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雨傘:油紙傘

2020-12-14 五千年歷史精華

在眾多的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下雨的時候,演員們打的傘都非常的漂亮,而且和我們現在用的雨傘有些不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這是什麼傘。

古時用的雨傘被稱為油紙傘,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使用紙或者布製作成的傘,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傘是由魯班妹妹發明的,古時的油紙傘曾出口到亞洲的各個國家,經過改良,成為各個地方特色的油紙傘。油紙傘是傳統手工業代表之一,純手工製作,過程繁瑣,油紙傘的傘面用的是傳統棉紙,傘骨用的是蘭竹,刷上純天然桐油,傘柄和傘骨均保留原本的顏色,古樸的韻味,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革,在傘的製作工藝上和傘面的構圖上都有了創新,增加了樣式。

傳統的油紙傘除了是作為日常用品外,也是古時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而老人喜好象徵長壽的紫色傘,在送葬時要用白色傘。傳統的油紙傘也有著很多美好的寓意,像團圓、平安,節節高升,現在油紙傘已經很少用在生活中了,基本是旅遊時買來做紀念品的,而且用來送禮也是不錯的選擇。現今分水油紙傘的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僅存的分水油紙傘廠是中國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傳統生產工藝的企業,而分水油紙傘的傳統製作工藝也被專家稱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其實我們傳統的手工業有很多,而這些被創造出來,再到盡善盡美的精緻,都在體現著我們祖先的智慧,這些傳統的手藝應該要繼續傳承下去,也讓我們後代的子孫體會到中國的古老的智慧。

