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切·斯託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與《湯姆叔叔的小屋》:用暢銷書改變歷史 ,比切·斯託夫人出生於1811年的這一天。凱薩琳·凱恩是比切·斯託夫人中心的執行主任,她探討了斯託的反奴隸制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是如何幫助改變美國歷史進程並使她一舉成名的。
在英國利物浦,一大群人已經在碼頭排了好幾個小時,想看一眼這位著名的美國作家。幸運的是,在1853年4月上旬的那個星期天早晨,幾百人耐心地等待著,在雨和大風吹過了將近一個星期之後,天空才變得晴朗。當投標者從加拿大號輪船駛近時,人們的情緒高漲起來。一個四十出頭的嬌小女人,身高不到五英尺,從小船上走下碼頭,向一輛馬車走去,仰慕者推推搡Ⅴ搡Ⅴ搡想看個究竟。當她經過時,有的人低下了頭。
她的名字叫哈麗葉特·比切·斯託,她因1852年3月出版的反奴隸制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而在國際上聞名。《湯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探索家庭、家庭、宗教和正義的複雜作品,揭示了奴隸制的不道德,並呼籲奴隸制的消亡。斯託的書最初是1851年6月5日至1852年4月1日在一份廢奴主義報紙上作為一個45集的系列出版,在美國一周售出10000本,第一年在美國售出超過30萬本,儘管在韓國遭到廣泛的禁止。它成為19世紀最暢銷的書,僅次於《聖經》,並激發了廢奴運動,導致了內戰的爆發。它改變了公眾的看法,創造了仍在談論的人物,影響了關於公平的觀念,並煽動了從俄羅斯到古巴的革命。
斯託的目標是「寫一些東西,讓整個國家感到奴隸制是多麼可惡。」她的書講述了人們被視為財產的故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奴隸制個性化。讀者們了解了湯姆,他的價值如此之高,以至於他的出售贖回了他主人的賭債,但湯姆卻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因為他被送離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伊萊扎逃脫了束縛,保護她四歲的女兒哈利免於被賣掉。一個向北,一個向南;一個被奴役,一個為了她和她兒子的自由而不惜一切代價,斯託筆下的人物抓住了公眾的想像力,激起了人們對奴隸制日益增長的爭議的良知。每個人都想見到寫了這本書的女人。
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湯姆叔叔的小屋被廣泛閱讀——貧窮的農民和工薪階層,被富有的地主和貴族所閱讀。湯姆叔叔小屋的便利便利幫助推動了銷售——以及斯託的受歡迎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本書激發了歌曲、陶瓷、圍巾、肥皂和遊戲的靈感。還有劇院。當斯託降落在利物浦時,她的書有10個版本在倫敦的舞臺上。
但是斯託對於春天那天在利物浦碼頭迎接她的奉承卻毫無準備。一眼望去,各行各業的男男女女都在竭力想看她一眼。她的哥哥查爾斯·比徹(Charles Beecher)的日記詳細記錄了他們的到來:「一行人走過她的窗戶。正當的,恭敬的,每個人,當他經過的時候,呈現出一種無意識的氣氛。..其他沒那麼特別的人,盯著你看。一個小男孩爬上計程車,從窗口偷看了一眼……看起來太衝動了,被警察抓住了肩膀,然後扔了出去。我說我要見斯託夫人!他大叫一聲,就跑回來,一頭扎進人群裡去了。」
這僅僅是一場喧囂的訪問的開始,這場訪問可以與21世紀名人的巡迴演唱會相媲美。在格拉斯哥、愛丁堡和阿伯丁,人們向每一個火車站叫喊、歡呼、推推搡。男孩子們想跳上她那輛移動的馬車,從窗口偷看。為她舉行的公眾集會只有站立的地方。她收到了數百份邀請函,並與一些知名人士共進晚餐。
斯託是受英國廢奴團體的邀請的。她的旅行還有一些商業原因:因為沒有國際版權法保護美國作品不受外國出版物的影響,到1852年12月,斯託的書在英國出版了十幾種不同版本的書,但她沒有獲得版稅。倫敦書商兼評論家桑普森·勞寫道:「精美的美術畫報版只賣15先令,而「流行版本」只要幾便士就能買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重印這本書,於是在美國重印本的基礎上,在廉價文學領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到了7月,這本書以每周1000冊的速度飛賣,18家倫敦印刷商正在努力跟上一位出版商所稱的「巨大需求」。據克拉克公司稱,到1852年秋季,全英國售出了超過15萬份,「但銷售額的回報卻沒有下降」。僅僅一年之內,就售出150萬本《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英國翻版。倫敦店《晨報》(Morning Chronicle)稱它為「今日之書」,稱它在歐洲的發行量是「在圖書銷售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倫敦文學雜誌《折衷評論》(the Eclectic Review)也表示同意:「它的銷量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時代或國家的其他作品。」
