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成因:源頭冰崩,冰丘衝至江邊阻斷江水

2020-12-11 澎湃新聞

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成因:源頭冰崩,冰丘衝至江邊阻斷江水

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21日消息,西藏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水位從10月19日下午開始形成自然洩流,並衝刷形成洩流槽,堰塞湖河段恢復正常過流狀態,洪水威脅解除,但堰塞湖上下遊區域依舊存在滑坡崩岸的危險。西藏軍區繼續派出直升機和部隊官兵參與搶險救援,並協助專家確定了這次堰塞湖的成因。

今天上午8時30分,西藏軍區繼續派出直升機搭載中國科學院姚檀棟院士等5名地質專家,前往山體滑坡點進行現地勘察,進一步評估滑坡風險,經過現場勘查後,確認了這次堰塞湖的原因。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檀棟

:這次堰塞湖是由於源頭的冰崩,冰崩體帶著冰丘一直堆到江邊,把雅魯藏布江阻斷。我們原來猜測有幾條冰川,叫嫌疑冰川,今天去了以後發現,它實際上就是16條冰川裡最長的一條冰川冰崩以後造成的,所以我們把嫌疑冰川也找到了。這樣我們整個冰崩的原由全都找到了。

據姚檀棟院士介紹,確定了這次山體滑坡的原因,掌握了冰崩發生特點,為今後監測防範類似的自然災害收集整理了重要依據,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湖河段雖然基本恢復至正常過流狀態,但通往這次受影響最嚴重的加拉村的道路,由於路基被江水浸泡多日,受損嚴重,加之路面沉積的淤泥,道路依然無法通行,加拉村安置點的59名受困群眾的醫療衛生保障困難。西藏軍區成立了由4名骨幹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小分隊,並派出直升機將醫療小分隊送至加拉村安置點。

陸軍第956醫院醫生 許源

:通過巡診,小部分村民有感冒的症狀和極個別的群眾有腹瀉的症狀外,大部分群眾的身體狀況比較好,而且精神狀態都非常好。

西藏林芝市米林縣派鎮加拉村村民 格桑多吉

:解放軍到我們老百姓家裡來看病送藥,對我們幫助很大,非常感謝!

