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劍河回應貧困縣女神像:未用國家扶貧資金,今年旅遊收入兩億

2020-10-22 斑馬浮世繪

今年2020年,有點不一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的一年,也就在幾年3月3日,貴州劍河縣宣布退出貧困縣,也就是"苗族女神"誕生的一年。


劍河縣的傳說


劍河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截止2013年全縣面積2176平方公裡,轄1鄉11鎮1街道辦事處178個村(居),總人口27.07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其中以苗侗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6%。 2016年全貴州88個縣級行政區GDP排名,劍河在倒數第9名。


苗族女神雕像仰阿莎位於貴州劍河縣清水江(仰阿莎湖)北岸,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像,整座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取自於當地苗族節日"二月二"和"六月六",有著苗族傳統文化寓意。2008 年," 仰阿莎 " 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劍河縣一帶至今仍流傳著 " 仰阿莎 " 的傳說,她象徵著苗族人民對愛情的歌頌以及對生命的讚嘆。如今,劍河縣境內還能找到傳說中 " 仰阿莎 " 出生的水井、沐浴的溫泉及暢遊的湖泊。


據悉,劍河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今年3月才剛剛"摘帽",因此有人便提出了質疑,"難道貧困縣不貧困了?"。



巨資建設女神雕像 曾獲世界紀錄


據了解,該雕像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資8600多萬元。在劍河縣人民政府官網2017年公示信息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該雕像擬建高度總高88米,其中人物高度66米,基座高度22米,最終材質為不鏽鋼鍛造製作。


2017年12月16日,經世界紀錄認證機構現場測量核實,認定"仰阿莎女神雕像"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女神鵰塑,並頒發了世界紀錄證書。



耗資近億 貧困縣身份引質疑


與斥資8600萬的精美的雕像形成對比的,是劍河縣的另一個"身份"—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據了解,劍河縣曾是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和全省不考核GDP的十個縣之一,是全省2019年脫貧攻堅擬整縣摘帽的24個縣之一,直到2020年3月,劍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但值得注意的是,該雕像於2017年7月完工,很多網友也是看到這才提出了質疑,"2017年不還沒有脫貧嗎?有這些錢為什麼不用到脫貧致富上去?"


官方回應;未用國家扶貧資金,建雕像是為了促進旅遊業


面對種種質疑,10月20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稱,因為該雕像建設時間的特殊,還是處於脫貧工作中,但是縣裡的脫貧任務還是放在首位,全縣全力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當地政府近三年來將所有資金都用於突擊脫貧工作中,之前計劃建設的仰阿莎雕塑的一些附屬設施中途已暫停建設。


21日,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也做出了回應,稱建設這座雕像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對於建設資金出處,有關部門也表示未使用國家扶貧資金,是劍河縣仰阿莎旅投公司通過自籌和銀行融資等方式獲得的。



有關專家:是否勞民傷財,還要辯證看待


當地政府官網信息顯示,該縣此前就曾斥巨資打造仰阿莎溫泉小鎮和縣城景區建設,其中就包括打造有仰阿莎女神鵰塑的仰阿莎主題公園,總投資約12億元。據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網顯示,2014年,劍河縣旅遊增速在全省1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中位居前列,排名第2位。


目前,對於劍河縣在脫貧工作期間建設巨額雕像是否有勞民傷財之嫌,四川省旅遊協會原副會長司徒華表示這件事需要辯證地去看待,"貧困縣要發展,就要有投資,如果這個文化定位是準確的,就不能單純地說這樣做不值,還是要看最後的結果,如果客觀上確實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甚至比其他的投資資金回流更快,那麼就不能說這樣做是不對的。


警惕"面子工程" 脫貧攻堅沒有捷徑


其實在脫貧工作上最怕的是"面子工程",建幾個像樣的地標大搞"形象主義"這是最要不得的。


近幾年這樣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其中最典型的還要屬"荊州關公像" 和"獨山水司樓",前者耗資15億,號稱是"全球最大關公像" 宣稱申報了3項金氏世界紀錄。然而,買票去觀賞關公像的遊客卻寥寥無幾,雕像本身還被查出來質量問題:後者從2017年5月完成主體建設後,規劃中的酒店、會展等業態卻遲遲不能落地,最後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爛尾樓"。


出了錢卻又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文化地標"又有何用?,看似光鮮實則卻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不僅得不到外界的支持,還勞民傷財,最終成為地方財政難以承受之重、百姓之痛。


