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2020-12-16 黨史頻道

原標題: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1945年初,美軍攻打到距日本東京僅1080千米的硫磺島,通過兩場慘烈的奪島血戰,美軍先後攻陷硫磺島和衝繩。日本本土全面處於盟軍攻擊之下。8月初的兩顆原子彈,終於讓日本徹底崩潰,宣告投降。

  攻陷硫磺島:

  美軍搶佔戰略要津

  硫磺島,是一座由火山熔巖冷卻後形成的火山島。其南部的折缽山是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如今終年還噴發著霧氣,致使硫磺味瀰漫全島。硫磺島也因此得名。

  硫磺島雖是彈丸小島,卻處在戰略要津——北距東京1080千米,南距關島1130千米,幾乎是東京和美國屬地塞班島的中央。如此獨特的戰略位置,使得硫磺島成為二戰末期美日兩軍的必爭之地。

  從高空俯瞰,硫磺島地形起伏、溝壑縱橫、溶洞密布、狀似火雞。而只有南部雞脖子和雞胸部位,有一小片被梯狀臺地逼住的海灘,勉強可作登陸場。1945年發生在硫磺島的慘烈戰役,正是從這片不起眼的登陸場開始的。當年2月19日,美海軍陸戰第4師和第5師在飛機和艦炮火力掩護下,以250多艘登陸艇和500多輛水陸坦克、裝甲車組成5個登陸波,在硫磺島東南部強行登陸。在登陸戰鬥中,美陸海協同極為高效。美軍登陸部隊每個營都配有火力控制組,能夠及時召喚艦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支援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準確測定日軍炮火位置並引導艦炮將其消滅。相比太平洋戰爭中其他登陸戰,硫磺島戰役中美國海軍艦炮火力對登陸部隊的火力支援之強,史無前例。

  由於美軍高層錯誤估計了日軍的實力和抵抗決心——23000名固守硫磺島的日軍裡,只有1083人生還。因此,原計劃5天即可攻佔的彈丸小島,美軍足足打了36天,並為此付出了6812人死亡、19189人負傷的慘重代價,其中陸戰四師、五師戰鬥部隊的傷亡率更是高達75%,硫磺島戰役也因此成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場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大於日軍守軍傷亡人數的戰役。

  硫磺島這種「絞肉機」般的血戰讓美國高層大為震驚。馬歇爾上將據此估算,如果要攻佔日本本土,美軍至少還要付出50多萬人的代價。這成為推動美國下決心動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重要原因。

  轟炸東京:

  42平方公裡成廢墟

  1945年3月,已經奪取了塞班島、硫磺島、菲律賓等日本外圍據點的盟軍部隊終於打到了日本的大門口。數十萬盟軍將士在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指揮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和英國第57特混艦隊的支援下,準備攻佔離日本九州僅350海裡的琉球群島。

  衝繩群島在琉球群島中位置居中,它與硫磺島共同組成了日本本土南面海域上的門戶,素有日本「國門」之稱。隨著美軍佔領菲律賓灣,對日本來說,衝繩島如果失守,日本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都會化為泡影,其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也將被徹底切斷。如果盟軍佔領該島,便可破「門」而入,直接攻擊日本本土,因此衝繩島登陸戰被稱作「破門之戰」。

  1944年10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向太平洋戰區下達了攻佔衝繩島的指令。美軍將登陸日期最後確定為1945年4月1日。他們認為衝繩島距離日本本土較近,必定會遇到日軍航空兵的全力反擊,因此,美軍計劃在登陸之前,先以航空兵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臺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突擊。

  從3月9日開始,美軍開始用B-29對日本本土飛機製造廠和航空基地進行轟炸。第21航空隊司令李梅少將為提高對日本軍事工業的轟炸效果,將原來採取的白天高空精確轟炸戰術改為夜間低空轟炸,並拆除了B-29上除尾炮以外所有機載武器,這樣就使B-29的載彈量增至7噸,而且全部使用燃燒彈。燃燒彈的威力不在於爆炸衝擊力,而在於能夠迅速引起火災,這個戰術被稱為「李梅火攻」。當晚,334架B-29轟炸機掠過東京上空,一夜之間便投下了近兩千噸的燃燒彈,東京變成了一片火海,42平方公裡的城區化為一片廢墟。無數個燃燒彈在地面上炸成絢爛的花朵,猶如地獄之火般恐怖。隨後美軍又以同樣戰術組織了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的大規模轟炸,至3月19日共出動B-29約1600架次,投擲燃燒彈近10000噸,迫使日軍將這些城市的飛機製造廠進行了疏散,從而大大降低了飛機產量。

