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血戰衝繩:美軍的「破門之役」(中)

2020-12-16 新民晚報數字報
  ◆ 黃金生

  愚人節消失的日本人

  3月29日,因為美軍掃雷艦已經將接近衝繩島航道中的水雷清掃乾淨,所以戰列艦、巡洋艦能夠駛到距衝繩島很近的距離進行精確射擊。至3月30日,美軍的火力準備已經進行了整整五天,卻沒有遭到日軍的任何還擊,這不禁讓美軍感到非常詫異。

  1945年4月1日,天氣晴朗,美軍的登陸開始了。4時許,特納發出「開始登陸」的命令,美軍炮火支援編隊的軍艦隨即開始射擊,掩護登陸部隊搶灘上陸。猛烈的炮擊一直持續到7時35分,戰列艦、重巡洋艦的炮火剛一停,蜂擁而至的美轟炸機就對登陸灘頭進行了不間斷地掃射和轟炸,並發射了大量的火箭彈。整個登陸場硝煙瀰漫,火光沖天。8時,美陸戰第6師、第11師、步兵第7師、第96師在衝繩島西海岸從北到南約9公裡地段登陸。4路大軍各自分為8個登陸波,列成方陣,浩浩蕩蕩地向白沙灘頭壓上去。8時32分傳來「第一波已經搶灘」的報告。10時,傳來嘉手納機場和讀谷機場已落入美軍之手的捷報。這樣的登錄過程簡直像是和平時期的一次演習,登陸的美軍士兵都不約而同地問:「日軍在哪裡?」

  下午4時,特納向斯普魯恩斯和尼米茲將軍報告:「各海灘上的登陸繼續進行著,正向縱深順利地推進,抵抗輕微。登陸場已被我們完全佔領,……約有5萬名部隊已登陸……」日軍的不抵抗令登陸的美軍士兵深感意外,特納中將指揮部隊登陸後,因為沒有遇到日軍的抵抗,心情極好,居然向他的上司尼米茲上將發出了這樣一份電報:「我可能是瘋了,不過,看來日本鬼子已放棄戰爭了,至少在這一地區是如此。」尼米茲倒是比特納清醒得多,他立即回電:「把『瘋了』兩字後面的字全部刪掉!」

  美軍上至特納,下到普通士兵,對日軍的神秘消失大為不解,而以往美軍在太平洋上的每一次島嶼登陸戰,都會遭到日軍頑強的火力抵抗。登陸這天正好是西方的愚人節,難道這是日軍開的愚人節玩笑?

  美軍順利的登陸一直持續至6日,仍不見日軍有任何動作,美軍大批坦克、火炮如入無人之境。4日,美軍順利地佔領衝繩島中部地區,將該島攔腰切斷,致使日軍防線一分為二。美國原計劃15天完成的任務,僅用4天就順利實現了。

  菊水特攻

  難道日本人真的打算放棄衝繩嗎?當然不可能。其實,日軍的主力部隊就潛藏在島內,而設計這場「空城計」的正是日本衝繩守軍最高指揮官、曾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牛島滿。這場「空城計」與其說是一種戰術,其實更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就在1944年11月初,日軍大本營提出抽調牛島滿的32軍第9師團去臺灣。要知道第9師團是牛島滿所仰仗的主力,擁有大量重型火力,兵力和戰鬥力都十分強大。在衝繩島開戰前,日軍無法確定美軍要攻擊的是衝繩還是臺灣,於是,日本駐臺灣的司令官強行把第9師團調到臺灣參與防守,使得32軍的實力大大減弱。日軍本部曾允諾把本州的第84師團調至衝繩島參與防守,但後來由於戰事吃緊作罷,從而使牛島滿不得不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被迫改為讓美軍登陸部隊全部登陸,然後將其誘至得不到海空軍火力掩護和支援的丘陵地帶,再一舉殲滅美軍登陸部隊。

  但在牛島滿率領的日軍與美軍玩「躲貓貓」的遊戲時,看到美軍登陸部隊勢如破竹地向前推進,日本軍部大本營卻坐不住了,他們制定了一份保衛衝繩島的作戰計劃:由牛島滿指揮的第32軍在島上抗擊美軍登陸部隊;以伊藤整一海軍中將指揮的第2艦隊組成海面特攻隊,突入衝繩海域,向美軍艦隊作自殺性進攻;同時,宇垣纏海軍中將組織「神風」特攻隊,展開代號為「天號作戰」的特攻,摧毀位於衝繩海外的美軍艦隊;一旦美軍登陸部隊失去了艦隊支援,牛島滿的防守部隊便大舉反擊,將登陸美軍趕下海去。

