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召開,大會上,成都市武侯區捧回了沉甸甸的獎牌——全省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從此,武侯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
去年以來,武侯區立足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城區建設,以如何打好三國文化牌、建好宜居宜遊城、走好文旅融合路為目標,圍繞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搶抓機遇深化融合,推動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一起來看看近兩年的成績吧!
【2019年來,武侯區獲得的部分榮譽】
❖ 落成中西部最大的成都城市音樂廳;
❖ 引入代表國內最高藝術水準的中國音樂金鐘獎和男乒、女乒世界盃等國際A類賽事;
❖ 新培育1個AAAA級景區(天府芙蓉園);
❖ 成功創建「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成為「十三五」以來我省首個獲評區縣;
❖ 「成都武侯祠數字文化之旅」榮獲國際博協「AVICOM」特別獎和「全國十佳文博技術產品及服務優秀獎」;
❖ 錦裡榮登CNN旅遊頻道推薦的全球最美街區榜首。
拿到這塊高含金量的獎牌,並不容易。那麼,一年多來,武侯區為何能在全省140個縣中脫穎而出?
擦亮文化品牌——武侯區活化利用武侯祠、錦裡等歷史文化遺存,通過策劃「英雄三國」主題劇,打造武侯祠大廟會、國際漢服節等品牌節會,做特做亮三國IP;
優化空間品質——武侯區加快建設錦江公園、宜居水岸、天府芙蓉園等公園城市重要節點,精心打造音樂坊、華西壩等天府錦城重點片區,著力呈現人在城中走、如在園中遊的美麗圖景;
提升消費品位——武侯區整合玉林、九眼橋、望江公園等承載「老成都」記憶的街區、景點,規劃打造都市遊、社區遊、夜間遊等旅遊環線,讓巴適安逸的城市特質融入市民、遊客的衣食住行遊購娛。
文旅消費供給能力增強的同時,武侯區的文旅環境吸引力也在與日俱增。「武侯區是全市景區景點開放最早、文旅企業復工滿產最快的區(市)縣之一。」武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迎大運為契機,武侯區正在推動一環路及場館周邊優化提升,增設觀景點、休憩園、服務區等設施,營造「快旅慢遊」旅遊體驗。
武侯區在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過程中,始終注重加強區域間文旅互動、資源共享,發揮協同乘數效應,共創文旅競爭優勢。如與自貢文旅企業聯合舉辦國際燈彩節、推動錦裡與磁器口打造「錦磁一家」雙城CP、圍繞成德眉資文旅領域同城化發展,推動遊客流量互送、文旅市場共興。
去武侯祠見證三國杯酒間運籌帷幄、去天府芙蓉園領略公園城市的天府演繹、去BY YOUNG 1906創意工廠感受文創的獨特魅力……「不止一面」的武侯區,獲得了越來越多遊客的「用腳投票」:2019年,武侯全區接待遊客265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74.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22%、24.13%。
天府旅遊名縣不僅是一塊牌子,更重要的是一個契機,以文旅產業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產業融合創新,共同促進縣域經濟提質增效,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和新抓手。
——以文化為魂,建設文旅融合多元場景。將文旅融合作為營城興業基本導向,圍繞「三國聖地 智慧武侯」全域旅遊發展定位,深耕三國文化、詩竹文化、芙蓉文化、音樂文化等優勢文化資源,突出文化底蘊,精心打造「四大歷史文化風貌片區」,成功創建「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以「三國創意園」產業功能區建設引領武侯三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打造具有全球美譽度的三國文旅消費目的地。
——以時勢為機,構築文旅產業全域體系。實施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音樂、影視、文博旅遊、體育等文創產業專項政策,率先出臺電商直播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積極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小店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充分發揮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的重要極核和我省主要遊客導入地優勢,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推動成都錦裡與重慶磁器口古鎮建好「錦磁一家」CP,引導區內代表性景區景點加入成德眉資旅遊市場資源協同,唱好成渝地區文旅協同發展「雙城記」。
——以規劃為綱,激發文旅發展內核動力。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將全域旅遊理念融入武侯經濟社會發展體系,構建「一軸連兩帶,一核聚四片」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以建設三國文化中心為目標,加快規劃建設三國蜀漢城,不斷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建設。持續推進國際化新型消費城區建設,策劃布局新型文旅消費場景。
接下來,武侯區將以「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為新起點、再出發,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戰略機遇,以先行先試的勇氣繼續拓展發展路徑,進一步謀劃好文旅產業發展,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打造文旅經濟新增長點,塑造文旅品牌新價值。
站上新起點,武侯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