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再次加碼扶持電子籤名。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推動完善電子合同、電子發票、電子印章、電子籤名、電子認證等數字應用的基礎設施,為在線辦公提供有效支撐。」
電子籤名在政策的強力支持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2019年以來,國家及地方政府部門密集出臺電子籤名應用鼓勵政策,極大地提升了公眾對電子籤名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加速電子籤約的全面普及。
電子籤名應用受國家政策強推
當下,傳統籤約的弊端日益顯現,加速鼓勵電子籤名的應用愈發迫切。受疫情影響,「線上辦公、線上政務、線上教育」成為常態。電子籤名作為業務「線上」化的關鍵環節,成為主流籤約方式,獲得了巨大的政策推動力。
今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指出,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已與紙質合同別無二致。此次《意見》的出臺,是國家基於當下社會問題,積極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的進一步體現。
疫情期間,企業線下合同業務全面停擺,電子籤名行業領跑者上上籤電子籤約(以下簡稱上上籤)發起了「萬業復工援助計劃」,幫助眾多企業更快、更經濟地建立合同遠程籤署、智能化管理流程。
在國家的積極推廣下,地方政府、各級國家機關紛紛響應號召,為電子籤名應用普及打下了堅實的政策基礎。今年4月,北京、上海兩地政府接連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電子籤名:上海市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實現電子執照、電子印章同步發放,規定在政務服務事項中需要企業進行電子籤名時,可以通過加蓋電子印章實現網上電子籤名;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明確表示,市場主體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使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籤名法》規定條件的可靠的電子籤名,與手寫籤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國家對電子籤名的扶持,推動了電子籤名行業滲透率迅猛提升。第三方權威智庫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9中國電子籤名行業專題報告》顯示,電子籤名技術加速向各行業滲透,行業平均滲透率接近10%。各部委鼓勵使用電子合同,對電子籤名在人力資源、物流、房地產等領域的普及起到了極大的引領作用。
上上籤保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
市場爆發增長的過程中,電子籤名平臺的合規安全性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如何確保電子籤名作為電子證據的有效性,以此來保障公司風控安全,成為企業選型電子籤名平臺的重要因素。
對此,上上籤首創合同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服務、賦能企業智慧升級的同時,保障合同全生命周期安全。2020年,上上籤在行業內率先上線「智能法務系統」,提供在線實時公證、多渠道存證、網絡仲裁、區塊鏈全程溯源等專業服務,適用於金融、B2B供應鏈、人力資源、物流等各種場景。
上上籤還推出AI合同,通過領先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客戶提供智能搜索、智能起草、智能編輯、智能審查等服務,實現企業合同風控的自動化管理,同時積極探索區塊鏈與AI技術的融合,通過電子合同多方存證和全證據鏈溯源,保護客戶數據安全和隱私,讓合同更安全更具公信力。
業內專家表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行業頭部平臺的努力下,電子籤名技術將加速實現從安全到可信,應對新經濟模式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電子籤名頭部平臺,上上籤持續立足產品創新,打造安全高標準,通過優質的服務為客戶賦能。截止2020年6月30日,上上籤平臺累計合同籤署量達101.4億次,服務超過640萬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