  日本人將在衝繩進行的「神風號」自殺攻擊稱為「菊水特攻」。菊水就是水中的菊花,這是14世紀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紋章圖案。楠木在眾寡懸殊的戰鬥中立下「七生報國」的誓言,意為即使死去七次也要轉生盡忠。在此刻,日本軍部決定利用國民的宗教心理和狂熱愛國精神,在空軍中組織「菊水特攻隊」,駕駛滿載炸彈的飛機,採取與敵艦同歸於盡的方式,直接衝撞敵艦,以挽救帝國的命運。

  日軍將4月6日定為首次「菊水」作戰的時間。這些被武士道毒化的年輕飛行員抱著「一機換一艦,名傳千秋」的觀念,同美國水面艦艇展開殊死搏鬥。4月6日至7日,日本以九州的第5航空艦隊和第6航空軍為主要兵力,出動海軍飛機462架,陸軍飛機237架,其中自殺飛機355架,擊沉美軍驅逐艦3艘、坦克登陸艦1艘和萬噸級軍火船2艘,擊傷戰列艦、航母、護衛艦和布雷艦各1艘、驅逐艦8艘,美軍傷亡達數百人。日軍將這兩天的戰鬥稱為「菊水1號」作戰,出擊的日機共被擊落335架,約佔出擊總數的48%。日軍這種近乎歇斯底裡的「集體自殺」舉動,使美國人驚恐萬分。甚至連意志堅強的斯普魯恩斯也心有餘悸地向尼米茲報告:如果日本人繼續進行自殺攻擊,將會出現嚴重情況。

  4月6日下午,日本海軍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由巡洋艦「矢矧」號開路,8艘驅逐艦緊隨,由九州海岸南下衝繩。這是一支特攻艦隊,沒有任何空中掩護,油料只夠單程。儘管艦隊有不少軍官極力反對此行,但艦隊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將宣布:「執行命令吧!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君恪守盡職吧!」這些海軍官兵們知道此次出擊衝繩,將一去不返,必死無疑,但他們仍高唱著《櫻花歌》,奔向戰場。7日晨,「大和號」向衝繩海駛近,另有250架日機也從天空中呼嘯而來。美軍在該艦隊出發不久便發現其行蹤,斯普魯恩斯迅速電告第58特混艦隊米切爾迎戰,40多架飛機穿過低厚雲層和火網衝向「大和號」。由於缺少有效的空中掩護,一枚魚雷和兩枚重型炸彈命中「大和號」,「矢矧」號也負重傷。不久,美軍的第二批、第三批飛機接踵而至,「大和號」連中11枚魚雷,戰至下午2時25分,終於橫倒,2000餘名日軍官兵與「大和號」同歸於盡。

  這艘在世界海軍史上無與倫比的巨型戰列艦——「永不沉沒的大和」,就這樣消失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殘餘戰艦也漸漸沉沒,只有4艘驅逐艦載著為數不多的士兵返回了日本。

  瘋狂的自殺行為

  「大和」號被擊沉令美軍大大地興奮了一陣,但好景不長,從11日下午1時30分開始,「菊水2號特攻作戰」又開始了。因為在「菊水1號」作戰中損失的飛機還沒來得及補充,所以出擊的飛機數量要比第一次少,海軍出動200架,陸軍192架,共392架,其中自殺飛機202架。在這次特攻行動中首先遭難的是米切爾的特混艦隊。14時10分,一架架「神風」特攻機冒著失速墜海的危險,超低空冒著密集的彈雨向美「企業」號航空母艦衝來。該艦幾乎動員了艦上所有火器對空射擊,然而,一架特攻機還是掠過「企業」號右後方的艦舷,撞在艦首下部,機身碎片飛到飛行甲板上,使停在飛機彈射器上的一架掛好彈的飛機起火爆炸,並在艦上引起大火。14時43分,一架自殺飛機撞中「密蘇裡」號戰列艦,飛機碎片和飛行員的屍體拋到戰艦後部。

  第二天,自殺機又重點攻擊了衝繩島附近的雷達哨艦和其他艦船。下午,一架自殺機撞中了「埃伯爾」號,該艦負傷。一分鐘後,一枚櫻花彈好像一顆隕石似地高速直撲「埃伯爾」號,撞中該艦右舷,驅逐艦被炸成兩截。

