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末代皇后,她是維多利亞女王最疼愛的外孫,最後慘遭滅門

2020-12-08 虛白tr

一個時代終結,伴隨的常常是血腥和殺戮。

曾經風光無限的君主跌下神壇,被放逐、被囚禁、被侮辱被殺害,等在前面的命運自己一無所知。

他身邊的妻子兒女的命運也隨著丈夫浮浮沉沉。

這是時代的特徵,無法去掙扎也無法解脫。

今天要寫的沙俄的末代皇后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 費奧多蘿芙娜,就在王朝的更迭中慘遭殺害。

1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生於1872年6月6日 ,原名叫阿歷克斯,現在的名字是後來嫁給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才改的。

她的母親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二女兒愛麗絲公主,她的父親是黑森大公路德維斯四世。

愛麗絲公主一共生育了五個女兒,兩個兒子。阿歷克斯公主是第四個女兒。

1878年11月,他們一家染上了白喉,除了伊莉莎白公主其他幾個孩子都先後染病,連路德維斯四世也患病。

到11月15日的時候,小女兒瑪麗的病情惡化,不治而亡。為了安慰兒子歐內斯特,愛麗絲不顧危險的親吻了他,卻不幸染病。

12月14日的時候,愛麗絲公主的病情已經回天乏術,8點30分,年僅35歲的愛麗絲公主去世,而那天也正好是她父親阿爾伯特親王的忌日。

得到消息的維多利亞女王十分悲痛,她心疼幾個外孫,把愛麗絲公主留下的4女一兒都接到了英國照顧。

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歡阿歷克斯公主,對她的照顧格外細心,是女王最疼愛的外孫。

在英國時光是快樂的,可是母親和妹妹的去世讓她大受打擊,她也從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沉悶孤僻的姑娘。

就像林黛玉,不管怎樣被親戚照顧,失去母親的少女總是格外的孤獨。

歷史總是能告訴我們真相,讓我們知道小說裡面那些悲傷的故事不是作者在無病呻吟,故作姿態。

可顯然,阿歷克斯所受的打擊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她已經發展到連外婆的話都聽不進去變得固執又強硬。

一個人的命運或許真的有天意在,可是性格的影響真的很大,他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不過如此。

2

女王疼惜她,想把她嫁給自己的長孫阿爾伯特王子,倔強的阿歷克斯不同意。

(這個王子我在上一篇說過,愛德華七世的長子,他身體不好,智力有缺陷還很風流)愛德華七世的王后,面對風流的丈夫她走了一條同黛安娜不一樣的路

因為她喜歡上了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尼古拉二世。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二姐伊莉莎白的婚禮上。

1884年伊莉莎白公主嫁給了亞歷山大三世的弟弟謝爾蓋大公。(伊莉莎白公主十分善良,是人們心中的聖人,菲利普親王的母親就是受了這位姨母的影響)

從那次見面之後,他們兩個就頻頻書信往來。

而亞歷山大三世和王后瑪利亞(原名達格瑪,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九世的二女兒,愛德華七世王后的親妹妹)對於長子尼古拉和阿歷克斯的交往也不是很贊同。

由於瑪利亞在阿歷克斯還很小的時候就認識她,對她的印象不佳,認為她暴躁易怒情緒不穩定,還有點陰鬱,她和丈夫都認為阿歷克斯不具備成為一國王后的品質。

而阿歷克斯也因為宗教信仰問題很是苦惱,她信仰路德教,而俄國皇后必須信仰東正教。

最終尼古拉二世的真誠打動了她,她改信東正教,後來還是成為狂熱的東正教徒。

尼古拉二世說:「我想朝一個方向前進,但很明顯媽媽希望我在走向另一個地方——我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娶阿歷克斯」。

那時的亞歷山大三世身體不好,而且他四個兒子中有兩個兒子都已經去世,小兒子尚未成年。

思慮再三,亞歷山大三世夫婦勉強同意了這樁婚事。

對這件事另有算計的德皇威廉二世心裡卻樂開了花,因為這樣就可以把血友病的基因帶入到俄國王室。(德皇威廉二世一生鍾情伊莉莎白公主)

