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歐陽晨)本報昨日獨家刊發《廣州動物園搬到帽峰山?》後,引起廣州市民的強烈關注。而在諸多爭論當中,動物園現址在搬遷後會否改變其用地性質,成為了關注焦點。廣州市社科院專家彭澎大聲疾呼:廣州市的城市密度已經夠大了,在強調抽疏老城區人口時,動物園即使需要搬遷,其原址也不應用於地產開發,必須保留其城市綠地的性質,改建成綠地公園,以方便市民休閒。
專家:應保持現有地塊城市綠地功能
大洋網網上調查發現,無論支持或反對動物園搬遷,更多的市民更關注廣州動物園在搬遷後,現有地塊將如何使用。像網友ulaw就支持動物園的搬遷,但他同時強調:「原來的地方應保留作為公園之用,絕不可進行房地產開發。」
記者還採訪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彭澎及中國動物園協會副秘書長李翠華。專家們雖對搬遷有不同看法,但均強調,要保持廣州動物園現有地塊城市綠地的功能。
規劃部門:搬遷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又訊 (記者 胡穎珊)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目前廣州動物園搬遷問題還處於「初級階段」,規劃部門的規劃意見還沒有出臺,能否搬成還是未知數,「廣州動物園搬遷要嚴格按照國家建設部的《城市動物園管理規定》,還需要進行很多程序,所以搬遷還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至於廣州動物園能否像傳聞所說「在2012年前搬遷完畢」,多個權威人士都表示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專家說法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彭澎:
「搬遷勢在必行 城市擁擠公共綠地性質不能變」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彭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動物園的搬遷幾乎是勢在必行的。
為此,他列出了四條理由:
第一,動物園應有野外的氣息,不能一眼望去周邊都是高樓。而現在廣州動物園,隨著城市的發展,已成為被高樓包圍的「城中村」。
第二,廣州動物園現有空間有限,已沒有餘地引進新的動物物種,不能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
第三,部分動物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生活環境。而現有動物園周邊車流密集,不利於動物的成長。
第四,帽峰山作為廣州市的第二個白雲山,有著優美的山水資源。將廣州動物園搬遷至此,不僅打破了動物園的發展瓶頸,同時也有利於帽峰山的整體開發。
彭澎還特地向記者強調,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動物園搬遷後,現有地塊不能用於搞房地產開發,要改建成城市公園,作為預留綠地來使用。他表示,廣州市的城市密度已經夠大,如果搬遷動物園,是為了搞房地產,其合理性「無疑大打折扣」。而如果將其保留為城市公園,將不僅有利於周邊的房產升值,也使得廣州市民有更多的休閒空間。
彭澎最後建議,廣州動物園是與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的公益性事業,在決定搬遷之時,應該多聽聽專家學者的意見。不防舉行論證會,吸取各方意見,來決定廣州動物園是否搬遷,以及往何處搬遷。
中國動物園協會副秘書長李翠華:
「原建設部規定搬遷動物園原址不能用於商業開發」
中國動物園協會副秘書長李翠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格外強調了動物園城市綠地的公益性質。她表示,在動物園的四個功能當中,就包括城市綠地這樣一個功能。或許正因為在全國不少城市均出現因房地產發展需要而搬遷城市動物園的現象,原建設部曾出臺過相關文件,要求城市動物園的搬遷需要充分論證,且原址不能用於房地產開發。
按照李翠華的指引,記者昨日找到了這份《關於加強公園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第六條中的確明確規定:「城市動物園的搬遷要充分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專家和公眾意見,必要時應舉行聽證會。確需搬遷的動物園,不能改變公益性動物園的性質,不能改變動物園原址的公共綠地性質,不能進行商業性開發。 」
大洋網網上調查顯示
對待搬遷市民分歧大
本報訊 (記者 胡穎珊)本報的大洋網就《廣州動物園搬遷到帽峰山?》一文進行了網上調查,截至晚上7時30分許,反對的有969票,贊成的則有866票,另外還有101票表示無所謂。也就是說,持「贊成」和「無所謂」態度的市民與持「反對」態度的市民比例參半。由此看來,公眾對廣州動物園搬遷一事分歧較大。
贊成搬遷的市民提出了3點理由:
1.動物園處於鬧市不利保護動物
廣州動物園目前所處位置以前是廣州的郊區,但隨著城市發展,廣州動物園一帶已發展為商業、居住旺地,今天動物忍受的城市汙染壓力已翻了好幾倍。而帽峰山空氣清新,大大有益於動物的健康保護。
2.目前廣州動物園面積過小需要擴大
外地遊客李小姐用了三個「小」來形容廣州動物園:「動物籠舍面積太小,籠舍間隔距離太小,遊客活動空間太小。」多數市民認為,廣州動物園可以趁搬遷的良機,進一步將面積擴大,並且重新規劃籠舍分布和動物引種計劃。
3.有利於建設生態動物園
一位熟悉動物園建設的人士指出,如果搬往帽峰山,動物園可重新規劃建設,依附帽峰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建設開放式的生態動物園,屆時市民可近距離觀賞甚至接觸動物。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李愷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