  血戰衝繩:

  慘烈的「破門之役」

  1945年4月1日,天氣晴朗,美軍的登陸開始了。8時,美陸戰第6師、第11師、步兵第7師、第96師在衝繩島西海岸從北到南約9公裡地段登陸。4路大軍各自分為8個登陸波,列成方陣,浩浩蕩蕩地向白沙灘頭壓上去。8時32分傳來「第一波已經搶灘」的報告。10時,傳來嘉手納機場和讀谷機場已落入美軍之手的捷報。這樣的登陸過程簡直像是和平時期的一次演習,登陸的美軍士兵都不約而同地問:「日軍在哪裡?」

  登陸這天正好是西方的愚人節,難道這是日軍開的愚人節玩笑?美國原計劃15天完成的任務,僅用4天就順利實現了。難道日本人真的打算放棄衝繩嗎?當然不可能。其實,日軍的主力部隊就潛藏在島內,而設計這場「空城計」的正是日本衝繩守軍最高指揮官、曾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牛島滿。

  日本軍部大本營制定了一份保衛衝繩島的作戰計劃:由牛島滿指揮的第32軍在島上抗擊美軍登陸部隊;以伊藤整一海軍中將指揮的第2艦隊組成海面特攻隊,突入衝繩海域,向美軍艦隊作自殺性進攻;同時,宇垣纏海軍中將組織「神風」特攻隊,展開代號為「菊水特攻」的特攻,摧毀位於衝繩海外的美軍艦隊;一旦美軍登陸部隊失去了艦隊支援,牛島滿的防守部隊便大舉反擊,將登陸美軍趕下海去。

  從4月6日至6月21日,日軍共發動10次「菊水特攻」,出動戰機3742架次,損失戰機2258架,擊沉美軍戰艦36艘,擊傷368艘,美軍還損失了763架艦載機,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戰役。

  在日軍自殺飛機瘋狂撞擊美軍艦船的同時,自殺艦隊也出動了,以巨型戰列艦「大和」號為核心,由一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組成特攻艦隊,這是日本聯合艦隊最後一支水面戰艦編隊。4月7日,美軍發現了日軍特攻艦隊,立即派出280架戰機,進行8個攻擊波的空中突擊。在美軍強大的海空兵力攻擊下,日軍特攻艦隊中的6艘戰艦被擊沉,在世界海軍史上無與倫比的巨型戰列艦——「永不沉沒的大和」被炸得四分五裂。特攻艦隊司令官見大勢已去,開槍自殺。

  當海空戰鬥進行時,陸上也開始了慘烈程度絕不亞於海空的戰鬥。戰鬥發展成這樣一種模式:日軍先是憑險死守,接著美軍在猛烈火力支援下取得突破,日軍後撤到下一道防線再死守,如此幾次反覆,日軍防區逐漸縮小。5月31日,美軍終於取得了重大進展,攻入了已是一片廢墟的首裡城。

  牛島滿率餘部後退了約10公裡,退到島南端精心準備的最後防線,日軍充分利用地形,構築了有巧妙隱蔽的炮位和坑道工事,美軍主要依靠噴火坦克開路,不少渾身著火的日軍衝出陣地,抱住美軍士兵同歸於盡,美軍前進每一米都非常艱難。6 月18日,美軍指揮地面作戰的第十軍司令布克納中將外出視察陣地,一顆日軍炮彈剛好在他的上方爆炸,布克納中彈身亡,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死的最高級別將領。

  1945年7月2日,美軍正式宣布衝繩島戰役結束。至此,衝繩血戰以美軍勝利而告終。牛島滿剖腹自殺,在戰役後期,這頭困獸瘋狂執行「玉碎令」,共屠殺琉球民眾26萬餘人,屠殺規模僅次於南京大屠殺。