1894年4月,尼古拉二世與阿歷克斯訂婚。

1894年11月1日,年僅49歲的亞歷山大三世去世,王后瑪利亞悲痛萬分,她的姐姐亞歷山德拉王后親去俄國看望。

葬禮後的一個星期,是瑪利亞的生日,就在那一天,尼古拉二世迎娶了自己的心上人阿歷克斯。

婚後阿歷克斯改名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

3

尼古拉二世喜歡她,可是俄國民眾卻不喜歡她。

她們第一次見到阿歷克斯是在亞歷山大三世的葬禮上,當時阿歷克斯跟隨著亞歷山大三世的遺體回到了聖彼得堡,一些俄國老太太劃著十字喃喃的道「她是跟在棺材後面來到我們這裡的」。

加冕典禮上又接連出現事故:

先是鑲滿鑽石的沉重銀鏈從尼古拉二世的肩膀滑落,掉在了地上。(銀鏈上掛的聖安德烈勳章是俄國的第一枚勳章,是俄羅斯帝國的最高獎賞)

加冕時,重達4公斤的皇冠卡在了尼古拉二世5年前被刺的傷口上,讓他疼痛不已。

這還不算,加冕典禮過後,他們在霍登練兵場上向民眾派發禮品,由於禮品即將發完,許多人擁擠向前引發的踩踏,最後死者多達2000人,有1萬多人受傷。

而當晚尼古拉二世夫婦還照常參加了法國大使為其舉辦的豪華舞會。

民眾義憤填膺,群情激昂。

阿歷克斯就更被俄國民眾反感了,對於十分迷信的俄國民眾來說,這一切都是阿歷克斯的到來引發的不幸,他們叫她「黑森的蒼蠅」。

對於迷信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不祥的預兆,日後一切的不幸都來源於此;

對於有著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的人來說,沙皇的統治已經是窮途末路,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

歷史的車輪永遠不會停下為誰等待,她就是一股洪流,裹挾著所有人前進。

4

在一個只有兒子才能繼承王位的皇族中,王后的首要的任務是生下兒子,因為這樣才能把血脈傳承下去,王位才能後繼有人。

這一點上阿歷克斯很是吃了苦頭,她連生四胎都是女兒,直到1904年才生下王儲阿列克謝。

不幸的是,她又把血友病遺傳給了兒子。阿列克謝是王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卻患上了當時的不治之症,這個消息被俄國人作為不可告人的秘密。

阿歷克斯十分焦慮,她遍訪俄國的名醫都沒有什麼效果, 走投無路的她把希望放在了宗教力量上。

那時,一個神秘的人物正在貴圈混的風生水起,他就是拉斯普京。

拉斯普京本是一個一個農民,喜歡賭博,還做過偷馬賊。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在聖彼得堡莫名學了佔術和和咒術,莫名其妙的治好了尼古拉二世叔父尼古拉大公的狗。

但是這個人卻品行不端,為人不齒。已經走投無路的阿歷克斯說服了尼古拉二世,招他來王宮給皇太子看病。

那時的皇太子已經病的很嚴重了,宮廷醫生都束手無策,拉斯普京來了給皇太子吃了一包藥粉又禱告了一番,沒幾天,皇太子就恢復了健康。

在這之後的日子,只要他在皇宮,皇太子就生龍活虎,只要他離開,皇太子就日漸消瘦。因為這樣,拉斯普京成了手握帝國命運的人。

漫畫-拉斯普京控制尼古拉二世

1915年的時候,尼古拉二世與拉斯普京交惡,被趕出皇宮,接著皇太子就突然流鼻血,阿歷克斯去求助拉斯普京,他故意延遲兩天,導致了病情的急速惡化,可是他一出現,皇太子就好了。

從此,尼古拉二世也對他禮讓三分,阿歷克斯更是對他敬若神明。

這個「妖僧」以此開始幹預俄國政治,一戰爆發,尼古拉二世御駕親徵,國家權力都在皇后手上,而阿歷克斯更是對拉斯普京有求必應,一時間,俄國內政被拉斯普京搞得雞飛狗跳。

俄國的一名貴族曾經說,拉斯普京就像一個兩面派,在皇族面前是一個謙卑的長者,讓皇后相信他就是上帝附體;

在國民面前他就是一個惡魔,貪圖酒色,謊話連篇玩弄權術。

很遺憾,皇后看不到這些,依然對他奉若神明,國民對皇族的氣憤更勝從前。

阿歷克斯曾經說過「聖人總是被人誹謗,人們恨他是因為我們愛他」。

她無論如何都不肯相信治好皇太子病的拉斯普京是個騙子,許多官員請求皇后把他送出皇宮,阿歷克斯都置若罔聞,那時候外界都在盛傳他們是情人關係(事實上不是),就這樣皇后也不管不顧。

