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茶是一種文化,每個地方的茶風和文風是相同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潮汕功夫茶的傳統文化吧。
潮汕功夫茶文化
潮汕功夫茶也稱為潮州工夫茶,起源於明代,不僅是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漢族飲茶習俗,也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州工夫茶,在當地十分普遍,不分雅俗,均以茶會友。
特點
潮汕功夫茶,最大的特點是:茶具精緻小巧、烹製考究及以茶寄情。泡飲潮汕功夫茶,一般選用半發酵的烏龍茶、鐵觀音等,相對來說,潮汕功夫茶,更講究的是茶具器皿。
茶具
潮汕功夫茶,茶具講究名產地、名廠家出品,必須精細、小巧,質量上乘,如若一套工藝品,這是體現潮州功夫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價值取向。潮汕功夫茶的茶壺,多選用江蘇宜興所產的硃砂壺,茶壺宜小,茶杯也宜小宜淺。
烹法
潮汕功夫茶之功夫,在於茶的烹法。具備好的茶具、茶葉,沒有進行恰當的烹法,等於全功盡廢。潮汕工夫茶的烹法,步驟分別為: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衝、蓋沫、淋頂與低篩,通稱「十法」。烹製功夫茶的具體程序也可以分述為:「高衝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品飲
潮汕功夫茶,不同於一般的喝茶,需要小杯小杯地品味,意在品味茶的香味,以茶敘情。此外,潮州工夫茶最講究的是品茶的禮節,泡好茶之後,主客會先請長者、貴賓先嘗,聞茶之香,細嘗茶味。潮汕功夫茶這一套禮儀是中國傳的「茶道」禮儀。
酒滿敬人 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容易燙到客人的手,有時甚至會因為太燙導致茶杯掉地上碎掉,這樣會給客人造成難堪。
先尊后卑 先老後少
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茶杯不便收回,就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從最年長的開始斟起,第二遍時就可以按序斟茶。
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輕彈兩次表示感謝。
先客後主 司爐最末
司爐,在這裡指衝茶人,在一些嚴格講究的場面,司爐要等到其餘人都喝過茶了才可以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從年長者開始敬起,還需要先敬客人來賓。
強賓壓主 響杯擦盤
客人喝茶提杯時不能把杯腳放在茶盤沿上輕磨,茶喝完放杯時要輕手,不能發出很大的聲響,否則有「強賓壓主」、「有意挑釁」的頭衝腳惜 二衝茶葉
衝茶時,頭道茶必須倒掉,除了因為裡面有雜質不宜飲用,而且在潮汕習俗中,要是讓賓客喝頭道茶就是欺侮他們的意思。含義。
新客換茶 待之有禮
在賓主歡聚一堂,品茗聊天的時刻,若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立即換茶以表示歡迎,否則是會被認為「慢客」的細節。換茶葉之後的二道茶要新客先飲,若新客一再推卸便叫「卻之不恭」
暗逐賓客恰如其道
雖然潮汕人熱情好客,但有時因各類原因不方便接待、或是不想接待賓客時,主人可長時間不換茶葉飲用,這樣,賓客知道主人已經暗暗下「逐客令」,為了不自討沒趣,便會起身告別,而主人還會表示「惋惜」之情。
茶三酒四踢桃二
飲茶最好三人,哪怕再多人也用三個杯,大家輪流用這三個小杯喝,飲一次洗一次。
三個小杯,即為「品」字,一方面有細細品味的含義,另一方面,三個小杯也代表天、地、人,因為茶生長于田間或山頭,汲取風霜雨露,集天地精華於一身,而衝茶者心平氣和,享受其中,亦能泡出一壺好茶。
泡茶是經營,品茶是收穫。
以好器泡一壺好茶,以禪心品一杯香茗,是每位愛茶之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