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烤鴨爆肚有規矩,《京味兒》裡的吃食是民間的講究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

  崔岱遠,一位地道的北京人,打小兒在紫禁城邊兒的南池子長大,半輩子活動於四九城中,見識過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風味兒,也經歷了這些年的風俗變遷。他有著北京文化人的突出特點——會吃,會玩,也會聊天兒。這些年,他出版了很多本關於北京的書,包括《京味兒》《京味兒食足》《京範兒》《吃貨詞典》等,引領人們循著文字感受京城民間最本真的性情氣韻。

  「如今要增訂《京味兒》了,卻發現很多本以為長存的字號已然不在,本以為不變的味道已經沒了味道,本以為熟悉的店鋪已經不知去向,本來想加進去的新店已是從生到死……下一個七年,《京味兒》裡還能留下點兒什麼呢?」這是本書作者崔岱遠先生的困惑,《京味兒》增訂本就在他對北京的這份割捨不得的牽掛中誕生了。

  要想了解一個地方的人,最簡捷的辦法是瞧瞧他們吃點兒什麼。北京人注重體面,講究禮貌,無論貧富,都不能失了身份。反映在吃上,無論是宮廷御膳還是市井粗食,都蘊涵著真正的手藝。

  《京味兒》所記錄的,是那些唯有北京才有的,最地道的北京滋味。作者坦言,這本書中所要傳達的,並不僅是這些吃食的正宗做法和吃法,甚至也不只是那些已經和正在消逝的京城的字號、規矩、實誠和雅致,更有一種北京人所特有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事的方式。

  幾百年來,北京一直是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這個不大的地方,走馬燈似的雲集過各色達官顯貴和文化名流。而這兩類人又從來都在引領著飲食文化的潮流。

  老北京人,由於過了幾百年「皇城子民」的特殊日子,養成了有別於其他地方人士的特殊品性。在北京人身上,既可以感受到北方民族的粗獷,又能體會出宮廷文化的細膩;既蘊涵了宅門兒裡的閒散,又滲透著官府式的規矩。

  北京人注重體面,講究禮貌,無論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地位的還是沒地位的,都不能失了身份。所以即使是賣力氣幹粗活兒的,也得拿出「爺」的份兒,儘管沒錢,也得擺出有閒的譜兒。賣完了一天的力氣之後,上茶攤兒上泡壺高末兒——享受。

  反映在吃上,無論是宮廷御膳還是市井粗食,無論是窮人解饞的還是富人休閒的,都蘊涵著真正的手藝。不僅如此,每道吃食裡往往還包含了它的製作者和愛好者們許多的傳奇故事,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文化」。

  北京的「吃」並不追求原料的昂貴,而是追求工藝的精湛。即使一道簡單的小吃,往往都凝聚了它的發明者和製作者幾輩人的心思。對於那些個宅門兒裡成天吃大菜的有錢人家來說,即使是飯後調劑的點心,也琢磨得相當精細;而街邊上窮人解饞的粗食,也同樣做得別有情趣。

  然而,這種生活的藝術,正在漸漸離我們遠去。時至今日,你問一個年輕一輩的北京人,除了北京烤鴨,他們甚至都想不出第二個北京的特色美食。

  這本書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時間順序編排,從年頭到年尾,串起來的不僅是一道道美食,更是一個個節令節日,一次次的幸福體驗,一串串的溫馨回憶。作者不僅詳細講解了一道道菜的做法,還把涉及北京的掌故娓娓道來。作者不僅提到了民間的家常菜,也涉及宮廷菜和下館子的菜。按照作者的敘述,你甚至可以在家自己做出正宗的北京菜來。

  作者還以一道道菜為綱,點綴了很多小知識,比如在《煎雞蛋容易嗎?》一節,就把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煎雞蛋,講出了很多花樣。在敘述了做雞蛋的方法後,作者講述了老北京煎雞蛋「三不沾」的歷史和做法講究,提到北京人凡是用蛋的菜不說蛋的習俗,蛋炒飯稱為木樨飯,雞蛋湯稱為甩果兒湯,炒雞蛋就稱為熘黃菜,很有老北京的特色。

