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國旅遊研究院規劃所助理研究員郭娜博士代表課題組在線發布了《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報告2020》的核心觀點和主要數據。
報告指出,國內市場是疫情常態化下旅遊振興的基礎支撐。報告對2020年下半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預期,旅遊市場將呈現W型恢復增長態勢。
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旅遊業帶來重要影響
關鍵詞:轉型、自救、流量、智慧化、直播帶貨」
從影響程度上,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11.68億人次,同比下降62%,國內旅遊收入 0.64萬億元,同比下降77%。
疫情影響下一些企業的業務發生變化,積極應對疫情進行自救,比如眾信、凱撒轉為做國內遊;流量運營成為下一個風口,比如蘇心遊、蘇州旅遊、莫愁旅遊等區域性平臺和地方性平臺逐漸發力,國內旅遊市場的產業格局發生變化;疫情推動旅遊業智慧化發展,「無人服務」、「虛擬實境」、「智能導覽」、「數據監測」成為各大旅遊企業和景區智慧旅遊建設的基本要求;隨著攜程、巔峰、驢媽媽和眾多旅行服務商,以及越來越多的市長、廳長和縣長等地方政府領導人加入到「種草」行列,2020年儼然已經成為「旅遊直播元年」。從消費行為上來看,「無接觸度假、近郊遊、預約遊覽」是關鍵詞。近郊遊成為遊客首選,調查數據顯示端午節期間遊客平均出遊半徑111.5公裡,目的地遊憩平均半徑13.5公裡;常態化疫情防控、實名預約等要求,使預約遊覽成為遊客的新習慣,調查數據顯示,勞動節假期通過預約遊覽景區的遊客比例達77.4%。
市場下沉和消費升級讓國內旅遊消費基本面更加穩固。旅遊消費人群開始向更為遼闊的三四線城市擴散。其中,泰安、張家界、義烏等城市消費潛力持續釋放,2019年人均消費同比增長50%以上。市場主體的布局下沉帶來了新活力,截止到2020年8月底,在營建的漢庭酒店新項目裡,有60%在三、四、五線城市。
文化參與度穩步提升,賦能文化和旅遊消費升級。2019 年國慶假日期間,66.4% 的遊客參觀了人文化和旅遊遊景點。2019年國慶假日期間重點博物館、大型主題樂園、古街與古鎮為全國熱門文化和旅遊景區品類,消費人次同比增長達 22.9%。
房車旅行作為國內新興的旅遊方式,因為私密性及安全性的特點,在疫情期間正以加速的狀態被大家所接受, 統計顯示,租車預訂單有10%左右的增長,其中,房車的在線租車成為熱門選擇。上汽大通房車科技有限公司,5、6、7月份的訂單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399%、220%、218%;訂單總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57%。細分領域迎來個性化浪潮,攜程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選擇一單一團「私家團」產品的比例相比往年提升一倍
文化休閒訴求日益成為人民生活剛需。文化消費日常化,夜間文化消費持續發力。專項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居民文化消費日常化趨勢顯著,周末文化休閒消費佔比達到60.03%,而節假日僅佔比9.82%。周末夜間文化消費佔周末全天的40%。未來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依然旺盛,文化消費支出預計將持續增長。數據顯示,62.44%的受訪者表示將增加本地文化體驗,57.64%的受訪者表示將增加文化消費支出。本地休閒以商圈為主,異地體驗關注文藝文化。
2020年下半年國內遊市場預測
受跨省旅遊業務政策影響,行業信心大幅提升。7月14日跨省遊解禁為旅遊市場注入強心劑,恰逢暑期、親子、避暑、商旅出遊旺季,各目的地營銷推介與促銷活動也同期展開,多重利好因素疊加下,旅遊市場加速回暖,旅遊行業復工復業同步進入加速期。第三季度遊客出遊意願達80.22%,同比恢復九成左右。旅行社復工比例接近60%,95%以上的企業表示對旅行社業務的未來保有信心。酒店和景區的復工比例均超出90%。值得關注的是,疫情之後的國內遊復甦路徑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商務遊先恢復、再是近郊休閒、再是探親、再是度假……,因此在復甦的前中期旅行社等獲客量不多有一定必然性。
全年旅遊經濟呈「W 型」恢復和振興發展態勢將是大概率事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們對 2020 年下半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預計全年國內旅遊人數 34.26 億人次,同比負增長43%;國內旅遊收入 2.76萬億元,同比負增長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