  這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美軍在整個戰役中傷亡7.5萬人,其中死亡1.3萬人,損失飛機763架。在海上,美軍有34艘艦船被擊沉,368艘被擊傷。戰役結束後,美軍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日軍在衝繩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總計18.8萬人,損失飛機3400架,艦艇20艘,其「帝國聯合艦隊」被全殲。至此,日本本土已全面處於盟軍的攻擊之下了。

  兩顆原子彈:

  日本吞食侵略惡果

  衝繩島三個月的血戰,為日本的本土防禦爭取了時間。1945年4月25日,日軍大本營發出「一億特攻」的口號,號召全體國民人人參加戰鬥,不惜「一億玉碎」。而對於美國來說,衝繩戰役和前不久進行的硫磺島戰役,使美軍無法想像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實施登陸,將面對什麼樣的瘋狂抵抗,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美國決定對日動用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以爭取儘快結束戰爭。

  廣島是日本本州西南部廣島縣首府所在地,南臨瀨戶內海的廣島灣,面積740平方公裡。廣島1589年建城,1889年建市,自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為軍事重地。廣島市內河川縱橫,素有「水都」之稱。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

  「小男孩」是一顆鈾彈,長3米,直徑0.7米,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梯恩梯當量為1.5萬噸。炸彈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衝擊波的作用下,廣島市的建築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萬人當日死亡,死傷總人數達20餘萬,城市化為一片廢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廣島成為第一座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長崎是長崎縣的首府,位於日本九州島的西端,面積406.35平方公裡。16世紀,長崎在葡萄牙人的要求下開港。開港後,長崎與荷蘭、葡萄牙等國都有貿易往來,被稱為「日本與西洋的橋梁」。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日本實行鎖國政策期間,長崎是日本同外國交往的唯一港口。

  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胖子」是一顆鈽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胖子」採用複雜的「內爆法」引爆系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衝擊4個不同引信組成。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10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籤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帶來的嚴重災難。日本人民成為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親身體驗了原子彈造成的無窮遺患。

  日本每年8月舉行大規模紀念活動,把日本描繪成二戰「受害者」的形象,但很少提及日本遭原子彈攻擊的歷史背景。事實上,日本才是真正的戰爭加害國,好戰的日本軍國主義才是日本遭到原子彈轟炸的真正罪魁禍首。