  4月16日,日軍又派出165架自殺機, 在百多架戰鬥機的掩護下,發動了第3次「菊水特攻」。8時27分,哨艦「拉菲」號在螢光屏上發現自殺飛機從四面八方湧來。在80分鐘內,該艦經受了22次自殺飛機的攻擊,總計有6架自殺機撞中了該艦,5顆炸彈在艦面爆炸。哨艦「普林格爾」號、掃雷艦「雷布森」號等艦的運氣也不佳。9時10分,一架日機穿過密集的高射炮火,撞中「普林格爾」號的煙囪後部,劇烈的爆炸使該艦龍骨變曲,軍艦裂成兩半,5分鐘內便葬身海底。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血戰衝繩:美軍的「破門之役」(下)
    衝繩南部是日軍重點設防的地區,牛島滿充分利用懸崖峭壁、深溝高谷等險峻地形,構築起堅固隱蔽的防禦工事。他決心以此為依託,挫敗美軍佔領全島的企圖。在日軍頑強的抵抗下,美軍在4月5日以後的8天時間內傷亡高達4000餘人,苦戰到24日才突破日軍的第一道防線。在伊江島市的「中央高地」爭奪戰中,美軍向前推進的單位是以屍體來丈量的,用了整整6天才拿下此高地,並將其命名為「血嶺」。
  • 新民晚報數字報-體驗衝繩
    方 培  衝繩,一下飛機就感覺到暖意,那霸機場的短駁巴士比一般的擺渡車要多出許多座位
  • 衝繩島戰役,對日本的「破門之戰」
    衝繩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 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直至6月中旬結束為期八十二天。衝繩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盟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
  • 新民晚報數字報-太陽廣場:土地批租「破冰」之作
    首席記者 方翔  昔1988年7月8日的新民晚報刊登消息,日本孫氏企業有限公司成為上海市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第一份出讓合同的受讓人
  • 破門之戰:美日血戰衝繩島
    衝繩島上有一種特別的建築,就是圓形的家墓,用堅固的石料建成,在島上隨處可見,日軍稍加改裝,就成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在後來的戰鬥中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衝繩島因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的戰略位置,為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 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原標題: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1945年初,美軍攻打到距日本東京僅1080千米的硫磺島,通過兩場慘烈的奪島血戰,美軍先後攻陷硫磺島和衝繩。日本本土全面處於盟軍攻擊之下。8月初的兩顆原子彈,終於讓日本徹底崩潰,宣告投降。
  • 日防相與駐衝繩美軍司令就為衝繩減負達成一致
    日防相與駐衝繩美軍司令就為衝繩減負達成一致 2013年10月15日18:24 來源: 環球網 早報+晚報,每天一角錢。   原標題:日防相與駐衝繩美軍司令就為衝繩減負達成一致  環球網報導 據日本《東京新聞》10月15日報導,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15日下午在防衛省與駐衝繩美軍最高司令官約翰 惠斯勒中將舉行了會談,雙方就將部分MV-22「魚鷹」運輸機訓練任務轉移至衝繩縣外進行、為衝繩減輕負擔一事達成一致。
  • 新民晚報數字報-報春燕噙來書香夜光杯結緣萬家
    「住我樓上90歲的老伯伯,去世前一天還堅持拄著拐杖下樓等晚報。」趙麗宏說。  「掌上閱讀再普及,唯有新民晚報夜光杯我是必看的。」史依弘說。  「夜飯之後一張報,伐看晚報睏伐好!」柏萬青說。  ……  春華秋實70載,「夜光杯」帶著閱讀這件小事,飛入尋常百姓家,覓得知音千千萬!
  • 新民晚報數字報-懷念陳榕甫先生
    陳先生的一生,大半輩子幹的都是新聞出版工作,而以在《新民晚報》當副刊編輯時間為最長。他淡泊名利,虛懷若谷,無論是與前輩報人共事,還是和青年朋友合作,都和諧愉快。他編了幾十年的副刊,自有心得。常有後輩向他討教如何辦好晚報副刊,他用「宜雜不宜純,宜變不宜常」十個字來回答。雜者乃多樣化,它的對立面是單一化;變者乃出新,它的對立面是守成。從橫斷面看求多樣,從縱斷面看求出新。
  • 海南日報數字報-衝繩知事要求駐日美軍嚴加防疫
