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整個教育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但總體可以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加速。疫情提升了用戶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和認同感,AI互動課、直播課等開始被用戶加速接受。在TWP騰訊智慧育兒分論壇——素質教育專場,極客晨星創始人兼CEO展爽將為我們分享她的真知灼見:
線上教育加速教育生態變革
為了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線上教育如火如荼地開展,全國超1億的學生在線學習。很多人發現在線教育比想像的更有效果,體驗也比以前更好,家長群體對在線教育的接受度也在加速。線上有線上的優勢,線下有線下的優勢,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線下還是線上機構,而不再對線上教育那麼排斥了。
但也有一些不利影響,比如純線下的教育機構背負的壓力變得很重。這個時候,教育行業的競爭被加速演化,很多機構開始尋求OMO(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一些現金流偏差和盈利模式不清晰的企業面臨被淘汰,頭部效應明顯。
總之,科技賦能教育的同時,加速了整個教育生態的變革。
這個過程中,分數與素質並重,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時代都成為了可能。比如編程教育,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為什麼學編程這個問題已經解決:從知識層面,儘早掌握一門可能被納入公立教育體制的學科知識,為應試做好準備;從能力層面,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初就養成適應未來知識結構的邏輯思維習慣。
教育應始終以孩子為出發點
跟編程一樣,很多素質教育類型如果音樂、美術、體育等,可以明顯地提升孩子的綜合思維能力。在當下教育體制中,不管孩子的課內學業水平如何,如果家長肯花一點時間和金錢,讓孩子在課外找到興趣和擅長的一科,將大大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
在這一波教育行業的加速過程中,我們還是要深入思考一些事情,尤其對於素質教育機構,思考這個加速過程當中,到底什麼是不變的。
優質的教育內容其實一直都比較稀缺。無論是生產素質教育內容的機構還是學科類,都應以教育為本。科技是手段,教育是核心。教育關注的是教育本身,是孩子本身。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通過技術等為孩子創造自由發揮想像的機會,就像編程雖然只是一個途徑、一種手段。擁有獨特優質的教育內容體驗和服務,對教育企業來說才是最有價值的。教育是長跑,是長期練內功的過程。
哈佛大學教授託德·羅斯在《平均的終結》一書中提到,每個人所面對的都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張充滿可能性的網。每個個體都不同,其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不要用一個標準或一個緯度來要求,這就要求無論學校還是教育機構,都要全面加速推進素質教育。
現實情況是,個性化教育、素質教育一直是傳統教育的痛點,在偏遠的鄉村學校更難以企及,在師資不流通的地方,科技發揮著更大的價值,即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讓每一個孩子自由而全面地成長。
未來在線教育應著重培養孩子的多樣化、個性化,通過優質的素質教育內容培養孩子終生受益的能力,這也是未來教育企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