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量子位」(ID:QbitAI),作者:允中,,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碩士畢業 5 年,總包 130 萬,什麼水平?
某廠 8 級,50W總包什麼水平?
某廠 3 年,p7 總包120,拿了一個香港總包。Offer 170W是什麼水平?
坐標某廠, 90 年,女,3- 1 總包70-80w是什麼水平呢?
「什麼水平」是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用戶的一個常用口頭禪。主要出現在一些入職、晉升相關的討論中,網際網路大小廠的精英們,會低調曬出自己的收入總包(package),以此確認自己的職業階梯到了哪一級,順便也確定一下江湖地位。有時,這甚至有點像入職新公司或者升職加薪時的一種儀式。
工作三五年,年薪上百萬,網際網路的造富神話,讓人心神不寧。有人說,看到「什麼水平」這類關鍵詞的討論要慎入,因為看完後常常會懷疑自己到底什麼水平。
金融通信能源金領人才更多,但網際網路賺錢能力強
上脈脈一看,似乎到處都是百萬年薪的精英。在微信朋友圈曬的是自拍、美食、孩子和貓狗,而到了脈脈上,眾人的社交貨幣則變成了職位、薪水與項目。
「有的用戶說脈脈像個名利場,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機遇場。」 脈脈招聘服務相關負責人對量子位說,「有秀曬炫心態的其實是少數。僱主需要對求職者做背景調查,求職者也需要對僱主做背景調查,中高端人才求職跳槽往往很謹慎,所以希望用這種方式了解更多信息。」
也許是因為網際網路人才更加善於利用職場社交平臺來立人設求發展,所以曝光度更高。
但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 2020 年 8 月 2 日最新發布的《中國高端人才透視2020》(以下簡稱「報告」),高端人才佔比的最多的行業,其實不是網際網路。
報告顯示,以高薪金領人才相比於該行業的整體人才數量的佔比來計算,排名前三的是金融、通信電子與能源電力行業,其次才是商業服務業和IT網際網路等行業。
此份報告脈脈採取的是綜合測算方式來定義金領人才,通過分析人才的收入、職位、學歷及工作單位的情況,匯聚成了高端人才庫進行分析。簡而言之,報告關注的是那些最有望成為百萬年薪的金領人才現狀。
許慶林是一家獵頭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和不少金融投資領域高端人才聯繫深厚。他多年經驗顯示,在金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房地產等「當前或當時的熱門行業」, 10 年以內成為年薪百萬人才的概率更大,實現更快。
據他介紹,一線投行或投資公司、頂級諮詢公司,如MBB(麥肯錫諮詢、貝恩諮詢、波士頓諮詢)、外資律所,主要是美資所,百萬年薪 5 年左右即可實現,在四大裡面12- 15 年也有可能實現。
許慶林打過交道的年薪百萬的高端人才,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比如往往極其聰明,本科都是名校畢業,基本上國內清北之流或常青藤,而且身體好,抗壓能力強,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飯,難得休假。
個人的腦力、體力與心力,加上行業機遇,是鋪就金領之路的前提。
最新發布的 2020 年《財富》中國 500 強排行榜單也可以側面印證高端人才的行業分布。
榜單上排名前十的公司均是金融保險、電信運營商與基建能源相關的公司。在拼「高端人才基數」上,這些領域的公司仍然佔優。
而網際網路公司的賺錢實力的確可以用「傲視群雄」來形容。《財富》編輯部的文章指出,在盈利能力方面,最賺錢的 10 家上市公司除了幾大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之外,仍是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這十家公司在去年的總利潤約為1. 7 萬億元,接近全部上榜公司利潤總和的40%。
盈利能力如此之高,網際網路行業高薪人才數量快速增長也就不足為奇。
杭州金領人才碩博學歷佔比領先深圳
學歷對於成為金領人才到底重要嗎?