    鑑於駐紮日本衝繩兩座基地的美軍過去幾天超過60人感染新冠病毒,衝繩縣知事玉城丹尼11日夜間致電駐日美軍長官
  • 《血戰太平洋》第9集:人間煉獄——衝繩島戰役
    5月底之季候雨令山岥及道路充滿泥濘,軍隊在推進及救助傷兵亦很困難,戰況變成了像第一次世界大戰般之陣地戰,士兵在充滿泥濘及雨水的戰壕戰鬥,未埋葬的日軍屍體開始腐爛,侵在泥土中及令人作悶,山岥上很容易找到蛆蟲。
  • 血戰鋼鋸嶺中,日軍為何不直接毀掉美軍繩梯?日軍絕對是陰謀家
    戰爭題材是現代電影不老的題材,隨著特效發展,電影也做的越來越精緻,比如「血戰鋼鋸嶺」就是一部難得的好片,上映以後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小編看了兩次,都有不同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裡講述的是二戰中一次真實的戰役,衝繩戰役。真實的情況也如電影一般,十分殘聯。
  • 部分衝繩美軍將轉駐關島 - 瀟湘晨報數字報
    據新華社電日本和美國政府5日就駐衝繩美軍嘉手納基地附近設施和區域歸還計劃達成協議,但未明確具體時間,民意反對可能使該計劃真正付諸實施變得遙遙無期。    根據日本共同社5日夜公布的計劃內容,位於衝繩美軍嘉手納基地以南至少1048公頃土地可能於今年4月1日開始的本財年到2028財年之間歸還日本,但如果以下兩項條件中的一項得到滿足,那麼超過90%部分的土地也可以歸還。這兩項條件是美國為駐衝繩美軍基地提供替代設施和駐衝繩美國海軍陸戰隊重新部署到日本以外地區。
  • 衝繩戰役中,鋼鋸嶺的懸崖上為何有一張繩網?日軍故意留的
    首先《血戰鋼鋸嶺》這段劇情當年確實是被吐槽過,但事實上,人家這個並不是杜撰的「神劇情」,在真實歷史上,日軍當時確實是沒有割斷繩網。電影《血戰鋼鋸嶺》實際上是以衝繩戰役為背景拍攝的。衝繩群島上,日軍建有那霸、嘉手納、讀谷和與那原四個機場,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衝繩島因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的戰略位置,為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電影中為什麼不割繩梯?原因很簡單,就是想藉此給予美軍更大的殺傷。
  • 衝繩戰役:二戰日本軍隊用衝繩人的生命阻擋美軍的進攻
    (美軍登陸衝繩島)可是,8月22日,滿載疏散小學生的「對馬丸」號輪船在鬼界島附近海域被美軍潛艇擊沉,造成了僅小學生就有至少775人死亡的悲劇,此即著名的「對馬輪事件」。1944年10月10日,美軍開始對衝繩發動大規模空襲,衝繩首府那霸市內大部分建築被炸毀,疏散工作反倒加快了步伐。
  • 《血戰鋼鋸嶺》中,美軍利用懸崖上的攀爬網進攻,日軍為何不割斷
    2016年底上映的大片《血戰鋼鋸嶺》,非常直觀的描繪了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和日本之間的殘酷對決。實際上它的原型衝繩戰役所帶來的損失遠比電影中描繪的更加慘重,歷時三個多月,美日兩國死亡人數總和相加近十萬人,可以說為了爭奪衝繩這一戰略要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新民晚報數字報-羅斯福說過「琉球群島歸還中國」
    主持這項工作的吳景平教授介紹,在1943年夏天宋子文與羅斯福的會談中,談及了「琉球群島歸還中國」的內容。《蔣介石日記》中也提及了宋美齡與羅斯福的一段交談:「去年(1943年)夏妻與羅談話要點:東三省旅順大連與臺灣琉球歸還中國。」  1943年底的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向蔣介石提出了「琉球群島歸還中國」。
  • 日華報:日媒炒作"中國購買衝繩美軍基地"背後
    日華報:日媒炒作"中國購買衝繩美軍基地"背後   中新網2月17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
  • 《血戰鋼鋸嶺》是抗日神片?
    在時光網近期的一次專訪中,張藝謀表示:最近的《血戰鋼鋸嶺》聽說就很棒,我還很期待。梅爾·吉勃遜的(電影),對戰爭的殘酷性和人道主義有非常鮮明的描寫。      在電影劇本中,僅僅展現了「鋼鋸嶺」一役,戴斯蒙德·道斯奮戰一日一宿,從鋼鋸嶺高地救下不少傷員,甚至還有幾個日本兵,令人啼笑皆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駐日美軍F—15戰機衝繩墜海
    日本衝繩縣防衛局確認,美軍駐日部隊一架F—15型戰機11日清晨在衝繩附近海域墜落,飛行員逃脫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