脫貧攻堅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想要通過旅遊業帶動經濟發展無可厚非,但也要因地制宜,貼近人民群眾。急功近利、只重外在形象、濫用民族文化,無異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受苦的還是百姓。


因此,要警惕"面子工程",要明確凡是只有腳踏實地、遵循規律才是正道,更要明白脫貧攻堅這條路從來就沒有捷徑。

相關焦點

  • 貧困縣被指巨資建女神雕像 官方:未用國家扶貧資金
    (原標題:貴州一貧困縣被指巨資建雕像,官方: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
  • 比「自由女神像」還高!貧困縣花8600萬元造「女神像」引質疑,官方...
    近日,有網友航拍貴州劍河縣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仰阿莎,十分震撼。但曾是貧困縣的貴州劍河縣耗費巨資建造「女神像」隨即引發外界質疑。  「世界最大苗族女神像」  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還高20米  據封面新聞報導,苗族美神「仰阿莎」像坐落於貴州劍河縣仰阿莎湖畔。
  • 貧困縣耗資8600萬打造88米女神像!帶動發展還是勞民傷財?
    21日,貴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發布最新通報稱,劍河縣是苗族同胞人口眾多的縣份。2017年,為發展旅遊產業,劍河縣仰阿莎旅投公司依託劍河縣文化旅遊資源稟賦,通過自籌資金和銀行融資8600萬元,在清水江北岸建設仰阿莎雕像。經核實,該項目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
  • 貧困縣耗資8600萬打造88米女神像!帶動發展還是勞民傷財?
    對此,劍河縣有關方面回應稱:雕塑的建設是為了帶動旅遊,仰阿莎主題公園近些年促進了該縣旅遊產業發展,並在2020年國慶期間邁入了度假旅遊高峰期。21日,貴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發布最新通報稱,劍河縣是苗族同胞人口眾多的縣份。
  • 貴州一個「貧困縣」,卻花8600萬打造雕像,成中國「自由女神像」
    劍河縣是貴州一個欠發達的縣。今年當地才成功退出貧困縣,但在退出「貧困縣」之前,這裡花了8600萬元,只為建一座巨大的雕像,甚至超過8600萬元,可能還多一點。也就是說,當時還是「貧困縣」的劍河縣,毅然斥資近9000萬元,只為建這座雕像。
  • 貴州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出名啦,為打造一尊「巨人」,斥資幾千萬!
    說到貴州,我們都知道, 這是我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 但是,在貴州省的國家級貧困縣,為了製作「巨人」的雕刻,不惜投資近千萬元的資金。這個縣是貴州省劍河縣,劍河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屬於貴州省貴州省貴州東南州,全縣面積只有2176平方公裡,人口不足20萬,是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小縣城, 劍河縣經濟落後,交通也不發達, 是國家級貧困縣,是貴州省最貧困的縣之一。
  • 貴州劍河:深度貧困村的「蛻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4)本報記者 李健 李秋燕 楊通敏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和貴州省深度貧困縣之一。今年3月,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同意劍河退出貧困序列。曾經的深度貧困縣有何變化?7月6日-7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劍河感受到那裡的人們正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奮力奔跑。深度貧困村蝶變成美麗鄉村從劍河縣城出發,汽車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駛,一個多小時後,突然進入一個樹木茂密的村莊。這裡高山環抱,原始森林把村子裹得很嚴實,若不是熟人帶路,很難發現這個「世外桃源」。
  • 貧困縣利辛縣20年沒脫貧 每年5億扶貧資金多用於基建
    記者近日前往利辛縣調查了解到,利辛縣自1994年被列入國家級貧困縣,20年以來一直沒脫貧,近年每年從國家和省市拿到的扶貧款項更是高達5億元,然而,過多的扶貧資金似乎投入到了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使得當地農戶「造血」功能缺失;還有媒體報導稱,扶貧資金運作被當地老百姓稱為無招投標、無管理辦法、無劃撥程序、無監理、無竣工驗收的「 五個W 」……在讓人「上癮」的貧困背後,有關貧困縣扶貧與脫貧的議題引人深思
  • 貴州貧困縣清「0」,人民日報如此關注
    貴州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實現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本報貴陽11月23日電 (記者顧仲陽、蘇濱)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的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
  • 攜程力促「造血式旅遊扶貧」 旅遊門店開進貧困縣