  (據新華社、央視)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戰場中最慘烈的奪島戰,雙方死傷4萬人之血戰硫磺島
    當時硫磺島之戰中的插旗照片很快就傳回了美國國內,立刻受到各大媒體的追捧,這張象徵勝利的照片給整個美國帶來了久違的喜悅。然而美軍花了5天時間拿下的折缽山,其實只是硫磺島的一部分,而駐守硫磺島的全部日軍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消滅的。
  • 駐日美軍演練奪島新戰術 被指或是針對中國南海
    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垂直著陸【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軍為太平洋地區量身打造的島嶼爭奪戰是什麼樣?傳統的火力掩護、氣墊船搶灘?藉助直升機發起的垂直登陸?近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日本衝繩附近測試的新型奪島戰術可能會徹底扭轉外界的印象。
  • 二戰橫掃太平洋戰場,卻被信天翁擊敗,美軍少數「登島」失敗戰例
    隨後在雙方正式宣戰後,日軍與美軍在太平洋展開正面對抗。在很短的時間內,美國生產出上百艘航母,爆兵速度令外界瞠目結舌。最終,美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與綜合實力,一舉摧毀了日本帝國海軍的軍事力量。    在太平洋的奪島作戰中,美軍不僅要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還要面對一系列未知的危險。因為在太平洋的一些島嶼中,存在著諸多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這給美軍在搶灘登陸帶來不利影響。
  • 美軍精銳盡出!跨越8000公裡演練奪島,給盟友日本吃下定心丸
    據美國《富士比》近日報導,目前,美軍正在進行一場名為"太平洋捍衛者2020"(Pacific Defender 2020)的大型海空聯合軍事演習,這個演習在廣闊的太平洋區域舉行
  • 釣魚島最新消息:駐衝繩美軍中將稱如開戰將幫助日本奪島
    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4月11日報導,美國駐日本衝繩最高指揮官、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徵軍中將指揮官約翰·威斯勒(John Wissler)稱,如果中國「入侵」「尖閣列島」(釣魚島的日本名稱),美國駐太平洋海軍陸戰隊能夠將島嶼重新「奪回來」,而且只需要海空力量參與就能達成這個目標,不必投入地面部隊。
  • 燃燒的太平洋(十五):完美登陸戰——提尼安島戰役
    儘管提尼安島山地的高度落差不比塞班島塔波查山,但是其海岸一周幾乎全是峭壁,只有提尼安鎮前方是一大片平坦、連貫的海灘,除此之外就只剩下東岸和西北岸各有兩片狹窄海灘。緒方敬志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從望遠鏡裡看到塞班島上齋藤義次看到過的一幕:橫飛的鋼鐵碎片、爆炸的登陸艇、慘叫的美國傷兵和被鮮血染紅的海水,此時日軍的大口徑炮彈已經開始落在美軍登陸艇之間,濺起沖天水柱。然而,正當登陸艇行駛至灘頭2,000米、日軍即將火力全開之時,它們突然同時掉頭駛向北方!就在這時,緒方敬志聽到了一個讓他瞬間面色蒼白的消息:美國人居然在北邊的兩片小灘頭登陸了……
  • 太平洋戰場中最慘烈的奪島戰,雙方死傷4萬人之血戰硫磺島
    當時硫磺島之戰中的插旗照片很快就傳回了美國國內,立刻受到各大媒體的追捧,這張象徵勝利的照片給整個美國帶來了久違的喜悅。然而美軍花了5天時間拿下的折缽山,其實只是硫磺島的一部分,而駐守硫磺島的全部日軍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消滅的。
  • 太平洋戰爭之塞班島奪島裝甲戰
    由於馬裡亞納群島的幾大島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防禦兵力都有數萬之眾,美軍無法再像之前的塔拉瓦、誇賈林環礁或是埃尼威託克島那樣同時組織部隊在幾個島上實施登陸,只得先奪取塞班島,再攻提尼安島和關島,但問題在於美軍攻打塞班島時,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日軍極可能乘機加強防禦,所以迅速攻佔塞班島是整個戰役的關鍵。
  • 葉飛將軍奪島三連敗之——兵敗大二擔島,300餘人犧牲,252人被俘
    1982年,灣灣拍了部電影《血戰大二膽》,講述大二膽島上國軍守軍與解放軍奪島部隊的慘烈戰鬥過程。葉飛針對性的研究了美軍太平洋戰爭時期著名的「蛙跳」戰術,對奪取金門的計劃做出了重大調整,決心首先奪取大擔島、二擔島,以此二島作為跳板再攻金門。對這次奪島戰鬥,葉飛準備充分,信心滿滿。
  • 二戰太平洋戰役燃燒的群島,瓜島戰役,瞭望塔行動,燈塔作戰
    1942年美軍已經在中途島海戰大獲全勝一雪珍珠港事件之恥辱,美軍針對太平洋戰場的反攻戰役也正式拉開了序幕,1941年下半年美國在索羅門群島的戰鬥中損失慘重失去了對群島的島嶼陸地的控制權,日本軍隊佔領的群島之後開始大規模的修築機場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曾用"地道戰"消滅近一萬美軍?