阿歷克斯的姐姐伊莉莎白(這時候按輩分,伊莉莎白應該是她的嬸嬸)來勸她,阿歷克斯都冷漠以對,伊莉莎白很傷心,臨走的時候說「看來我就不該來」。

皇后只是冷冷的回答「沒錯」。

國之將亂,必有妖孽。拉斯普京這個妖孽的出現讓沙皇以摧枯拉朽的方式迅速毀滅。

如今我們看到這一段,覺得十分的荒唐,可是換個角度就能理解阿歷克斯。

作為一個母親,沒有什麼是比孩子的性命更要緊的事情。而且幾次三番的事情都讓阿歷克斯相信,只有拉斯普京在,兒子才是安全的。

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幾個母親是能理智對待的。

我們看過很多優秀的女性,她們的事跡讓我們欽佩,可那也是經歷多少磨難,受過多少坎坷才能成就的光環。

每一片被陽光照耀的樹葉都有陰暗面,那是我們不曾察覺的寒冷。

也許阿歷克斯是個普通人就好了,她就不用在幼子生命和帝國命運之間做選擇。

很不幸,她不是。她對拉斯普京的袒護傷害了帝國的統治,也令風雨飄搖的沙皇統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她一直相信君權神授,卻不知,外面早已換了天。

5

尼古拉二世是一個很平庸的君主,而他對皇后還無限的信任。

阿歷克斯呢,任性、驕橫喜歡玩弄權術。本該對此嚴加管束的尼古拉二世卻出於對妻子的信任,全盤接受,以至於朝綱大亂。

尼古拉二世曾經說皇后是我絕對信任的人。

阿歷克斯本來抱著極大的熱情來到俄國,卻因為一件又一件的事令國民反感,以至於她很長一段時間都很沮喪。她缺乏身為皇后的魅力和技巧,又宣稱對俄國皇室的禮儀和品行的散漫表示厭煩。

以至於和國民越走越遠,和皇太后瑪利亞的關係也越來越僵。

不能否認的是阿歷克斯對尼古拉二世的鐘情,可是她的愛裡帶著強烈的控制欲和支配慾。

一戰爆發後,俄國與德國開戰,阿歷克斯的出身又加重了俄國人民對她的厭惡,國民甚至認為她是德國派來的間諜。

加上她重用拉斯普京,自己對政治又沒有什麼天賦,頻繁更換大臣造成政治混亂,對正在作戰的俄國來說是致命的消耗。

1916年12月,俄國的各種社會矛盾到達頂峰,保皇派刺殺了拉斯普京以圖挽回羅曼諾夫王朝,阻止革命的爆發。

可是饑寒交迫的俄國民眾對尼古拉二世的統治痛恨至極,終於在1917爆發了二月革命,首都起義獲得完全勝利,

不甘心的尼古拉二世把前線軍隊調回希望能奪回首都,可是沙皇的軍隊在革命的影響下紛紛倒戈,王朝大勢已去。

尼古拉二世無奈之下選擇退位,統治了俄國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尼古拉二世夫婦也曾想前去英國投奔表哥喬治五世,英國議會也已經批准,

可是當時的英國工會也同情布爾什維克,喬治五世害怕引發政治危機,拒絕了尼古拉二世的請求。

(喬治五世後來十分後悔,所以在菲利普親王母親向他求救的時候,喬治五世毫不猶豫的出手營救。愛德華八世也很受打擊,後來他親近納粹也有因為納粹反蘇聯的因素)

1918年7月16日,尼古拉二世全家及其照顧他們的僕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警察感到地下室,用機關槍掃射集體處決。

(尼古拉二世的母親瑪利亞皇太后因為當時在丹麥逃過一劫)