1853年5月13日赫爾包和東方騎馬時間(英國赫爾)報導,「史陀夫人的名字傳遍了每一個人的嘴。她是上流社會的中心人物。她和薩瑟蘭公爵夫人坐在她的右手,阿蓋爾公爵夫人坐在她的左邊,接受英國貴族的敬意。每個人都讀過《湯姆叔叔的小屋》,每個人都知道是誰寫的。」
和斯託同行的有她的丈夫卡爾文·斯託(Calvin Stowe),他是一名牧師和聖經學者;查爾斯·比徹(Charles Beecher),她的弟弟,也是一名牧師;薩拉的嫂子薩拉12歲的喬治(George);以及薩拉的弟弟威廉·白金漢(William Buckingham)。因為一個體面的女人不會對一群男人說話,查爾斯比徹和卡爾文斯託代表她在會議和大型公眾集會。儘管斯託參加的許多活動都是為了紀念她,但她得安靜地坐著——有時在一個小房間裡——而她的丈夫或兄弟讀她的話,或向來看她的聽眾介紹她們自己的想法。
斯託仍然對她的接待感到高興。她在「陽光記憶」中記錄了她對利物浦的特別歡迎的第一印象:「令我大為驚訝的是,我在碼頭上看見了一大群人,我們穿過一條長長的彎著腰,向我們走來的馬車走去,看到我們都很高興。當我坐上馬車時,四周圍滿了人,我簡直數都數不過來。他們靜靜地站著,看上去很和藹可親,儘管他們顯然非常決心要看。」斯託的敘述比查爾斯的更為謙遜,查爾斯描述了當她的馬車駛離時,他「被人群、男人、女人和男孩們追來追去」。
斯託無論走到哪裡都引起了轟動。反奴隸制組織組織了以她為主要吸引力的公共活動。在格拉斯哥,2000人聚集了七個小時唱讚美詩,聽演講,看看這位著名的美國作家的實際樣子。當斯託到達時,人群變得狂亂起來。「當他們歡迎她的時候,」查爾斯寫道,「他們先是鼓掌,跺,然後喊,然後揮動手和手帕,然後站起來——然後從上面往下看,它看起來像波浪,浪花飛濺。」似乎下一刻他們就會全身而起、飛起來。「
反對奴隸制的團體給她提供了大量的金錢和禮物,還有那些美麗的東西:一個華麗的銀制的籃子,一個雕刻的金錢包,一個銀質的墨水臺,上面有代表斯託手持聖經的人物,還有一個人敲別人腳鐐的腳鐐。薩瑟蘭公爵夫人送給她一枚鏈環,象徵著奴隸制的枷鎖,上面刻有英國廢除奴隸制的日期。斯託後來把它刻在美國的廢除日期:1863年1月1日。
但給斯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5月7日的禮物。「大不列顛及愛爾蘭成千上萬婦女給美利堅合眾國婦女的親情和基督教的講話」共有562848個婦女籤名,共26卷,表達她們對廢除死刑事業的支持。在英國和美國,婦女都不能投票,婦女利用請願來施加政治壓力。斯託認為收到這份禮物並把她家裡的所有物品都展示出來,是「個人的榮譽」。《在哈裡特·比徹·斯託:一生》(1994)中 瓊·赫德裡克說:「讀讀這些女人的名字和職業,仍然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經歷,這些婦女來自各行各業,讀了湯姆叔叔的小屋,在她的女人對卑賤者的虐待中與斯託聯合在一起。」「演說」的文本被廣泛發表,並在波士頓反奴隸制博覽會上展出。
關於斯託在美國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亞伯拉罕·林肯據說是「發動了這場偉大戰爭的小女人」,她的身體和政治勇氣為當代美國人樹立了榜樣。在哈裡特比徹斯託中心使用斯託的故事和影響,以激勵社會公正和積極的變化。2011年是斯託誕辰二百周年,該中心推出了哈裡特·比徹·斯託(Harriet Beecher Stowe)寫作社會正義獎,該獎授予了尼古拉斯·克裡斯託夫(Nicholas Kristof)和謝麗爾·烏敦(Sheryl WuDunn)的《半個天空:把壓迫轉化為全世界女性的機會》(Half of Sky: Oppression Turning Women Worldwide);2013年,米歇爾·亞歷山大(Michelle Alexander)為《新吉姆·亞歷山大》(the New Jim Crow):色盲時代的大規模監禁;2015年,《大西洋》的國家記者塔納希·科茨(Ta-Nahisi Coates)因其作品,包括2014年6月的《大西洋封面》(the Atlantic cover,the Case for Repa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