    貧困縣變身「小眾」旅行秘境國慶節遊客人均花費超過3000元,三亞自由行人均花費高達5253元,幾乎是貧困縣人均月收入的2倍。如果讓遊客走進貧困縣,那他們的住宿、門票、用車、餐飲、購物需求,將助力貧困縣快速脫貧攻堅。遊客的UGC內容通過攜程「旅拍」,將再次觸達潛在遊客,持續性盤活本地旅遊經濟。
  • 貴州劍河:金融支持旅遊村幸福蝶變
    圖:劍河農商銀行工作人員了解資金需求深秋時節,走進貴州劍河縣革東鎮屯州村,寬闊整潔的廣場周圍,環繞著富有民族特色的農家民宿,熙熙攘攘的遊客,不僅可以在這裡參觀八郎古生物化石群,還可以在依山傍水間體驗淳樸的農家生活,品味可口的苗族美食
  • 原貧困縣8600萬建88米女神像,工作人員:沒用國家一分錢
    21日,新京報記者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獲悉,雕塑由劍河縣一家旅遊投資企業修建,費用來自其自有資金以及貸款融資。全文1797字,閱讀約需3.5分鐘 ▲貴州一原貧困縣斥巨資建女神雕像被指搞「形象工程」 官方:未使用扶貧資金。
  • 今天,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啦!
    今天,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啦!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圖源:多彩貴州網今年10月,9 個貧困縣在完成剩餘貧困人口和貧困村脫貧驗收、已脫貧人口和已退出貧困村全面檢視工作的基礎上,對照貧困縣摘帽驗收標準進行了自評,向所在市州提出摘帽退出申請。
  • 國家深度貧困縣湖北巴東:「光電銀行」點亮扶貧路
    央廣網武漢12月20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巴東臺記者焦國斌 賈苗苗)在湖北省九個國家深度貧困縣之一的巴東縣,國家電網公司實施的「陽光扶貧行動」光伏扶貧項目成為「光電銀行」,光伏電站持續發揮穩定效益,「陽光」資金「解渴」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為貧困村「澆灌」出致富之花。
  • 走近森林溫泉養生秘境 探尋苗族美神故鄉貴州劍河
    近日,由貴州省劍河縣人民政府牽頭,劍河縣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劍河縣仰阿莎旅遊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承辦,重慶好地方旅行社協辦的「多彩貴州·原創劍河」重慶·劍河旅遊專線踩線活動圓滿結束。本次文旅踩線活動有來自重慶攝影愛好者、重慶丁丁貓旅遊管理公司及重慶網絡媒體10餘人參與,為挖掘劍河縣旅遊文化、推行劍河全域智慧旅遊以及精準落實旅遊扶貧。
  • 貧困縣耗資8600萬元建88米女神鵰塑遭質疑:又一個水司樓?
    貴州位於的腹地,處於西南高原地帶,全省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萬壑、峰連嶺結的內陸高原,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貴州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這裡有原始古樸的山、水、林、洞,最著名的有中國最大的黃果樹瀑布、奇特的、千戶寨等;再加上純樸的民俗風情,極富吸引力。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近日,記者在此次宣布脫貧摘帽的貧困縣進行了實地採訪。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便、農村耕地少是貴州貧困戶致貧的關鍵原因之一。
  • 美團向全國貧困縣再提供20萬就業崗位 貧困騎手最多縣是鎮雄
    6月28日,美團點評集團(簡稱「美團」)宣布,將此前針對扶貧的「新起點計劃」進一步升級為「新起點在縣」。美團將切實把扶貧舉措落實到縣一級,面向全國832個貧困縣再提供20萬個騎手崗位,並聚焦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通過推動就近就業、探索公益及旅遊等扶貧方式,穩紮穩打助力貧困縣脫貧。
  • 中國最後52個貧困縣摘帽!貴州:中國最後一批貧困縣摘帽
    根據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數據和3家第三方評估機構實地評估檢查反饋,9個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均為0(低於3%的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錯退率和漏評率均為0(低於2%的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群眾認可度平均為99.12%(高於90%的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均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和要求,3家第三方評估機構實地評估均建議予以退出。
  • 貴州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出列
    截至2019年底,貴州仍有9個深度貧困縣未脫貧。經多方努力,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等9個縣達到退出標準。  在經過縣級申請、市州初審、省級審核等程序後,由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法公開招標確定3家第三方評估機構,分別對貴州省2020年申請退出的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進行實地專項評估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