他們的屍體被潑上硫酸,後來發現燃燒速度慢又潑上汽油焚燒。屍骸被埋在一段鐵路的枕木下面。

一個王朝的更替,伴隨的是無數的血腥殺戮,可是到近代以來,向尼古拉二世一家這樣遭到滅門的還是少數。

因為沙皇的殘酷統治,因為時代的進步,王朝覆滅是大勢所趨。如今,我們平靜的講述這段歷史,不知道是因為我們知道的太多還是知道的太少。

阿歷克斯,她童年喪母,婚後一直因為兒子的病而焦急擔憂以至相信奸佞,鑄成大錯。

這中間,有太多太多因素,也許有人會拿她與她的其他姐妹相比,可是誰也不是誰的複製品,每個人,終將為自己負責。

阿歷克斯如果不是王后就好了,她也可以任性,可以急躁可以發任何一個不關國運的小脾氣。

她也可以在一個小莊園裡,看有星星的夜晚。

如果這一切是真的,多好。

相關焦點

  • 末代沙皇家庭照:四個女兒一個比一個漂亮,圖7是他的最美皇后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史稱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位皇帝、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圖:歐嘉·尼古拉耶芙娜。歐嘉·尼古拉耶芙娜·羅曼諾娃女大公,是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與妻子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的長女。圖: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
  • 白金漢宮展出羅曼諾夫家族藏品:揭秘英國王室和俄國末代皇室血緣
    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後人們三年後,亞歷山德拉的妹妹德格瑪公主與俄羅斯皇室的亞歷山大結婚,後來成為俄國亞歷山大三世的皇后,她生下的長子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後來又娶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亞歷山德拉做皇后,生下了四個女兒奧爾加、塔季婭娜、瑪麗婭和安娜斯塔西婭和一個兒子,其中唯一的兒子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
  • 看一看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為什麼被稱為歐洲老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是誰?相信稍稍了解英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她。她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女王,整整統治英國64年,開創了英國歷史上最繁榮強盛的維多利亞時代,她還是第一個兼任印度女皇的英國女王,英國在她手中真正成了日不落帝國。
  • 末代沙皇
    亞歷珊德拉皇后原是德意志帝國黑森大公國的阿歷克絲公主,1872年出生。皇后的外祖母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皇后本人也因此攜帶血友病基因。亞歷珊德拉皇后的母親和姐姐在她六歲時就因染上白喉離世了,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從此承擔了相當一部分撫養亞歷珊德拉的責任,生性害羞的皇后因此受外祖母影響,有了果決和堅持的一面。亞歷珊德拉皇后12歲時到聖彼得堡參加姐姐婚禮,與16歲的尼古拉二世結識,兩人在隨後的幾年裡互生愛意,雙方的家長都不甚贊成兩人交往。英女王不喜歡外孫女嫁到遙遠野蠻的俄國,亞歷山大三世也看不慣性格保守古板的德國人。
  • 帝國末代皇后:她被表哥無情拋棄,婉容唯一女兒被丈夫殺死
    1916年,齊塔嫁給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作為世界大國的皇后,齊塔相當自豪。可惜,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慘敗,國家分裂,齊塔被迫流亡國外。1989年,齊塔在瑞典去世。2.沙俄:費奧多蘿芙娜(1872年—1918年),德意志人,沙皇末代帝王尼古拉二世皇后,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外孫女,英王喬治五世表妹,身份相當高貴。
  • 末代皇后的真容,各國末代皇帝的枕邊人,在你眼中誰是最美?
    奧匈帝國末代皇后——齊塔·瑪利亞:她出生於1892年,作為奧地利的公主,自然受到了百般寵愛,1916年嫁給了奧匈帝國最後一個皇帝卡爾一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戰敗,卡爾一世的政權也被推翻,同時被迫和齊塔皇后分開,後來在瑞典生活到90多歲去世。
  • 維多利亞女王,為什麼號稱歐洲的祖母?原因很簡單!
    提到維多利亞女王,人們就會想到日不落帝國,正是她創造了大英帝國的輝煌。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說她是歐洲的老祖母,這是為什麼呢?維多利亞女王的初戀情人是俄羅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長子---亞歷山大二世。但是,在國家政治利益的考量下維多利亞女王接受了母親和舅舅安排的結婚對象——其表弟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兩人在1840年結婚,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親王婚後一生育有九個孩子,由於是近親通婚,四個王子中的三個都是血友病患者,五個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
  • 老照片:各國末代皇后有多美?個個氣質非凡,中國的很像一個明星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沙皇俄國的末代皇后,丈夫是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拉出生於1872年,外祖母是大名鼎鼎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她從外祖母那裡遺傳了血友病基因,童年時期的她在英國生活,個性樂觀,但隨著母親和妹妹的去世,亞歷山德拉變得越來越孤僻。 12歲那年,亞歷山德拉的姐姐嫁給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三世的弟弟,亞歷山德拉因此在婚禮上認識了亞歷山大三世的兒子、當時的俄國王儲尼古拉。
