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領土紛爭一直是各國衝突的最大原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是雙方數十年來衝突的核心。它被公認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受亞美尼亞人控制。目前雙方的戰爭已經經歷了40多天仍在繼續,自從9月底爆發敵對行動以來,已有3場停火協議已經崩潰。為什麼戰爭還在持續發生?就連美俄都調停失敗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日前,據最新戰報,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激烈的戰鬥繼續進行,雙方在該地區第二大城市舒沙發生激烈戰鬥,戰鬥有可能破壞南高加索地區的穩定,自從9月底爆發敵對行動以來,已有3場停火已經崩潰。
亞美尼亞研究計劃主任兼副教授史蒂芬·阿斯圖裡亞斯稱:這是一場全面戰爭,具有許多後現代特徵,使用武裝分子,大規模利用無人機,土耳其的代理戰爭。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不同於自1994年以來的所有以前的衝突。
他分析稱,亞塞拜然領導人認為,從2012年至2014年起,該國武器裝備已經投入120億美元,相對於亞美尼其軍事實力已經有了壓倒性優勢,未來可能沒有足夠的實力來維持這種軍事行動,該國石油的儲備不斷減少,以及價格不斷暴跌,有可能會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危機,雙方就領土爭議達不成共識從而使談判陷入僵局,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支持亞塞拜然戰爭。
從上面可以看去,不光是雙方的衝突,地緣政治與國家博弈也捲入其中,從而使衝突變得更加複雜。美國《外交政策》曾發表《為什麼西方需要亞塞拜然》的文章稱,由於西方、莫斯科和德黑蘭之間一直是敵對關係,使得小小的裏海國家亞塞拜然(涉及有爭議的納卡地區)成為了千億美元貿易唯一可行的通道。不過雙方在1994年在俄美法三國的調停下成功達成過一次全面停火。
這次美俄全面調停失敗,雙方在戰略重鎮激烈交火,死傷人數在1000人以上。究其原因可能跟目前的國際形勢有關,鑑於美國新冠疫情危機,俄羅斯聯邦也忙於應付白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危機以及在烏克蘭,敘利亞和利比亞的衝突,從而使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和談機會變得渺小。
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談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時表示:「中方認為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各方應該保持冷靜和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的升級,通過政治對話化解矛盾分歧,符合包括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內的各方的利益。」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除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一方在戰鬥中徹底取勝,否則衝突一直會持續下去。正所謂世界和平來之不易,戰爭只會給各方人民帶來災難和無家可歸,希望各方儘快促成談判,還在衝突地區人民以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