  吃飯吃菜不只是飽腹而已,北京人吃飯過程中還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比如吃烤鴨的時候,應該把鴨頭切下來一切兩半,和兩小片兒鴨尾巴上的肉一起碼在一個小碟子裡,以示有頭有尾,上給這一桌最尊貴的客人。吃不吃無所謂,關鍵是透著一種尊重和禮貌。再比如吃爆肚的學問,就是要講究「先鮮,再脆,最後嫩」的順序。這樣一種對人的尊重和禮貌,以及講求順序的秩序感,構成了北京人內心深處的心理結構。

  《京味兒》這本書2009年剛出版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看好這樣一本小眾的小書,然而9年以來不斷加印,累計銷量達6萬餘冊,還出版了繁體字版,而且出版了罕見的盲文版,足見這本書的閱讀人群之廣泛。新出的這一版增訂本增加了包括「四季吃花」「寒食換火」「五月節的痕跡」「什麼蘿蔔賽過梨」等大量新內容。

  《京味兒》成書這9年多來,北京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量的移民來到這座城市,充實著這座城市的內容。北京正形成新的文化氣質,但老北京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裡也有許多值得守護的東西。守護的不一定是什麼吃食,而是一種值得留住的生活態度,精神狀態。

  作者的新版《京味兒食足》增訂本也將很快與讀者見面。

文化副刊部編輯

相關焦點

  • 吃烤鴨鴨頭鴨尾必須裝小碟子裡,卻不為吃,這規矩只老北京才知道
    他有著北京文化人的突出特點一會吃,會玩,也會聊天兒。看著北京越來越沒有北京味兒,他也像很多老北京一樣心急如焚。這些年他出版了很多本關於北京的書,包括《京味兒》《京味兒食足》《京範兒》《吃貨詞典》等等,引領人們尋著文字感受京城民間最本真的性情氣韻,堪稱當代京味兒文學的傑作。
  • 舌尖上的京城——要吃秋有爆肚
    「爆肚兒」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已有了,而最盛行於清末民國時期,舊京時街市中的飯館小吃店及設攤出售爆肚的很多,如在天橋有爆肚石,東安市場有爆肚王,東四有爆肚滿,什剎海有爆肚張都很著名,僅東安市場裡就曾有六七家呢!那著名的老字號「爆肚馮」,素以爆肚脆嫩,作料爽口為人稱道,其水爆羊肚堪稱京城一絕。
  • 7道京味兒十足的老北京傳統美食,你吃過下面哪幾道?
    北京烤鴨老北京烤鴨早已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北京著名美食,因為用料講究,選用優質北京鴨和果木炭烤制,所以色澤誘人,肉質肥美,外酥裡嫩,所以聞名世界,成為了來北京的小夥伴必吃的美食。不愧是曾經的宮廷食品。爆肚爆肚是著名北京風味傳統美食,有牛爆肚和羊爆肚之分,牛爆肚分為兩種,而羊爆肚分為九種。
  • 【就地過年 大連也有家鄉味】京腔京味 爆肚滷煮銅火鍋 烤鴨吃成牡丹花!
    吃遍天南海北,怎麼能少得了大北京的京腔京味?今天大年初五,好生活領你開葷!不出大連吃上那一口正宗的北京烤鴨!滿嘴兒香的老北京涮羊肉!以及上百年的小吃——爆肚滷煮!四家特色店,走起!!說到北京烤鴨,那就不得不提火爆非常的「大董烤鴨」如今赫赫有名的「大董烤鴨」落戶大連啦!
  • 一吃味道,二吃講究,三吃文化——北京烤鴨的講究
    《天下第一樓》話劇劇照最早在北京民間創立字號的烤鴨店不是如今鼎鼎大名的全聚德,而是便宜坊。從前吃烤鴨,講究的食客要親自挑選鴨坯。先用銀籤子去扎鴨肚子,看鴨子夠不夠肥;挑好後在鴨身寫上名字或畫上記號。這樣做一是看鴨坯子是否晾乾,不幹的不吃墨,字寫不上;二是考驗烤鴨師傅的火候,如果待烤鴨出爐的時候先前的記號還在,說明鴨子的烤制都很到位,客人會打賞。這既反應了當時以肥膩豐腴為美的飲食心態,也是店家證明信譽與展現技藝的方式。似乎非如此吃食,則不能體現正宗風味。片鴨子:北京有句老歇後語,「便宜坊的鴨子片著吃」, 可見最晚在明朝就有了片鴨子的做法。