相關焦點

  • 古代的油紙傘
    古代的油紙傘 2017-04-21 10:26 來源:德州新聞網
  • 四海鄉愁||家鄉的油紙傘
    天要下雨,人要出門,就少不了雨具,一眼望去,無論雨傘或是雨衣,五顏六色,構成雨中一道斑瀾的街景。此時此刻,倘若走在雨中,心裡便會升起一種期待,期待看見一把高高舉起的油紙傘。期待總是落空,唯油紙傘總在雨中不時的勾起我的回憶。小時候家住平樂古鎮,每逢雨天,曲曲彎彎的古鎮就會被雨帽和油紙傘填滿,戴在頭上的雨帽和舉過頭頂的雨傘,金黃與翠綠、鮮紅交相輝映,構成古鎮的一道風景。
  • 青石板,油紙傘,訴說著煙雨風情
    古代人們用的雨傘被稱之為油紙傘,它是最早形成的雨傘,油紙傘是一種使用紙或者布製作的傘,它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最初發明這油紙傘的是,魯班的妻子云氏,春秋末年的時候,魯班師傅因為是著名的做木工的,肯定會一天到晚都在外面,做野外作業,十分忙也十分的辛苦。
  • 青箬笠、綠蓑衣、油紙傘及其他
    大約兩千年前的漢代,隨著造紙術的發明,人們開始用有韌性的樹皮造紙做傘面,然後塗上油脂或天然桐油,油紙傘應運而生。油紙傘是一項中國傳統手工藝品,除了發揮遮陽擋雨的日常之用,一些文人雅士會在傘面上題詩作畫,遣情抒懷。在一些地方的嫁娶婚俗中,油紙傘也曾是不可或缺的嫁妝。新娘出嫁下轎,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掩護新娘以避邪。
  • 江南悠韻油紙傘
    ■李暉、劉祖剛 文/圖在古代江南,每逢梅雨季,總有一幅美景躍然眼前:悠長雨巷、三三兩兩芊芊少女手撐油紙傘,步履輕盈回眸一笑。那份江南情懷,似幽蘭綻放般高潔素雅,動人心懷,更讓人回味悠長!在筆者家鄉遂川縣,在現代傘出現之前,油紙傘除遮陽擋雨外,還成為傳統婚禮不可或缺的物品。古時,出嫁當天,新娘剛出家門,就需要有個少女手持紅油傘遮擋,上轎可收起雨傘,下轎又及時打開,直到男方家室內才收起雨傘,撐傘以作闢邪。第二天新夫婦回門(當地風俗婚後回娘家),需要帶兩把內置紅包的傘,娘家弟弟或侄兒接傘,紅包致謝。
  • 如果江浙一帶不產油紙傘,許仙白娘子會怎麼樣?
    想必我們初中語文課上都學過一首詩歌: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當時就被詩歌裡唯美的江南水鄉所吸引,幻想著一位清秀古典的女士撐著油紙傘,走在雨巷中,意境唯美詩意。回想一下,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其實都有見過油紙傘的身影,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新白娘子傳奇》裡的那把作為全劇關鍵物品的油紙傘了吧。第一集,白娘子與許仙初次相遇在西湖的鬥篷船上,正好下起了暴雨,於是許仙就把自己的油紙傘給了白娘子,後來白娘子是看著油紙傘上寫的姓名找到許府,兩人才有此展開這段曠世奇緣。
  • 「一把傘,一生情」,從國漫中的油紙傘,看中國的「傘文化」
    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這就是最早的雨傘。東漢蔡倫發明紙以後,出現了在傘紙上刷桐油用來防水的油紙傘,文人雅士亦會在上油前在傘面上題詩作畫,以遣情懷。明朝時期,宋應星《天工開物》提到:「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油紙傘在唐朝傳至日本、朝鮮,日本早期將油紙傘稱為「唐傘」。
  • 傘:最浪漫的發明 唐朝盛行油紙傘
    油紙傘從唐朝開始盛行  唐朝的造紙業十分發達,社會用紙廣泛。有的工匠在紙上塗桐油,製成能防雨的「油紙傘」,一時間,下雨人人舉紙傘的情景,在長安各地隨處可見。這一時期,由於專門用於書畫宣紙的出現,出現了專門用宣紙做傘面、書畫家在傘面寫字繪畫的書畫油紙傘。也是這一時期,油紙傘傳播至日本、韓國、臺灣、南洋等地。
  • 即將消失的江南雨巷風情,油紙傘
    油紙傘是我國的傳統工藝品,在我國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尤其在江南地區最為常見,起初油紙傘是為了遮陽擋雨的,用塗刷過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竹子做傘骨;油紙傘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雨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直到現在我們所用的雨傘也都是由油紙傘得到的靈感發展而來的。
  • 古代竹製油紙傘,竟和現代金屬骨架傘製作原理相同
    我國從唐宋時期就開始出現並使用油紙傘了,這種「用時打開,不用收攏」的結構距今已經用了上千年。現在用的長直傘,在原理上和古代油紙傘是沒太大差別的,只是材料上做了很多優化,比如透明塑料的傘面和金屬或塑料的傘骨。當然啊,摺疊傘是結構上的更優化啦~比起直筒傘,傘骨上多了兩次摺疊收攏。
  • 古代生活趣談: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聊聊歷代「雨傘」的進化史
    唐代雨傘之所以可以蜚聲海內外,其實也全仰仗於歷朝歷代的改進。漢朝時期雖然貴族依然使用絲帛雨傘,但是隨著雨傘的需求量逐漸增大。為了滿足更多人使用雨傘的要求,以竹子、桐油紙為原料的油紙傘開始出現。在歷經大約400年之後的唐代,這種紙制油紙傘開始大面積普及。
  • 油紙傘,你不知道的那些美好寓意
    是否在心中想像著這樣一幅畫面,江南水鄉,撐著油紙傘的一雙人在雨巷相遇,他們有一樣的油紙傘,一樣的彷徨。詩中除了寂寥的人和雨巷,剩下的便是那油紙傘了。油紙傘,是在春秋末期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的,魯班在當時已是著名的木匠,常常需要外出工作,日曬雨淋也常常不能停下工作,妻子見到丈夫常常在雨天被打溼身子,在熱天有被曬的皮膚灼傷,心中不忍個,便有感而發,發明了油紙傘;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油紙傘一直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備物品,直到工業有了一定起色的19世紀,英國人改傳統竹木骨架為鋼製,成為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雨傘
  • 煙雨入江南,手拾油紙傘,如臨仙境,婉約恣意
    01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春秋末年,中國古代著名木工師傅魯班常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溼。魯班的妻子云氏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像「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這就是最早的雨傘。
  • 漢服:油紙傘 作為漢服愛好者,你定不能少了一件這樣的雨具哦~
    雖然今天它更多地成為了一件復古的玩物,但是它的實用性與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有必要得到傳承,在今天,對於它的功能性來說,油紙傘依舊是能夠滿足需要的一把雨具,還非常好看~ 作為漢服愛好者,你定不能少了一件這樣的雨具哦~那麼在我國古代,油紙傘究竟有哪些文化內涵呢?1.貴人庇護、早生貴子、人丁興旺、五子登科。
  • 油紙傘 古風穿搭必不可少,唯美古風舞不可或缺,又是傳統手工藝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這其中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朝鮮、越南、泰國、日本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所以油紙傘是屬於我們中國的。在我查找關於油紙傘的知識時,我的腦海中突然間蹦出了一個場景,就是劉詩詩在一人飾兩角的電視劇《步步驚情》中,在開頭幾集中身穿古裝,拿著一把油紙傘跳舞。
  • 走入徽州秋韻:江西婺源縣訪竹安堂油紙傘廠
    今天不拍自然風光,走訪竹安堂油紙傘廠。油紙傘廠位於江西上饒市婺源縣清華鎮東源村。順帶說一下,婺源古屬徽州,今屬江西。所以,去江西看一家紙傘廠,並不框外。
  • 視頻|精準扶貧:油紙傘撐起致富一片天
    四川在線記者尹鋼 攝影報導11月18日,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來自分水嶺鎮瀘南村從事手工製作油紙傘的村民們一大早就來到分水油紙傘廠,開始一天的忙碌,或鋸託、穿紋、網邊,或糊紙、扎工、晃油,忙得不亦樂乎。
  • 油紙傘 ♬
    ,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愁怨,縱使擋得住那綿綿的雨絲,也擋不住那綿綿的愁思,在詩人戴望舒的手中,就連這把普通的油紙傘,都為了經典。這便是江南的油紙傘,倘若沒有江南的雨,沒有那綽約多姿的油紙傘,我想,便不會有那纏綿千古、惹人斷腸的愛情故事。
  • 體驗「老福州」親手做把油紙傘
    N本報記者 何旌 藝和生長多年的老竹子,成就了福州油紙傘的地位。 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在「親子手工製作班」中,每個孩子都將有一套傳統油紙傘製作材料和工具,在中國傳統工藝造型設計師、從事傳統工藝設計7年時間的「油紙傘講師」陳龍的帶領下,分別完成傘骨製作、傘骨部件組裝、傘面設計、網線及裱糊傘面、上油、穿傘杆、包傘頭、上桐油等程序。
  • 傳統文化:從「傘」說起,為什麼婚禮迎娶要打「油紙傘」?
    許仙那把書生味十足的油紙傘撐上了白娘子頭頂的空間,由是演繹了一曲泣鬼神動天地傳千古的愛情故事來,許仙沒錢沒權沒家產,白娘子看重的是他油紙傘內的一腔溫情與愛憐,這是傘文化的真情之愛。傘之愛,還有親情之愛、生活之愛、自然之愛此外,我們從古裝電視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