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民委員會
團結報記者 楊 帆 龍 瑩 周名猛
初冬時節,走進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掛果的蜜柚林一片接著一片,黃澄澄的點綴山間,甚是惹人喜愛。幢幢樣式別致的小洋樓從乾淨的村道兩邊依次排開,錯落有致。條條硬化好的水泥路環村入戶,一幅和諧美麗鄉村新畫卷。
菖蒲塘村是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靠天吃飯,以種植水稻、玉米維持生計,全村90%房屋為土磚房或石頭房,10%為茅草房,山多、地少、水缺、路爛。全村710戶3035人中,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2戶431人。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菖蒲塘村考察調研,提出了「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水果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精神,為菖蒲塘村發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
7年來,菖蒲塘村牢記總書記囑託,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科技指路、市場鋪路、文明興路等總體思路,不斷發展壯大水果產業,書寫了一部菖蒲塘的「甜蜜史」。2016年,菖蒲塘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2019年,全村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5844畝,人均水果種植面積1.59畝,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419元,90%以上的人家建起樓房,98%的農戶實現電氣化,自來水和水泥路入戶率達100%。如今的菖蒲塘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種植大村和全縣優質水果引種、示範、推廣、服務基地,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產業扶貧,瓜果甜
菖蒲塘是一個傳統水果種植村,為把傳統果業做成現代產業,2016年,菖蒲塘村與周邊馬王塘村、長坳村、櫻桃坳村合併,成立新的菖蒲塘村,用全產業鏈思維來謀劃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幾年來,在村支兩委帶領下,成立了菖蒲塘村果業合作社、電子商務中心,並在原有四個村黨支部的基礎上創造性成立了水果產業、旅遊產業、女子嫁接隊、周生堂公司四個功能型黨支部,以及旅遊服務、產業技術服務、柚子產業、獼猴桃產業四個產業黨小組。村裡產業大戶、「土專家」「田秀才」等技術能手、電商青年軍及回村大學生黨員,成了各功能型黨支部負責人和產業黨小組組長。
大家各自分工,積極帶領村民整合果業資源,優化種植品種,延伸產業鏈條,註冊統一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現在,全村水果種植面積已經從2013年的1750多畝增加到5800多畝,不僅用足了村裡的地,還在外租「飛地」390畝。2019年,全村果業產值實現2656萬元,人均增收8750元。在菖蒲塘村的示範帶動下,周邊鐵橋、申坨、林寨、馬龍等村積極跟進,共同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種植特色水果面積6739畝,其中獼猴桃2272畝、柚子1063畝、早熟蜜橘803畝、椪柑1911畝、高山葡萄190畝。
今年9月22日,湘遇豐收年、幸福奔小康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南主題活動在菖蒲塘村熱鬧舉行。來自全省14個市州的農民代表歡聚菖蒲塘,載歌載舞,共同慶祝農民自己的節日,分享豐收的喜悅。
鄉村美麗,日子甜
以前的菖蒲塘,路不像路,村民出行困難;飲水困難,遇到乾旱天,村民要到十幾裡外的山洞挑水吃;廁所臭味大,汙水滿地流,垃圾隨風颳,房前屋後髒亂差。
如今的菖蒲塘,路燈照亮平坦的水泥路環繞村莊連通各家各戶,根根生產道成為村民的脫貧路、致富路;自來水由城鎮管網統一供應,水質安全有保障;旱廁進行衛生改造,生活汙水入管統一排放,村裡有了垃圾車,安排專人天天清運。
近年來,菖蒲塘村把扶貧開發同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以完善基礎設施、整治環境為抓手,著力改變村容村貌,培育良好的鄉風民風。同時,結合周邊旅遊景點、土家文化和特色水果種植優勢,探索推進農旅文相結合的體驗式綜合性模式,先後建好菖蒲塘村-飛水谷大道、產業觀光帶、文化長廊等基礎設施,把菖蒲塘村打造成為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美麗宜居鄉村。 隨著人居環境變得優美,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得到提升,精氣神越來越足。
感恩逐夢,幸福甜
「條條大路通,碧綠果園興,感謝共產黨,盼來新生活,祝福明天美,甜蜜更悠長。」看到菖蒲塘的今昔對比,村民用深情的山歌歌頌黨的恩情,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依託村民服務中心,村裡建立起了集村幹部值班室、會議室、電商供銷服務的綜合便民服務站,婦女兒童之家、便民超市和文體活動廣場,以村級文化廣場為陣地,通過組織表演、開展文藝晚會等形式,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村裡成立了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協會,不定期開展「最美平安家庭」「十佳致富能手」等評選,將傳統美德、法律知識、村規民約等融入村民生活,村民糾紛沒了蹤影,治安案件沒發生過一起。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民們還自發組建各支表演隊伍,農閒時節一起排練,節日集體表演,還經常被邀請到周邊鄉鎮參加晚會。「最遠的一次是到深圳表演,菖蒲塘村還獲得大獎哩!」這是來自菖蒲塘村民發自內心的自豪感。
昔日塘上菖蒲草,如今滿塘淌蜜糖。各族兒女心向黨,團結和睦有力量,攜手繪就新希望。
(湘西網-團結報)
(楊 帆 龍 瑩 周名猛)
(楊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