  • 立秋吃烤鴨的都是講究的主兒,濟南烤鴨榜快快收藏
    正宗的果木烤鴨,鴨肉肥而不膩,套餐裡包括了小餅黃瓜條蔥段花生小菜等,都可以用來卷鴨肉,蘸醬有甜麵醬和白砂糖。鴨架子可以選擇椒鹽或者燉湯,非常入味。店裡除了烤鴨還有超多親民接地氣的家常菜,很有年代的烤鴨店了。
  • 要吃冬,有爆肚!冬天就應該來涮個爆肚呀
    要吃秋,有爆肚。」 爆肚是老北京特色小吃,更是入秋不可少的美味。 對於這一有著明顯地域特色的美食,究竟怎樣吃才不露怯、才算地道? 讓杭小新帶著大家共同探討一下爆肚食用大法。
  • 要吃秋,有爆肚兒 | 老北京人愛去的爆肚店TOP10
    而在皇城根長大的北京人身上也有著一股子的講究勁兒,在他們身上既有北方民族的粗獷,又能體會到宮廷文化的細膩,既蘊含了宅門兒裡的閒散,又滲透著官府式的規矩。爆肚有鹽爆、油爆、水爆三種,老北京人說的爆肚兒,嚴格意義上來說,特指水爆羊肚兒,也就是把新鮮的羊肚兒切成小塊或者小條後用笊籬在滾開的水裡一焯,迅速撈出來,蘸上調料吃。
  • 告訴你怎麼吃老北京的小吃爆肚
    之前寫過什剎海邊上的爆肚張,引起了許多的熱議,說什麼的都有,有誇得有貶的,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吃東西本就是如此,所謂眾口難調,沒有必要去強求。同時,隨著網絡發達,視頻裡網絡間甚至某些著名的小吃街上都有人掛著羊頭賣狗肉,拿著不知道哪兒攢的爆肚手藝欺騙來來往往的人,所以今天就想單獨來寫寫爆肚這個最具北京特色的小吃。
  • 除了北京烤鴨老北京人還會給你推薦這幾個
    食客們既能吃完揮汗如雨的銅鍋涮肉之後,去後海的酒吧喝上一杯雞尾酒,也能把宮保雞丁Pizza打造成城中最受歡迎的吃食。融合和包容,成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美味傳說。6.滷煮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製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往碗裡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
  • 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北京,北京八大美食,你都吃過嗎?
    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作為六朝古都的北京吸收了滿漢飲食文化精粹,皇家與市井味在此共存,不僅有名目繁多的京味兒傳統小吃,更有獨具京城特色的官府菜、清真菜、私家菜。北京的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著名的美食都有哪些吧!1.
  • 風靡京城的跳舞烤鴨!一鴨三吃!正宗京味兒
    得到了全國各地吃貨的認可在大眾點評上更是好評不斷會跳舞的北京烤鴨 N種吃法匠心獨運羲和烤鴨來羲和 第一件事兒絕對就是吃烤鴨正宗的北京菜 那一定得有北京烤鴨>羲和烤鴨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在繼承傳統吃法的同時創新改革 賦予這一北京傳統名吃嶄新的風味羲和烤鴨在選材上十分講究選用在北京雁棲湖畔養大的四期鴨純穀物餵食整整40天
  • 京味兒留步 重現早已逝去的北京「吃兒」