    日軍地下坑道圖「瓜島屠夫」的受難日一時風光無兩,成為太平洋戰場上最讓人膽寒的部隊。面對精銳的關東軍14師團,「瓜島屠夫」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屠夫們的登陸地點是靠近機場的西部沙灘,正好撞上了14師團布下的防禦網。眾所周知,登陸作戰的關鍵在於「登陸」,士兵們在踏上島嶼的一瞬間是最脆弱的,一沒有掩體,二戰鬥隊形也沒法及時展開。當第一波登陸艇抵達到沙灘上的時候,中川州男命令在暗堡中隱藏的日軍不要開槍,這不是最好的時機。
  • 美日「奪島」軍演用意昭然(圖)
    在二戰期間,成千上萬的美海軍陸戰隊士兵在加入太平洋戰場,消滅日本軍隊之前,都曾在這裡接受過嚴格的兩棲戰訓練。  據美國軍方公布的消息來看,「鐵拳」奪島演習分為三個階段舉行,時間跨度近一個月。按此前日本自衛隊的「奪島戰計劃」,日本第一攻擊波就將投入9000兵力,同時海上自衛隊數十艘戰艦將對敵增援海上軍力實施阻攔。目前,美軍在模擬戰中投入多少軍力尚未透露。  意在一箭雙鵰  據了解,「鐵拳」是美日兩國間首次遠離日本本土的演習。演習的主要內容是假設遠離日本本土的西南島嶼被「敵人」佔領,日美隨即聯合發起攻勢,登陸將「敵人」擊退,奪回失島。
  • 化整為零劍指奪島 美海軍陸戰隊亞太新部署
    海軍陸戰隊化整為零是為了避免被一波團滅,演練新戰法,意在奪島作戰。 投入使用後將有1300人長期駐紮在關島,另有3700人會在島上輪值服役。 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傑9月表示,美軍必須改變過去70年中在太平洋部署部隊的方式,以更分散的方式部署在更多、更廣泛的地區。
  • 「奪島」戰鬥已然打響,美軍聯手日本,直接撲向第一島鏈
    據新華網客戶端援引美國媒體報導發布消息,日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和日本自衛隊聯手,開始奪島演習任務。其目的為應對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在未來可能會產生的威脅。外界有聲音指出,在全球新冠疫情局勢依舊嚴峻的前提下,美方仍然批准了如此危險的演習活動,不僅是對疫情防控的不重視,而且也會給西太平洋地區的穩定局勢帶來一定影響。
  • 釣魚島最新消息:駐衝繩美軍中將稱如開戰將幫助日本奪島
    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4月11日報導,美國駐日本衝繩最高指揮官、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徵軍中將指揮官約翰·威斯勒(John Wissler)稱,如果中國「入侵」「尖閣列島」(釣魚島的日本名稱),美國駐太平洋海軍陸戰隊能夠將島嶼重新「奪回來」,而且只需要海空力量參與就能達成這個目標,不必投入地面部隊。
  • 超級戰列艦大和號:我曾經也想炮擊瓜島,撕碎一切美軍戰列艦
    此前的8月7日,得知盟軍開始反攻瓜島,對此,聯合艦隊司令部立即作出反應,來到特魯克。8月8日,第八艦隊在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中取得重大戰果。登上瓜島的陸軍意滿自得,認為美軍也不過如此,就連海軍也認為將美軍趕出瓜島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在"大和"號駛向特魯克島的時候,第二次所羅門海戰爆發,然而這次未能取得大的戰果,頂多打成個平手。
  • 美軍不顧疫情加緊與日本演練奪島,專家稱背後有三大戰略意圖考量
    據美國媒體日前報導,美海軍陸戰隊正加緊與日本自衛隊開展聯合奪島訓練,以應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島嶼衝突」。外界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下,美軍依然不顧危險,強行造勢,將給地區安全局勢帶來負面影響。
  • 演練攻佔太平洋島嶼,美軍竟採用二戰老戰術,面對我軍靠譜麼?
    而近日美軍演練攻佔太平洋島嶼,我們在其中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 據央視報導美軍在北太平洋演練奪島,遠程空運多管火箭炮,並且,近年來,美軍大力推動和帛琉(太平洋上的島國)的軍事合作,最近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進行的兩場演練,雖然地理位置相隔甚遠,使用的具體裝備也不完全一樣,但本質上都是在落實美軍近年來提出的奪島新戰術——「太平洋跳島戰術」。
  • 二戰時,在太平洋島嶼叢林中,美日兩軍的狙擊手,誰更勝一籌?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造成美軍3000餘人的重大傷亡,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 奪島之戰打響!解放軍大批士兵武裝泅渡,劍指東南沿海:摧毀目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17日報導,模擬奪島的戰爭打響了,東方某大國軍隊出動大批士兵攜帶武裝進行泅渡,劍指其東南部沿海,並且在演習中成功摧毀目標。東方某大國還經常出動部隊進行實戰演習、特殊戰演習等。不久前,東方某大國還出動了精銳部隊在海拔5600米的雪山冰川、高寒湖泊等地域進行偵察破襲綜合演練。最近,東方某大國一支特戰隊員在東南部沿海連貫展開了渡海登島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