報告對高端金領人才的學歷狀況進行了分析。學歷結構上,越是一線城市,金領人群中擁有碩博學歷的越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一線城市的高學歷人才富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一線城市的產業結構和職業機會分布,更容易讓高學歷人才成為金領。
明星城市杭州在報告中再次獲得亮眼表現,碩博學歷的金領人才數量佔比,已經略為領先深圳。杭州近年來的人才引進力度頗大, 2020 年初脈脈數據研究院的《人才流動與遷徙2020》報告顯示,杭州已經進入人才流入第一陣營,人才供需兩旺,吸引力已經超過廣州。
哪個行業的金領人才學歷最高?報告顯示,IT網際網路行業擁有碩博學歷的金領佔比遙遙領先。
程式設計師群體「含金量」第一,AI研發人才供不應求
成為金領,除了選對行業和城市,崗位也是重要因素。報告以網際網路行業為例,對各崗位百萬年薪人才的佔比進行了分析。
網際網路行業以技術創新驅動,擁有最多百萬年薪人才的崗位,自然是研發崗。尤其是AI等前沿領域的核心研發人才,只要願意努力,百萬年薪並不費勁。
報告顯示,在就業壓力山大的當下,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人才,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招聘需求一路走高。
2020 年 7 月,AI核心研發人才的崗位供需比(招聘崗位數:求職人數)已經達到了1.6:1。
擁有核心技術能力的程式設計師們,其實不必過度焦慮於所謂的「 35 歲天花板」。報告顯示,對比各個行業金領人才,網際網路行業工作年限大於 10 年的人數佔比並不算低,反倒是汽車行業,年輕金領佔比最高。
CSDN創始人蔣濤認為:「在國內大家覺得技術崗到 35 歲要轉管理崗或轉業務,這是因為技術在他的公司裡並不具備真正關鍵性的價值和作用。對於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而言,不斷更換新人並不是好事,技術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應該鼓勵這些技術人去提升,對技術人員的回報或薪酬、等級要相應地跟管理平行,這樣的技術公司將來會越來越多。「
蔣濤也承認,專做頂尖技術的人還是少數,技術人才需要有更廣的適應度,要有管理、協同的能力。此外,對於想創業的程式設計師們,積累市場和銷售的經驗,建立一個自己的團隊,讓每個人的能力和長處得到發揮,磨練自己的經驗和人情練達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百萬年薪的產品經理,年齡焦慮可能比程式設計師更嚴重
和受關注度頗高的程式設計師群體相比,網際網路行業產品崗位的年齡焦慮其實更嚴重。
報告中數據可見,網際網路行業,具備百萬年薪實力的產品經理數量佔比,已經落在了銷售崗後面。
為阿里巴巴、網易等大公司做獵頭服務的Jason,主要做的就是產品類崗位。他說,網際網路行業的百萬年薪高端人才,過往的公司背景都非常好,都有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背景,有豐富的帶團隊經驗,在過往公司的職級,業績,穩定性來說都還不錯。而且,這些人往往守時、謙和,獵頭跟他們打交道,更容易感受到相互的尊重。
Jason認為,產品崗位比較特殊,這個崗位有點青春飯的意思,尤其是當前的泛娛樂行業,基本上很多公司要產品,都期望 90 後比較多,因為他們更懂用戶。
Jason聊的百萬年薪候選人,一般在30- 34 歲比較多,他也見過有 3 年工作經驗的產品經理,因為背景優秀,拿到了 80 萬的年薪。「到了 33 歲以後,如果不是那種大咖,我覺得比較難,內部也比較容易被淘汰。」
年薪百萬之路如何鋪就?身體、能力與運氣缺一不可
「之所以能夠年薪百萬,是因為給公司創造了數百萬、上千萬的價值。之所以能創造出這麼多價值,身體、能力和運氣缺一不可。要麼能力是99%的人比不了的,要麼運氣是99%的人比不了的。有能力沒運氣不行,有運氣沒能力更不行。身體不好亦不行。「許慶林說,「所有這些人背後的特質是聰明、客觀、勤奮,對生活充滿熱情。」
而且,越是高端人才,在跳槽這件事上,越是慎重。Jason說,他們對於職業機會的細節了解比較多。平臺、期權、融資信息和融資機構、團隊、創始人背景等等,都會仔細了解。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後疫情時期的HR們,把中高端人才的獲取視作工作中面臨的最大挑戰,難度遠高於壓縮人力資源成本。
中高端人才的求職過程,更多是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年薪百萬的人才,已不可能靠跟老闆談或是多投簡歷,就能跳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