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發明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
2019麗水攝影節主題為「麗水再出發」
就是讓攝影的歷史在麗水匯聚
在這個享譽世界的攝影平臺
再度出發!
自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後,身邊的一切都像被按了加速鍵。事實上,數碼影像普及不足30年,但手機攝影、手機錄影對我們而言像吃飯睡覺一樣日常,仿佛手工衝印照片的時代已過去很遠很遠。
可是你知道在攝影技術的發展歷史上,奶酪、土豆、蛋清也能用來製作照片嗎?你知道玻璃、鐵板、鋅板、不鏽鋼也可以當做照片底板嗎?
在2019麗水攝影節上,我們將在麗水攝影博物館看到一個濃縮了攝影技術發展180年歷史的重要展覽——《對話》中外手工影像原作展。本展覽共有14 位國際知名傳統攝影手工藝術家、31 位國內藝術家參展,展出作品共190幅,展現古典攝影工藝多達30餘種。
這是一場什麼樣的對話?為此,小編對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來自南京藝術學院的鐘建明教授進行了專訪,與大家共同探尋19世紀手工印相的溯源之旅!。
《對 話》中外手工影像原作展
學術顧問:山姆·王(Sam Wang)、付黨生
學術主持:鍾建明
中方策展人:沈忠海
國際策展人:艾麗·楊(Ellie Young)
展覽統籌:孔耐
展覽執行:李哲
本次展覽主題是「對話」,是跟誰對話呢?
一是與歷史、與傳統對話,對攝影師來說,了解攝影發展的脈絡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不知道過去就很難做未來,這是我們經常要講的一句話。特別感觸的是在美術館裡面,我們可以看看上一代人的繪畫和現代人的繪畫。沒看過原作之前,和看過原作之後的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然後是藝術與大眾的對話。藝術是小眾的,但對大眾做這種多元化影像的啟蒙是有必要的。三是中外藝術家之間的對話,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攝影技術、探索精神、藝術審美。習主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間文化的交流本身就是構建共同體的一個重要部分,希望能為中國攝影界帶來一些新的信息和創新機遇。
奶酪、土豆、蛋清真的可以用來攝影嗎?
實際上最早通過手工印相來留存影像的人主要是科學家、技師,具備一定化學和物理知識的專業人士,因為這個過程中要用到化學藥品,有一些是有毒的或是藥物反應產生的氣體是有毒的,存在較高的危險性。而在物質不豐富的年代,他們想找到一種最快,最簡潔、最方便的方式,所以會從身邊的這些材料出發。那麼究竟會是怎樣的效果,請大家前去觀看展覽。
現在專業級攝影、手機攝影這種數碼影像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也很便捷,為什麼您要堅持推廣這種手工印相呢?
我個人認為手工的意義在於他的實驗性、偶然性和唯一性上。手工攝影的魅力就在過程當中的不可預料、不確定,這就帶來最終成品的唯一性,每一次的效果都是不同的,非常符合當代藝術的精神。而數碼攝影,是的,他很精確,攝影成像的過程是可以精確地設計到完美的地步,所以你得到的是一個完美的影像,但這是工業化的產品,太容易獲得,也失去了藝術的個性化,攝影師的個人意志體現被大大削減了。目前中國愛好攝影的群體很龐大, 但攝影「語法」還是太單調,我想把這種工藝介紹給大家,增加中國攝影文化的多元化。
國外在攝影探索方面更為領先,古典攝影方面國內外的差距在哪兒?
確實國外更領先,攝影、相機就是他們發明的,所以從工業革命以後,就開啟了這方面的探索之路。以世界攝影史為對照,1839—1900年,或者1888年柯達公司發明軟片或者是柯達公司布朗寧機器發明之前,手工印相這一段歷史,中國是缺失的,但喜歡並堅持手工攝影的人群一直都存在。工藝上來說,之前鉑金、溼版、藍曬、範戴克等工藝比較常見。這幾年以來,國內的發展勢頭是越來越好的、大家掌握的工藝也越來越多,並且有一些藝術家也對工藝進行了創新,這次展覽就有31位國內藝術家的作品參展。
由於其自身的唯一性,投入的大量時間、精力,這些原作照片的價值是否也很高,能否介紹一下這些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的現狀。
我們的老照片很容易褪色,但很多手工印相工藝是可以做到保存百年而不褪色的,像鉑鈀印相工藝等等使用貴金屬的工藝,市場上它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中國有著全球最龐大的攝影愛好者人群,也有著最大的藝術品市場,手工印相作品是值得關注的。
2019麗水攝影節
在這裡
回顧百年前的原始攝影技術
一覽當代的手工印相技術創新
在這裡
欣賞世界頂級藝術家的古典手工影像
聆聽中外藝術家的國際性交流
看完展覽仍覺得意猶未盡?關注這兩本好書!
《經典手工影像》,浙江攝影出版社
《碳素印相工藝》,浙江攝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