女神「仰阿莎」塑像,引發外界質疑。21日,記者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獲悉,雕塑由劍河縣一家旅遊投資企業修建,費用來自其自有資金以及貸款融資。「曾是貧困縣的劍河縣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苗族女神像仰阿莎,耗資8600萬元,你覺得值嗎?」10月19日,一條貴州劍河縣仰阿莎雕塑的航拍視頻,引發外界質疑。雕塑底座高22米、身高66米、總高達到88米。劍河縣政府官網公示顯示,雕塑材質為不鏽鋼,藝術呈現為圓雕、浮雕相結合;雕塑建造完成後,經世界紀錄認證機構現場測量核實,被確認為世界上最大的仰阿莎雕塑。
  • 貧困縣花8600萬建雕塑 官方稱推動了旅遊發展
    掃碼觀看視頻10月20日,貴州劍河縣耗資8600餘萬元建雕塑一事引發熱議。該雕塑高88米,是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據了解,該縣今年3月3日退出貧困縣序列。有網友質疑,該雕塑為「形象工程」。劍河縣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仰阿莎主題公園近年來推動了該縣旅遊產業的發展,由於近三年資金都用於突擊脫貧攻堅,仰阿莎雕塑一些附屬設施已暫停建設。
  • 貧困縣花8600萬元造「女神像」引質疑,官方...
    近日,有網友航拍貴州劍河縣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仰阿莎,十分震撼。但曾是貧困縣的貴州劍河縣耗費巨資建造「女神像」隨即引發外界質疑。  「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  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還高20米  據封面新聞報導,苗族美神「仰阿莎」像坐落於貴州劍河縣仰阿莎湖畔。
  • 貴州一個「貧困縣」,卻花8600萬打造雕像,成中國「自由女神像」
    今年當地才成功退出貧困縣,但在退出「貧困縣」之前,這裡花了8600萬元,只為建一座巨大的雕像,甚至超過8600萬元,可能還多一點。也就是說,當時還是「貧困縣」的劍河縣,毅然斥資近9000萬元,只為建這座雕像。其實,他們建造的是苗族女神和楊阿沙的雕塑,而且是不鏽鋼材質。很多朋友感慨,自己錢不多,但確實有這個勇氣,甚至不惜重金來個「世界第一」的名號。
  • 貧困縣被指巨資建女神雕像 官方:未用國家扶貧資金
    > 近日,有網友航拍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該雕塑為貴州劍河縣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資8600多萬元。2017年,為發展旅遊產業,劍河縣仰阿莎旅投公司依託劍河縣文化旅遊資源稟賦,通過自籌資金和銀行融資8600萬元,在清水江北岸建設仰阿莎雕像。雕像融入了當地苗族節日「二月二」和「六月六」的文化內涵,底座高22米、身高66米、總高88米。經核實,該項目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2019年,經過州級貧困縣退出專項審查、省級第三方評估、國家復檢等程序,劍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貴州貧困縣斥資8600萬建雕像,如今成養牛場,網友:又一面子工程
    當然如此龐大的雕像,造價也十分不菲,比如中原大佛就是耗資2.8億才建成,而印度的團建雕像是耗資250億盧比,所以,此類的工程適合建在不差錢的地區或國家,但我們知道印度明顯不在有錢的行列,所以我們也稱這種現象為面子工程,除了印度外,其實在我國也有一些相對貧窮的地區,也跟風建造雕像,在我看來也是十分不理智的行為,比如在前兩年,貴州劍河縣建造的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像
  • 最高觀音像 比自由女神高15米 6年建成耗資8億 摸個佛腳收費88元
    最高觀音像 比自由女神高15米 6年建成耗資8億 摸個佛腳收費88元中國文明有著歷史的長河,在這麼長的歷史中,我們也遭受過炮火,也能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現在我們國內,有著5個主要的教派,分別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以及基督教。
  • 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當天,省政府批准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四川161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5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7個貧困縣摘帽,對四川脫貧攻堅具有標誌性的意義。」省扶貧開發局負責人表示。
  • 湖光山色仿佛入畫,清江源頭佇立13米鹽水女神像
    記者走上前仔細端詳,女神面目清秀,端莊美麗,其右手呈拈花狀態,輕扭腰肢,腳踏朵朵祥雲。雕塑的底座,是關於鹽水女神的文字介紹。藍天白雲倒映在女神湖裡,鹽水女神像是其中最耀眼奪目的風景,站在半山俯瞰,仿佛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泛舟其間,舒暢愜意,讓人流連忘返。
  • 最勞民傷財建築物:耗資7000億能容納150萬人,卻仍不滿在擴建!