位於堰塞湖下遊170多公裡的西藏墨脫縣背崩鄉地東村,雖然洪峰險情已經解除,但是在沒有確認絕對安全之前村民們仍然不能回家,目前村子已空無一人。為了保證群眾財產安全,西藏軍區邊防某團官兵組成巡邏小分隊,加強了對村子裡有無可疑人員和房屋道路受損情況等方面的巡查,為他們回撤前做全面準備。同時,在村民轉移安置點格林村,轉移群眾的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原題為《西藏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成因確認 部隊官兵繼續堅守救援一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西藏雅魯藏布江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及下遊河段基本恢復至正常過流狀態
    工作重點轉向風險防範和災後救助10月20日上午應急管理部牽頭召開多部門聯合會商研判調度會,與前方聯合工作組、消防救援隊伍視頻連線,聽取各方面對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過流後上下遊水情、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分析,會商部署下一步應急救援救災工作。
  • 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 下遊河段基本恢復常態
    西藏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 西藏軍區及時展開風險防範和災後救助工作筆者從西藏自治區搶險救災指揮部了解到,截至20日12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河段基本恢復至正常過流狀態,下遊墨脫縣河段基本恢復常態。
  • 水利部: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險情基本解除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水利部網站2日消息,10月29日,雅魯藏布江林芝市米林縣加拉村段再次發生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截至目前,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險情基本解除,應急處置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資料圖:西藏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
  • 專家分析,雅江堰塞湖系自然冰崩引起
    新華社拉薩10月22日電(記者吳瑞、張宸、王豔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2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西藏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是因為氣候變暖誘發冰崩,冰崩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河道堵塞,系自然原因。  當天,姚檀棟帶領專家組乘坐直升機在堰塞體上空進行了專業觀察。
  • 探秘加拿大北極冰丘 原住民擔心資源開發侵蝕環境
    這些被白雪覆蓋的土丘就是北極奇特的冰原地貌現象——冰丘(Pingo)。據加拿大公園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冰丘一詞衍自愛斯基摩語Pingu(意即小山),因紐特獵人早在700多年前就將冰丘作為制高點,搜索周邊的野生動物和附近海域的鯨魚,同時也將冰丘作為瞭望哨,用以觀察冰情及外來的人員。現時的加拿大冰丘地標公園,過去也曾是苔原天鵝、白額雁、黑雁等遷徙水禽的傳統狩獵場。
  • 數千死魚漂浮增埗河 懷疑江水有毒
    專家認為,江水有毒和江中寄生物都有機會導致大面積死魚的現象,需要環保部門進行鑑定才能確定。在增埗河富力桃園小區河段,記者剛剛走近江邊,就聞到一陣淡淡的臭味,上千條死魚漂浮在增埗河的河面上,綿延數公裡。這些死魚的魚體偏大已發脹,不少死魚估計有近十斤重,以大頭魚和鯇魚為主,疑似水庫魚。「這些死魚從上午11點左右開始出現。
  • 「第三極」冰川科考有望找到冰崩發生新線索
    新華社拉薩9月28日電(記者張熠檸、趙玉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之「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在西藏阿里地區開展近半月後,成功鑽取了阿汝冰川冰芯和阿汝錯湖芯,為研究當地冰崩現象提供了新線索。
  • 西藏自治區資訊|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險情,真正威脅的其實不是中國...
    西藏自治區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險情,真正威脅的其實不是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被稱為「世界上海拔最高大河」,被冰川泥石流封鎖了江水的斷流導致水位迅速上升,在米林縣、派鎮、加拉村的林芝市下遊形成堰塞湖。上遊洶湧的江水繼續向堰塞湖注入每小時800萬立方米的產能,水位每小時上升0.6米。堰塞湖最大儲存能力為6億立方米。根據新華社大學的報告,墨脫縣的7個城鎮和19個行政村被遷往雅魯藏布江下遊。雅魯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我們只看到了西藏和墨脫縣的災難。在印度和中國的邊境,藏南的重要城鎮巴昔卡,有30多米深。
  • 阿里:組織工作組深入探察「冰崩」根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白珍 徐偉偉報導 近日,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氣象局組織工作組前往日土縣,對2016年發生的「冰崩」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  考察發現,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錯湖區冰川群53號冰川,從海拔大約5800米處斷裂,斷面寬2.4公裡,扇長5.7公裡,碎冰滑落至海拔5000米左右,面積達9.4平方公裡。
  • 214滇藏線與瀾滄江伴行了很長一段,江水湍急江水泛黃,蒼涼之美
    瀾滄江水湍急江水泛黃,時而江邊也有美麗的藏族村寨出現,江的兩岸很多地方巖石裸露,質地疏鬆,和渾黃的江水一道,襯託出一種蒼涼之美。214滇藏線過了飛來寺之後,與瀾滄江伴行了很長一段,時而路在山腰,時而又與江面平行。
  • 金沙江邊哄魚
    當某件事,只存在記憶中時,總會變得格外的彌足珍貴,對於生活在金沙江邊的麗江人來說,哄魚也是這樣的存在,每每憶起,眼睛裡都會泛光,那是屬於兒時、屬於鄉愁的味道。「哄魚」是金沙江中上遊沿江兩岸的麗江市玉龍縣塔城至龍蟠、迪慶州香格裡拉市上江至虎跳峽一帶,流傳著的一項民俗活動。
  • 我們看到的冰崩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水做了冰崩的「潤滑劑」  姚檀棟將阿汝冰崩看作一種新出現的冰川災害。「它幾乎是飛下來的,冰體4分鐘內向下移動了5.7公裡,形成冰崩扇前的速度約每小時90公裡。」姚檀棟形容第一次冰崩,碎冰衝入阿汝錯掀起了10米高的巨大「湖嘯」,在湖對岸留下了清晰的衝刷痕跡,最遠達到離岸250米處。
  • 近年來冰川躍動災害事件頻發 中科院專家分析冰崩原因
    近年來冰川躍動災害事件頻發 中科院專家分析冰崩原因 原標題: 央視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了解到,該實驗室科研人員,剛剛獲取了有關西藏日土罕見冰崩的遙感影像,分析認為這次超過6億立方米的冰崩是「冰川躍動」引起的,冰崩範圍
  • 青藏高原冰崩災害危險性評估研究取得進展
    由於青藏高原冰崩事件往往發生在西藏人煙稀少地區,冰崩發生後,快速獲取冰崩運動過程的定量數據相對困難,而這對災害進行快速預判和搶險救災具有指導意義。針對該問題,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何思明團隊取得相關進展。
  • 保險公司內現「世聯通證幣儲行」非法活動 處非辦從源頭阻斷非法集資
    對此,2016年,我市探索開展了「送法到業主 防非進樓宇」活動,2018年又將非法集資風險源頭防控機制擴展到了大型賓館酒店和物業企業。今年是三年「處非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我市多部門聯動,調動發揮社會組織力量,加強非法集資風險機構落地防控,阻斷非法集資蔓延渠道,從源頭上治理非法集資。
  • 用心護好源頭水 訪松花江佳木斯市郊區大來鎮段河長梁建明
    (劉鵬記者劉億服)「給這段的負責人打個電話,抓緊把垃圾清理乾淨,務必要找到傾倒垃圾的源頭,做好宣傳工作……」乘車走在佳木斯市郊區大來鎮南城子村周邊的江堤上,松花江佳木斯市郊區大來鎮段河長梁建明發現問題後,立刻叮囑坐在旁邊主管水務的工作人員進行解決。
  • 南極任我行之遭遇冰崩雪崩
    御長風,隨中國當代徐霞客一起週遊世界南極的那天上午,我們同時經歷了冰崩和雪崩左側不遠處,半邊山倒下了,一塊巨大的冰塊,長寬幾十米,瞬間崩塌,墜入海中, 「隆隆」的低頻聲猶如千軍萬馬掩殺過來.原來發生了罕見的冰崩!
  • 自然體驗師實習記丨江邊灘涂探索記
    所以江水挺清澈的,有幾分新安江的影子。江邊立有告示牌,上書:「長江十年禁漁期,是為子孫留福利」。江邊的斜坡上長滿了蘆葦芒草等植物,十分利於鳥類隱蔽,所以是鳥的天堂。而亂石灘上的淤泥裡,有不少食物,所以鳥兒們也都紛紛胖成了球,用脂肪抵禦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