    北京「吃兒」   特邀食咖 : 姜波。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蜜供姜」第五代傳人,老北京旗人民俗美食家,被讚譽為「京城民俗第一人」和「北京城裡的活化石」。炸三角  都一處的肉炸三角做得最有名的是豬肉韭菜餡,當然了,在老北京的時候這餡料最講究的就是適時當令,比如韭菜,只講究吃春季的青韭,味道最好。
  • 來北京必吃的5大美食,可別錯過了!全吃過的是吃貨!
    北京作為六朝古都,吸收了滿漢飲食文化精粹,皇家與市井味在此共存,不僅有名目繁多的京味兒傳統小吃,更有獨具京城特色的官府菜、清真菜、私家菜。
  • 「陽春白雪涮羊肉,下裡巴人吃爆肚」:北京人離不開的這一口兒
    又是一年的初秋,按過去的老講究正值「貼秋膘」的時節,雖然對於今天物質相對富足的人們來說,顯然減肥才是困擾大多數人的難題,但「貼秋膘」仍然成為了北方人的一項文化傳統。對北京人來說,在最常見的「貼秋膘」吃食當中,涮羊肉和爆肚是理想的選擇之一,按照北京過去的老理,涮羊肉只吃兩個季節,那就是秋季和冬季。
  • 比烤鴨還好吃的5種地道北京美食,北京人都愛吃,吃過就不想走了
    推薦語:北京的美食緣自魯菜,北京美食很多早就揚名天下了,比如去了北京一定要吃一次烤鴨,但其實北京還有其它很好的小吃值得一嘗。下文轉載自作者:廚房樂悠比烤鴨還好吃的5種地道北京美食,北京人都愛吃,吃過就不想走了提到北京的特色美食,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北京烤鴨,然後對北京其他小吃就不太了解了。其實北京有很多比烤鴨還好吃的地道美食,讓人吃過後流連忘返。今天生活君就為大家介紹下去北京一定不能錯過的五大美食!
  • 與烤鴨齊名的北京小吃,品種分牛四羊九,但吃多了腮幫子很酸
    每次說起北京特色美食,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北京烤鴨,因為這已經成為北京的「美食名片」了,不僅享譽全國,而且在世界各國也是很有名的,很多來中國旅遊的老外,必吃的就是北京烤鴨了。但其實北京除了烤鴨之外, 還有很多的美食,例如炒肝、滷煮火燒、驢打滾等等。
  • 來北京一定要吃北京烤鴨,吃北京烤鴨有什麼講究呢?
    來北京一定要吃北京烤鴨,吃北京烤鴨有什麼講究呢?去北京一定要吃北京烤鴨,北京烤鴨不能啃著吃,傳統的北京烤鴨有3種吃法。營養專家認為鴨肉與大蔥或者黃瓜同食,有調節口味的作用。第二種是夾起鴨片蘸著蒜泥和諧油的混合醬料吃,蒜泥可以解鴨肉中的油膩,醬油可提出鴨肉的鮮香。第三種是專為不喜歡蔥蒜等刺激味道的人準備的吃法,就是用鴨肉直接施白糖,這種吃法受到很多小孩子的喜歡。北京烤鴨的傳統配料有:甜麵醬和蔥白。
  • 來北京必吃的幾大美食小吃,第二道沒吃過的算是白來一趟!
    胡同裡飄著香味,冒著炊煙,香味傳遍整個小巷,比餐廳裡的大魚大肉美味的多,北京人吃東西很講究,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樣講究。接下來小編就整理那些地道的京味兒美食。第一道美食:豆汁兒提到豆汁兒,有人喜歡,也有人難以下咽,是老北京的獨特小吃,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
  • 北京烤鴨|烤鴨的吃法,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京鴨記:北京烤鴨已是知名的美食,歷代美食家吃北京烤鴨,吃出了許多講究來,似乎非如此吃食,則不能體現出正宗風味。這些講究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 1、講究季節 吃烤鴨要在合適的季節裡,季節不好則影響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