  • 末代沙皇與皇族的最後命運
    就這樣,俄羅斯的最後一位皇帝尼古拉二世,走完了最後的旅程。隨後那些皇親國戚的末日也降臨了……沙皇在囚禁期間俄國莫吉廖夫。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一個陰霾的早晨。在大本營的會議廳裡。枝形燭檯燈火輝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在留神地聽取前線指揮官對前線形勢的報告。
  • 為什麼說維多利亞是「歐洲祖母」,一戰是其子孫間的家庭戰爭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在英國歷史上僅次於當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親手締造了英國近代史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時期,而她本人也成為了第一個使用「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的英國女王。
  • 維多利亞女王,堪稱歐洲的老祖母,看歐洲有多少國家和他沾親帶故
    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 她是維多利亞女王最美外孫女,美而有靈魂
    ╮(╯▽╰)╭今天要開扒的是大家都很喜歡的黑森公主伊莉莎白,一般人在提到她的時候,都會冠上維多利亞女王最美的孫女。但其實這位公主除了美貌,還以善良聞名於世。酒香不怕巷子深伊莉莎白(暱稱Ella)出生於1864年,父親是黑森大公路德維希四世,母親是腐國的愛麗絲公主,所以她也是維多利亞女王(QV)的外孫女。
  • 「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後代遍布歐洲,原來一戰是她家的內戰
    而我今天要說的「歐洲祖母」維多利亞女王,也是英國歷代王室中的一個傳奇人物。首先她的王位,就來得很傳奇。維多利亞的父親愛德華王子是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個兒子,當時的英國王儲是夏洛特公主,不過發生了意外,1817年夏洛特公主去世了。
  • 揭密:俄國末代沙皇被滅門真相
    俄羅斯帝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大德羅維奇,1868年5月18日生在聖彼得堡附近的沙皇村(沙皇的夏宮),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與皇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
  • 俄國歷史上最倒黴的皇后——不祥之人末代皇后聖亞歷山德拉
    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夫娜是俄國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她在世期間受到俄國各方勢力的排擠,被視為不祥之人;她的行為也是詬病多多,以至於龐大的沙俄帝國在她的「指手畫腳」下每況日下,最終招來了宏大的革命,走上了窮途末路。聖亞歷山德拉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父親是德意志黑森和萊茵的大公,可謂出身名門。
  • 王后和皇后有什麼區別?
    國王只對自己的王國有控制權,但皇帝才是對整個帝國做最後決定的人。這就是最基本的區別。從歷史上來說,當一個國王徵服了他的鄰國,然後將這些鄰國統一在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帝國時,他自己就成為皇帝了,然後他的妻子也從王后升級為皇后。
  • 她是末代沙皇的小公主,沙皇死後90年,她的秘密才為人所知
    除此之外,即便沒人跟你搶,如果你不幸生在一個末代皇帝家庭,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你的下場一般只有兩個,一個是死,一個是慘死。注意,我說的是一般,沒說全部。 沙皇俄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的一家子,他們的下場那叫一個慘啊。尼古拉二世一共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這要是普通富豪家庭,那就是美滿幸福的一家人。
  • 山西末代巡撫陸鍾琦被滅門
    如我們所熟知的趙氏孤兒,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趙氏一族慘遭滅門。又如明朝時期的胡惟庸,功高蓋主遭人彈劾,被誅九族,最終身首異處。歷史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地,不宜鋒芒過露,休養生息韜光養晦才是上策。在近代歷史上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山西巡撫陸鍾琦奉命前往太原,卻最終死在革命者的槍下,令人唏噓不已。
  • 世界各國末代皇后的老照片:個個顏值出眾,埃及豔后堪稱絕世佳人
    【越南末代皇后——南芳皇后】 南芳皇后出身於一個富商家庭,本名阮有氏蘭,12歲留學法國,並且歸化法國國籍,而聰明美麗的阮有氏蘭很受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的喜歡
  • ...德皇威廉二世|一戰|維多利亞女王|俄國|尼古拉二世|德國_歷史
    說起一戰,我們知道當時是人類歷史上最大、最慘烈的戰爭。當時主要是英國、法國、俄國組成協約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同盟國,兩個國家打了四年多的時間。可以說是水火不容。不過在這水火不容的背後卻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當時的沙俄俄國的沙皇和德國的皇帝竟然是髮小,我們看一下具體的狀況。