    時至今日,人們對建築造詣的瘋狂程度,用勞民傷財來形容都不為過!坐落在它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的麥加大清真寺,是聞名全球的清真大寺,佔地面積多大18萬平方米,被譽為是「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成為了世界各國穆斯林最嚮往的朝拜聖地。但這麼一個建築物,卻因為造價成本高,被驢友們評選為是世界上最勞民傷財的建築物。
  • 最美苗族女神像仰阿莎,高88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最美苗族女神像仰阿莎,高88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流傳著非常多美麗的傳說,在海邊居住的人對於媽祖一定不陌生吧,傳說她是生活在海邊的一位普通姑娘,通過她的善良勇敢治癒了漁民的瘟疫,保佑出海漁民的安全,受到了漁民的尊敬愛戴。
  • 貴州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出名啦,為打造一尊「巨人」,斥資幾千萬!
    說到貴州,我們都知道, 這是我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 但是,在貴州省的國家級貧困縣,為了製作「巨人」的雕刻,不惜投資近千萬元的資金。這個縣是貴州省劍河縣,劍河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屬於貴州省貴州省貴州東南州,全縣面積只有2176平方公裡,人口不足20萬,是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小縣城, 劍河縣經濟落後,交通也不發達, 是國家級貧困縣,是貴州省最貧困的縣之一。
  • 海南耗資8億建造的景點,門票150飛機路過都要尊敬曾備受質疑
    海南耗資8億建造的景點,門票150,飛機路過都要尊敬,曾備受質疑其實不難發現,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就慢慢地在這片土地上紮根了。佛教對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國內也存在著不少的佛教信徒。在海南,有這麼一處景點十分特殊,這是耗資八億所打造的,門票價格為
  • 太行山旅遊業帶動保定貧困縣脫貧
    駱駝灣村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文化和旅遊部印發《太行山旅遊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阜裕公司與顧家臺村、駱駝灣村兩個村委會合作開發民宿項目,公司租下兩村農戶房屋,打造了40多個民宿小院,涉及兩村91戶群眾,帶動戶均年增收14542元。截至目前,阜平縣2020年接待遊客6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8億元,覆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811戶4886人,人均年增收1萬元左右。
  • 貧困縣耗資12億建208米佛像,摸一下佛腳要50元,遊客:拜不起
    導讀:貧困縣耗資12億建208米佛像,摸一下佛腳要50元,遊客:拜不起國內最出名的佛雕像應該就是四川省的樂山大佛了,雖然不是世界第一高,但勝於歷史悠久,開鑿於1200多年前。樂山大佛高71米,面向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的匯流處,坐鎮八方。
  • 貧困縣被曝耗資千萬搬運巨石 寓意「時來運轉」
    曝某貧困縣耗資千萬搬運一塊大石頭。該帖說:國家級重點貧困縣甘肅武威市古浪縣2009年1至10月的財政收入僅有7044萬元,但於今年9月12日耗資500萬元(另一說為1300萬元),僱用運輸公司將重369噸的被當地人稱為「神石」的甘州石,從古浪峽搬到9公裡外的金三角廣場作為城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